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184回复:15
我从未戴过“镣铐”(作者:苏秀)
来源:2019-08-15解放日报
常听人说:“配音演员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多半都做过话剧或电影演员。因为话剧或电影演员要把编剧写在纸上的形象变为鲜活的人物,可以在编剧大的框架下,根据自身特点,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所以,一百个演员可以有一百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搞译制片,面对的电影是拍好了的,电影故事和人物形象也是在银幕上固定了的。配音演员所创造的声音形象必须和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合二而一”,不能稍有偏离。而配音演员是没有这个“自由”的。 尽管如此,被认为很不自由的配音演员,“舞姿”也仍然潇洒自如。人们所指的“镣铐”,并没有戴在我们身上。 忠实与自由 我们的任务和一般演员不同,和文字翻译倒是相同的,那就是“忠实原著”。而忠实原著不是描红,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首先就必须对原著有深刻、细致的理解;不但要理解,还必须有丰富的表达手段,这样才能传达出原著的精髓,真正做到声音形象和银幕上人物形象完美地“合二而一”。天津一位大学生观众说:“我小时候,以为每个外国演员都会说中国话。”我也认为,译制片最好的效果,是让观众忘记配音演员的存在,觉得就是外国演员自己在说中国话。对原片理解的天地是无限的,表达手段也是无限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创造天地也是无限的。所以,我这一生,从未感觉戴过“镣铐”。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学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巧不同,配音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例如,胡庆汉配的于连和赵忠祥配的就有很大的不同。上译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和另一版本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也是相差很远的。曹可凡采访我的时候曾问我:“《英俊少年》是那样充满青春朝气的歌唱片,《我两岁》表现的是婴儿牙牙学语,《虎口脱险》又是那样一个闹剧。风格、样式完全不同,简直不像出自你一人之手。”我回答说,我按照厂长老陈(陈叙一)的话“上天入地,紧随不舍。拐弯抹角,亦步亦趋”来做,跟着原片的风格、样式走,原片不同,译制片自然也就不同了。 我们的创作天地之所以是无限的,除了影片告诉我们的,还有银幕上没有告诉我们的。我们想到的越全面、越细致,配出来的人物就会越饱满、越生动。 以《孤星血泪》中的哈威夏姆小姐为例 影片《孤星血泪》呈现的女主人公哈威夏姆,是个非常有钱的老小姐。她有座远近闻名的大房子。在她结婚当晚,未婚夫不辞而别,抛弃了她。因此,几十年来,她房间里的钟便永远停在那一刻,她的婚宴和结婚蛋糕一直摆在大餐台上,她也仍然披着那身早已破烂不堪的婚纱,永远拉着窗帘,不再见人,也不再见阳光。为了复仇,她领养了一个女孩艾丝泰拉,她要把她培养成一位美丽的小姐,去报复男人。 但是影片并没有告诉我们她的未婚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在结婚当晚弃她而去。从婚礼由女家一手操办,估计他可能是个穷人,也许,他同时又是个面貌出众、富有魅力的人,否则老小姐就不会至今还在为那段婚姻痛苦不已。可她又是个势利的有钱人,难免流露出对他的轻视,也许伤了男人的自尊。那么,她除了恨他、怨他,是否还爱他呢?从她还保留着结婚当晚的一切,说明她对那段婚姻还是非常留恋的。她告诉男主人公匹普,那个布满蛛网和灰尘、有老鼠钻进钻出的蛋糕“是一块结婚蛋糕,我的”。她摸着自己的胸口问匹普:“你知道我摸着什么吗?”匹普说:“您的心。”“碎了!”她为什么要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因为她的痛苦需要发泄。她并非永远只有恶毒这一种心情。 只有当她看着两个孩子——幼年的艾丝泰拉和匹普玩牌的时候,看着艾丝泰拉冷酷无情地嘲笑、羞辱那个穷孩子时,她才感到一种复仇的快意。也因此,她恶毒地怂恿匹普“爱她”;她让成年的艾丝泰拉背弃一直深爱她的匹普,去嫁给她不爱的朱默尔。但是,当势利的朱默尔知道了艾丝泰拉是囚犯的女儿,便不要她了。哈威夏姆成功地毁掉了两个年轻人的幸福,却并没有获得复仇的快乐。