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112回复:69
前苏联1952《作曲家格林卡》彩色中文字幕内嵌版
已在C区发布:
【原创】【115网盘】苏联《作曲家格林卡》1952_DVDrip中文字幕内嵌版(附赠无字幕版|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16071 出于好奇或者疑问或者期待而点进这个贴子的朋友们,你们可能奇怪:为什么有了长译版的《作曲家格林卡》却不采取合成的方式制作此片,反而要做成内嵌字幕版的DVDrip呢?下面我给你们解答: 一、此版本并非大家一般看到的长译版本的彩版。 当初我到处找彩版《作曲家格林卡》时也曾报着找到彩版并且合成为清晰的配音版。但是当涛淘老电影朋友千里迢迢地托人把长译音轨和网络彩版DVD刻盘送给我后,我遇到了两个问题:一是长译音轨质量极差(不是配音配得不好),用电脑听音轨几乎听不清对白!;二是长译版要比网络彩版长十分钟左右,这是为什么呢?除去片头长译版的历史介绍和人物介绍有七分钟左右,经过从厂标处开始的比对,长译版还是长了三分钟!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基于音轨质量太差,而且音轨无法与网络彩版同步(即使在某处对齐,几秒钟后就偏离了)。所以我决定改做字幕版。 配音音轨有多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听听,或者下载黑白天地朋友的长译版DVD看看。 下载地址: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二、《作曲家格林卡》长译版与网络彩色版不是一个东西 奇怪的标题。字幕制作的过程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首先是听不清配音音轨中的人名称呼和作品名称,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关于格林卡、普希金、果戈里,以及十九世纪俄国的文学史、音乐历史和政治历史,从中了解到格林卡的思想发展以及他与普希金深厚的友谊,还有格林卡周围各式各样的人物。甚至我还研读普希金的诗歌,为我做字幕打好了基础。 在做字幕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地方的台词对不上,开头部分我能够简单地解决,但是当做到格林卡从意大利回国途中遇到迁移教堂时,他从马车上下来,长译版中车上的贵妇人有一句“快把门关上!”在网络彩版中却没有听到!经过仔细查找,终于发现原此片的第一个小秘密!(见下图) ![]() 此图尽管看上去似乎没有截在同一时间,但是从格林卡下车的情况看,应该差不了几秒钟。请看中间:长译版有一个妇人的头伸出来关门,而网络彩版门后则没有人!从这个细节,我觉得网络彩版一定还有蹊跷。于是……(见下图) ![]() 此图是最明显的,不用多说了吧。 这之间还是有不一样,只是为了赶进度,我没有太多关注。只是总觉得哪儿跟哪儿不对劲。 直到做到结尾,又是因为台词对不上,我又发现了一处明显的: ![]() 做完校对进入校对阶段,更多的不同被我发现,只不过有些地方演员做的非常精准,如果不是因为节奏的不同,还真不容易发现不同(见下图) ![]() 结论:网络彩版是一部由重拍镜头(NG)组成的影片!尽管大部分台词都一样,尽管演员表演很精准,但是这两影片不是一个,而是孪生子! 三、为什么要做成内嵌字幕版 本片是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当然里面有很多音乐和歌剧片段,而且很多歌曲是做为背景音出现的。而歌词与对话的字幕用srt表现不出来,看的人搞不清哪个是对白哪个是歌词,看起来比较累。于是我使用了能产生特效的ASS字幕。但是这种字幕因为很多朋友不会打开电脑播放器中的字幕特效而看不到效果,反而让字幕显得混乱不堪。再有如果在液晶电视或者硬件播放器看,因为硬件播放不支持ASS格式,即使可以看到字幕,显示的字幕仍会一片混乱;还有就是你电脑里必须有相应的字体才能显示出完美的字幕。基于以上理由,我采用了内嵌字幕的方式。 至于这种做法是否符合每位朋友的喜好,也请朋友们在回贴中讨论。此片的原版也在俄语区中一起发布。 声明:本人于网上孔夫子旧书网购得《作曲家格林卡》镜头纪录本,时间是5月2日,当时字幕整体已做完,初校已做完,其实在五一期间就可以发布了。但是本着对观众负责的原则,本人还是等到拿到镜头纪录本以后做了最后的校对,并对纪录本,甚至是台词中不合理的地方做了修改。向长译厂的翻译者刘广文先生致敬! 图片:格林加镜头纪录本.jpg ![]() 图片:格林卡镜头纪录本内页.jpg ![]() |
|
最新喜欢:![]()
|
13楼#
发布于:2021-06-02 16:05
|
|
22楼#
发布于:2020-01-08 16:01
网上高人如此认真令人敬服,配音网是高人的发挥平台。
|
|
|
24楼#
发布于:2019-05-03 11:21
情况很复杂啊。攻克柏林的vcd配音和画面也看不出欠缺,非常流畅,但外网高清版却节奏完全不同,合成难度简直是噩梦。
[qeejuu于2019-05-03 11:22编辑了帖子]
|
|
38楼#
发布于:2018-03-07 09:38
认真和较真,是有所发现之本和有所建树之母,不夸奖制作者是人材,精神却是十分可嘉。衷心感谢!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