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780回复:49
《人证》赏析【接力】(兼回复benxiong新作)
《人证》以前看过,为了评价准确一些,我又温习了一遍再来品评BENXIONG兄的文章。本想回帖写写就算了。但是越写越多,尤其是翻译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谈一下。所以原谅我benxiong兄,不在你的帖子直接回复了。我另开一个帖子来遥相辉映吧
![]() 同是推理侦探故事片,《砂器》拍得含蓄紧凑一些。比较之下,我觉得《人证》稍微散了,时装展示会太长,直海(儿子恭平撞死的那个女人)那条线完全可以简化。但总的来说,导演的技法成熟,一些高潮戏的处理,比如八杉恭子领奖以及杀死焦尼的交错闪回,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说到音乐我又要伤心了,从《砂器》到《阿西门的街》以及这部《人证》,我不得不叹服,日本的电影配乐比中国先进不知多少年! ![]() 配音方面,说实话,向老师的声音刚出场给我年龄感太小的感觉,似乎跟这个有个20多岁小伙子的妈妈不匹配。好在这个日本女演员长相是甜美的,有这样柔美的声音也令人信服。一路听下来,音色的不适感消除了,几场关键戏向老师的情感处理显示出了高超的功力。气息之间的微妙变化,准确地传递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具体参看BENXIONG兄的正文。所以我仍要说,向隽殊老师无愧为老长译女声第一人。 BENXIONG兄选择的另两个分析对象,年轻的刑警栋居和儿子恭平,配音确实是该片的亮点。如LMSS所言,徐雁老师的声音属于“平稳的而缺乏力度的”儒雅,连同配警察署长的陈汝斌一样,都是绝好嗓音,娓娓道来,让人很有安全感,符合警察的身份。但是又太波澜不惊了,所以个性不够突出。这也许跟配音演员本身低调的性格有关吧。反倒是唧唧歪歪的横渡警官被陈光廷老师配得妙趣横生。 迟志强的名声大躁我不是通过配音知道的。但我确实记得访谈节目中他有一副好嗓音。不知道这个儿子恭平是否他的配音处女作,戏份不多,而他年轻稚气、不留表演痕迹、初生牛犊的气势还原了这个可悲的人物,很真实,应该书一笔。 那个黑人女房东的配音李铧带着明显的东北口音,但生活气息很浓,且情感到位,让我想起了上译的潘我源。其实黑人本身就有口音,用东北口音模拟他们的非主流地位,不失为一种巧妙的选择。另一个印象很深的是美国警察署长,以及谈论西条八十诗集老人的配音(看BENXIONG和LMSS的描述,我还没搞清楚到底是赵双成还是杨培松配的),这个声音很年轻,配老人(有个还是胖子)我觉得不合适。但好嗓子就是好嗓子,我喜欢! 片中有个有趣的地方,关于同KISSME音近的地名,一下子列举了那么多。我听配音演员自己根据日语发音念出来,很不简单!是栋居说的吧,那么要赞一下徐雁老师了。 ![]() 最后想谈谈翻译。好的翻译对译制片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所谓好的声音得有优美的台词来展现。奇怪以前看过《人证》我怎么没啥印象,又温习一遍,我仔细揣摩,觉得片子本身故事编排挺有意思,长译的声音也合适(有一种天然朴实味,相对平淡一些,但不是主要问题),就是翻译我觉得不够好! 最糟糕的一句。栋居跟曾为驻日美军的肖福坦说:“你不是去过日本吗?日本女人不是好吗?”这句反讽的话因为一个简单的“好”字而毫无力度。什么叫“日本女人不是好吗?”估计观众听得也莫名其妙。栋居想指责这个欺辱过日本女性的美军,以下处理方式也许更好:“你不是去过日本吗?日本女人,(稍作停顿)还不错吧(轻蔑地)?” 再比如,肖福坦开枪打死恭平以后,栋居生气地吼:“混蛋,你还算个人吗?你杀了多少日本人了?”我觉得换成“混蛋,你还算个人吗?你还要杀多少日本人?!”更有力量。还有,栋居想请三岛说出威利的下落,告诉她:“坦率地说焦尼在日本被杀害了。”这句英文原文可能是“to tell you the truth, ……”翻译成“坦率说”不准确,这里跟“坦率”的情感无关。