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280回复:59
上海电影译制厂要在一星期内译制完成《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公映在即 南京将行祭拜以告慰英灵
记者昨天从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了解到,真实地重现了60年前那场为世界所瞩目的世纪审判——东京大审判的影片《东京审判》,将于9月1日在全国公映。此前,该片已进行了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并将于8月29日在南京举行“审判罪犯·告慰英灵”南京纪念碑祭拜活动。 60年前的东京审判持续两年半之久,共耗资750万美元。今天,当我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在南京举行“审判罪犯·告慰英灵”南京纪念碑祭拜活动,将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据悉,电影《东京审判》在电影局审查时获全票通过,几乎一刀未剪,并给以五分的满分,这样一部表现“二十世纪最大的案件”的敏感题材电影如此畅通通过审查,足以让人惊异作品对重大题材的艺术和政策把控能力。 《东京审判》大部分的台词都是英文和日文,为了适应国内观众的欣赏,上影厂坚持要给《东京审判》做一份配音版,这意味着接受任务的上海电影译制厂要在一个星期内完成译配工作。出品方上影集团届时准备发行200个拷贝。(张明春/文) 大连晚报 2006-8-25 |
|
1楼#
发布于:2006-09-20 13:14
《东京审判》引发思考和讨论,本身就很有意义。
其实这部电影能引发大家从创作、拍摄、审批、配音乃至演员阵容、市场化、主旋律等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本身就很有意义。至少在本坛就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场面就很壮观。这总比议论目前陈、张、冯的大制作的所谓“武侠巨片”有意义得多,“馒头血案”式的视频恶搞已经令人没了情绪,是因为你搞你的,他继续斥巨资制造精神垃圾,主攻方向是乞讨外国奖杯。9月初出版的06年第17期《大众电影》以大量篇幅披露了导演高群书举债拍摄《东京审判》的艰辛历程,以及中国内地、台、港演员的敬业精神,外籍演员仔细查阅历史资料寻找角色心理依据,甚至日方演员也不拒绝剧本内容而全情投入了进去,体现人类爱好和平的共识。 至于上译厂在短期内译制完成该片的过程,在《魅力人声》桂楠访谈里大家已能够理解,应该肯定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如果有可能,希望有关方面能出个“原声版”、“配音版”、“导演未删节4小时完整版”合集,加进“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纪录片等花絮,供历史研究者和碟迷收藏。 以上想法缘于对曾志伟那句“狗日的日本鬼子”的突兀和引起观众出戏的思考,要是前面加些铺垫也许效果会好些,如“我们在中国的许多次杀戮时,听到最多的骂声是‘狗日的日本鬼子’这句话!”以前在《紫日》放映时,有青少年对日本军曹逼迫小学生兵刺杀中国农村老太时眼镜被军曹打掉也笑过场;对曾志伟的笑场责任不在观众,是导演考虑不周或是因删减破坏了悲剧气氛的完整性所致。 还有一个“国际化语言”的附带问题,可能是电影发行考虑到影片将到世界各地甚至到日本上映,原音加字幕当然是上选;但对国内普通百姓,看110分钟的电影,百分之八十五的原声字幕确实很累,难免视觉和精力疲劳,配音起辅助理解作用应予支持。冯导的贺岁片《大腕》在白领青年中受欢迎,但普通百姓及香港观众仍不太习惯大量的英语对白,(加上京腔幽默和年节时避讳丧礼)上座率也受到影响。 ![]() |
|
|
2楼#
发布于:2006-09-20 11:21
《东京审判》我已看过,原声就很好!本身就是国内拍的,何需再配音?难道说纳税人的钱就这么好挣?
