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549回复:98
[讨论]上译的众多佳片为什么不出碟之思考
由上译配制的译制片数量之多, 数不胜数. 然而众多上译佳片为什么不出碟呢? 难道是上译只精道于配音而啜于经营? 想来想去, 觉得应当还是归结为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是近几年来国际问题的焦点, 也就是说,
上译的配制的这些译制片所拥有的版权仅限于配音这部分, 除此之外部分所有的版权都归国外所有, 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或知识产权的角度上讲, 不能说, 上译想出版人家外国的配音电影就能随便出的, 须经过买进版权或经版权人许可, 方能出品. 这就是我对上译为什么不出碟的原由理解. 还有大家觉得,CCTV为什么近期播放的外国译制影片老是央视自己的配音, 实际上也还是版权的问题, 如果央视不经上译授权播放上译的影片, 将会涉及侵犯版权 |
|
最新喜欢:![]() |
1楼#
发布于:2008-01-24 08:15
引用第96楼达斯.维达于2008-1-23 21:52发表的言论: 配音肯定没有原版影片贵吧. |
|
2楼#
发布于:2008-01-24 07:09
爬了这几层楼后只是想说,
配音来说永远都不应该只有一个版本,不管重复的配音是好是坏,对于配音业的发展来说是件好事。是骡子是马出来遛遛。至少给了人们不同的选择。 迪士尼的动画一直对声音有要求,下属有一个迪士尼人物之声的机构,专门甄选声音。任何国家的配音员的声音样本经过筛选后确认你是否胜任这个角色。可以去土豆或是优涂找一些迪士尼官方的多国语配音样片,你就发现他们的统一性了。 |
|
|
3楼#
发布于:2008-01-23 21:52
“上译的众多佳片为什么不出碟”那是因为买一条上译版国配是“相当”贵的!上译的一条商业配音是多少钱不用我说了吧!
|
|
|
4楼#
发布于:2008-01-23 20:54
引用第94楼zerof于2008-1-23 20:45发表的言论: 是指影音清晰度. |
|
5楼#
发布于:2008-01-23 20:45
引用第93楼长谷川天于2008-1-23 16:21发表的言论: 这个,你说的这个质量,,,是指哪方面的,材料,内容? |
|
6楼#
发布于:2008-01-23 16:21
引用第89楼nil于2008-1-18 08:06发表的言论: 大多正版碟的质量要好于盗版的, 也有少部分正版碟的质量不尽人意, 可能是与片源有关. 版权费可是影视制作者的劳动报酬(辛苦费)呀, 如果没有这项收入, 那谁还来搞再生产? 目前还不是共产主义哦. ![]() |
|
7楼#
发布于:2008-01-23 16:15
引用第86楼只回贴不发贴于2008-1-17 18:29发表的言论: 呵呵... 老毛子是指前苏联, 不是南斯拉夫. ![]() |
|
8楼#
发布于:2008-01-23 13:19
重配的是疯子!对不起上译、对不起影迷、对不起中国、对不起全人类、对不起整个宇宙!他们是千古罪人,等着下地狱吧!