应该是“实话告诉你”或者“坦白告诉你”才对。所以改成“实话告诉你焦尼在日本遇害了。”或者“坦白告诉你焦尼在日本被杀了。” 阿冢表妹一句“原谅我,就说到这儿吧”后面警察说“不要紧,你谈下去。”上下文逻辑不连贯。我看字幕是“凉了吧,就说到这儿吧”,这样警察的回话才合理。可以翻译成“有点凉,就说到这儿吧。”或者“有点凉了,就到这儿吧。” 八杉恭子最后领奖台上的那段台词我觉得也比较粗糙。她念了一首诗,但诗的韵味全无,其中多次我以为诗歌已经念完了,她开始说生活中的语言了。如果诗歌翻译得诗意一点,煽情效果会更好。最后她说“我想做好事,但做错了。”“好事”在我们约定俗成中是助人为乐的事情,这里明显是想说“我想把事做好,但做错了。”那么翻译成“我想做好,却犯了错误。”意思才准确。 还有很多地方,翻译都过于直白,尤其是挖掘内心的戏份,大段的台词正是展现配音演员功力的时候,却说得没有力量,甚至不流畅,不知所云(比如八杉恭子对儿子所说犯罪、自首的一席话,听得我迷糊——“你轧死人是有罪的,扔到海里就罪上加罪。你既然犯了罪,就应当及时去自首才理所当然。可是你到现在才去自首,你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宽恕吗?为什么一开始你不那样做,你是轧死人的罪人,你真的去认了罪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你要知道,到那时候你真能解除苦恼吗?不会的!只能相反。” )。全片看下来,好多煽情、出彩的地方我感觉配音都有点使不上劲,究其原因,如白开水的台词是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吧。另外,片名《人证》我也觉得很怪,用原小说名《人性的证明》岂不是很好? 不知道该片的翻译是谁(有日文、英文两个吧),应该是老人了。得罪前辈,我先鞠躬致歉了! ![]() ![]() |
|
|
1楼#
发布于:2008-07-15 16:35
引用第41楼男人辛苦于2008-7-14 09:14发表的 : 松田优作的日语声音也很难听,低沉、粗。和徐老师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也再看了一遍,我觉得配音演员没问题,问题出在翻译、导演和录音身上。毕竟是文革刚结束,对于不经常配商业电影的长影来说要求也就不高了! |
|
2楼#
发布于:2008-07-14 23:20
引用第46楼benxiong于2008-7-14 19:30发表的 : BENXIONG兄这么解说方言台词, ![]() 我本身是南方人,只能听出家乡籍演员的一些口音。其他地域的我觉得只要不是太明显,个别字音我感觉不出来。比如东北腔,我只知道赵本山那种算典型的。 |
|
|
3楼#
发布于:2008-07-14 23:13
引用第41楼男人辛苦于2008-7-14 09:14发表的 : 这句台词我想过了,如果按现在的话怎么改在当时也许都是违禁的。 |
|
|
4楼#
发布于:2008-07-14 19:30
引用第39楼小昭于2008-7-13 22:40发表的 : 因为身体不舒服,到候诊石休喜来着。老爷休喜了吗?不要那样地紧张。等等,不算错,也没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只是客观反映一种现象。 |
|
5楼#
发布于:2008-07-14 17:20
引用第44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14 17:03发表的 : 不要激动, 这个南京人有足够的发言权. |
|
6楼#
发布于:2008-07-14 17:03
引用第43楼lmss于2008-7-14 16:55发表的 : 那是震撼!那是真实! |
|
7楼#
发布于:2008-07-14 16:55
