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413回复:114
[原创]经典配音作品指瑕(大家来补充)
众所周知,金无足赤,再好的配音作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欣赏和回味经典的配音作品时,是不是也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小瑕疵呢?下面我抛砖引玉说两个,请大家接着补充:
1、《尼罗河上的惨案》里,毕克老师配的波洛有句名言:“对死者不存在诽谤。”可是我们知道死者同样是有名誉权的啊,败坏死者的名誉,死者的家属一样可以以诽谤罪提起诉讼啊。这句似乎翻译成“死人没法再起诉你诽谤”更准确。 2、动画片《九色鹿》里面的九色鹿,是一个悲天悯人、心地纯洁的完美形象,充满母性光辉,所以由程晓桦老师来配。可以说程晓桦老师配得非常出色,但却产生了一点矛盾。这只九色鹿自称“鹿王”,而且长角,可见是一只公鹿,怎么是女人的声音呢? |
|
最新喜欢:![]()
|
1楼#
发布于:2021-01-02 08:13
|
|
2楼#
发布于:2020-12-21 16:18
|
|
|
3楼#
发布于:2014-11-04 23:17
|
|
|
5楼#
发布于:2014-09-19 09:11
罗马尼亚影片《橡树,十万火急》,好像口型对得不太准,这不是上译厂配音声道加得不好,我是看胶片版勾起了童年的记忆:大概是1977年,罗马尼亚电影周,学校包场看《橡树,十万火急》, 我就感到配音与银幕口型契合得不太好,可能是短时间赶工造成的,一般来说精益求精的上译厂不会发生这种情况。除了《橡树,十万火急》,我记不起第二部有这种情况的上译厂经典了。
|
|
6楼#
发布于:2014-09-19 07:48
大家说得有意思,也热闹,如此调侃正如相声《歪批三国》,文字游戏大智慧,大冷静,谁纠正,谁不是当事人。
|
|
|
7楼#
发布于:2014-09-19 05:21
本来啥问题没有,可这位童鞋非要吹毛求疵呀!上译的翻译肯定是精雕细琢的。
单说《追捕》最后那场戏,矢村,杜丘,长冈是三人在打斗。杜丘是在矢村有点要吃亏的状况下捡到枪开枪击毙长冈,矢村怕杜丘罪上加罪便拿过枪连放几枪,说了一句:“我打死他是正当防卫。并对闻声赶来的细江等人说:“不用慌,长冈是我打死的,正当防卫。”这从电影故事角度说合情合理,也没有问题。 正当防卫不一定非得正面,这不能一根筋死脑刮骨的教条。一般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不顾多想的哦。 矢村的镇定是因为他明知不合法而故作镇定,他明知心虚而故作幽默,扔一句理亏的话:正当防卫。 因为以后没剧情了,观众是会心一笑。 如果真上法庭的话,俩人都会判罪。杜丘单论罪会更大。矢村则要考量警察执法和正当防卫这两个方面的准绳问题。 总之,电影故事没问题,翻译没问题,更不算是啥小瑕疵。。 |
|
9楼#
发布于:2014-09-17 13:58
poppy830606:再指一个翻译方面的问题看来你真该学着好好看!童自荣在暗指曹雷配的人是个正经的守着丈夫的贤妻所以在情人那儿非常后悔投入了情人的怀里。 |
|
10楼#
发布于:2014-09-17 13:54
|
|
11楼#
发布于:2014-09-17 13:45
|
|
12楼#
发布于:2014-09-17 13:42
|
|
13楼#
发布于:2014-09-17 13:39
|
|
15楼#
发布于:2014-09-17 09:33
哈哈,最近因故在重看一些经典译制片,又发现了问题:
《虎口脱险》9:拉弗把阿克巴赫上校骗走,麦金托什让他去一趟土耳其浴室,并告诉他接头暗号是“鸳鸯茶”,然后拉弗说了一通去或不去都小命难保的话,接着又说“如果我把那大胡子带来,你们就离开这儿?”,可是此前麦金托什并没有提到“大胡子”…… |
|
|
16楼#
发布于:2007-11-03 20:08
我来说个新的。
《老枪》中,于连和克拉拉初遇后,克拉拉对于连说:“好,现在——还爱我吗?……真的,你快活么?……要不就分手?……我准备分手,不是因为你不漂亮,真的不是。我们——挺合得来。只是我不喜欢让我一见钟情的人。” ——结合剧情上下文分析,克拉拉最后一句说的应该是“只是我不喜欢‘对’我一见钟情的人”。因为当时克拉拉并没有爱上于连,而是于连爱上了她。 |
|
|
18楼#
发布于:2007-11-02 19:33
《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毕克老师的配音的确经典,但确实有处“BUG”。
在最后案情分析的大段独白中,波罗指出女佣路易斯在暗示凶手,然后上校对波罗说:“那天除了你跟我,那就只有一个人……”。波落说:“一点不错,是塞蒙.道尔。”当道尔否认自己是凶手时,波罗又说:“当时医生也在场,你的回答我记得很清楚,没有人回怀疑你,我会照顾你……”。 大家注意:在场一共4人——波罗、上校、女佣、道尔。“医生”的出现与前面说的完全矛盾,而且和实际情况也完全不符。 |