|
|
9楼#
发布于:2008-01-21 10:22
引用第89楼nil于2008-1-18 08:06发表的言论: 记得有一次盖茨在国内某地演讲,结果有位老兄在会场上大喊抗议,说微软的版权费用过高,正版的操作系统价格根本就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当时看完这则新闻报导,觉得很有意思,嘿嘿 ![]() |
|
|
10楼#
发布于:2008-01-18 08:06
引用第88楼长谷川天于2008-1-18 06:40发表的言论: 这个倒未必,有些正版碟的质量也不见得好。从各方面来说,版权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枷锁,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享受不起版权。 |
|
11楼#
发布于:2008-01-18 06:40
引用第87楼avp2005于2008-1-18 02:08发表的言论: 朋友的话似乎有些道理, 单就盗版而言,很难几句话能说清楚, 就象因噎废食一样, 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 不能说上译众多佳片会被盗版, 就因此而废止出版, 似乎有些过于牵强. 盗版几乎存在于每个国家众多的事物, 就连人民币也未能幸免, 如果如你说, 是不是中央政府也因此取消人民币的出版与发行呢....... 我只从一个侧面说下吧, 俏佳人音像公司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老电影发行出版单位, 虽说老电影盗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但喜爱并真正热爱老电影的影迷们,大多会去购买影音效果俱佳的正版碟品, 而非那些粗制滥造的伪劣货. 盗版无处不在, 几乎渗透着众多领域, 但随着国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 及人民的生活状况与日俱增,相信盗版情况会越来越少... ![]() |
|
12楼#
发布于:2008-01-18 02:08
我来回答楼主吧.请问上译愿意提供原始优质配音资源还得找音像发行商吧,像泰盛.弘艺.佳华这样的6区正规发行商.但是6区就算有了素材敢出碟吗?一出就被盗版盗去,咱们这些爱配音的真的会一张不落的全买正版吗?,而且都是老片,买的人本来就不会多,再大部分都买盗版试问谁为6区正规发行商和上译买单呢?而且都是老片,买的人本来就不会多,再大部分都买盗版
由于上面这些原因,上译的经典老片谁敢出?谁出谁就亏. |
|
13楼#
发布于:2008-01-17 18:29
引用第2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1-10 10:43发表的言论: 可恶,以为咱中华是冤大头呢,想讹钱,你再要钱,都不翻译你的了,老毛子! ![]() |
|
14楼#
发布于:2008-01-17 17:18
引用第84楼电影粉丝于2008-1-15 21:59发表的言论: 片子卖给电视台和卖给影院是不同的。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前者是把女儿卖给人家当拥人,捞一笔就算,后者是明媒正娶嫁过去当正室…… |
|
|
15楼#
发布于:2008-01-15 21:59
引用第82楼法兰于2008-1-15 14:15发表的言论: 谢谢,还真有其事啊 不过还是有疑问,从你所说中,我了解外国大的厂商对配音有要求是要扩大片子的影响,如你所说,要明星来配,换句话说,找有名气的人来配 但央视的拉来的配音人员应该没有原来公映的配音人员有名吧? ![]() |
|
|
16楼#
发布于:2008-01-15 16:24
看看地方台之间打起来的新闻: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80115/14614980.html 浙江宁波被指封杀湖南卫视 网友不满地方保护(1) 月11日当天,宁波市的市民发现他们一直收看着的湖南卫视忽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广西卫视的logo,随后,有观众致电宁波广电客服,得到的答复是,落地合约结束,但不久后却有网友爆料称,停播的原因,主要缘于宁波地方保护,落地要价过高,导致湖南卫视无法落地。此举引发了宁波市民的强烈不满,而在接下来的两天中,网络上更是炸开了锅,一时间,宁波当地最大网站“天一论坛”、天涯论坛等各大论坛里,相关帖子满天飞,而百度湖南卫视贴吧更是一度出现爆吧现象,网友纷纷声讨宁波广电“不厚道”的做法,指责宁波岂能对湖南卫视“想掐就掐”?甚至有网友发起万人签名,要求湖南卫视重新落地宁波。至13日,宁波县市区已经恢复湖南卫视的落地,但宁波市中心依旧没有信号。 网友反应 宁波广电违反与观众合约 宁波封杀湖南卫视的消息传出后,网络随即炸开了锅。新浪知名博友“迪迪”在湖南卫视被封杀的当晚迅速做出反应,在给新浪各个名博发消息,冀望寻求解决渠道的同时,发表了题为《湖南卫视,求求你回到宁波来!》