引用第42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14 15:58发表的 : 那片子看着很恶心, 乔榛主配, 尚华为吴代尧配音,杨文元为王润身配音,解说盖文源. |
|
8楼#
发布于:2008-07-14 15:58
引用第39楼小昭于2008-7-13 22:40发表的 : 吴代尧老师早年生活在日本,香港导演牟敦芾还请他老人家主演过电影《黑太阳731》。 |
|
9楼#
发布于:2008-07-14 09:14
昨天我也看了一遍《人证》,原声和配音换着听,对本片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本片在美国拍摄部分,栋居和肖夫坦都是英语对白,松田优作的英文真是很难听。 “日本女人不是好吗?”这句台词出现在栋居和肖夫坦在酒馆谈到焦尼的身世的对话中。肖夫坦认为焦尼是在美国生的,而栋居说根据他的肤色,断定是跟日本人生的。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栋居说:“你不是去过日本吗?日本女人不是好吗?”,第二句明显有问题,因为我看的是港三版的,字幕是重新翻译的,而且还有英文字幕。字幕翻译成“你不也糟蹋了很多日本女人吗?”,但如果根据英文对白翻译成“你不也玩过很多日本女人吗?”就更好了。(原文have fun with)栋居这句活充满了对肖夫坦的蔑视和指责,弄得肖夫坦很尴尬,连忙点了杯咖啡缓和一下。 |
|
10楼#
发布于:2008-07-14 08:17
徐雁老师是典型的东北人,所以东北腔较浓,这个在电影传奇里他自己也谈到了,现在依然有,但已改了好多了.吴代尧是决没有东北腔的,而且发音很正.老伴确是北京人,但始终就是那个味儿,与白玫\马玉玲\程晨等人的京腔不同, 适合配泼辣的妇女形象.但她主配过日本的<<妈妈的生日>>,也是吴老翻译,而且获了奖.至于向声,只有benxiong有文做过研究.
|
|
11楼#
发布于:2008-07-13 22:40
引用第38楼benxiong于2008-7-13 09:58发表的 : benxiong兄太客气了,我是受你精神的鼓舞才加劲关注长译的呀。我们互相切磋吧。 当弄清楚翻译是著名翻译吴代尧后,我有点不好意思继续评了,因为他也翻译了《阿西门的街》等我喜欢的作品。所以我相信还是时代背景的原因导致台词有些生涩吧。这些过去的事不说也罢。 向老师确实是“化腐朽为神奇”,她最后念诗以及中间“罪过”一席谈的处理都非常好,我的意思就是难为她了,台词有些绕来绕去、意思不明的,但她都表现得很好。所以我要说我崇拜和信任她得很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提到的那场栋居一直追问她到车场的那段戏,剑拔弩张又酣畅淋漓,她的一时慌乱、掩饰镇定以及居高临下的名人气势都糅合得恰到好处。 徐、向老师有东北腔吗?我没有听出来啊。 |
|
|
12楼#
发布于:2008-07-13 09:58
反复阅读了小昭同学的帖子,第一感谢支持。第二深深为小昭同学的学识,看片的仔细所折服。对小昭同学提出的问题打包回复如下:
1、关于本片的翻译,本片的翻译确实因种种原因存在问题,但对小昭同学提出的:“日本女人不是好吗?”应改为日本女人挺不错吧?经反复诵读、比对,感觉还是前一个翻译讽刺意味更强一些,也较顺口。至于混蛋,你还算个人吗?你还要杀多少日本人?诵读下来,也觉得不如你杀了多少日本人了?语气来得斩截有力。说不上理由,直观感觉而已。2、关于向隽殊老师最后一段台词的配音,我是这样看,这是一段在咋闻丧子的情况下,下意识地喃喃自语,说话对象不是观众,而是她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声音没有激情不无道理。所以我认为向隽殊老师的处理并不为错。至少我是这样看的。至于说到向隽殊老师的声音,我曾经为感受原声,完整地欣赏过一边原版的《人证》,我的日语水平几乎为零,翻译的好坏我不敢乱说。但从声音上讲,冈田茉莉子的声音属于典型的女日语,比较妩媚。所以感觉塑造人物孤傲、自尊、跋扈、自信方面。声音力度稍有不足。在这点上,向隽殊老师在保持原声的基础上,大大加强了人物这一性格的塑造。