|
|
|
3楼#
发布于:2006-09-19 12:55
引用第56楼弋舟于2006-9-19 01:50发表的言论: 正好用来练听力 嘛 ![]() 小时侯看片子,大多数配音表都不一一对应。于是就连蒙带猜,慢慢练耳朵…… 现在看电影也是一样 ![]() |
|
4楼#
发布于:2006-09-19 01:50
有关配音演员的阵容,需要排一个/角色/演员/配音演员表/ 出来,影片结尾有前两者内容,影碟里可以查到,配音演员表一一对应就困难些了。
![]() |
|
|
5楼#
发布于:2006-09-04 13:19
引用第41楼大石头于2006-9-3 00:40发表的言论: 最后一句话说的很"混蛋"! |
|
6楼#
发布于:2006-09-04 13:17
引用第46楼大石头于2006-9-3 20:32发表的言论: 在现行体制下,出现这种领导意志是非常正常的,骂骂这些个官僚,无可厚非! 对于一部被领导XX的配音电影,配音与否,都不是你我左右的了的,既然出现了配音版,怎么也是配音演员们劳动创造出来的,可以去听,也可以不听,不好就拍砖嘛! 感觉你作为一个斑竹,缺乏对别人的起码尊重,别人只是想听听,你就恶语相加.这个电影被配音似乎对你刺激很大,被XX了? |
|
7楼#
发布于:2006-09-04 11:27
引用第52楼irontree于2006-9-4 11:18发表的言论: 严重同意!!!!毛主席怒了还骂娘呢!!得看出发点如何!有时候骂了才痛快!“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太拘泥也不好! ![]() |
|
|
8楼#
发布于:2006-09-04 11:18
粗口没关系,只要不呕心就行!比如鲁智胜,武松。细口的林冲也行啊!只是不要木子美,芙蓉姐姐,春春哥哥,臣刚奶奶就行,哈哈!
![]() |
|
9楼#
发布于:2006-09-04 11:04
真麻烦,让童老师去配就好了
![]() |
|
12楼#
发布于:2006-09-03 20:55
引用第46楼大石头于2006-9-3 20:32发表的言论: 也不是什么觉悟,我从来也不是只知道抱着“上译”不放谁挡踹谁的那种人 但凡配得好我一定要赞,配得有不好我一定要批评 不过我同意您的意见,上译的历史上经常被不懂业务的上层领导乃至不合理的体制搅和,即便是黄金老上译们,要是没那些个折腾也会更黄金。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既然改企了,更该想法摆脱束缚,让品牌更响更亮 ![]() |
|
16楼#
发布于:2006-09-03 20:13
引用第39楼sevenswords于2006-9-2 23:45发表的言论: 我今天在CCTV-6看了点片段,更坚定了“这个片子根本不该配音!”的想法 我第一次想放弃配音版,选择原声拷贝,就怕电影院根本没安排原声拷贝…… 本来就是个语言上的群戏,拿普通话统一了还有什么意义!? 就算那位不搞业务的厂长大人是上影的领导人物也不能这样玩啊,砸上译的招牌嘛,怒 ![]() |
|
17楼#
发布于:2006-09-03 17:41
以前电视剧《走向共和》做得不错
中国人讲中国话 日本人讲日语 欧美人讲英文 互不干扰 下面也有字幕 也不觉得突兀 ![]() 当时央视一套播时~也没有把它全部配成普通话 |
|
20楼#
发布于:2006-09-02 23:48
引用第39楼sevenswords于2006-9-2 23:45发表的言论: 因为这片子以后肯定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片”,由学校组织一大群小学生、初中生去包场看的……唉,这部电影活的也真够累的 |
|
21楼#
发布于:2006-09-02 23:45
《东京审判》这个片子做所谓的普通话配音译制版本来就是一个愚蠢荒谬、相当“无极”的决定,不尊重原片创作人员,也不尊重掏钱买票的观众,完全是对影片本身的蹂躏、糟蹋和破坏。什么“配音照顾小孩和文化层次低的观众”云云,恕我直言,也恕我讲得不客气一点,小孩和文化层次低的观众本来就不适合看这个片子,再讲得通俗易懂些吧,他们本来就看不懂这个片子,就算配音了又能怎样?照样看不懂。再者,多国语言本来就是历史真实性的再现,也是这部影片必须的“生命要素”,全部都用普通话覆盖无异于绞杀了这部影片。
对我的意见不爽者尽情拍砖吧,把一栋楼的砖全拆下来拍我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的。“普通话配音译制版”完全毁了这个片子。《东京审判》强烈建议大家看“原版”的。配上普通话?—— 自“愚”自乐、卡拉OK呢。自个儿玩儿去吧。 |
|
23楼#
发布于:2006-09-02 21:44
4个半小时也太夸张了……
以前[七剑]公映时两个小时拍得乱七八糟,徐克还说原来是4个小时,不过到现在都没那家出过“[七剑4个小时导演剪辑版]” |
|
24楼#
发布于:2006-09-02 21:37
今天是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日子(1945年)!!!