的博文,“此次宁波地区停止湖南卫视的事对宁波观众的伤害是很巨大的,这就像你本来过得好好的,也不知道面包啥样,突然有一天给了你一片面包,很好吃,你吃了两年,然后把面包夺走了,再也没得吃了,那是什么感觉,比一直没有面包吃还可怕,还严重。” “迪迪”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听听群众的呼声,“我们仅仅需要一个电视台而已,我们购买了宁波数字、有线的产品,突然产品有了瑕疵,这本身就侵犯了我们的权益,这事又怎么算,难道就可以仗着自己的垄断地位,随意更改电视节目,更改电视频道?” 此外,在事发当晚,有关湖南卫视被封杀的帖子引爆了宁波当地最大网站“天一论坛”,声讨的帖子随处可见,影响扩大后,论坛方面开始删帖。百度湖南卫视贴吧更是一度出现爆吧现象,吧主不得不出来进行置顶和引导。 网友“無歓哥”在百度贴吧上发帖声讨宁波广电,“强烈要求宁波广电领导下课!”他在帖子里愤怒地质问:“你们考虑过宁波普通老百姓的喜好么?”、“老百姓是交了有线费的!我们是上帝、我们是客户!你一掐了之,把我们最爱看的节目断了,我们还交有线费干吗?你最起码违反了和广大宁波人民之间的合约!现在你单方面断了湖南台,那么请你退钱给我们!”“迪迪”也指责:“我们交了钱买了产品,突然产品可以改变,改变成我们不喜欢的产品,这明显就是违反合约,强势垄断的行为。” 网友“无名草”表示:“有线电视费是观众自己掏了钱的,别人为什么就没有选择收看哪个卫视的权利?难道你这广电局非得要观众骂骂心里才舒服?还是想借湖南卫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呢?掐断湖南卫视,你的身价就牛到能飞上天了?” 还有网友在贴吧里发起了万人签名,要求湖南卫视重新落地宁波。 原因分析 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利润作祟 至于宁波广电匆忙掐掉湖南卫视的做法,不少名人也出面声援湖南卫视,对宁波的举动表示不满,至于湖南卫视被掐的原因,除了宁波要价过高外,网友们认为是“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利润”在作祟。 迪迪在自己的博客中透露,“以往,省级卫视落地地方都是不要钱的,地方有线还巴不得卫视来落地,可以增加自愿,但后来,卫视越来越多,地方有线带宽有限,只能让某几个卫视落地,这就势必涉及到了竞争,比如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都要落地宁波,那好,你们出钱,投标,谁出的钱多,就让谁落,出的少的,出局。于是导致,一些卫视的落地费用年年增加,很多卫视还专门成立了落地部门,来做这个事,卫视总想让自己的台标出现在每个城市,但钱有限,没有办法,而地方广电也看到了这样大一块肥肉,坐地起价,谁有钱就给谁落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地方看不到湖南卫视的真正原因,就是要价湖南方面付不起,所以,不得不放弃这块市场,但是,与此同时,我也想到一个问题,就是,难道各个卫视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吗?” “迪迪”还表示:“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广告,广告客户有限,当然投给最火的电视台最好,你一个广告本来在宁波电视台,但湖南台一来,好了,大家都去看湖南台,那广告商自然找湖南台,宁波台没法赚钱,就掐了,但也不想想,为什么观众喜欢看湖南台,人家办得好,办得好要学习,说掐就掐有意思吗?还是垄断,还是不正当竞争,还是一个字,钱!”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收看广州市有线电视的观众是看不到深圳有线、北京有线等受欢迎的电视台。 和湖南卫视有过不愉快的明星经理人田金双在自己的博客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宁波此举“太不地道”,“很显然,这是由地方保护主义和湖南卫视意欲扩大收视率卷起的一场非娱乐之战,而战火本身,无疑是‘商业利润分成+地方保护主义’两条导火索。一方面,湖南卫视意欲多省落地,增加自身收视率;一方面,各省市通过地方保护主义意欲垄断媒体话语权。这亦是矛盾产生和激化的前提。” 网友“假装潜水”更是深入挖掘湖南卫视被封杀的四大原因:“第一、湖南卫视广告效益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台。湖南卫视2007年广告收入突破15亿,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第二、湖南卫视垄断人才,湖南卫视主持人是中国最好的娱乐意义上的主持人,比起台前的风光,湖南卫视幕后工作人员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以龙丹尼为首的策划制作团队让我们总能看到不同类型,新意十足的节目;第三、自拍电视剧开始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第四、‘喜钱’分均让湖南卫视很为难。” 