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864回复:90
谈谈上译配的一些烂片
上译出品必是精品吗?其实有些电影确实是烂片,只是因为有上译的配音才给片子增色不少,比如间谍505 比如无腿先生 等等,不是冲着上译的配音 有些电影我是不会去看、去找的。什么是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
|
|
2楼#
发布于:2014-11-19 17:01
回配音眺望者的帖子——《金发男郎》是乔榛选童自荣配男主角的,他是该片的译制导演。而曹雷是《金发女郎》的译制导演,童老也是配男主角。
|
|
3楼#
发布于:2014-11-18 17:21
|
|
4楼#
发布于:2014-11-18 16:06
《悲惨世界》缺乔榛,《 尼罗河上的惨案》尚华、杨成纯均有,不过配的是小角色。
|
|
5楼#
发布于:2014-11-18 15:20
我最喜欢的童老师配音的角色,并不是佐罗,而是《悲惨世界》里那位英俊小生马里尤斯,他的配音和毕克的旁白浑然一体,卢森堡公园的那段毕克的旁白和马里尤斯内心的独白我都快醉了,其实我一直认为这部电影才是上译的全家福,至少全部的男声都有不少的台词,《尼罗河上的惨案》缺少尚华和富润生,杨成纯的台词,是个最大的硬伤,尽管女声很全了。
|
|
6楼#
发布于:2014-11-17 22:15
上译当时的声线最合适的是沈晓谦,沈晓谦也参加了《金发男郎》的配音,但是配的是另外的角色。沈晓谦配的皮埃尔里夏尔主演的《公鸡奏鸣曲》《纯属巧合》就很好,真想不通曹雷导演为什么用童老师来配?同样的情况还出在罗马尼亚《清白的手》里,伍经纬导演让童老师配米克洛万警长,就是毕克代言的莫多万警长扮演者赛尔玖。
|
|
8楼#
发布于:2014-11-17 20:55
|
|
9楼#
发布于:2014-11-17 20:46
《金发男郎》选的童自荣老师配皮埃尔里夏尔,不知是谁的主意?完全不对童老的路子
|
|
10楼#
发布于:2014-11-17 20:43
|
|
11楼#
发布于:2014-11-17 20:12
|
|
12楼#
发布于:2014-11-17 19:59
还有长译的《伞中情》,我认为胡连华配的皮埃尔·里夏尔最最传神,无出其右,相比之下上译配的《金发男郎》里的皮埃尔·里夏尔不太传神,不如胡连华配得好。
|
|
13楼#
发布于:2014-11-17 19:57
|
|
14楼#
发布于:2014-11-17 18:50
两位实在大家风范,欣然同意内行高见,《魂断蓝桥》的上译版本,——“烛光夜宴”——交谊舞的这场戏,前后两节之间,仅保留了第二段,感觉更加精炼动人!加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增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
|
|
15楼#
发布于:2014-11-17 15:43
译制片的删减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被支离,反而是成就了老少皆宜之佳作,能让人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到超绝的配音是有震撼力的,配音就是一项伟大的利国利民工程。
|
|
|
16楼#
发布于:2014-11-17 12:10
其实我觉得《人证》跟《追捕》也不怎么很好看(未译制前的完整版本)。《人证》里拉进的琐碎线索太多了,甚至连八杉恭子的丈夫也给拉进去了。《追捕》里杜丘居然还有另一次的艳遇。想想看这些片子不是译制的话,很难相信我们会喜欢。个人看法
|
|
17楼#
发布于:2014-11-17 11:26
我觉得大家说得都很有理!我们好像都有点跑题了。关键还是在于这些本来并不是很出色的影片在被译制后却被大家接受并认可,这就是译制的成功之处!所以这里面没什么门户之见。大家只是觉得有些原片你再怎么提炼也还是不怎么有意思而已。
|
|
18楼#
发布于:2014-11-17 09:42
尊崇长影前辈的译制团队,欣喜陈叙一造就的老上译,感谢北影、八一厂的老师们,是他们给新中国的电影文化阵地带来了百花齐放。
|
|
|
19楼#
发布于:2014-11-17 07:56
赵本山,如果给《魂断蓝桥》重新配音,一旦间,即可比肩卓别林,足以号称并列第一,首都召开的——中央文艺座谈会,就应该让他坐首席,习大大的态度呢?————引用第63楼的一句话:——“ 刚好说反了,……恰恰是上译不如长译 ”,楼上同学,敬请多多学习,如此谦虚的楷模好榜样。
|
|
20楼#
发布于:2014-11-17 07:28
网中找到了一人:可以在论坛相会同道,欣逢前辈开心不已……,和衷共鸣,当然认为上译不比长影差!《魂断蓝桥》如果不幸北上,我觉得很难想象,费雯丽会口吐东北大碴子味儿的“二人转”!反正向隽殊老师是我们北京人,自然不会像刘老根儿大舞台的某些农作物,被中央排斥在文艺...回到原帖朋友此话言重了,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这是百家争鸣的配音论坛,本应是诸家争论众人探讨之地,如果就因别人因为他表述自己喜爱的是其他而并非众多人所喜爱的就招致如此非议,这就给别人的感觉有点夜郎自大了,更何况人家还是论坛的资深前辈。希望大家都能互相包容,取长补短,如此论坛才能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在我心中老上译和长影同样No.1 |
|
21楼#
发布于:2014-11-17 01:20
|
|
22楼#
发布于:2014-11-17 01:15
|
|
23楼#
发布于:2014-11-17 00:27
有什么好解释的,新上译的小年轻儿,包括被人挤兑走的,还有在编制里的,再加上几个外援,狄菲菲、姜玉玲、王静文、詹佳、曾丹、范楚绒、王燕华、洪海天,……声音路子全一个味儿,谁上也一样!用不着和别家比,自己就辱没了上译的老招牌,和草台班子放一块儿,不过五十步笑百步!也就黄莺姐姐有特点!……就连姚晨,这么个外来的尼姑(女同志当不成和尚),在一塌糊涂的新版《大闹天宫》,也没和那帮尖细嗓子的娇小姐们,一顺边儿,一道汤儿,起码哑嗓子,有特色——(音:shǎi),虽然功力不咋地!