现在上海东方文艺频道正在播出《东京审判》上海首映式,规模很大。期间有刘风出场,表演了一个配音片段。(可惜字幕打成了“刘峰”) 看前两天中央台的首映,听导演说到影片初成有四个半小时,希望将来出碟的时候能看到全部。 这样的影片,理应有相当的长度。 |
|
26楼#
发布于:2006-09-02 18:43
昨天9月1日我也收看了〈东京审判〉的首映式,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历史凝重性的现场还原故事片还是不用配音为好,这样的片子适合听影片中同期声效,因为能给人更大的视觉冲击和听觉震撼,一旦配了音就明显削弱了影片的历史感,曾江(早已熟识面容但是第一次与名字对上号)、刘松仁、英达的表现一旦用配音取代他们本人的声音就会有滑稽突兀之感,就算再强的实力9天我相信应该不能够配到位,所有人都配上普通话那么影片中出现的同声传译设备还有意义吗?是否很别扭?我觉得像这样的片子就该和〈亮剑〉一样处理,如今突然搞出个配音版恕我直言只能用来给文化不高年龄较小的两个端口层次观众欣赏吧,对于绝大多数真正需要补上历史上这一课的中青年人是非常不合适的,反正如果能自由选择,我肯定会陪同母亲去欣赏曾江、刘松仁、英达等人原声未配的国际版本。
|
|
28楼#
发布于:2006-09-02 16:23
引用第3楼大石头于2006-8-27 22:18发表的“”: 文明点,你放文明点! |
|
|
29楼#
发布于:2006-09-02 11:56
引用第27楼恋水莲于2006-8-31 21:18发表的“”: 连口型都没对好??! ![]() ![]() 我下午去看 ![]() |
|
32楼#
发布于:2006-09-01 10:20
昨天央6播了这部片子的首映式,觉得曾江和刘松仁老师真是老戏骨了,举手投足都是戏,尤其曾江,普通话说的很流利,他在戏中的英文也不错,我还见他在电影里说过上海话(他好像是上海人),当然还有粤语。良好的语言能力也是演员的一个重要的功力。访谈时,他和刘松仁都很随和亲切。
我觉得,香港演员和我们大陆演员有一点很不同。香港的许多资深演员,都没有架子,虽然已经很有成就,可他们只是把自己当作艺人,经历了那么多,有种简单平淡,也很有个性魅力。我们大陆的老演员呢,哦,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艺术家!!!他们很有气势,处处都看得出是一位“资深人士”,虽然也很亲切,但总觉得他们都特“高大”,小字辈都不敢接近似的。而且,他们样子和气质,看起来都很喜欢学习“三个代表”之类的。哈哈! ![]() 还是说回电影本身吧,英达也很不错,那个角色和他本人很贴切,英达英文也很了得。但不喜欢他的主持,昨天他也是主持人,觉得特贫,典型的京油子。 大家要是觉得配音不好,就听原版吧,这本来就是一个多国籍人员参与的历史事件,操着各种腔调说话也很真实。 |
|
|
33楼#
发布于:2006-08-31 21:18
今天听看过的人说配音确实不好,口型都没对准
证明好刀也得用在刀刃上 但我仍然不支持粗口开骂的评论风格 |
|
34楼#
发布于:2006-08-31 16:38
引用第3楼大石头于2006-8-27 22:18发表的“”: 像这样的贴子论坛主管为什么不删,还允许它存在,回复的话题也是那么暧昧,是不是等级高就比别人牛,还是看人下菜. ![]() ![]() |
|
35楼#
发布于:2006-08-30 21:33
一定要去看这部片子,还要看双语版,哈哈。
|
|
|
36楼#
发布于:2006-08-30 21:16
《丧钟为谁而鸣》就是以东京审判为题材的记录片,CCTV-10的《探索·发现》放了不只一次。
电影和记录片的观众群体、传播途径等等都不一样,单就观众人数来说,肯定是电影多。至少电影能全世界发行(只有你有这能耐),记录片不可能吧。 多说一句,不是所有国家的国民都像中国一样爱看电视,严重点儿,如果中国的戏剧是靠现场演出深入人心的,现在的影视剧也不会这么烂,俄罗斯的艺术氛围还不是靠各大剧院支撑起来的?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