阅读:4818回复:47
大家来说说小时候对于配音的很深的一些误会
大家来随便说说,小时候由于懵懂无知而产生的对配音的误会,包括各个方面的都可以,我自己先来。
1.小时候我很喜欢香港演员张卫健的电视剧,曾经以为电视上面放的张卫健电视剧,里面的说话的声音就是他本人。后来有一天张卫健接受采访,我纳闷了,怎么和电视剧里面的声音不一样?????后来才知道,原来都是台湾的配音演员于正昌的功劳…… 2.小时候看樱桃小丸子,曾经以为是台湾配音,因为里面的配音演员说话明显有模仿港台腔。后来才知道,中国的电视台播的樱桃小丸子的确是大陆配音,而且里面的配音演员后面还给喜羊羊与灰太狼配音…… 3.小时候看TVB的电视剧,我以为都是大陆配音的,比如上海电视台播的TVB电视剧,我以为是上海电视台自己找人配音的,所以有时候在别的台看到同一部电视剧,我很纳闷为什么配音和上海一样?后来才知道原来所有TVB的国语电视剧都是TVB自己配音。 4.小时候以为,所有动画片、外国电视剧电影里面,小男孩的配音演员就是小男孩,比如7、8岁左右的,或者12、13左右的,所以我想那么小就当上了配音演员很厉害。后来才知道,大部分大部分的动画片或者外国影视剧的小男孩,都是成年女性配音的…… |
|
1楼#
发布于:2011-11-04 07:45
一直以為石班瑜的聲音就是周星馳的聲音…………
一直以為胡立成的聲音就是吳孟達的聲音………… |
|
3楼#
发布于:2011-11-04 14:36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老外说中文这么好。心想别人配音说的话也不可能连语气词都模仿的一模一样,比如哭喊大笑等等。那时候的我低估配音演员了。
|
|
|
4楼#
发布于:2011-11-04 15:59
误会倒没有,不过现在看来,我们武汉电视台当时给我们武汉伢几乎都是播台湾配音的动画,按我的记忆中的播放顺序是:
92-94年19频道18:30档或38频道19:00档 蓝宝石之谜 神秘花园 忍者小英雄 大拇指公主玛雅 太空突击队 365夜故事 …… 武汉有线影视台95-97年每晚17:00-19:00同步播出Taiwan Cartoon net work including:摩登原始人(不知道伏来德是不是徐建春?) 乔尼大冒险(魏伯勤其实和于正升差不多时间出道的) 淑比狗 摩登大圣(我们班有个同学成天学于正升的那段开场白,现在想起来,他的口才功力还真深啊) 松鼠特务 无敌神猫(现在真的好想重温96年那时的国语,但很难找到资源了) 阿达一族(真的好看) 泼派 (许淑宾其实年纪应该很老了) 菲力猫(刘杰不配新一,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96年动物亚特兰大奥运会(这个真精彩!!!几乎所有C.N.W里的人物都有参与) …… 还有好多小单元mini动画 总之,我们武汉八零后好幸福哦 98-99年武汉体育频道午间12:45-13:30(我看完后总是慌忙赶去上下午的课,没为此少迟到) 苏洛传 (冯友薇其实还是适合配正太好些) BT'X(不知道这是不是李景唐的出道作品?) 00年暑假武汉教视13:00有小雷姐姐主持的柯南首播52集 2000年后就武汉台就基本不播动画了(除了每到暑假重播灌篮高手till 2002) |
|
|
5楼#
发布于:2013-01-18 21:35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有萧亚轩配的梁山伯时候, 我感觉这是男生吗?这声音听起来怎么这么别扭,阴阳怪气的,后来才知道不是专业配音演员操刀的,是那些商业效益下的公司成心找一些明星加盟,结果就萧亚轩的那种怪声,让我一个月都回不过神来.