湖南卫视 落地工作双方正在接洽中 湖南卫视“舞美师”接到博友“迪迪”的爆料后,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了对湖南卫视相关负责人“陶主任”的专访,表示只能“靠舆论才能救宁波的湖南卫视”。 陶主任表示,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湖南卫视在全国的落地得到了大部分地方网络公司的支持,现在有些地区排斥收视份额比较靠前的外省卫视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种以漫天要价为由而终止合作的做法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我们现在比较担心因为此事而引发“多米诺骨牌”反应,从而影响卫视在全国的覆盖工作”。 陶主任表示,担心“外省强势电视媒体抢占本地广告市场,进而采取排斥措施”是多余的,“并不是湖南卫视来了之后,当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就会锐减,也不会因为我们的退出,当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就会递增。更何况,事实证明,湖南卫视在宁波落地两年多以来,当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也是逐年上涨的。” 昨天下午,记者向湖南卫视方面求证时发现,湖南卫视还真有一个“落地部门”——覆盖办。由于该部门近日接到了大量媒体打来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拒绝对有关个案发表意见,而湖南卫视官方则表示对此不发表任何回应。但据记者侧面了解,湖南卫视被宁波封杀的原因正是网友们所爆出的“宁波要价过高”。 昨日下午,湖南卫视分别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和百度贴吧上发表了“关于湖南卫视在宁波市网络暂停播出的情况声明”,声明表示,“目前宁波所辖大部分区县依然能收看到湖南卫视”、“关于湖南卫视在宁波市有线电视网络落地的工作,双方仍在接洽和商讨之中。” |
|
17楼#
发布于:2008-01-15 14:15
引用第79楼电影粉丝于2008-1-14 21:41发表的言论: 不管你主观上肯不肯相信,客观上外国公司对配音进行指定偏偏确实是存在的。 作为商品,很多片商对自己的商品营销有自己的战略,会根据产品所针对的市场不同,对某些特定的细节进行指定的操作。《卧虎藏龙》在北美上映的时候,发行公司索尼经典专门付给院线下属的放映间100块,更换灯泡清洗镜头,调整放映效果。 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星战前传3》在中国首映的时候,在发布会上20世纪福克斯的人说卢卡斯专门口信指示音响等调整的数据,因为按他提供的数据效果最好——当然不是卢卡斯面对面跟我说,也许只是宣传上的噱头,但是这说明了国外片商对细节的重视是有传统的。 说回到配音,迪斯尼自己旗下本身就有一个有声读物产品,都是迪斯尼那些经典动画的有声图书。配音对于迪士尼来说,绝对也是他们产品中重要的一环,他们的动画在海外的配音是需要严格的挑选和官方认可的。迪斯尼的片子采用明星配音的战略,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以前和外面的世界联系不多,买回了片子译制厂自己对声音的选择权比较大一点,现在几大片商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办事处,很多办事处的负责人都是本土人士,根据一些实际情况,商家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对配音的选择作更具体的要求,再正常不过。 |
|
|
19楼#
发布于:2008-01-14 23:10
引用第79楼电影粉丝于2008-1-14 21:41发表的言论: 据说米老鼠和唐老鸭的配音,迪斯尼是插手了的,就是说不是央视想用谁就用谁, 不知道人家的版权条款里是不是带有配音事项~~ |
|
20楼#
发布于:2008-01-14 21:41
引用第77楼长谷川天于2008-1-14 17:38发表的言论: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始终不相信外国版权还要限制配音这种事 ![]() |
|
|
22楼#
发布于:2008-01-14 17:38
引用第74楼redwood于2008-1-14 15:53发表的言论: 第一,外国原版影视产品的版权仅限于它原版的内容, 任何国家买入其版权后随便你配什么音呢, 只不过无论是播放或出版, 都要与版权人有具体的协议: 播放时间(次数), 出版的数量等等. 第二, 版权无所谓老不老的问题, 版权就是著作权人(版权人)对其作品独自享有的经济和社会等效益的权利. 说白了, 就是一种使用作品的权力. 只要版权人健在, 他就享有这个权利. 当然著作权人(版权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第三,央视重配经典剧目根本不存在硬件技术方面的束缚, 软件方面才是他们逊色于上译的最主要原因, 说白了,就是缺少高精尖的配音人才. |
