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楼#
发布于:2014-07-03 18:01
|
|
41楼#
发布于:2014-07-03 19:20
|
|
|
42楼#
发布于:2014-07-03 19:24
|
|
43楼#
发布于:2014-07-03 19:25
|
|
|
44楼#
发布于:2014-07-03 19:25
|
|
|
45楼#
发布于:2014-07-03 19:29
|
|
48楼#
发布于:2014-07-04 21:28
|
|
|
49楼#
发布于:2014-07-04 22:41
|
|
50楼#
发布于:2014-07-07 20:22
|
|
51楼#
发布于:2014-07-07 22:34
因为都是一个单位的,配音演员上银幕很正常,也从侧面也让人们见识一下他们的功底。
|
|
|
53楼#
发布于:2014-07-08 14:14
有时候电影演员与配音演员的界定不是很清晰的,上面很多朋友已经谈到这点。象后来北影也配过类似《瓦尔特包围萨拉热窝》这样的影片,配音的几乎全是电影演员。
|
|
54楼#
发布于:2014-07-12 22:07
|
|
55楼#
发布于:2014-07-12 22:10
|
|
56楼#
发布于:2014-07-12 22:12
说为什么老是喜欢过去的一些外国配音电影,念念不忘?我看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老外)是由本国的一些优秀演员“代言”的,他们本来就会演戏,演的很好,所以也可以把老外“演”得很好,甚至让我们不觉得这些电影是配了音的。所以看到过有关问明显能不能配音的帖子觉得不太理解了,为神马不能呢,只要不是包装出来的明星。
如今的配音不太受人喜欢。可能是配音者缺少演戏或大大缺少演戏经验吧,总觉得不入“轨”啊 所起温锡莹和 华丽的家族,最近听mp3录剪听多了,这部片是越听越有味了,特别是西平追问大介自己的身世的那一段,那个叫真感人呐,你可以发现神马叫情绪,神马叫鸡冻,神马叫。。。我都想不出词来说了,童老师的声音我们熟,温锡莹的大介的声音,你听了就知道神马叫声嘶力竭,神马叫专业!虽然温不是专业配音演员。 |
|
57楼#
发布于:2014-07-12 22:15
74版《渡江侦查记》中出现过四位上海译制厂配音演员:第一严崇德,第二毕克,第三于鼎,第四富润声,这部文革时期的片子同时出现四位上译配音演员非常罕见!
|
|
58楼#
发布于:2014-07-12 23:40
rach:说为什么老是喜欢过去的一些外国配音电影,念念不忘?我看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老外)是由本国的一些优秀演员“代言”的,他们本来就会演戏,演的很好,所以也可以把老外“演”得很好,甚至让我们不觉得这些电影是配了音的。所以看到过有关问明显能不能配音的...回到原帖老一辈配音演员,虽然在幕后,献声时依然是用”演“的;现在的“配音”演员,绝大多数拿着本身就翻译得不是那么有味、地道的文稿,用“读“的。 过去,译制片配音是一门“艺术”;现在的“配音”是一项“工作”。 过去,译制片的配音脱离原片,是可以用来单独欣赏的艺术门类;现在,贴在原片上都不怎么着调,抽离出来就更是惨不忍闻(那种拿着本子在麦克风面前读稿子的画面,一拨接一拨,生生不息)。 过去,一个团队,阵容齐全,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都有拔尖的高手在;现在,浑浑沌沌,浩浩荡荡一波人马赶大集,分不清谁是谁,“班子”倒是挺多,能比肩前辈的,举目四望,“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这些年倒是练出来了。任谁"力荐”“强推”什么什么配得好,谁谁谁是什么“大师”什么“高手”······,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到这份上,可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愤懑至倦怠后练就出来的。 客观点说,说配得好的(很多是专业人士)似乎也没错,只是他们说的“好”,与我们(应该多为音迷听众)所理解的“好”是不一样的。