|
19楼#
发布于:2007-10-24 10:17
是呀,不仅是我这个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59738里指出的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还有我以前指出过的,《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温莎行动计划》等都有好多漏洞,我也是个爱较真的人,当然,如果都去较真的话,这电影也就没法看了。我曾给陈忠实先生去信专门指出他《白鹿原》里的历史性错误,比如他写到四十年代初国民党将在中条山抗击日军的17师调回来围攻陕北的红军。大家知道,国军在中条山抗击日军是1938-1939年的事,围攻陕北红军是1935-1936年的事,1937年红军就改编为八路军了,不要说41、2年围攻延安不可能,根本的是那时哪里有红军哟!众所周知的原因,陈老先生没有回应我,不过我以为,经典之所以是为经典,错几个不关紧要的字,说错不关紧要的话,没有什么,但是基本的原则,史实,社会规律,故事情节应该可靠,且值得推究。
|
|
|
20楼#
发布于:2007-10-24 01:14
之前没有见过这个帖子,还以为是新帖,看的时候就觉得很有那个时候的感觉,就是刚上配音网的时候,还奇怪几个已经很久不出现的ID怎么也都出现了……才发现原来是04年的贴~呵呵
|
|
21楼#
发布于:2007-10-23 14:32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59738
被伯爵的这个帖子引起来,继续指瑕: 《桥》里面,匝瓦多尼为了不让班比诺被俘虏,忍痛扔出炸药把他炸死。从画面上看,炸药威力很大,班比诺周围一大片的德军都被炸死了,然而炸药毕竟不同于手榴弹,没有填充大量的杀伤性破片,仅靠爆炸时的气体膨胀能有这么大威力吗? |
|
|
22楼#
发布于:2006-10-19 15:46
保龄球这种叫法是后来才有的,影片中“地球厅”中的“地球”实际上是地滚球的意思.
|
|
23楼#
发布于:2006-10-18 09:59
继续指瑕: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女叛徒米尔娜告诉瓦尔特吉斯的住处是“库兹曼地球厅的楼上”,可那实际上是个保龄球厅,那么这个“地球”是不是“保龄球”之误?我没有看到塞语原文(即使看到也看不懂),但翻成“地球厅”总是不知所云的。 |
|
|
24楼#
发布于:2006-09-18 22:48
引用第90楼zhangfan于2006-9-18 22:43发表的言论: 因为导演和不高兴说,“演出那天你记得准时到阿。”对此不高兴的回答很干脆:“不高兴!”于是拉着倒霉蛋在演出前一天就爬上去了。 |
|
25楼#
发布于:2006-09-18 22:43
继续指瑕:
《没头脑和不高兴》里,“没头脑”设计了1000层(实为999层)的少年宫,却忘记设计电梯,不得不和看戏的小朋友们一起带着干粮怕楼梯。可费尽周折爬上楼去时,主演《武松打虎》的“不高兴”和“倒霉蛋”已经在上面了。他们2位是怎么上去的? 《天书奇谭》里,聚宝盆里扔进什么东西都会不断复制,哪怕是活人。那为什么袁公为什么不把天书复制一些,省得被毁?还有蛋生根本没读全天书,为什么后来和研究天书多时的狐狸精斗法依然不落下风? |
|
|
26楼#
发布于:2005-12-21 11:54
[这个贴子最后由recanyan在 2004/11/09 06:48pm 第 1 次编辑]
瞧瞧瞧瞧,开始习惯性跑题儿了 细细考究起来,敢死队的“瑕”就更多 昨儿看了奇盗,一帮人打架,明明酋长给人打了一拳,偏偏是别人的声音在叫“唉哟” 赶明儿问问施融,是不是酋长练过金钟罩铁布衫哦 :em28: :em28: 酋长是借力打力,本来是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过一失误,这力道发到别人身上去了。 估计酋长有慕容家的血统。 |
|
27楼#
发布于:2005-12-21 01:55
这个姐姐算情景演绎吧
![]() |
|
|
28楼#
发布于:2005-12-20 21:33
盗墓,继续指瑕。
《王中王》里写了阿道夫·希特勒有个奇丑无比又矫柔造作的姐姐,后来跟童自荣配音的冯·贝克曼将军私奔了。历史上希特勒确实有个姐姐叫安吉拉,是希特勒父亲的前妻所生,也确实是在1936年离开了希特勒(影片符合史实,1936年柏林奥运会吗),但安吉拉离开希特勒是嫁给了德累斯顿一个教授,而非将军,而且据说安吉拉还长得非常漂亮呢。 |
|
|
29楼#
发布于:2005-07-16 17:49
“战争时期嘛”,也许女用的买不到,就用男用的凑合了。
|
|
|
30楼#
发布于:2005-07-16 17:29
可是女式刮毛刀和男式剃须刀的样式是不同的.