|
23楼#
发布于:2008-01-14 17:29
引用第75楼冰点于2008-1-14 17:19发表的言论: 您引用笑谈的那段话应该是 = 选择B). 想用,洋鬼子不让。 因为洋鬼子不让你将原配音轨从原来的影像剥离出来贴在二次引进的视频上, 不是吗? 而长谷川天的解释是是落入: 选择 A) 或者 选择 D) |
|
24楼#
发布于:2008-01-14 17:19
引用第52楼笑谈于2008-1-12 13:24发表的言论: 本来觉得挺明白的,现在让楼上的几位朋友绕得又有点糊涂了。 ![]() |
|
25楼#
发布于:2008-01-14 15:53
我觉得电影粉丝的问题和我提的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在这儿反复提,重复的提,是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和我最初的猜想是一致的,也就是长谷川天的解释,既然已经引进了重播权,如果央视想播上译版的,只需要和上译谈判,谈成了,就可以播上译的了。如果想用上译的,但是谈不拢条件,央视只能找人重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从一开始央视就不想用上译的。原因可以是各种--“培养自己的”,“培养新人”,“觉得上译的不好”,“叫板”等等。 第二种解释就是,在重新引进时,央视想用上译的,但是在重新引进时洋鬼子就是不让用上译原配的的,被迫重配。或者,洋鬼子同意,但是央视认为技术上不可行(上译的版权老的都找不到了)。这种情况还包括那些个CCTV自己原配的唐老鸭米老鼠等片。也就是说,重新引进播放权,就必须重配(包括唐老鸭米老鼠央视自己的),否则洋鬼子不答应。这样,责任就推到了洋鬼子的身上了,不是央视无能,是洋鬼子太霸道。 如果承认第一种解释,那就是承认一,央视不想用上译原配,或者,二,是无法和上译达成协议。这样,想看上译的观众譬如像我这样不懂内情的人就会一问二骂央视,或者连上译也骂了(骂上译为何不配合啊,为何要价那么高啊)。 第三种就不是解释了,而是反问了。那就是,凭什么要遂了你的心愿一定要播上译的?不喜欢就不要看! 其实几位专家的解释我都仔细看了,也读懂了,也不是说一定要求央视播放自己喜欢的配音,只是因为有两种解释,所以才困惑。无非就是好奇想求各位老师给个一致的答案。 其实答案应该很简单,无非就是个选择题: 当央视二次重新引进老片子时: 对于上译的老片: A). 央视不想用上译的。 B). 想用,洋鬼子不让。 C). 想用,洋鬼子同意,技术不行 D). 想用,洋鬼子同意,技术可行,但是和上译谈不下来。 对于长译的老片: A). 央视不想用长译的。 B). 想用,洋鬼子不让。 C). 想用,洋鬼子同意,技术不行 D). 想用,洋鬼子同意,技术可行,但是和长译谈不下来。 对于CCTV的老片: A). 央视不想用CCTV的。 B). 想用,洋鬼子不让。 C). 想用,洋鬼子同意,技术不行 D). 想用,洋鬼子同意,技术可行,但是和CCTV谈不下来。 |
|
26楼#
发布于:2008-01-14 14:49
引用第72楼电影粉丝于2008-1-14 12:53发表的言论: 你好象还没看明白, 译制片是原版片的第二次加工, 作为原版片原声影音以外的附加物(配音), 外国是根本不干涉的,也无权干涉. 电视台如果买入放映权可以放原版, 但如果放译制版, 须经过译制版权人同意. 即上译拥有对上译翻译并配音的外国影片的配音版权. |
|
27楼#
发布于:2008-01-14 12:53
看到很多专家的解答,非常感谢
不过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有解答:当国外允许我们放他们的片子以后,对放原声还是放配音,有没有限制,对是哪里配音有没有限制? 如果没有限制,电视台向原配音单位购买版权的费用是不是高的不得了 谢谢解答 ![]() |
|
|
28楼#
发布于:2008-01-13 21:03
我看配音论坛对重配的强烈的批评对译制片的回升有些好处,作为有些影响的配音论坛,专业配音工作者们不可能视之不见,对配音论坛的反响无动于衷。俗话“知耻而后勇”,翻译片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低谷,有人批评对那些专业人士来说可以起到警醒和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外国的东西铺天盖地,能有人对目前的翻译片提出批评甚至是严厉的斥责倒说明翻译片还有人关注,这种声音对十几年来几乎被忘却的翻译片界是好事。中国的配音的根子还在以前的上译和长译,真正的最好的配音最高水准也在那里,标准在那里放着,怎么学习怎么发展看以后了。
|
|
30楼#
发布于:2008-01-13 19:24
引用第67楼风荷于2008-1-13 17:47发表的言论: 同意风荷姐姐的看法. ![]() |
|
31楼#
发布于:2008-01-13 18:08
哎哟哟,这个帖子里唾沫横飞,好不热闹!