他们说的“好”(我猜的哈,不一定对),应该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抓声音的“入”和“出”对了;情绪起伏较大的地方,逮住了“点”;念稿算顺溜,没吃螺丝···所谓“技术层面”的“好”;就我们(算观众听众方吧)所要求的“好”,是能通过声音听出人物,听出彼此关系,表面的,台词后面的,听出人物要传递出作品赋予他的东西和内容,这些可不是念稿顺溜不吃螺丝就能办到的。 听老演员回忆他(她)们原来没任务时,大家抱着大本大本的名著认真研读,充实自己的素养和知识,有事没事就研究人物角色···这些东西,可不是做样子给旁人看的。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把老艺术家们已经演绎(示范)过的,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世界经典名著改编拍摄的影视作品,再交给现在的从业人员来做,照样是僵尸云游······ 创作时间紧迫;人员素质参差;角色领悟能力不够;声音个性风格不强(标识性差);声音塑造能力弱甚至没有;声音资源储备不足;无阵容可言;整体创作空间不纯净,观众群体大量流失···等等等等,加之前不久,才宣布的,相关艺术院校不再设置译制片专业等消息,当下的译制片环境,可谓境地险恶啊! 图片:qaf23.jpg.gif |
|
|
59楼#
发布于:2014-07-13 17:38
|
|
|
61楼#
发布于:2014-07-18 21:34
|
|
62楼#
发布于:2014-07-18 21:41
你怎么可以忘记这位大师啊,《沸腾的生活》配音导演,潘冬子的配音,海霞的配音,大量新闻纪录片的解说,仅仅一部《阿信》就秒杀很多位了,最高产的配音大师,让我们永远缅怀她。大家猜猜《红日》里的阿菊是谁?
|
|
63楼#
发布于:2014-07-18 23:42
|
|
|
64楼#
发布于:2014-07-19 00:00
张桂兰啊!早期长影的配音和电影演员。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调往丈夫单位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做解说员。之后调儿影、北影做译制导演、配音演员。在长影时配音代表作《一年级小学生》《流浪者》《两牺的人》《他们有祖国》《生活的考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五朵金花》《刘三姐》;表演作《伤疤的故事》《生活的浪花》《朝霞》《水库上的歌声》。调北京后:《海霞》《闪闪的红星》《阿信》《无处藏身》《天使在人间》《阿姆斯特丹的水鬼》
|
|
65楼#
发布于:2014-07-19 00:09
现在的敏感词真让人无奈,回复中使劲查都找不出哪个字犯了禁。
|
|
|
66楼#
发布于:2014-07-19 09:21
|
|
67楼#
发布于:2014-07-19 10:45
|
|
68楼#
发布于:2014-07-19 11:35
|
|
|
69楼#
发布于:2014-07-19 12:56
|
|
70楼#
发布于:2014-07-19 15:40
很不错的帖子,也很全面,有些配音演员原本就是影视、话剧演员,孙道临、上官云珠和舒秀文等人也为译制片配音。毕克还在《祖国啊母亲》里扮演王爷的随从并为力格登配音。
|
|
72楼#
发布于:2014-07-20 14:52
|
|
73楼#
发布于:2014-07-20 15:03
84年以后,随着刘雪婷、金毅、王瑞、胡连华、刘雪婷、孙佳禾、刘大航等年轻演员担任主力后,长影译配的西方电影数量开始增加,风格也越来越西化。《弗兰西斯》《罗马假日》《魔窟寻谍》《电视风云》《傻妹闯七关》《千里追杀》《阴谋的代价》《泪洒佛罗伦萨》《莉莉玛莲》《推上断头台》《警界匪案》《特赦48小时》《午夜狂奔》《女囚尼基塔》《月夜》都是代表作,还有你说的皮埃尔里夏尔的《伞中情》《难兄难弟》
|
|
74楼#
发布于:2014-07-20 18:21
|
|
75楼#
发布于:2014-07-20 19:44
|
|
76楼#
发布于:2014-07-20 19:56
|
|
77楼#
发布于:2014-07-20 20:14
|
|
78楼#
发布于:2014-07-20 20:26
|
|
79楼#
发布于:2014-07-20 2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