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658回复:5
[原创]文物峥嵘显本色,人间正道是沧桑-记著名配音演员刘彬老师
1992年,上海举办了“绿满全球”公益演唱会,来自港台以及海内外的各路大牌歌手齐聚申城。当时的主持人是曾志伟、叶倩文和叶惠贤。台湾的苏芮、张雨生以及香港的林子祥、陈百强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登台献唱。大家也许不知道,策划并组织这场演唱会的幕后人物是国内著名的配音演员刘彬老师。他在当时因为配音《神探亨特》、《变形金刚》等剧已被大家所熟知。而那句“今年20,明年18”的经典广告语也是出自他和他朋友之手。
“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专业和他个人的兴趣爱好是紧密结合的。”“对我说来,我觉得我是非常喜欢用文学语言去塑造、再现、贴近中外影视中那些性格各异的、不同的人物,同时呢,这是我的工作。我在这样一个专业的配音单位,上海电视台译制部,在那工作,那么我觉得这两者(兴趣和工作)是紧密结合的。所以我觉得我可以说是拥有这样的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刘彬 人物素描 他在剧中所配音的形象英姿飒爽,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一个人。他是大上海名噪一时的“探长”专业户,他见证了中国电视译制片的兴衰,他的靓音几十年来始终如一,他曾经扎根学校,他既有着江南文人般的细腻,又不失东北汉子般的魂魄。他塑造了亨特警官和桐山队长,他来自上海,他就是著名的配音演员刘彬。 今天,我们来走近这位神秘而又普通的刘彬老师,跟他一起重走译制路,寻觅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说起译制片,可分为电影译制片和电视译制片,在电视译制片还没有兴起之前,中国电影人就已经缔造了电影译制的辉煌。放眼全国,北有长春电影译制厂,南有上海电影译制厂。仅就上译而言,从60-80年代就出品了大量的优秀的国外电影,那个时候,人们一提起译制片,脑海中就会想到《简爱》、《巴黎圣母院》、《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追捕》等经典电影。反观电视译制片,那时候国内播放的电视剧少之又少,而从国外引进的电视剧更是一片空白。1981年的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经上海电视台引进并播出,该剧掀开了中国电视译制片的先河。从此,我们能看到荧幕中许多讲着一口流利中国话的外国人演绎各种人生。巧合的是,我们的刘彬老师正是参与了《姿三四郎》的配音工作,不过那会儿他并非专业的配音演员。刘彬和电视译制片的结缘在《姿三四郎》,成名于若干年之后的美国电视剧《神探亨特》。从1987年上海电视台译制部成立到该部门撤销,刘彬的职业黄金期是在该部门度过的,没有电视译制片,就没有刘彬老师等多位配音演员的经典声音。现在的很多80后观众对《姿三四郎》会感到一些陌生,但是对《神探亨特》印象深刻。剧中的刘彬用他深沉刚硬的声音将亨特演绎得十分贴近原型,以致于他和“黄金搭档”张欢老师迅速在中国走红。值得一提的是,刘彬老师和“警长”类的角色还十分投缘。相比那位略带秃顶的警察亨特,留着长发猫着腰的古畑任三郎探长则是另外一位刘彬所塑造的经典形象。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机敏果断,一个老谋神算,两个风格迥异的人物却被同一个人配得如此传神,让我们大呼过瘾。刘彬老师曾经介绍过,在“亨特”一举成名之后,此后的许多海内外电视剧中,凡是有探长或警长类的角色,导演都会将刘彬视为男一号配音演员。从1987年到2000年,刘彬就是译制界“警长”的代名词,这其中包括《赛文奥特曼》中奥特警备队的桐山队长,2011年上映的《超银河传说》电影中的宇宙警备队大队长奥特之父。用刘彬老师自己的话来形容,这些大大小小的警长角色符合他的本色,充满正义感。在奥特曼作品中,参与配音的主要配音演员来自各个单位,像刘彬属于译制部编制,归上海电视台管理。而早年参与配音的程玉珠老师则属于上海电影译制厂,其余的大部分人员来自话剧团(人艺、青艺、儿艺)。虽然为奥特曼系列配音的队伍是一支多国部队,但正是当时大家专业的态度和对配音的热爱,才造就了奥特曼系列在90年代的经典。值得一提的是,刘彬老师以及和他一起参与配音《赛文奥特曼》的配音演员都是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时间段为作品配音。据上海电视台译制部有关人员统计,每年部门所参与制作的译制片大约4000~5000部,许多工作者日以继夜地在辛勤地为各类译制片配音,往往是每天,这些配音演员朝九晚五地进入配音棚进行配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译制片的引进力度非常大,从电视剧到电影,译制片业务最繁忙的时候,仅上海为例,全上海要同时开启4或5个配音棚。人们评价从事译制工作的是一个快节奏的队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品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译制剧实属不易。那份幕后的艰辛是局外人所体会不到的。 尽管如此,导演对译制片的配音工作要求从未松懈。就拿《赛文奥特曼》为例,参与配音的人员都是当时业务素质都很高的人物,大家不是为了配音而配音,取而代之的是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演绎。用专业的态度去理解人物,阅读剧情。作为桐山的配音演绎,刘彬老师的配音风格很显然与亨特有着显著的差别。上文提到过,亨特是一个美国人,勇敢潇洒,有时还带有一丝幽默。