看楼主的帖子题目是“上译的众多佳片为什么不出碟之思考”。开始几个回帖还在这个问题上打转,后面就转成“重配,尤其是央视重配是否合适”的焦点了。显然楼主最后捎带提到的CCTV重配更能掀起大波澜啊 ![]() 回帖至今,我就两个话题一并都谈一点个人意见吧。 第一个话题:上译的佳片为什么不出碟? 只要是一个配音迷,不管所谓的北派、海派还是长派,我想对于公认的质量上乘的佳片应该都是很欣赏的。收藏之心,自然共有之。这个话题改成:长译的佳片为什么不出碟?或者八一译制的佳片为什么不出碟?也是可以的。应该说,“所有优秀的译制片能出碟上市”是每个配音迷心中的热切渴望和企盼。 但是正如“笑谈”提到的专业细节,我认同“配音就技术层面来说只是电影的一个后期而已,是电影的附属品,是伴随电影而存亡的”;“配音的版权同在这部电影的版权之下”。那么“译制佳片出碟”的问题就演变成“译制原片能否出碟”的问题了。众所周知,在中国,引进影视片的版权最令人头疼。我们的市场运作极其不成熟,相关法制也相当不健全,所以严格讲,侵权、违法的事情天天上演。具体是什么我不详述了。其实我希望并提倡我们能通过正当的渠道、付出一定价值(物质上的、精力上的)地去获取我们喜爱的影视作品包括配音作品。这对我们整个电影商业市场的成长以及对配音演员劳动的肯定才是有益的。(当然,如何健全和完善这个市场以及法制,不是我辈能出谋划策的了。我想,是不是还得学点国外的经验?)我相信,不能出碟只是暂时的,现在这个也许漫长的等待过程是必须而且有意义的。 第二个话题:重配是否合适? 咱们也别揪着CCTV不放了,但是也怪它树大招风,大家喜欢拿它当靶子 ![]() 作为观众,我们同样拥有评价的自由和权利。有些文艺作品公认的好,几乎没有瑕疵。有些则激起很多评论,正面的、反面的都有。这很好呀。大家可以讨论,抒发一家之言嘛。对于文艺作品不同版本的演绎,更应如此。比较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讨论也得有讨论的原则,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事论事。比如,你说《华丽家族》重配的版本不好在哪里,举例说明。如果redwood在摆出自己观点的同时,能早点举出如47楼的说明来,不就少惹点攻击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说各话,求同存异。 总之,我希望大家讨论的时候都能尽量用事实说话,不要上纲上线,不要人身攻击。这才是一个和谐的民主的说话平台。配音网的BBS理应如此,我们一起努力吧。 ![]() |
|
|
32楼#
发布于:2008-01-13 17:47
从头看到尾,明白了许多事情。感谢947y前辈和笑谈兄,这是配音网几个月以来最有意义的帖子!
