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中的伯爵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 最后登录2025-04-24
阅读:4920回复:54

[原创]难道非要与原片演员声音音色相符不可吗?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9-16 12:49
  我看了曹老师的《远去的回响》,她介绍说,迪斯尼要求我们为他们配音时,必须要与原片演员音色气质符合,也就是接近,经常也听到有朋友说,哪个哪个配音演员声音与原片很吻合,配的如何如何之好,之到位。因而长期来,我就有了一个疑问:难道一定要与原片演员音色相近吗,否则就不能算配的好吗?我听了阿兰。德龙的原音,低沉而平淡,与童老师天壤之别,如果不是童老师的声音,阿兰德龙要想在中国红透半边天,恐怕很难。象曹老师和松板庆子,施融与弗兰茨的演员,丁老师与中野良子声音反差很大,但他们配出的作品都成了不朽的经典。邱老的声音与原音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相似的,但他的作品个个都是不朽之作。试想如果不是他们配,而是找几个声音相近的平平淡淡的声音来配,会成为经典吗,观众会喜欢吗?

      所以我觉得,只要音色好,只要配音演员用心去感受,用真情去体验剧情和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用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所配的每一个角色,而且让观众愉快地接受了。这就行了。不必追求非要与原音一致。
    并且这种要求也有点滑稽。想想看,一般来说,看原音的看原音,看配音版的当然主要是看配音。难道你还可以同时听原音和配音吗,就是机器能办到,两种声音混杂,你能顺畅看片吗?还有,人们看片,难道会不停地和原音比较吗,也有这个必要吗?需知人们看电影是通过配音感知体味剧情和人物的呀,恐怕没有几个是去了解配音与原音是否接近的问题。

以上纯说个人乱想,还望朋友们帮助!
我以为我躲起来别人就找不到了。没有用的!像我这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就象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我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碴子,都深深地出卖了我。
沧海横流
上八洞神仙
上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5-05-10
1楼#
发布于:2006-09-27 19:46
有人说:"可惜由于语言的障碍观众无法完全百分之百体会到原声的魅力......."

原声真能有那么大魅力?中外观众的文化和审美标准根本不一样.老外喜爱的嗓音,中国观众就不一定接受!

一個外國人或者中國演員去外國參觀/第一注意的就是配音的内涵,其次才是和自己的聲音像不像.

这话我赞同!
配音的配的是人物的个性特点,内心情感,还原导演意图和影片精神!机械化照搬角色声音,舍本求末永远搞不好配音.
不知肉味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10-20
2楼#
发布于:2006-09-27 19:16
引用第52楼dorayaki_dk2006-9-27 09:01发表的言论:
我覺得配音演員接近原聲,做到裝龍像龍,裝虎像虎最好。有些人提出不按照原聲只要合適就成,那麽我想這樣會造成一種落差感,意思就是當真正聽到一個演員的聲音時候,配音和他/她的聲音完全不一樣那麽觀械穆洳罡袝?艽蟆?
再著,以前國内經常會有外國原片演員去配音厰參觀。今後因該還會有,一個外國人或者說中國演員去外國參觀他/她第一注意的就是和自己的聲音像不像,其次才是配音的内裡。

總之迪士尼肯定不會找太多不像原聲的配音,因爲之後發行的DVD一般都會在特別收錄中增加多國語言欣賞。

配音的目的应该是还原原片,而不是还原原片演员,出与这个目的可以用不接近原音的嗓音去配音,童自荣老师和阿兰德龙的声音就不一样,效果很好,原因就是文化和观众的审美标准不一样.外国演员来中国关心的首先会是角色是否受中国观众的注意,迪斯尼现在找的这些配音演员的影响真不如以前的唐老鸭李扬大,李扬的嗓音和原片的声音差别不小.
dorayaki_dk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7-08
3楼#
发布于:2006-09-27 09:01
我覺得配音演員接近原聲,做到裝龍像龍,裝虎像虎最好。有些人提出不按照原聲只要合適就成,那麽我想這樣會造成一種落差感,意思就是當真正聽到一個演員的聲音時候,配音和他/她的聲音完全不一樣那麽觀衆的落差感會很大。