而奥特警备队的桐山则是一个标准的军人,无论从容貌还是行为举止,桐山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谨细致。此外,两者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亨特作为警探往往会单独行动,不受组织的强烈约束,美国人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亨特正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杰出代表。日本人强调集体主义,任何人都要服从于集体,纵然这个人有非凡的能力,也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桐山出身于防卫军,日本的团队文化在他身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与亨特的单兵作战不同,桐山善于调兵遣将,不集权,提倡集体行动下的分工协作。配音的魅力在于声音配合原型人物的塑造,有的时候听优秀的配音演员配音也是一种享受。优秀的配音作品往往会提升人物的艺术形象。众所周知,《赛文奥特曼》非常具有内涵,对剧中人物的把握程度决定了配音的成败。在日文版赛文中,我们见识到了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桐山,中山昭二的演绎非常老练,剧本中所体现的那个桐山队长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刘彬老师的配音塑造能力,配音版的赛文中,桐山的声音变得十分浑厚,深沉的嗓音还带有一丝刚味。比如说,桐山队长在呼叫时常说的那句:“我是桐山。”很有力度,不过比起亨特中的配音,刘彬老师的桐山嗓音略带沙哑,那会儿刘彬老师的年纪差不多40左右,正值中年,声音比起初出茅庐时候的状态更厚实。当然,音色并不是决定配音质量高低的唯一条件,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把握是必要的条件。刘彬老师在配赛文的那段时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配音经验,所以说我们在听国语版的时候,无不深刻感受到刘彬老师对于人物的把握拿捏之准确,配音的魅力不在于用本国语言去包装外国演员,而是如何在保证原作人物本色的基础上融入本国的元素并以此提升人物的艺术品质。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赛文奥特曼》是一部艺术品,既然是艺术,那就需要通过抑扬顿挫来解读剧本的细腻,否则纯粹看字幕就是顾此失彼。人物的外形需要声音的点缀,没有声音塑造能力的配音作品是苍白无力的。声音是无形的,但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 艺术人生 刘彬老师出众的语言天赋与他的兴趣与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黑龙江农场期间,刘彬就是文艺积极分子,加入了各种文艺小团队,比如话剧、唱歌、曲艺、话剧、评书等等。外形酷似东北汉子的刘彬有着江南文人的细腻,他回沪之后半工半读,一方面在中学干勤杂工,一方面在黄浦区业余大学深造,他出众的文学理论也就是在他大学期间练就的。笔者认为,一个出色的配音演员没有理论功底支撑是不行的,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语文基础的高低决定了你对作品理解的高低。刘彬老师对于文学的热爱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对于一向事业,你首先得热爱才行。然后语言天赋同样重要,光有一腔热血是干不好事情的。《姿三四郎》中,刘彬老师并非主角,此时的他是一个业余配音演员,但是凭着对配音事业的热爱,多才多艺的刘彬老师依旧将一个配角演绎得十分到位。在80年代,担任配角的配音酬劳为5~10元/集,主角为40元/集。除了少数配主要人物的专业配音演员,大部分业余配音演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这其中包括人民艺术话剧团、青年艺术话剧团、儿童艺术换剧团、广播台等等。据一些老配音演员回忆,大部分业余演员在下班后还得赶到录音棚参与配音工作。由于80-90年代,译制片大量引进,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这些业余演员不为名利,只为热爱配音艺术。有一次,刘彬老师从上海师范大学桂林路校区骑车到上海电视台,令人捧腹的是,他配的是一个警察,剧中的警察只说了两句台词“遗嘱”。留完“遗嘱”,刘彬老师就结束了当天的配音工作。当时很多配音演员都是舍小家,为大家,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如此多的配音作品,包括奥特曼系列。 从1981年译制片开始登陆内地荧屏到1987年中国第一个电视台译制部成立,刘彬老师先后参与了很多电视剧、动画片的配音工作。身为文学艺术的爱好者,刘彬老师平时经常写作,研究文学方面的理论,通读国内外的各类文学。直到退休,刘彬老师时不时会写一些诗歌、散文、电影剧本小说等。我们知道,诗歌分为白话诗、旧体诗、朦胧诗等形式,每一种形式的风格迥异,刘彬老师早在青年时期就很喜欢创作自己的诗歌,标准的文艺青年。如果说他的声音是英雄本色的话,那么他的文笔就是儒雅的长卷,给人以清新的风格。笔者并不认为文学创作对配音工作一定重要,但至少它能促进演员理解作品的内涵,学会如何通过声音来达到作品想要达到的效果。在同时期的译制片配音演员当中,刘彬老师是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第一位专职配音演员。