![]() 话都说清楚了,道理在这摆着,解释与否是一回事,接受与否是另一回事,对于思路和认知完全南辕北辙的,没办法了。 |
|
33楼#
发布于:2008-01-13 06:22
原谅的,和还是不能原谅的:
原谅的: 原谅重配的配音演员,无论我怎样不喜欢你们的配音,不是你们的错,错的是找你们来配的那个人! 英雄虎胆的导演严寄州在《电影传奇-英雄虎胆》中谈到:后来文化大革命以后,有人找我说把英雄虎胆拍成20集连续剧重看,我说,第一,这种生活没有了,第二,激情没有了,另外你要找的那个女副司令(的扮演者---土匪司令李汉光的太太李月桂---由胡敏英扮演)也找不到了。 还是不能原谅的: 李鸿章的手和笔----那只重新引进播放版权的手,那只手是专业的,行家的,明明知道重配是比不过原配的,技术上也完全可以将原配和重新引进的视频“破镜重圆”在一起,所付的对外版权的费用也是区别不大的,为何要重配?明明知道“生活没了”,“激情没了”,“女副司令也没了”,还重配的屁!我就不信洋鬼子收了银子,还要管我如何配音不成? 就算是,不就是谈判吗?香港我们谈回来的,WTO我们谈进去了,奥运我们谈到家了,怎么“原配”就谈没了呢? |
|
34楼#
发布于:2008-01-13 04:05
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荆轲时曾阐述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那时人们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入骨三分,一直深入到生理上。田光对荆轲的评价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摘自张承志的《清洁的精神》。
老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猴哥的配音绝对发自原著中的悟空的心中!不是发自这个人物的发音器官,而是心灵深处,灵魂深处,思想深处,情感的深处,不仅贴切,而且自然!(还有一个配音也是永远难以忘怀的,那就是上译哪吒的声音) 相比之下,李杨的声音确实是做作了。当然唐老鸭本身也就是个浅薄的没有灵魂更没有思想的仅供人娱乐解闷的美国苦孩子,由李杨来配足够了!后来李杨在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配音有很多处还是动了感情的,听起来要比唐老鸭自然多了! 还有一部作品,那就是童自荣和刘广宁演的广播剧《快乐王子》,以后听过好几个其它版本的朗读也好,朗诵也好,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童,刘”的,尤其是反复比较了原著后。我不知道“童,刘”当时演这部剧时脸上是不是挂满了热泪,但是我知道他们的声音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我能听到眼泪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王子和小燕子的声音就是从这样的心中发出的。 其实真正好的声音、配音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华丽的嗓音,天籁般的歌喉,还得有天使般的真情和天仙般的柔情。感情和思想---只有读懂了角色的内心深处,角色的思想才能配出自然的好音!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观众、听众的心,而不仅仅是耳膜!许多老作品中的配音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喜欢的理由--感情和思想! 提到刘广宁的声音,就不能不提到长译、长影张桂兰的声音,都是触及灵魂的天仙般的声音-----如果说刘广宁是神仙妹妹的话,那张桂兰就是神仙姐姐了。姐姐的声音中多了几分正义,呵护,抗争,妹妹的声音中多了几分娇气,任性,多愁善感------一北一南----构成了一对完美的仙女立体声! |
|
35楼#
发布于:2008-01-12 23:23
引用第62楼长谷川天于2008-1-12 19:55发表的言论: 李扬失没失去自我,,不知道,嘿嘿。但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不知道 你看央视版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时候是多大年龄,如果那时候也有你说的这个感觉,,,,, 不知道有多少人那时候和你有同样的感觉~~ |
|
36楼#
发布于:2008-01-12 21:31
昨天从早忙到晚,没时间上网,这会儿一看,呵,这帖子都已经有4页了。“演变”得真是迅速啊……
