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081回复:62
(讨论)为何现在年轻一辈的配音演员音色普遍缺乏明显特色?!
(讨论)为何现在年轻一辈的配音演员音色普遍缺乏明显特色?!
昨晚看了长影译制的公映版本的《雏菊》。 我一向很喜欢韩国那一类风格唯美的爱情电影,特别是郭在容编剧或导演的片子。 整部影片看下来,剧情还是蛮吸引人的,两个小时,意犹未尽。 长影的配音,中规中矩;配音演员的音色,也感觉不到特别之处。于是,我就在寻思:为何现在年轻一辈的配音演员音色普遍缺乏明显的特色?! 以前在看上译译制的《爱有天意》时,也是觉得剧情够吸引人,但配音没有给人太大的惊喜。上译厂的年轻一辈,虽然很努力,但音色上的不够突出,也就注定了不可能再重现老上译的那种辉煌了吧! 想当年,老厂长陈叙一,知人善用,生旦净末丑,各种音色齐全,每个声音都能以一敌百,因此也就造就了老上译的“配音梦之队”。 现在译制事业的不景气,配音演员的无特色,不仅是童老师和许多老师的忧虑,更是我们影迷的悲哀。 在影院观《风云决》的时候,许多年轻影迷虽然不知道童自荣是谁,但都惊叹于傲决那意气风发、壮志未酬、霸气十足的声音。撇开谢霆锋和任贤齐等蹩脚的明星配音不说,光是上译那些年轻一辈在该片中的表现,也没有一个能像傲决那样带给观众如此震撼的感觉! 泱泱大国,十几亿人,难道再选一支生旦净末丑齐全、音色辨识度高、热爱译制事业的新的“配音梦之队”就那么困难吗??? TVB上世纪90年代选的那些国语配音,音色也是相当有特色的。比如叶清大哥,音色阳光;张艺大哥,音色温和;杜SIR,音色性感;潘宁姐姐,音色甜美;邢金沙姐姐,音色温柔;陈元老师,音色厚实;张济平老师,音色老辣……可惜现在的TVB国配组,人才凋零,昔日辉煌不再! 很多观众在看了央视八套的片花后,一下子就能分辨出那个声音就是陈浩民版段誉的配音。做个假设,假如现在央视八套的片花,不是叶清大哥解说,而是换成长影或上译的年轻一辈,我觉得在音色辨识度上,更胜一筹的还是叶大哥! 一种音色,能让观众过耳不忘,进而喜欢上他配音的各种角色,我想,这不仅代表配音演员的成功,更是影迷的幸福吧! 言归正传,就“现在年轻一辈的配音演员音色普遍缺乏明显特色”这个话题,大家有无同感呢?(我指的年轻一辈是指二、三十岁的配音演员) |
|
|
1楼#
发布于:2009-04-17 22:44
引用第61楼mhxz于2009-4-17 21:56发表的 : 看吧,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没片子的会越来越多 |
|
|
2楼#
发布于:2009-04-17 21:56
现在都是为钱看 以前是国家养着 衣食无忧 可以把精力都放在事业上
现在呢 钱是明星拿大头 配音演员都不被重视 生活上都很不富裕 最让我伤心的是辽艺配音机构现在都没片子了。都是体制和主管部门害的。 |
|
3楼#
发布于:2009-04-17 10:12
如果现在我们的配音群体仅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接受众人的恭维,那么就会不思进取,不知道怎样才会被更多的人接受。80年代娱乐少,电视还没有普及,有个电影看大家都很高兴, 电影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是垄断的,但是配音艺术家们还是为我们奉献了很多精彩的艺术人声。现在在一些新人和老艺术家共同参与配音的电影里面,水平的高低很容易分辨出来,典型的就是90年代的一些译制片,比如勇闯夺命岛,现在的世贸中心。如果把加里森敢死队拿来和现在的译制片作对比,我认为后者和前者有同样水平的不多。
但是我们也看到年轻一辈都在努力,水平在不断上升,我们在肯定的同时应该提出意见,大家都须为配音事业献计献策 |
|
4楼#
发布于:2009-04-16 16:13
引用第58楼darlingnn于2009-4-16 16:10发表的 : 是的 ![]() ![]() |
|
|
6楼#
发布于:2009-03-26 12:54
引用第45楼哈利波特于2009-3-24 22:11发表的 : 哦?看来是论坛里的资料有误啊。我喜欢的是公映版的配音,确实陆建艺的巴布萨要贴角色得多,郭政建的感觉只是声音在纯粹模仿前者,徒有其表,没有太多的深入人物。 |
|
7楼#
发布于:2009-03-26 12:44
引用第29楼广木于2009-3-23 22:49发表的 : 鄙人也是纯恋声癖,来这里多是学习的。木同学这番话鄙人也是深有体会……都无奈了…… |
|
8楼#
发布于:2009-03-25 23:47