再著,以前國内經常會有外國原片演員去配音厰參觀。今後因該還會有,一個外國人或者說中國演員去外國參觀他/她第一注意的就是和自己的聲音像不像,其次才是配音的内裡。

總之迪士尼肯定不會找太多不像原聲的配音,因爲之後發行的DVD一般都會在特別收錄中增加多國語言欣賞。
[fly]配音配得一屄屌造,不如回家去卖白薯![/fly]
4楼#
发布于:2006-09-27 04:05
上海配古畑的是刘彬~~~~~~~~
5楼#
发布于:2006-09-27 00:36
过去没有电视,没有别的电影,没有其他形式的文艺节目,唯一的就是去电影院看看国内电影人士拍的电影,译制片更是一个稀罕的东西,人们能看到的只有这几部少少得可怜的外国电影,而译制工作者又总是那几个人,每天让你重复的听到一个人的声音,恐怕你不会记不住。而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是供人们欣赏消遣的内容,谁还稀罕那些个译制片?而且现在的配音员(因为他们不演,所以不叫演员)都是很机械的在重复着口型工作,有的人甚至根本就不懂表演,居然就给那些表演艺术家配音,太可笑了! 更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配音班”,唉!这都是不懂配音的人做的事!然而目前就是这样一些人占领着配音市场,我们当然会喜欢老的配音了!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6楼#
发布于:2006-09-23 20:43
古畑有上海配的也有台湾配的……

田村大叔的原声的确是不怎么动听,但听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毕竟是原人原声,笑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7楼#
发布于:2006-09-23 19:49
有时候演员本身不一定和角色很合拍。

田村正和的古畑任三郎很有名吧,第一次看是在电视台的配音版,配的实在是不错,那种言语中的“狡猾”和角色本身非常合拍,让人看着听着都舒服。后来听到古畑的原声,OMG当时实在无法接收这样一个“糟老头子”似的嘶哑声音,一下子感觉这根本就不是以前看到那个酷酷略带狡黠的古畑任三郎...

当然了田村正和是个好演员,这点毋庸质疑,也许是配音先入为主了吧...

P.S.问一下,配音版的古畑是哪配的?真的很不错
暗夜中的伯爵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 最后登录2025-04-24
8楼#
发布于:2006-09-23 11:31
很感谢大家,不管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理嘛就是越辩越明嘛.当然了,这个话题,或者说这个课题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也说明朋友们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说实话,这也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一个科研课题。
    不过我从反对的朋友的言论中实质性地看到了,他们实际上的效果是支持了我们提出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是,配音演员必须与原片的气质、韵味相符,一句话必须与原片角色吻合。他们也没有明确要与原音相符,有的朋友还举出了佐罗中配音演员的重新搭配和上海电视台配音导演的著作以及自己对某部影片的亲身体验,来说明一个观点,那就是,配音演员一定要与原片角色相符。这恰恰就是我们的观点,那就是,配音演员用真情实感演绎原片的角色,把角色尽可能真实的现塑出来,至于与原音(原片演员的声音)相不相符,关系不大。
      所以我说:理越辩越明,你看,通过讨论,我们的看法不就统一了!
我以为我躲起来别人就找不到了。没有用的!像我这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就象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我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碴子,都深深地出卖了我。
9楼#
发布于:2006-09-23 10:57
主要还是先入为主的效应吧,看了原音,喜欢上这个人物,要来个不贴的配音就怎么么也觉得不对劲了~

其实我觉得对于一部原片可打100分的完美电影,配音是不可能加分到110的。可惜由于语言的障碍观众无法完全百分之百体会到原声的魅力 ,只能看配音,那么配音要尽量做到不减分。
沧海横流
上八洞神仙
上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5-05-10
10楼#
发布于:2006-09-23 09:29
就算配音音色,气质,语气与原音一致了,恐怕有人又会言道:原片原音是纯正的爱尔兰口音或德克萨斯牛仔方言,配音很难完美的传达出来,原片及其角色的魅力和韵味要大打折扣了!
11楼#
发布于:2006-09-22 23:56
有些艺术性不强,不重视人性深刻刻画的片子,原片和配音音色的较大差异对全片影响不大。