|
|
|
31楼#
发布于:2005-07-16 17:27
雪雍大姐的回贴真是妙哉妙哉
|
|
|
32楼#
发布于:2005-07-16 17:26
真的是杜丘死了,矢村报仇?给个简介上来吧
|
|
|
33楼#
发布于:2005-07-16 17:26
《虎口脱险》中,油漆匠和皮特情急之中躲进朱丽叶特家里,得到掩护。德国兵敲门时油漆匠就抹了一脸须泡,手里还拿着剃须刀。这就不对了,朱丽叶特的爷爷并不住这里,那朱丽叶特家怎么会有男人用的 ...
============== 也许是朱丽叶特用来刮腿毛的…… |
|
|
35楼#
发布于:2005-07-15 09:34
咱来挑一个,《佐罗》最后,老童和老邱决斗,老童被打出窗外,掉下楼去,可一眨眼又神气地回来了,而且毫发无伤......
|
|
36楼#
发布于:2005-07-14 20:51
下面是引用西蜀五月于2005-7-14 20:42发表的: 说得是. |
|
|
37楼#
发布于:2005-07-14 20:42
就是,不过张站可能也是因为没有见到"瓦尔特"所以把老帖顶上来发泄的,哈哈
|
|
|
38楼#
发布于:2005-07-14 20:39
小崔真应该请张站过去跟"瓦尔特"做一期节目,让张站当面去问个清楚
|
|
|
39楼#
发布于:2005-07-14 20:31
把这个经典的老帖子翻出来,继续乐一乐:
9、南斯拉夫电影《桥》中,小分队救出工程师后,爆破能手匝瓦多尼问工程师:“你一共建筑几座桥?”工程师回答:“3座。”匝瓦多尼很得意地说:“我已经炸了5座了。”颇有专家风范。可到了后面却叫人大跌眼镜,炸桥之前,他又问工程师:“每座桥,除了它的外形以外,还有心脏吗?”工程师回答:“有,在桥拱连接的那根柱子。”匝瓦多尼又问:“那有很多柱子啊。”工程师说:“只有一根是主要的。”——难道爆破能手匝瓦多尼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那他以前那5座桥是怎么炸的?“在每个桥墩都绑上炸药”?那可真像老虎说的“要满满两卡车炸药”了,这还是爆破能手吗?就是一苦力而已! 10、还是这部《桥》,霍夫曼为了不让南斯拉夫方面派出别的小分队,故意不消灭“老虎”一行,这确实很毒。可没必要对工程师也这样啊!工程师是独一无二的,德国特工先行赶到了工程师家里,如果不那么礼貌客气,一枪把他结果了,老虎他们怕还真有麻烦,再派别的小分队也于事无补。 11、又是这部《桥》!“猫头鹰”带人把小分队押赴刑场执行死刑,枪声响过,小分队却毫发无损。原来是“猫头鹰”把行刑的德军打死了,救出了小分队的战士们。这就有问题了,“猫头鹰”、德军士兵和小分队三点成一线(德军士兵在小分队身后,“猫头鹰”在德军士兵身后),一排冲锋枪打过去,怎么那么巧就没有一枪就德军的缝隙里飞过去打中小分队?而且高度紧张的德军士兵听到枪声可能就下意识扣动扳机了。其实这种方法既危险又代价沉重,十几个德军士兵为此莫名其妙地付出了生命。霍夫曼完全可以安排“猫头鹰”头天晚上去劫狱,只消打死两个看守就行了,还决没有误伤的危险,多妙! 12、仍然是这部《桥》!小分队原计划从修道院取炸药炸桥,没想到德国佬先行一步把炸药收缴了。结果“老虎”他们到德国人的仓库里偷来了炸药,完成了炸桥任务——不管这炸药是从修道院缴来的还是德军原有的,霍夫曼都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一个与他反特工专家身份极不相符的错误。他的目的是保证桥不被炸掉,那么就应该把所有炸药都转移到远离桥的地方去,并且严格检查靠近桥的车辆。这样,就算“老虎”上了桥,找不到炸药拿什么炸桥呢?总不能拿虎牙啃吧?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