引用第53楼三田静香于2009-3-25 16:34发表的 : 没有人说“三年就三部指环王”,他没有这样说,别人也没有这样说,除非你是信了那威的顺口调侃 囧囧 |
|
9楼#
发布于:2009-03-25 19:46
讨论可真是激烈啊,火药味真浓。不过感觉偏题了,本文谈音色而不是谈配音艺术和配音界现状。
![]() 我觉得音色没特色是老一辈的太出色了,所以后面的选人才就会有心理暗示觉得那就是对的,我看现在一些日系风格的动画可爱型的小女孩都是郝琳杰似的声线,上次还有个朋友对我说她要配loli的标准就是刘海霞那样的。前辈们太出色了其他人也会跟着脚步的。 ![]() |
|
|
10楼#
发布于:2009-03-25 16:34
姜广涛三年就三部指环王?
他说得太艺术地浓缩了吧 声音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的 同样 一个人的声音就是一个特色 关键是艺术修养 现在的配音演员声音差吗 不 差的是神韵气质和艺术修养 |
|
11楼#
发布于:2009-03-25 15:32
引用第51楼笑谈于2009-3-25 15:25发表的 : 言之有理!做事先做人,没有热情是做不好的。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有先解决了生存和温饱,才能考虑梦想和其他的一切!!! |
|
|
12楼#
发布于:2009-03-25 15:25
总之,配音演员做好了,其实不会缺钱,因为这行竞争真的很激烈,没水平的,不可能立足,但立足了,你就不会缺片子配,所以不必担心没钱赚,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就想着赚钱,我配一部片子能拿多少多少钱,那趁早别干这行,连想都别想,我认真建议的。
或者,老老实实把这个当成爱好,有可能偶尔玩票配配··· 梦想不能当饭吃,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家都养不了··还是先考虑生存问题吧,真的,这样不丢脸的,不然我早跑北京去了。 |
|
|
13楼#
发布于:2009-03-25 15:18
引用第49楼笑谈于2009-3-25 15:00发表的 : 笑谈兄一开口,滔滔不绝,蛮欣喜您对配音圈的情况如此了解!!!配音这行,不是每个人都能坚守的;要让配音成为艺术,更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的!!! |
|
|
14楼#
发布于:2009-03-25 15:00
北京有很多的爱好者做配音演员···配音演员的来源渠道本来就是来自院校和民间水平高的爱好者,还好,国家那个关于配音演员必须通过普通话一甲的规定没认真执行过,不然得刷掉更多人····
嗯··郭老是业余爱好者出身,一直到了中年时候才真正成为了配音演员,贾小军老师呢··也是爱好者,当初在北京各个棚蹲点一点点才做到现在这水平···去他博客看就知道了··· 上海么,上译要求比较严格了,大部分都像童老师那样基本都是上戏毕业的,但外围配音演员中也有不少其实是爱好者~~~ 所以呢···不是说没有机会··但是呢,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的,配音也是一样的····反正,一定要有梦想,但对于现实的残酷要有心理准备。 姜广涛都是大家公认“京城第一小生”了(这不是开玩笑,这称号对他是当之无愧),他自己不也坦白了,三年三部指环王,一年一部一千块。酬劳就是这么多。上译,男主角有1200就不错了···如果嫌收入少,真的,社会上还有很多收入高的工作可以做,没必要来做配音,又累又辛苦钱又少。 哦,对了,一千块是姜广涛这个大牌配公映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大片的酬劳,水平不如他的,配的是小片的,时间短的,酬劳应该不会更高了。如果为了艺术献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话,应该不在乎这点钱吧·· |
|
|
15楼#
发布于:2009-03-25 14:48
引用第46楼gjj126于2009-3-25 14:19发表的 : 谢谢海绵宝宝对配音艺术的支持!大家一起努力吧!!! |
|
|
16楼#
发布于:2009-03-25 14:41
艺术一旦被技术替代,那么................
|
|
|
17楼#
发布于:2009-03-25 14:19
1、支持jinli8866007发帖!