可是,对一些以人物刻画为中心,以中心人物为影片之魂的片子,配音和原片气质差异太大,会损失很多原片的韵味。

现在看一些原声片,觉得有的原声实在气质很独特,实在找不到符合原片气质合适的配音者
也可能是先入为主的效应吧,举个例子:

比如我很喜欢的一部片子"天地无限"(open range)里的男主角kevin costner,我想了想,那种文化水平不高,说话笨拙,不善表达,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刻爆发出来的英雄气概,不善言辞急噪卤莽而不失内心温情的牛仔,那种细腻而复杂的内心变化,配音很难完美的传达出来.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部片子,我个人很喜欢,看了很多遍,我真的想不出来有合适的配音演员来配他 .除非有极其出色的专业学表演的来配.
(大家可能想起毕克配的高仓健,但其实kevin costner和高仓健的气质是完全不同的),

我实际想说的是,碰到这种很难配的角色,如果挑选音色,气质,语气相近的演员来配音,是不是相对更能接近原片气质呢。如果不能,那原片及其角色的魅力和韵味的真要大打折扣了。
不知肉味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10-20
12楼#
发布于:2006-09-22 22:23
呵呵,同意我的观点的朋友不少.如果是最理想的情况是原片演员能极流利的说中国话,并且熟悉中国的风俗人情,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要配音,配音配的是角色,配出角色的内涵是最重要的,相对外在的音色等不应该超越对台词内容的理解和表现,况且象帕西诺、德尼罗这样的优秀的演员,在国外也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即使这样相信真正优秀的配音演员也不是不可能为他配音的,上译长译等单位配音了那么多优秀翻译片,已经证明了这点。
沧海横流
上八洞神仙
上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5-05-10
13楼#
发布于:2006-09-22 12:23
是啊!可有人就悟不过这个理来,"要是你想清醒清醒,最好喝喝那不幸之泉的水"
松林的清晨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9-13
14楼#
发布于:2006-09-20 08:57
我还是认为没有必要刻意去模仿原片演员的声音,而是应与角色尽量融为一体。我们听到的应该是角色说的话,而并非类似原片演员的声音。
ximigo
  • 最后登录
15楼#
发布于:2006-09-19 23:51
我觉得没必要,关键还是看演员用声音塑造人物的能力,只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配到位了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和原声靠谱,人和人声音本身都不同,哪都能找到差不多的声音啊,何况一个译制厂配音演员也不多,操作起来有困难...
电影粉丝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
  • 最后登录2023-02-11
16楼#
发布于:2006-09-19 22:27
我也赞成配音贴近原声,但不是说百分之百的贴近,有些欧美人的声音确实不好听,而且和中国人欣赏电影的感觉也不合拍,所以适当的进行“中国化”没有什么不合适
往事飘渺虚如烟,记忆心畔音相牵; 你我共建毫寸地,论坛幻化腾飞仙!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17楼#
发布于:2006-09-19 22:15
好了,我们各自都尽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最终都是为了我们共同关心的配音艺术。大可不必为此喋喋不休、相互指责,可以休战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18楼#
发布于:2006-09-19 21:58
引用第35楼阿廖沙2006-9-19 21:36发表的言论:
我这里也摘录了一线译制片导演的一段心得体会,以此作为我的观点的一个注解:
        “导演选演员必须慎重。气质、音色、年龄、语言节奏、幽默程度都是综合平衡的标准。有句行话说:选对了演员,戏就成功了一半。这真是一点不假。现在“片摊”很多,有些缺门的行当实在抢不着,就只能找个接近的。但无论如何“二选”“三选”也必须大致接近,如果选得与原片大相径庭,那无论如何提示也只会事倍功半的。”
        “无论译制导演在现场采用何种工作方法,能使译出来的片子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来的风采就为上上法。译制过程永远是一个加工过程,体现原创者的创作思路,尽量让观众尝到“原汁原味”,这就是我们译、导、演的终极目的。”
                              ——《谈译制导演在现场的导戏方法》作者:金霖  上海电视台译制部导演