值得一提的是,他并非科班出身,当时,以刘彬、刘家侦为代表的一大批配音演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配音学习,他们的锻炼机会就是在工作中,通过实践来获得的。著名的配音导演孙瑜峰老师曾经说过:配音这东西没有实践不行的。现在的配音行业并不景气,就以上海为例,译制片的大量缩水使得配音人数和配音质量出现了大滑坡。上海目前的专业配音演员不超过50个,第一线的专职配音演员仅有20个左右。译制片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配音演员的锻炼时间。面对目前配音事业的现状,刘彬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译制片肯定不会再现辉煌了。因为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时代在进步,网络化的发展催生了视频以及字幕的流行,译制片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生存着实尴尬。此一时,彼一时。有辉煌就有失落。译制片的黄金时代虽然过去了,但对于刘彬等许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就像童自荣老师为了梦想而配音一样,刘彬老师也因为热爱而投入了长达20多年的配音生涯。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美妙的旅程啊。 目前,刘彬老师早已退休在家。他一天的生活作息很简单,轻松。上网、写作、旅游、与朋友们聚餐等等。豁达开朗的性格让他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前两年,刘彬老师接受过专访,他提到了自己有时候也会偶尔参与配音,只不过与当年配英雄、警探类的角色不同,现在他的声音更适合配老头、太医等角色。在国产电视剧《一代枭雄》中,刘彬老师就配音了20多个老头,而在退休前参与配音的电影《哈利波特》中,刘彬老师顶替了临时生病的乔榛老师配音邓布利多。笔者相信看过该电影的朋友们应该有这印象吧?从1981年到2013年,刘彬老师的配音角色数不胜数,从动画片到影视剧,角色的转换丰富了一位配音演员的阅历,让他能够在不同类型题材的作品中适应各种角色。你能想象一个曾经在《变形金刚》中为擎天柱配音的刘彬老师到退休之后为游戏《魔兽》中的半兽人配音吗?一位出色的配音演员并不只是给正义的角色配音,适应不同的角色,用声音来诠释作品中的人物,这点很重要。对于刘彬老师来说,这样的艺术人生很过瘾。从文学的角度上去看,配音加深了演员对于原著的理解,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理论甚至是艺术创作。艺术产生于生活,艺术点亮生活,这就是刘彬老师的艺术人生。 曾经在《神探亨特》中担任男主角亨特的演员Fred Dryer.在1998年访问上海期间写了张印有自己照片的明信片送给刘彬老师(“Liu, thank you for making me sounds so good. Your
friend, Fred Dryer.”),他在纸上写上了自己对于能够塑造如此美妙声音的刘彬老师的感激。应该说,这是老外对刘彬老师付出的一种褒奖。没有什麽比这份褒奖更珍贵了。对于我们来说,能听到英雄本色的声音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对于配音演员来说,能够得到原片中主演的认可那更是一种荣耀。虽然说配音只是用声音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但是配音的背后是艺术的再创造。保持艺术的生命力,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乐趣,这就是刘彬老师的艺术人生。如今的他有空余的时间写私小说(起源于日本的文学形式),通过写作感悟自己所走过的人生,反思人生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配音工作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刘彬老师的文学之路还未画上休止符。最后,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他早年写过的一篇爱情诗歌来作为文章结尾: 致哭泣的女孩 刘彬 哭泣的女孩,泪珠里融化的是爱; 哭泣的女孩,眼眶里深藏的是爱意, 哭泣的女孩,胸臆间嘘出的是无奈; 哭泣的女孩,脑海中留下的是空白。 哭吧,我的女孩,为你付出的情怀; 哭吧,我的女孩,为你无望的等待; 哭吧,我的女孩,为你初恋的溃败, 哭吧,我的女孩,为你曾经的伤害。 哭累了,就深深地睡去,让所有的不幸都淹入梦海; 哭够了,就幽幽地睡去,明天的太阳总还会升起来。 别哭,我亲爱的女孩,我愿静静地倾听你含泪的独白; 别哭,我亲爱的女孩,我愿轻轻地吮去你眼畔的阴霾。 我不想说忘怀,因为忘怀不会那样轻率; 我不想说等待,因为等待也许仍是空白。 只想告诉你一个故事,已经忘记从哪儿听来。 每当我想到这故事,眼前就浮起一片五彩。 当春风在大地上激荡着花海,有无数斑斓的蝴蝶蹁跹飞来。 它们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出现,振动着彩翅久久在花丛徘徊。 学人说,它们是为把花蜜啜采; 俗人说,它们在求偶繁殖后代; 诗人说,它们为悼念旧梦而来。 每一朵丰艳的鲜花都终将默默地枯败; 每一个花朵的精灵都会化作一只蝴蝶; 每一只美丽的飞魂都为它的前生重来; 每一次缱绻的亲吻都是对旧梦的祭拜。 不再哭的女孩啊, 请别惊异我嗓音的突然埂塞, 因为当我讲完这个故事, 热泪早已经在我脸颊上澎湃。 [丰臣坂嘉于2017-10-26 09:42编辑了帖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