2、是不是这个行业的老大们太把自己当事了,门槛设的太高了,那些热爱、也愿意努力的年轻人根本没机会去敲这个门。还有就是,声音有特点的人,觉得从事这份工作,收入很少,对个人发展是不实际的选择。 3、说实话,我就觉的现在配出的片子就是不吸引人,上次电视播的一部现在的枪战片,我特意不看画面,可根本分不出是谁在说话,三个男音几乎一样。这还不如我身边人说话,谁是谁很容易区分的。真不知导演是怎么搭配声音的,奇了!我真盼望配音圈多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原片演员说话就是南腔北调的,干吗咱们把自己圈的(播音系、表演系)那么厉害!太艺术的声音是不是太不生活了!? 4、配音的最高境界是会把人物的神韵表达出来,配音好了,人物的特性就显露出来了。能透射人心灵的有三种东西:第一是意念,第二是声音,第三是视觉。—— 喜欢danny这句话 |
|
|
18楼#
发布于:2009-03-24 22:11
引用第44楼古典小子于2009-3-24 21:58发表的 : 公映版的巴布萨船长是陆建艺配音,德加拉重新配音版的是郭政建! |
|
|
19楼#
发布于:2009-03-24 21:58
缺乏明显特色?我这个不爱点新晋配音演员名字的都能找出几个,《哈利波特》里面詹佳的露娜,吴磊的波特,《加勒比海盗》里陆揆的杰克斯派洛,郭政建的巴布萨船长,《指环王》里陆揆的咕噜,还有狄菲菲、程玉珠等老师的一系列配音……这些声音还不算特色那怎样才算呢?我看丝毫不比原上译厂的班底差!只不过他们没有相对集中在一起罢了。
|
|
20楼#
发布于:2009-03-24 19:57
引用第39楼最后的该隐于2009-3-24 15:07发表的 : 这样理解吧 他们更反衬了童老师的光辉, 虽则对老声迷来说童老师的声音永远是天籁 可对一些对 ![]() 有的也通过这部动画片走近啦童老师 |
|
21楼#
发布于:2009-03-24 16:53
一个人的声音再怎么变,也不会完全认不出的。
况且对我们这些资深粉丝来说,自己喜欢的配音演员的声音总能辨认出来的 |
|
22楼#
发布于:2009-03-24 16:15
引用第40楼pacino6于2009-3-24 16:11发表的 : 是的,他的特点很明显,很有特色,很好分辨 我特别喜欢 ![]() |
|
|
23楼#
发布于:2009-03-24 16:11
上译 最容易认出的声音就是 王肖兵老师了,那声音听一次就百部不变的,不是说不喜欢,这也是特色,每出一部上译的片子就会找找他在不在,又配了哪个老头或反派,而且他还不是上译编制的人,算上海圈的爱好者了,,声音不变,就冲着热爱去干的,也挺好的, 其实大部分配音演员很难脱离自己的声音,因为每个人就不一样且各具特色,也赋予了他某种标准,声音也一样。
所以美国的动画片都找明星来配就是冲他以为那异质的声线吧, 所以就算是配动画片,好多老配音者改变声音,捏着嗓子配小动物,如果你足够了解,还是听的出来,辩的出来,这也是我们耳朵和嗓音的独特之处吧 |
|
|
24楼#
发布于:2009-03-24 15:07
引用第1楼silver47于2009-3-23 12:12发表的 : 我有极度深刻的经历···当初我就是在电影院看的···我的童老师·· 能跟童老师搭档合作是多么荣耀的事儿 可是谢霆锋和任贤齐却让我觉得有点糟蹋了这动画片 |
|
25楼#
发布于:2009-03-24 10:00
记得姜广淘在一次访谈节目曾经说过:以前老一背艺术家在配一部戏是一句台词配音好几便,甚至在进棚录音前把戏完整练习一便,录音时都已经拖稿了!通常配一部戏大约需要1个月左右! 一个月和几天的东西能一样吗? 当然造成配音现状不能完全怨配音演员, 比如档期原因,给的配音时间少等!