显然我没有任何一点反对“译制片要保留原汁原味”的意思
我也说了您之前在误读我的话,该说的已经摆在那里了,我就不再赘言了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沧海横流
上八洞神仙
上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5-05-10
19楼#
发布于:2006-09-19 21:47
她(刘广宁)谈到自己配的是个美丽、温柔的女孩,应该用好听的声音来配,原片的演员声音沙哑,那是演员本身的缺点,跟角色没有关系,所以不应该去学她。我认为,小刘是对的。我们要还原原片,是还原它的主题思想,还原它的风格样式,还原它的人物特点,并不需要还原影片的缺欠
罗密施耐德的声音和中文配音一样甜美明亮吗??……这些例子恰好说明要根据角色形象和个性选择配音,而不是一味去贴演员的原声!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20楼#
发布于:2006-09-19 21:36
我这里也摘录了一线译制片导演的一段心得体会,以此作为我的观点的一个注解:
        “导演选演员必须慎重。气质、音色、年龄、语言节奏、幽默程度都是综合平衡的标准。有句行话说:选对了演员,戏就成功了一半。这真是一点不假。现在“片摊”很多,有些缺门的行当实在抢不着,就只能找个接近的。但无论如何“二选”“三选”也必须大致接近,如果选得与原片大相径庭,那无论如何提示也只会事倍功半的。”
        “无论译制导演在现场采用何种工作方法,能使译出来的片子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来的风采就为上上法。译制过程永远是一个加工过程,体现原创者的创作思路,尽量让观众尝到“原汁原味”,这就是我们译、导、演的终极目的。”
                              ——《谈译制导演在现场的导戏方法》作者:金霖  上海电视台译制部导演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21楼#
发布于:2006-09-19 20:42
引用第32楼阿廖沙2006-9-19 19:21发表的言论:


      试问:怎样才能“真正入戏”,如何“好好揣摩角色”?不正是要从角色的形象气质、性格特征、情绪变化等出发,抓住人物形象和音色两方面特点去塑造角色的声音,让人感觉声如其人吗?照您的观点音色是个无所谓的东西,那么,正如29楼所说:“让邱岳峰大师去配佐罗,让童自荣老师去配加西亚中士,让翁振新老师去配维尔塔上校”去试试看吧。
       在声音上追求形神兼备,不但是译制导演对演员的基本要求、是配音演员提高业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广大观众听觉的最大的需求啊。这怎么能说是“本末倒置”?!这不正是问题的关键吗?试想:离开了形的神、或离开了神的形,能够存在吗?有生命力吗?
   

您对我的发言读得实在马虎,我什么时候说“音色是个无所谓的东西”这样的话甚至哪怕是类似的意思了???麻烦您指出一下
我只是说音色不是最重要的,能形神兼备当然最好,做不到的话应该首要考虑“神似”。假如角色是纯洁美丽的女孩子,那么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演绎出她纯洁的内在,否则只知道找个声音甜美却入不了戏的配音演员,就毫无意义,不是么
再者您既然正好讲到佐罗了,那么我请问,这里谁不知道阿兰德龙的原声和童老师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罗密施耐德的声音和中文配音一样甜美明亮吗??……这些例子恰好说明要根据角色形象和个性选择配音,而不是一味去贴演员的原声!
我感觉您混淆了本帖的主题和我的发言,我完全支持根据角色形象塑造声音,但这和在音色上贴演员原声是两回事,此“声”非彼“声”,此“形”非彼“形”。

还有,既然您建议我去咨询仍然健在的老艺术家们,那么我可以直接摘录一段苏秀老师的话(《我的配音生涯》P259),相信您也读到过:
“……她(刘广宁)谈到自己配的是个美丽、温柔的女孩,应该用好听的声音来配,原片的演员声音沙哑,那是演员本身的缺点,跟角色没有关系,所以不应该去学她。我认为,小刘是对的。我们要还原原片,是还原它的主题思想,还原它的风格样式,还原它的人物特点,并不需要还原影片的缺欠。”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沧海横流
上八洞神仙
上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5-05-10
22楼#
发布于:2006-09-19 19:36
凡事当然十全十美最好,可能做到吗?
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还是先努力神似吧!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23楼#
发布于:2006-09-19 19:21
引用第25楼恋水莲2006-9-18 22:02发表的言论:

那么回头看看老译制片,有多少成功的例子是“音色与原声相符”?有多少??
配音质量下降,在于演员没有真正入戏,没有好好揣摩角色,而不是音色不符合
先强调要音色符合,这才叫本末倒置。我前面说了,生理决定了音色各异,最多只能声音类型相符。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试问:怎样才能“真正入戏”,如何“好好揣摩角色”?不正是要从角色的形象气质、性格特征、情绪变化等出发,抓住人物形象和音色两方面特点去塑造角色的声音,让人感觉声如其人吗?照您的观点音色是个无所谓的东西,那么,正如29楼所说:“让邱岳峰大师去配佐罗,让童自荣老师去配加西亚中士,让翁振新老师去配维尔塔上校”去试试看吧。
       在声音上追求形神兼备,不但是译制导演对演员的基本要求、是配音演员提高业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广大观众听觉的最大的需求啊。这怎么能说是“本末倒置”?!这不正是问题的关键吗?试想:离开了形的神、或离开了神的形,能够存在吗?有生命力吗?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暗夜中的伯爵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 最后登录2025-04-24
24楼#
发布于:2006-09-19 18:31
窃以为,为原片服务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不一定非要为原音服务吧!只要演员能用好自己的声音,用真情去演绎,将剧中角色充分展示出来,这就行了!
我以为我躲起来别人就找不到了。没有用的!像我这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就象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我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碴子,都深深地出卖了我。
沧海横流
上八洞神仙
上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5-05-10
25楼#
发布于:2006-09-19 18:10
引用第25楼恋水莲于2006-9-18 22:02发表的言论:

那么回头看看老译制片,有多少成功的例子是“音色与原声相符”?有多少??
配音质量下降,在于演员没有真正入戏,没有好好揣摩角色,而不是音色不符合
先强调要音色符合,这才叫本末倒置。我前面说了,生理决定了音色各异,最多只能声音类型相符。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一针见血,切中要害!
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linger2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5-04-03
  • 社区居民
26楼#
发布于:2006-09-19 17:46
让邱岳峰大师去配佐罗,让童自荣老师去配加西亚中士,让翁振新老师去配维尔塔上校,看有何效果?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
27楼#
发布于:2006-09-19 17:28
听觉的审美也需培养,毕竟过去的年代里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事实上我认为固定于某个配音单位这种体制本身就有局限性,如果采用聘任制,让配音演员可以自由流动更有利于这项事业的发展~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28楼#
发布于:2006-09-19 13:58
引用第25楼恋水莲2006-9-18 22:02发表的言论:

那么回头看看老译制片,有多少成功的例子是“音色与原声相符”?有多少??
配音质量下降,在于演员没有真正入戏,没有好好揣摩角色,而不是音色不符合
先强调要音色符合,这才叫本末倒置。我前面说了,生理决定了音色各异,最多只能声音类型相符。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这个问题您最好找如今仍还健在的:苏秀、李梓、曹雷、富润生等配音艺术家们,去理论理论,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的。不用再在这里争来争去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nil
nil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
  • 最后登录2025-04-13
29楼#
发布于:2006-09-19 01:22
引用第25楼恋水莲2006-9-18 22:02发表的言论:

那么回头看看老译制片,有多少成功的例子是“音色与原声相符”?有多少??
配音质量下降,在于演员没有真正入戏,没有好好揣摩角色,而不是音色不符合
先强调要音色符合,这才叫本末倒置。我前面说了,生理决定了音色各异,最多只能声音类型相符。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蛮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演员的声音并不好听,如果能由配音演员的声音来补足,那不是更好。上述的讨论让我想起了《雨中曲》,可以说算是关于配音的一部电影。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30楼#
发布于:2006-09-18 22:02
引用第24楼阿廖沙2006-9-18 21:12发表的言论:


       不管怎么说,口型位准确、抓住人物形象和音色两方面特点去塑造角色的声音,应该是对配音演员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找不到和原声音色相符的配音演员”,而降低对配音艺术的要求。这些年来,译制片配音质量下降,我看与此有很大关系。
       这个问题再争论下去,毫无意义。