另外说到台词翻译和演员演绎的关系,忍不住还要再赞美一下向隽殊老师,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代高手,白开水一样的语言、套话、甚至一个字、两个字的短句,向隽殊老师处理起来,都可做到气度不凡。包括小昭同学引用的的这段劝恭平逃走这段台词,其中起落层次分明,完全有理由让人相信是出自一个成功人士之口,充满自信。反倒是徐雁老师没有了原声的冲动、暴烈,儒雅了不少。关于东北腔儿的问题,我觉得最厉害的不是吴代尧老师夫妇,反而是徐雁和向隽殊两位老师,可再听一遍,感受一下。个人意见,聊博一笑,敬候批评 |
|
14楼#
发布于:2008-07-10 09:35
引用第35楼男人辛苦于2008-7-9 21:50发表的 : 79年上映应该还有(金环蚀),还有部(华丽的家族)大概是80年上映的吧! |
|
15楼#
发布于:2008-07-09 21:50
引用第33楼小昭于2008-7-9 20:49发表的 : 文革后引进的第一部日本电影,这个不太好说。我个人觉得是《故乡》,1977年上映,可能受影片风格影响,上映时间不长,影响也不大。 78年10月日本电影周上映《望乡》《追捕》《狐狸的故事》 79年9月日本电影周上映《生死恋》《吟公主》《龙子太郎》其中《生死恋》译制于1976年,但当时未公映。 79年12月配合大平正芳首相访华上映《人证》 80年5月配合华国锋访日上映《天平之甍》 80年10年日本电影首映式 《啊,野麦岭》《绝唱》 《砂器》80年上映。 《阿西们的街》81年底在中国上映,是为数不多的在中日两国同年上映的日本电影。 |
|
16楼#
发布于:2008-07-09 20:51
引用第30楼lmss于2008-7-9 10:05发表的 : 呵呵,称兄道弟都没关系,叫小昭就行。《人证》中八杉恭子不是还被称作“先生”吗? |
|
|
17楼#
发布于:2008-07-09 20:49
引用第29楼男人辛苦于2008-7-9 09:58发表的 : 谢谢你指正。是我查资料不够细心。 ![]() 《人证》是文革后引进的第一部日本电影吗?比《追捕》、《砂器》、《望乡》、《阿西门的街》那些都早吗? |
|
|
18楼#
发布于:2008-07-09 17:04
引用第31楼susu于2008-7-9 13:01发表的 : 同意,曹雷老师在《蒲田进行曲》声音显得有点老,语气处理还不错。这部电影里松坂庆子表现比较内敛,和她早期主演的影片奔放外向的表演有一些差别。 |
|
19楼#
发布于:2008-07-09 13:01
引用第28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9 08:21发表的 : 曹雷老师在(远去的回响)一书中谈到(蒲田进行曲)的译制情况,说到:配音的剧本出来,配音的角色里并没有我,我也没怎么关心,不料录音时间和人员临时有变,角色也就起了变化,毕导通知我,让我来配小夏这个角色,大出我的意外.这正说明了曹老师不是为松版庆子配音的第一人选,有可能就是配音眺望者大哥说的是刘广宁. 另外大概在80年代后期,上译译制了(黑色的旋涡)是冈田茉莉子和松版庆子一起出演的,为这2个人配音的是丁建华和程晓桦,这部片子拍摄时间早于(人证)和(蒲田进行曲).当然严崇德导演导的戏女主角大都选择丁建华(这就不多评论了)! |
|
20楼#
发布于:2008-07-09 10:05
引用第29楼男人辛苦于2008-7-9 09:58发表的 : 小昭是MM ![]() |
|
21楼#
发布于:2008-07-09 09:58
首先,小昭姐姐开头犯了一个小错误,《砂器》和《人证》不是一个导演,《砂器》的导演是野村芳太郎,以导演推理片著称,善于借助音乐和景物烘托气氛。《人证》和《追捕》是一个导演——佐藤纯弥,70年代主要拍摄商业片,并能在片中反映一些深刻的社会问题,我比较喜欢他的《新干线大爆炸》。