|
|
7楼#
发布于:2013-01-19 09:21
《樱桃小丸子》,我们这边电视上重播过多次,放的一直都是台湾配音的版本啊。
|
|
|
8楼#
发布于:2013-01-19 14:16
小时候,以为《戏说乾隆》里贾六的声音就是演员自己的声音~
也曾一度以为卡通里的小男孩都是真正的小男孩来配。 |
|
|
9楼#
发布于:2013-01-19 15:24
第一次看《血凝》以为就是演员自己说的中文。
第一次看《天涯同命鸟》以为是经过我们大陆重新配音的。 |
|
10楼#
发布于:2013-01-19 20:49
4.小时候以为,所有动画片、外国电视剧电影里面,小男孩的配音演员就是小男孩,比如7、8岁左右的,或者12、13左右的,所以我想那么小就当上了配音演员很厉害。后来才知道,大部分大部分的动画片或者外国影视剧的小男孩,都是成年女性配音的……
------------------------------ 这条其实不完全适用。迪斯尼的动画就是真用小孩配音(但只限最初的英语配音,国配就不一定了),比如说《小鹿斑比》给这些小时候的动物角色配音的人当时年龄大多只有6-8岁。如今迪斯尼给动画配音基本还是这么做的(不过最近的那部“Wreck-It Ralph”在这方面确实破了一次例),甚至包括他们给Ghibli动画配的音。现在美国除了迪斯尼之外动画大多好像也是这么做的(比如说《卑鄙的我》给最小的那个女孩配音的也是一个小女孩)。 真用小孩配音的效果也未必一定就好,虽说的确是不用特意去装了,但毕竟没法指望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能有多么好的演技,这样最后配音的效果反而没有预想的好。 |
|
|
11楼#
发布于:2013-01-20 09:59
楼上正解。
小时候就觉得,外国人怎么那么多表情,简直就是做鬼脸。而且有的片子里,老外说的中国话,可是听不懂什么意思,可能是翻译不好吧 |
|
|
12楼#
发布于:2013-01-22 07:58
回 linger2 的帖子
linger2: 关于晚安这一点,如果依照现在年轻人的习惯可能说的更多可能会是“那么就晚安了 而且有的片子里,老外说的中国话,可是听不懂什么意思,可能是翻译不好吧 我是真心想要了解一下是哪些片子?” |
|
|
13楼#
发布于:2013-01-22 08:01
回 mysticark 的帖子
mysticark:4.小时候以为,所有动画片、外国电视剧电影里面,小男孩的配音演员就是小男孩,比如7、8岁左右的,或者12、13左右的,所以我想那么小就当上了配音演员很厉害。后来才知道,大部分大部分的动画片或者外国影视剧的小男孩,都是成年女性配音的…… 我记得好像记得看过一个访谈中说一部电影的时候本来是想找小孩来配小孩的,可是却因为效果不好,找了专业的女性配音演员 |
|
|
14楼#
发布于:2013-01-22 17:23
小时候看译制片根本就没奇怪为什么外国人会说中国话,大了以后才知道专有为外国影片配音的译制单位。
|
|
|
16楼#
发布于:2013-01-22 20:43
小时候真觉得如果外国人都像配音电影里的那些人那么说话那该是多么的完美。。。
|
|
17楼#
发布于:2013-01-24 03:16
小时候很喜欢新一的声音。 然后看《乌龙闯情关》发现里面孙耀威的声音和新一的一样,我就一度认为,新一是孙耀威配的。。。还为此星迷了他一阵。。。结果看了别的剧才知道事实。。。 现在想起来笑死了。。。 |
|
|
18楼#
发布于:2013-01-25 22:04
误会到是没有,只是有一点我始终不明白,很多人,包括明星大腕,主持人,当然也包括上译的有些老师都爱把主角(jue)读成主角(jiao),把角(jue)色读成角(jiao)色。难道周围的人,导演就没有一个给他们指出来?这可是一个多么明显的错误呀!很多配音电影里也是这样说。港台的明星几乎没几个把这个字说对的。
|
|
|
19楼#
发布于:2013-01-30 13:07
回 暗夜中的伯爵 的帖子