那么回头看看老译制片,有多少成功的例子是“音色与原声相符”?有多少??
配音质量下降,在于演员没有真正入戏,没有好好揣摩角色,而不是音色不符合
先强调要音色符合,这才叫本末倒置。我前面说了,生理决定了音色各异,最多只能声音类型相符。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31楼#
发布于:2006-09-18 21:12
引用第21楼恋水莲2006-9-18 13:00发表的言论:
理想当然是好的,但除非全中国的配音演员都合成一个单位,否则一个译制单位就那么些人,怎么可能都找得到和原声相符的音色呢?——就算都合成一个联盟,也不可能找得全。最多只能说类型符合。音色吻合是做不到的。


       不管怎么说,口型位准确、抓住人物形象和音色两方面特点去塑造角色的声音,应该是对配音演员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找不到和原声音色相符的配音演员”,而降低对配音艺术的要求。这些年来,译制片配音质量下降,我看与此有很大关系。
       这个问题再争论下去,毫无意义。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森森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10-26
  • 现实互动奖
32楼#
发布于:2006-09-18 18:04
说到迪斯尼要求声音与原片声音相符,我倒有点不明白,张云明的声音和唐老鸭的声音像吗?
欢迎来到加里森敢死队中文网http://www.myggclub.cn  
迷失1234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0-08-03
33楼#
发布于:2006-09-18 13:26
《天下无贼》、《十面埋伏》里头刘德华和金城武的配音很有意思
两位音色都和原声很相似,配的音不说好,倒还中规中矩,至少这普通话还是标准di
天行者——愿原力与你同在 我的播客:http://www.maidee.com/dipan/skywalker116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34楼#
发布于:2006-09-18 13:00
理想当然是好的,但除非全中国的配音演员都合成一个单位,否则一个译制单位就那么些人,怎么可能都找得到和原声相符的音色呢?——就算都合成一个联盟,也不可能找得全。最多只能说类型符合。音色吻合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35楼#
发布于:2006-09-18 11:56
我赞成配音演员音色与原片演员声音尽量吻合。
音色贴近角色原音,甚至优于原音,形神兼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是配音艺术的最高境界。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36楼#
发布于:2006-09-18 11:01
世上的音色千千万,不同人种的声音风格也有明显差异
所以外国片里的演员不可能都找得到一个音色和他/她相仿的配音
迪斯尼的动画生产流程决定了配音演员的高度确定性(很多角色根本就是照着配音演员本人做的,舍他其谁?),我们国家搞译制片不可能照搬
因为人种和国情不同,我们也不可能做得到德国那样都找和原片相似的声音

一个演员有不同的声音配是普遍现象。除了译制单位不同,因角色不同而换不同的声音,不是很正常吗?
声音像不像不是关键,和表演贴不贴才是
有个道理是很简单的:是要“形似”,还是要“神似”?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lqrmh
  • 最后登录
37楼#
发布于:2006-09-18 09:52
我也觉得并不一定非要用和原声一样音色的演员配音才好,可以看情况,该怎么就怎么,该改变还得改变!!!
松林的清晨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9-13
38楼#
发布于:2006-09-18 09:05
我觉得关键是必须与原片角色相符,而不是与原片演员的声音相符。与原片角色相符这一点,过去的译制片做的就不错。譬如:睿智的大侦探波罗配上毕克的声音,而猥琐油滑的巴泰特斯配上于鼎的声音都非常贴切。而毕克和于鼎的声音与这两个角色的扮演者彼得乌斯蒂诺夫的声音均不一样。这个问题在曹雷老师的《远去的回响》中也略有涉及。
永远热爱辽艺
版主
版主
  • 最后登录2021-03-24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39楼#
发布于:2006-09-16 21:22
有些演员,比如阿尔·帕西诺,他的声音本身就是他表演的一部分,也是他最有个性的一大特点。

他的配音中,我就认为吴俊全和李立宏还可以。吴俊全是从神上做到和阿尔·帕西诺的形象相符合,亢奋、饱满、赋有煽动性,但帕西诺嗓音最有特点的“沙哑”是吴俊全无法具备的;李立宏则是从形上去贴阿尔·帕西诺,能感到他配的帕西诺有那股沙哑味,但不够自然,太过刻意。

如果是其他人配的阿尔·帕西诺,那我第一遍听老帕的原声,第二遍、第三遍还是听老帕的原声,没有半点兴趣去听那个和帕西诺完全不着调的配音。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