看了楼上974y和笑谈两位对版权问题的解释,有了不少长进。看得出他们的专业,对于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析得很清晰。以前我只模糊地知道重配是因为版权问题,但是具体是怎么回事并不清楚,现在完全明白了。这样看起来之前楼上几位的一些言论(比如什么央视每年的广告收入到底有多少等等)根本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那这些话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不过我想对笑谈说—— 引用第21楼笑谈于2008-1-11 03:23发表的言论: 像这样的话,最好还是不要说吧,想必你也不是不知道这里有不少比较容易偏激的人,你的这种话容易成为导火索,还是少说为好。既然你不是“不懂装懂的高人”,那就直接像后来这样摆出你“高”的地方,最好不要轻易给别人套上这么一顶难听的帽子。“君子以律人之心律己,君子以恕己之心恕人”,如果你是真正的“高人”,就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你有这样的胸襟。 对于重配,我的观点和之前一样:任何事情一分为二:那些重配翻译剧本、重新根据影片选择演员、根据影片来配音的“重配”,是“再创造”,不应该骂(至少我不会骂);但是,对于那些直接挪用以前现成的配音剧本、直接按照过去的声音搭配方式安排演员,甚至连配音的声音、语调和处理方式都直接模仿过去经典配音的那种“依葫芦画瓢”式的“重配”,那属于“剽窃”行为,该骂! ![]() |
|
|
37楼#
发布于:2008-01-12 19:55
引用第60楼笑谈于2008-1-12 18:23发表的言论: 实际上大多数人的观点还都是对的, 大家对配音的认知度参差不齐, 也是无可厚非的, 毕竟本论坛中专业配音者寥寥无几, 大家对配音的看法都是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的,"艺术需灵感,评价感性高"嘛, 评价艺术作品就是需要感性多于理性才对呀.....而且影视配音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枝, 需要有可比性, 否则作品孰优孰劣怎会显露 , 影视配音就是需要在广大的影迷不断评论中成长卓壮, 对央视重配的作品特别是那些经典著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许多影迷对"上译""长译"的厚爱可以说不是与生俱有的, 而是长此以往从那些经典的影视佳作中,被无数次感动中凝成的结果... 试问央视重配的经典著作中让观众感染过几次? 你可能认为央视的"唐老鸭和米老鼠"很是感动, 也许吧~~~但我认为, 李扬的配音有些造作, 刻意的摹仿丘岳峰, 配音要有自己的特色才是最重要的, 老是活在别人的阴影中会失去自我, 李扬或多或少就是这样的. ![]() |
|
39楼#
发布于:2008-01-12 18:23
央视自己当年多少经典配音自己都出不了~~不说译制片就说动画片~~唐老鸭和米老鼠,机器猫,多么经典的都出不了~~
我也不喜欢重配,无论是央视重配还是6区,但我更看不惯一些伪君子借着部分片子被重配的机会诋毁某些团体,某些配音演员和单位。 实事求是讨论评论都行,以前央视播出了重配版,配音网上面的朋友不只是骂,还会认真的研究,从翻译,配音等各个方面研究两种版本,既拿出证据来说明重配的不如上译版,但同时也会发现重配版的一些亮点和新点~~是很理智的讨论,那才叫真正的配音讨论~~而现在这种情况只能让人觉得个别人毫无素质~ 版权的问题是基本的法律问题,我们的配音演员和配音团体只要不是类似广州草台班子那样的,都是懂得职业道德的人,我先不说什么配音艺术家了,艺术家什么的头衔只会让人迷失,配音演员们都是一个个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普通人,他们是吃配音这碗饭,做配音这个工作的,观众是欣赏者,而他们是靠这个生活的~无论配什么,配一次,配两次,十年前配一次,十年后再配一次,那都是他们要做的工作。上译也给央视重配过片子,一些经典片子上译自己也重配过,是否上译也十恶不赦了?是否也该见鬼了呢? 配的不好,那是配音演员工作没做好,做为观众自然可以批评可以指责可以挑毛病,甚至一时出于情感上的不舒服辱骂都是正常的,央视重配的《追捕》《黑郁金香》我也痛骂过,但是毫无道理的纯粹宣泄自己情绪的辱骂,甚至在网上装做义愤填膺的骂,但却躲在网下面偷乐的那种人,那就令人感到恶心~! 理智的观众才是真正的配音爱好者,否则,那也和那些所谓的听原声看字幕辱骂配音的人也没啥区别了,只不过自己给自己戴了顶所谓“上译捍卫者”的帽子而已,在配音爱好者中冒充卫道士罢了~~ 重配的问题简单的说版权,更深层次说是体制问题,是配音演员和译制单位人员自己没有话语权的问题~~对自己的配音作品没有应有的基本版权的问题 说简单一点··上译片库里面保存了很多没有面世的音轨~~要真那么简单,上译自己为什么不卖自己的配音,其他什么电视台和DVD发行商干嘛不直接找上译买呢?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