暗夜中的伯爵: 其实我倒很理解上海人为什么会把这个字念“jiao”。因为我小时候这个词不是写做“角色”,而是“脚色”。上海独角戏其实是“上海独脚戏”。“脚”沪语发音是“jie/jue”,“角”沪语发音是“go”。当“脚色”被普通话了以后,就只能念“jiao se”了,再念“jue se”就成了方言。再后来,这个词被规范成了“角色”,“角”念“jue”是北京方言,变成了普通话特殊读法。 |
|
20楼#
发布于:2013-01-30 13:08
关于“脚色与角色”的转变过程,有篇很有趣的博客知识短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a5db750100htfd.html |
|
21楼#
发布于:2013-01-30 13:10
脚色与角色
作者:云弓 “角色”一词来源于“脚色”,而“脚色”一词最初与演艺行当可能并无多大关系。 “脚色”在宋代的官场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词汇。比如在范仲淹的尺牍《与韩魏公》中:“其子得殿侍左班……曾申脚色状,今上呈,如有指示安排处,乞留意。”这里的“脚色状”,就是一种履历表,宋代人要进入仕途,都必须提交脚色状。那么宋代的脚色状都填写哪些内容呢?据宋代赵升《朝野类要》卷三记载:“初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历。若注授转官,则又加举主。有无过犯,崇观间,即云不系元祐党籍;绍兴间,即云不系蔡京、童贯、朱勔、王黼等亲属;召保官结罪,庆元间人,加即不是伪学。”从中可以看出,脚色状中包含了个人的主要履历信息以及政治立场。 个人履历及政治立场之所以用“脚色”这个词,可能与“履历”一样都与“脚”有关,一个人所走过的路即是履历,一个人脚所站的地方就是立场。而“色”指种类、类别,比如我们常说的“诸色人等”。脚色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份、背景、立场,成为一个人的身份标识。 “脚”与“角”在现在的普通话里是同音字,但在古代有区别,据《说文解字》:角,古岳切,读音相当于jue。脚,居勺切。读音相当于jiao。但这两种读音即使在古代也是不太分明的,写法上也会出现混乱。宋代朱熹《答任行甫书》说:“休致文字,不知要录白缴申角色之类否?”这条宋人记载中的“角色”其实就是“脚色”,指代履历。 “脚色”出现在戏曲中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演员所扮演的特定人物叫做脚色。如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谓之女脚色。”在戏曲中,“脚色”普遍写为“角色”是比较晚的事情。虽然在朱熹书信、部分元曲以及清代的部分书籍中可以看到“角色”一词,如清代黄旛绰《梨园原》中有所谓“王大梁详论角色”等,但从词汇的使用上来说不占主流、不够普及。直到19世纪末,上海《申报》对戏曲的报道仍采用“脚色”一词,而1907年8月22日的《申报》出现了“李春来慎重角色”,此后《申报》的报道多采用“角色”一词。渐渐地,“角色”逐渐替代了“脚色”,成为更通行、更标准的写法。 “角色”在戏曲词汇中站稳脚跟后,随着戏曲及后来的影视作品影响的日益扩大,角色一词又被引申到其他领域,我们常说要当好工作中的配角,这里角色的含义又包含着身份了。如此一来,“角色”(脚色)由原来的表示身份类别,逐渐演变为戏曲词汇,轮回一番又回到了它的本意。 |
|
22楼#
发布于:2013-01-30 15:42
回 guangh 的帖子
guangh:脚色与角色 记得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的那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用的就是“脚色”,鲁迅在他的文章里用的也是“脚色”。 |
|
|
23楼#