她这才终于醒悟:自己这一辈子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当我对人物理解得比较全面、深入时,我就能进入她的状态,我就能感受到房间里的阴暗和灰尘味儿,配音时就会享受到如鱼得水的自由境界。 配音版是否可能超越原片 配音演员是否有可能比原片演员对角色理解得更细致、更到位呢?那就要搞清楚,我们应该忠实原片的什么。首先,我们必须忠实于原片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是他想告诉观众什么,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情节和人物遭遇。为此我们一遍遍看原片,一遍遍推敲台词。 以《简·爱》为例。一个人不管贫富,总是有精神需求的。作为庄园主的罗彻斯特渴望找到一个有高尚情操的红颜知己为伴,但他娶的妻子却是一个精神病人。罗彻斯特不忍心抛弃她,为了排除无法解脱的苦闷,他到巴黎去,想在花天酒地中麻醉自己,却陷入更深的痛苦中,因而他脾气暴躁,行为乖戾。他的一个风月场中的情人把跟别人生的孩子硬塞给他,而且那女人死了,罗彻斯特的本性依然是善良的,他明知那孩子不是自己的骨肉,仍然收留了她。他还把她领回了英国,并为她请了家庭教师——简·爱。 陈叙一导演在讲戏时曾说:“罗彻斯特对简不恭维,不温柔,有时甚至很粗暴,这是他的求爱方式。”在罗彻斯特看来,简虽然是个穷孤儿,但是她精神高贵,自尊、自信,是他一直向往而从未遇到过的女子。他羡慕她而自愧不如,他对简说:“又有什么能诱惑你呢?”罗彻斯特信任她、依赖她。当他的疯妻放火、杀人的时候,他唯一求助的人是简。 老陈又说:“简为什么爱罗彻斯特?因为罗彻斯特以简最看重的平等对待她。”邱岳峰在老陈的启发下,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人物理解得更深入细致了,表达得也更丰满了。所以,复旦中文系教授严锋认为:“邱岳峰的罗彻斯特比原片演员乔治·斯科特提供的信息量更丰富。”美术家陈丹青也说过:“我到美国后看了《简·爱》原版,不能接受原片扮演者斯科特的台词,满脑子还是邱岳峰的声音。” 无怪乎,有个观众看了《闻香识女人》,说:“如果能让邱岳峰为帕西诺配音,我情愿折寿两年,换取那美妙的一刻。”还有的观众说:“有的国产片拍得并不好看,但是知道是上译(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的,我也会去看,就为了去听上译演员的台词。” 我们为之配音的影片来自各个国家,而且往往是出自于艺术大师的作品,如英国演员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王子复仇记》,他和查尔斯·劳顿、柯克·道格拉斯同演的《斯巴达克斯》,美国演员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现代启示录》,美国演员凯瑟琳·赫本和斯宾塞·屈塞主演的《猜一猜谁来赴晚宴》,意大利演员索菲亚·罗兰主演的《卡桑德拉大桥》,苏联新浪潮领军人物格力高利·丘赫莱伊导演的《第四十一》,英国导演戴维·里恩的《印度之行》,法国喜剧大师德·富奈和布尔维尔主演的《虎口脱险》等等,不胜枚举。我们深入研究他们创作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向他们“偷艺”的过程,所以,我一直说:“上译厂就是我们的大学。” |
|
|
6楼#
发布于:2019-08-20 09:32
小时候一直以为外国人都会说中国话——————这是老上译的作品带给我的错觉,但我十分迷恋这种感觉!现在知道,外国影片中的人物是中国人给代言的,但,现在的“译制片”中外国人说中国话,老感觉是机器设备合成的汉化版本,干涩无味——————让我十分的厌恶!所以尽管自己外语不是十分灵光,但仍愿意借助网络高手精配的字幕,来欣赏外国影视作品——————起码,当中的人物的声音气息,人物情绪状态是真实的、贴切的。
——————向老上译的译配艺术大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祝愿健在的老艺术家们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
|
|
7楼#
发布于:2019-08-20 21:13
老上译的声音是原生态,应该申遗。
|
|
|
8楼#
发布于:2019-08-20 23:14
|
|
9楼#
发布于:2019-08-30 08:54
向老上译的艺术家致敬!
|
|
12楼#
发布于:2019-12-29 16:00
向奉献在配音界的前辈致敬
|
|
|
15楼#
发布于:2021-10-25 21:16
苏秀老师的配音我最喜欢《孤星血泪》里面的哈威夏姆小姐了,有一种沧桑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