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楼#
发布于:2017-07-26 22:07
外国电影的台词能够流行,完全是中文配音的功劳。
那些说喜欢看外国原版片的,你们记得影片中的哪句台词哪句话?! |
|
41楼#
发布于:2017-07-26 22:23
zhangguohong:在读潘争写的《棚内棚外》这本书时,看到有这么一段,上译厂老厂长陈叙一从不表扬配音演员,在鉴定《加里森敢死队》时只说了一句“人各有貌”。这就是对配音演员的褒奖。现在看译制片,声线千篇一律,没有几个特色声音,甲乙丙男生几乎分不清,甲乙丙女生几乎...回到原帖其实就是演技问题 |
|
42楼#
发布于:2017-07-27 10:32
两方面原因都有吧:一是老一辈配音人渐渐老去,同时也带走了现代人不具备的态度、方法,二是新生事物太多渠道涌入,使得人们对于配音基本不需要了,环境使然
|
|
44楼#
发布于:2017-07-27 17:15
时过景迁
上译的风格绝非后人所称的译制腔 相反 我倒觉得译制腔是在长译南下培育京译后一步步萌芽产生的 老上译和老长译本身都是不译制腔的 上译的风格是在不失写实的基础上 追求传统戏剧化的风格和行当化的演绎 而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作品在风格上自新浪潮之后以接近生活化为美学追求之一 戏剧化与生活化在我认为中是相冲的 要研究译制风格的演变离不开世界范围内表演风格的演变 如果离开了表演 光想着念着当年的上译风格的话 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
|
45楼#
发布于:2020-09-18 15:36
老人马慢慢的退了,没有接班的,就成了现在这一番局面。
|
|
46楼#
发布于:2021-06-01 18:27
社会已经没落了
|
|
|
48楼#
发布于:2021-09-15 16:20
传承?老上译的人一个个离去,新上译又没有什么风格,只能这样了..........
|
|
49楼#
发布于:2021-09-15 20:13
问题是就是老上译那班人马复活, 面对新生代杀马特抖阴等能不能重现辉煌, 更别提guan方的冷漠...
|
|
50楼#
发布于:2022-10-17 09:07
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时的上译厂拥有一大批嗓音特别有味道的配音演员,这是最主要的;二是当年外来影片也就从几个国家进口的寥寥可数的几部片子,来源少,自然化功夫多;三是当年慢生活时代,上译对每一部片子从翻译到根据人物特点选定配音演员,配音时对口型等等都精耕细作,慢工出细活,这是现在高节奏时代做不到的
|
|
51楼#
发布于:2022-10-24 15:23
从时效上来说译制片赶不上如今影片的档期,那个年代引进的影片数量也不是太多,上译长译可以很好地完成二次创作,放到如今追求票房档期的年代是不可想像,另外有一点就是对于这类艺术的传承,那个年代是国家指令模式,并不计较个人的收益,上译的黄金一代几乎都是科班出生,有些还是建国以前留下的老艺术家,试问如今有哪位中戏上戏的科班生愿意去干配音这种纯幕后的工作,那怕是混个二线节目的主播都觉得干比这个强,某译二代跳槽去干网络主播就是最好的例证。故只能说译制片的辉煌也是时代的产物,对于我们这些人虽然有点难以接受,但这毕竟是事实。
|
|
53楼#
发布于:2022-10-24 21:36
|
|
55楼#
发布于:2022-11-01 15:05
我以为是缺乏优秀的领导者(比如陈叙一),缺乏人才(到目前为止,也为发现声音好过或相当李梓,刘广宁,毕克,童自荣等新人),缺乏专心致志的精神(大环境使然).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