发布于:2013-01-30 22:28
回 mysticark 的帖子
mysticark: 使用"脚色"还是"角色"可能还有一些南北差异.我估计南方还有很多有些年纪的人依然在使用传统的"脚色"说法. 其实细细体会"脚色"和"角色"还是有区别的."脚色"比较泛指,有出场就得安排一个"脚色";可做个"角儿"你至少要有两句词吧!原来的"角儿"是和"龙套"对应的."角儿"和"龙套"在电影/戏剧中都各自扮演"脚色".老话说"你还没跑两天龙套就把自个儿先当个角儿了".现在,所有的"脚色"都成了"角儿".原来的"角儿"现在得称"腕儿".演员没拍几部戏就得走红毯,被介绍为艺术家.不知道这是演员的社会地位普遍受到提高,值得大众庆幸的现象.还是艺术贬值,个人内心自我膨胀的表现. |
|
24楼#
发布于:2014-04-04 23:36
大家来说说小时候对于配音的很深的一些误会
guangh:其实我倒很理解上海人为什么会把这个字念“jiao”。因为我小时候这个词不是写做“角色”,而是“脚色”。上海独角戏其实是“上海独脚戏”。“脚”沪语发音是“jie/jue”,“角”沪语发音是“go”。当“脚色”被普通话了以后,就只能念“jiao...回到原帖谁说的,在老北京国语里就有jue和jiao这两个发音,而在老北京国语里jue这个音专指梨园艺人,jiao这个音专指影视明星饰演的角jiao色,在陈佩斯演的主角与配角里,他就说过这么一句台词:我连脸都不要了,这配角(jiao)也太难当了,朱时茂,我演了十几年的戏了,从没见过你这么难伺候的主角(jiao),不演了. 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可以去调这一部小品出来看看,陈佩斯念这句对白时念得是jiao而不是jue,这就表示老北京国语里juejiao这两个发音是不一样的,分别指了不同的人物,可是后来修订拼音,推广普通话时觉得梨园艺人和影视艺人没必要发音不同,所以不管是说道名角,还是角色时都用jue这个音,其实在老北京国语里角(jue)和角(jiao)本来就是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前一个一般都是梨园艺人的专用,当我们听到唱黄梅戏还是越剧或者评戏的艺人的唱段精彩时,就会说这个角(jue)唱的真不错,如果我们说道哪个影视明星影视演得好就会说:这个主演演的角(角)色真是赞,但是因为推广普通话时对他做出修正,所以现在大部分艺人都是一开口就念juese,普通话的百度百科就说到:“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罗马字母辨认拼切。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所以当时剔除了很多音,如癌和炎这两个字的音是一样的,都是读yan,在老北京国语里面是这样的,但是后来因为考虑到这两个病症意思差太多,所以改了癌的发音,ai这个音应该来自广东粤语,因为在粤语里癌和岩都读ai. 击这个字在老北京国语里有两个音,一个是一声,还有一个二声,而二声则是用于射击(二声);突击(二声)等词语里面,后来普通话修正一律都是一声. 让人不解的是原本fong、mong的音也被剔除,以新式的mengfeng替代,但是明显不如老北京国语里的fongmong本音实用 原老北京国语里的发音:
图片:搜狗截图14年04月04日2328_1.png 图片:搜狗截图14年04月04日2328_2.png 仔细想想推广普通话时做出的一系列改进举动,有些可以称得上点睛之笔,如癌(yán)炎(yán)二字语音分开,癌(yán)称为癌(ái),因为它和火字炎病情不一样,为了区分开,改动是必然的,但是至于把带ong的音变成eng的音我就不能认同了,一个个变得怪里怪气似得,我不懂,难道ong的念法不比eng的念法实用,而且教授时明明ong比eng更顺口,我想不出要进行改动的原因,现在大部分艺人和台前主持人再念道fm这两个以eng为主的音依然是用ong,连他们都觉得ong比eng更顺口. 