本片的翻译的确有些问题,也许是文革刚结束,思想还需要转变,也许长译之前很少译制资本主义影片,风格还没有找准,有些台词听起来很别扭。八十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好多了,长译很多日本电影都译得很好。我自己有时也想,《人证》要是晚引进几年就好了。但这就是历史,需要有一部这样的片子做承接。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提过,徐雁老师配的栋居刑警由于童年的不幸遭遇,内心仇视一切罪犯,有时甚至有些变态,说起话来比较低沉、压抑,这个角色不太容易配出彩来。八杉恭子像个女政治家,喜怒不行于色,在警察的追问下也能应付自如,露不出破绽,但在儿子面前,他又露出了人性的本色,这就是人性的证明,冈田茉莉子和向老师一个演得好、一个配得好。 |
|
22楼#
发布于:2008-07-09 08:21
引用第26楼lmss于2008-7-8 19:24发表的 : 我坚持认为刘广宁合适,能配龙子太郎的妈妈就能配小夏。 |
|
23楼#
发布于:2008-07-09 00:58
[quote]引用第7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8 16:46发表的 :
向老师配真由美?不敢想象。刘伯弘、张慧军、孙晓雯合适。 曹雷老师也不适合配八杉,《莆田进行曲》中的小夏声音就显老了。[/quote 曹雷老师也不适合配八杉,《莆田进行曲》中的小夏声音就显老了。 ------------------------ 握下手, (小声地说:一直有此想法,就是不太敢说) |
|
24楼#
发布于:2008-07-08 19:24
引用第22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8 18:25发表的 : 松坂是挺媚的, 不过我觉着刘广宁太清醇了,程晓桦都比她合适。说到长影第三代,刘雪婷的声音最性感,其次是崔慕燕,现在要属孟丽和王晓巍。金毅则不行,所以有人评论说《罗马假日》她配的是清纯有余,魅力不足。当然也许是受了赫本原声的影响,其实赫本的声音我觉得是很好听的。 |
|
25楼#
发布于:2008-07-08 19:09
引用第24楼lmss于2008-7-8 18:40发表的 : 刘导配中壮年最合适。 |
|
26楼#
发布于:2008-07-08 18:40
引用第22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8 18:25发表的 : 恭子比小夏早多了,曹雷没问题,她进厂时的定位就是中年女性,她的声音不是老,而是不明快,有阴郁的感觉, 适合内心复杂的角色. 其实声音随年龄的增长并不象身体的变化那么大,而且还有个我们先入为主的问题。比如更早的年代苏秀、赵慎之等人配的中年妇女听着老么?同样的我就觉着像刘大航那样的嗓音怎么化装配老人都不太习惯,尽管现在演员少,而且对他个人来讲配着可能感觉更有意思。 |
|
27楼#
发布于:2008-07-08 18:29
引用第21楼小昭于2008-7-8 18:18发表的 : 倔犟、任性的角色向老绝对胜任, 没问题, benxiong曾经有论述. |
|
28楼#
发布于:2008-07-08 18:25
引用第10楼小昭于2008-7-8 16:53发表的 : 曹老师为松坂庆子扮演的小夏配音确实显得老,特别是尾音部分。刘广宁合适,松坂很媚的。曹老师配皇太后和中老年妇女一绝。 |
|
29楼#
发布于:2008-07-08 18:18
引用第20楼lmss于2008-7-8 17:43发表的 : 如果我是导演,让向老配真由美,我会犹豫。声音的年龄感是没问题的,就是性格方面,真由美不仅活泼爽朗,还有股倔犟、任性的孩子脾气。我觉得刘柏弘老师可以胜任的情况下就选刘了。但是让向老试试,也未尝不可。我现在对向老师可是崇拜和信任得很哪 ![]() |
|
|
30楼#
发布于:2008-07-08 17:43
没料想这个虚拟话题还挺火! 如果按susu严格设定的时期,我同意曹雷肯定不行.如果放弃时间的制约,我认为曹雷是最好的选择.同样,刘柏弘也是可以的.但如上类似的如果严格限定时间,问题就不好说了.译制导演有时不得不看看演员的背景,况且当时向老迟到的艺术生命力也还十分旺盛,具体不细说了.至于配音眺望者提到的张慧君和孙晓雯两位,都属于比较沉静甚至有点闷的声音,不太适合真优美活泼开朗的性格. 何况小昭是说向老的声音年轻而不是老. |