|
|
24楼#
发布于:2014-11-16 23:36
全一个味儿不是说声音全一个样。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和突出的不够。演员是一方面的问题,主要可能还是手法上。对比上译,效果考究和导演考量应该多多反思。
|
|
25楼#
发布于:2014-11-16 23:10
|
|
26楼#
发布于:2014-11-16 21:17
【谈谈上译配的一些烂片】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多重性 多义性。。光看标题目,本身可使人作两个方面去想。。 1 一些烂片上译来配了,2 一些片上译给配烂了。 |
|
27楼#
发布于:2014-11-16 18:37
|
|
|
28楼#
发布于:2014-11-16 17:00
说长译男声全一个味儿这观点断然难以接受,仅以忠实的朋友而论,丛连文青春、略带躁动,车轩贵族,早年的彭勃官气十足。怎么说没特点哪?永恒的爱情并非向老师一支独秀,马玉玲,李真老师的演绎都很出彩。尤其是李真老师演绎的酸假的纳兹米恩更令人难忘。至于说不如同时期的上译,刚好说反了,这个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上译不如长译。建议楼上几位批评长译者还是多看几部再评比较好。另外,这里重点讨论的三部片子,在长译群芳譜里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又及。
|
|
30楼#
发布于:2014-11-14 15:37
80年代的老片,译制很好...现在找来好多老片..自觉不自觉就想去网上找译制版
|
|
31楼#
发布于:2014-11-14 12:47
|
|
32楼#
发布于:2014-11-14 12:29
|
|
33楼#
发布于:2014-11-13 23:40
斋主所言极是!虽说翻译片是译制的他国影片,但所处的语言还是本国的语言。所以它一直是一种双边文化的体现。
|
|
34楼#
发布于:2014-11-13 12:47
96年9月,陈汝斌到与我同住一层的画家家中做客,因此荣幸地和陈老师闲聊了一下译制厂,陈老师说:长影是我国第一家制做译制片的单位,译制质量与上译厂是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努力的结果都是为了我们的电影事业。
|
|
|
35楼#
发布于:2014-11-13 11:22
松林的清晨:各位的大部分观点本人认同,但我说《金牌》无法和《国家利益》、《苔丝》做比较并非看不起小国影片,当年斯里兰卡影片《横冲直撞》、委内瑞拉影片《螃蟹》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的观点是作为青春励志片情节相对简单,与根据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人物性格前后...回到原帖我就认为《诱拐报道》配得相当出色,非常传神,把人物角色的精神气质都表现出来了!译制阵容很强大:翻译---吴代尧 导演--陈汝斌 配音:古屋数男--孙敖 古屋芳江----向隽殊 古屋秀织---李雪松 三田村升---郑万玉 三田村绯沙子---李真 三田村英之、古屋数男母--潘淑兰 泷耕太郎---王瑞 大西---徐丹 津岛友子---刘柏弘 土门---张玉昆 成泽--马陋夫 剑持---徐雁 渡边--徐红岩 远藤---苑晓君 |
|
36楼#
发布于:2014-11-13 11:19
|
|
37楼#
发布于:2014-11-13 10:22
|
|
38楼#
发布于:2014-11-13 10:09
我能不能冒昧插一句。这儿没人说长译或上译译制的不好!只是说有很多烂片,一部分被修整后成了译制经典但也有一部分却是无论怎么去修补还是一部烂片而已!拿《福尔摩斯》来说,它就是部纯特效片。跟以前的探案片完全不同。他不用看也能知道所有答案。
|
|
39楼#
发布于:2014-11-13 09:44
各位的大部分观点本人认同,但我说《金牌》无法和《国家利益》、《苔丝》做比较并非看不起小国影片,当年斯里兰卡影片《横冲直撞》、委内瑞拉影片《螃蟹》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的观点是作为青春励志片情节相对简单,与根据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人物性格前后多变、浓缩一个时代的各个阶层的名著改编的影片相比,其译制难度自然无法相提并论。我也看过《诱拐报道》,至今仍有印象,配音硬邦邦的,真无法跟上译译制的同类题材相比。当然,我也认同,长影补充了陆建艺、金毅、刘雪婷、王瑞、孙佳禾等年轻配音演员后,配音就柔和多了,东北味也少多了,像《罗马假日》、《推上断头台》等影片的译制质量就上了一个台阶。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