其余的也不一一解释了,普通话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了文盲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让汉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如朴(pú),其实它本来是有四个发音的:(pǔ、pō、pò、pú),没有piáo这个音,朴(piáo)这个音是普通话后期加上去的,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老北京国语里的四个发音时,普通话整理修订小组觉得pú这个音不适合用在名字里,如朴(pú)氏,所以从汉字里找了一个音来替代pú,于是乎本来是用在嫖(piáo)这个字的发音被拿到朴里,于是乎,原本用作朴(pú)这个专属姓氏的声替换成了朴(piáo),每次听到这个音都想发笑. 还有其中一个字也就是跟溪西吸希一样发音的矽(xī)字被剔除,原因据最官方说法是它的字音跟锡(xī)纸的锡相通,我听了就觉得好笑,xī这个发音的字不止矽,如: 夕3兮4邜5吸6汐6忚6西6扸7希7卥8析8昔8穸8肸8肹8矽8怸9饻9恓9郗9茜9俙9徆9莃10奚10娭10唏10浠10狶10悕10屖10栖10牺10氥10息10悉11硒11琋11赥11釸11欷11晞11桸11惜11烯11焁11焈11淅11渓11唽11菥11傒12鄎12焟12焬12犀12晰12晳12翕12翖12舾12粞12稀12睎12惁12腊12锡13皙13裼13煕13厀13徯13蒠13溪13嵠13僖14熙14熈14熄14榽14蜥14緆14餏14覡14豨14瘜15磎15膝15潝15嘻15噏15嬉15嬆15凞16樨16橀16暿16歙16熺16熻16熹16螅16螇16窸16羲16錫16貕17蹊17豯17蟋17谿17豀17瞦17燨17犠17巂18繥18糦18鵗18譆19醯19觹19鏭19鐊19隵19酅20巇20嚱20犧20曦20爔20饎20觽22鼷23鸂24蠵24觿25鑴26 大家可以看到,以xī音的字足足有138个,如果是这样来说,至少有几十个字都必须改了,我想可能是别的原因,跟MF这些原本以ong的音变成eng的音都是因为某些原因被修改的,原因不得而知. 还有如和(hé)这个字,本来在老北京国语里,它有hé hè huó huò hú huo hàn hàng hài这几个音,尤其是说道我和(hé)你时不是像现在说我和(hé)你的发音,而是我和(hàn )你,婚姻和(hài)家庭等,后来觉得老北京国语里一些发音太绕口于是乎全都变成了和(hé)这个音,不管是用和(hé)平,还是和(hé)气还是我和(hàn )你都是一样用和(hé)这个音. 俄这个字,在老北京国语里本来是(è)的发音,而法(fǎ)在读到法国,法兰西时则要读作fà,如香港TVB配音演员杜燕歌就是北京过去的,他在配苗翠花里面的方德时有一集和外国大使谈到国外的事情时,法(fà)兰西读的就是fà的音,而不是现在的法(fǎ)的音,后来可能是考虑到这两个音实在是绕口,不太方便使用,所以修正了,如法则是直接使用了法(fǎ)力、法(fǎ)术,方法(fǎ)这个音,所以现在在大陆法(fǎ)基本是三声,俄则是轻声e,是后期大家觉得太绕口了,所以又加了一个é的音,其实大家都说台湾的俄法朴念错了,其实这是我们不懂,因为台湾说的基本都是老北京国语,也就是他们说的老派国语,不是大陆后来精心改良后的普通话,里面的发音基本都是老北京国语里面的发音,普通话和老北京国语是两个意思,如侯宝林、刘宝瑞等相声大师说的就是老北京国语,还有大陆80年代初期,部分播音员念俄法得发声还是去声,就算是配音老师向隽殊在和朋友聊天时谈到法国时,法字念得依旧是老北京国语里面的发音(fà),也是去声,这表示老派国语是以老北京国语为基准的,而不是大陆的普通话,加上向隽殊、杜燕歌本身就是实打实的老北京人,不会有意的去学闽南腔吧? 