|
31楼#
发布于:2008-07-08 17:29
引用第15楼lmss于2008-7-8 17:09发表的 : 你的意思是向老当时的地位很高,一般女主角都找她?实话说八杉恭子她配显得太年轻了,长译当时就没有漂亮气质的中年女音吗? |
|
|
32楼#
发布于:2008-07-08 17:22
引用第12楼lmss于2008-7-8 17:00发表的 : 呀,我看过看过,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还有孙辈。(我还在逐步认识长影人员的过程中,不先看作品,我记不住人名。)当时我还想这老头挺摩登的,喜欢用DV记录家里的趣事。天,我今天“讨伐”的是他呀,我汗 ![]() ![]() ![]() |
|
|
33楼#
发布于:2008-07-08 17:18
引用第15楼lmss于2008-7-8 17:09发表的 : 我说过那时候曹雷还没正式进入上译,那时候厂里能自己解决的配音问题何必在找外援呢?(追捕)和(望乡)都本厂演员自己配音的. 你说找向老师配真由美,也未必不可,就看怎么配了,我只是觉得刘柏弘更适合而已,问题是而后的长影译制日本影片中类似真由美这个年龄的女性角色大都由刘老师来配的! |
|
34楼#
发布于:2008-07-08 17:16
引用第1楼lmss于2008-7-8 16:03发表的 : 原来吴老与李铧是夫妻啊,我正想说黑人房东的台词很生动,比如“不想伺候你们这些老爷了”,还有“总不能让我给他们(房客)记日记吧”让人印象深刻。 |
|
|
35楼#
发布于:2008-07-08 17:09
引用第14楼susu于2008-7-8 17:04发表的 : 如果您坚信在上译导演不会把八衫给曹雷,那在长影那个年代向老拿到这个角色的几率是非常大的,非其他演员可比. |
|
36楼#
发布于:2008-07-08 17:04
引用第7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8 16:46发表的 : 非常认同你的看法,真由美让刘柏弘来配就很合适,蓓赏千惠子刘老师也配过. 如果真的让(人证)给上译,那个时候的导演也决不会选曹雷来配的,我绝对坚信! |
|
37楼#
发布于:2008-07-08 17:00
引用第9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8 16:51发表的 : 对对,那个街头混混的东北音我也听出来了,我甚至有种错觉“这小子紧张得把家乡口音都流露出来了!” ![]() 说到东北方言的习惯,我想起来了,影片中还有一处,那个与直海有婚外恋的警察送她回家,说“这么大雨,送到家门口吧”,女孩回答说“不用了,让邻居看到了,多讨厌!”初听感觉很怪,直接说“让邻居看到了多不好”或者“让邻居看到了,多难堪”才对呀。后来我想“讨厌”这个词是不是当时东北表现难堪的一个词啊。 |
|
|
38楼#
发布于:2008-07-08 17:00
引用第5楼小昭于2008-7-8 16:40发表的 : 这个还是有时间留给配音眺望者发布吧. 不过下面这个你可能当时没仔细看,可以看看,感受如何?我是挺感动的!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58748 |
|
39楼#
发布于:2008-07-08 16:59
引用第7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7-8 16:46发表的 : 曹雷老师的后音很重,很厚实,但我觉得小夏配得还是妥帖的 而且八杉也并不是小夏那样的年轻女子,而是孩子都大了的中年美妇啊,心理极其纠结,很适合曹雷老师来演绎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