还有肋(lèi),本来在老北京国语里这个字要读作lè,而不是lèi,鲍国安老师演的曹操有一集看到鸡肋读的也是lè音而非lèi音,还有酵(jiào)本来在老北京国语里应该读作xiào,而不是jiào,因此,我能确信当初整理推行普通话和简化字时不少老北京国语发音被大换血. 还有着,本来在老北京国语里它也是个多音字,zhē这个音只用于这么着,如我们平日说的看着你,则必须用zhuō,具体可见李香兰唱的夜来香,里面一句就是: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着(zhuō)夜来香,吻着(zhuō)夜来香.其实李香兰没有唱错在老北京国语里,看着(zhuō)本来就念zhuō,现在台湾大部分配音演员都保留着老北京国语里的发音,我当时听到和念做hàn hài时就觉得不应该是台湾闽南语里的发音,因为它带着一股很浓厚的老北京味,不像台湾这个台化国语肆掠的地方会念得,可以说大部分都保留着老北京国语的发音,在台湾,国语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北京为主的老北京国语,即台湾一些资深学者说的老派国语,另一种自然是现在熟知台化新派国语,即国语里穿插着闽南语使用,2000年后,又诞生了一种新叫法,台湾**,其实这跟先前的老派新派国语不一样,它主要就是指纯种的闽南语,也就是台湾本土说的台语,为什么把方言说成国语,我觉得就跟卫生队的故事里面说的陕普、山普、重普是一样的,也就是属于开玩笑的范畴,其实早期大部分一人说的都是老北京国语:如沈海蓉、李天柱、李立群、范鸿轩、谷音、李丽凤、林在培、早期的播音员李季准,他们就是一口标准的老北京国语,而非现在闽南味十足的新派国语,其实普通话准确地来说破坏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和语音,太过于追求统一,反而弄得文字生硬绕口,不如老北京国语里的发音正常真实自然,也就是说的生硬,老北京国语则不一样,并没有破坏汉字发音,反而是顺其自然,所以自然不一样了,这或许也是普通话的不足之处,当它对老北京国语发音进行改动的同时就应该能够遇见这样的结局. |
|||||||||||||||||
25楼#
发布于:2014-04-05 10:54
|
|
|
26楼#
发布于:2014-04-05 13:36
|
|
27楼#
发布于:2014-04-05 15:07
|
|
|
28楼#
发布于:2014-04-05 19:46
|
|
29楼#
发布于:2014-04-05 19:49
|
|
30楼#
发布于:2014-04-05 19:58
|
|
31楼#
发布于:2014-04-05 22:05
小时候看巴黎圣母院,乞丐重复多次的:“行行好”,被我听成“猩猩好”,纳闷了很久~
|
|
32楼#
发布于:2014-04-06 07:16
|
|
|
33楼#
发布于:2014-04-06 11:02
|
|
34楼#
发布于:2014-04-15 19:56
|
||||
35楼#
发布于:2014-04-15 20:03
|
|
36楼#
发布于:2014-04-15 22:01
小学时候有一次看央视《西游记》“困囚五行山”一集的时候,听孙悟空大喊:“玉帝!如来!!俺老孙,被你们骗啦,被你们骗啦!!”,那个嗓音跟孙悟空平时说话的声音很不一样,以为是换人了呢——后来证明,孙悟空大闹天宫截至被困五行山的配音倒没换人,是李世宏老师配的,而从“困囚五行山”后半段开始还真是换成李扬老师配了。
|
|
|
37楼#
发布于:2014-04-15 22:26
小时候分不清吴俊全和周志强 还有就是廖菁的的正确读音
|
|
|
38楼#
发布于:2014-04-15 22:40
小时候,只是知道外国人也能说中国话。其实最感受深的是那些说中国话的外国人,这些声音都是出自他们本人之口。
再到后来觉得,能够把配音演员的声音同表演者的声情并茂表现出来,那才是音人合一啊。 |
|
39楼#
发布于:2014-04-16 09:18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