|
|
|
26楼#
发布于:2009-03-24 09:16
引用第36楼jinli8866007于2009-3-24 09:02发表的 : 估计他说的实际意义就是: 哪个人配了哪些角色,哪部电影由哪几个人配音,出碟了没,哪里能下载 其他的都很无聊。。。。。 |
|
|
27楼#
发布于:2009-03-24 09:02
引用第30楼974y于2009-3-23 23:07发表的 : 只是抒发一下个人观点,有兴趣的可以来讨论,没兴趣的不勉强! 看来配音网每位朋友发的帖子都是有实际意义的,而唯独我一个人在这里无病呻吟,那我的确该好好反省一下自身和大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了…… |
|
|
28楼#
发布于:2009-03-24 05:47
配音演员如果音色有特色那绝对是大忌,说白了,趁早别吃这碗饭。
一个好的配音员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我在此造个词,声演 声演 和 配音 所谓声演是没有原型声的基础上自己赋予人物个性,如很多动画的原声就是声演者。 配音,就是在声演者的基础上去做二次加工,如果你不是声演者,那并不一定要声音有特色,毕竟是在配音,而不是在搞声演。配音最忌讳的就是偏要拿自己的声音特色强拉声演原声去迁就他/她。这就变成大家曾经反感的千人一声模式。 |
|
|
29楼#
发布于:2009-03-24 01:11
引用第32楼creationgod于2009-3-23 23:24发表的 : 这个非常赞同啊! 关于这类问题之前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总是用原来的标准衡量现在的译制工作,这并不不恰当。外国电影、外国演员的特点和表演方式都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我们自己译制工作的要求也不一样了,现在新的配音演员和译制工作者们同样他们的精彩和过人之处,他们也一样认真努力的工作。就看你是不是能意识到并且接受这些了。 |
|
|
30楼#
发布于:2009-03-23 23:28
我经常抱怨的是1,该引进、该译制的片不引进!2,好的翻译奇缺!
我自身有个体会,因为看到原版片的机会多了,先接触到原音的机会多了。当看过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之后,猛地听到配音,除非配音演员的声线跟原音很像,否则我第一感觉都会觉得生硬。因为原片人物的表演(连同声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一现象是如今才遇到的。以前的老译制片决没有这个“先入为主”。 |
|
|
31楼#
发布于:2009-03-23 23:24
电影是光影艺术,非纯听觉艺术,配音最主要的是要表达出原作导演和演员要表达的东西,而不是展现配音演员的个人特色,我觉得新人的配音风格没有什么不妥的,自然而然是一种进步
|
|
32楼#
发布于:2009-03-23 23:21
倒不是明显缺乏特色。听多了不是自然就记住了么?现在年轻一辈配音演员的新粉丝并不少。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影片的质量。再好的嗓音,再好的配音表演,遇到烂片,不也会让人厌吗? 是否是烂的译制片,有几个衡量标准。比如故事本身的乏味;比如引进后被删减得支离破碎;比如翻译的粗糙;比如录音、混音的随意……等等之后,才是配音人员的选择、搭配以及配音演员的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 大家有没有分清楚,一部令你生厌的译制片到底是哪一环出了问题?我觉得把责任全推到配音演员身上是不公平的。 |
|
|
33楼#
发布于:2009-03-23 23:07
引用第2楼笑谈于2009-3-23 12:13发表的 : 同意。这类换汤不换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文字还是少点好,总会掀起点儿涟漪…… |
|
34楼#
发布于:2009-03-23 22:49
对于楼主的感慨我个人非常同意
我是很迷恋个人声音的人 谈不上聊配音艺术吧 纯粹的恋声癖 最近几年,真的配音特色逐渐较少 大陆的我不了解,因为最爱的辽艺已经越来越远了 TVB 也的配音也已经质量下降到一个非常惊人的地步 上次突然再听到小小的声音 竟然想哭 哈哈 台湾 一人多角真的有时候太太严重了|||| 只能说自己喜欢的配音演员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无特色的声音 靠后天的努力的确可以成为很优秀 但是有特色的声音,我想一定是大家更乐于听到的,不管是谁 |
|
35楼#
发布于:2009-03-23 16:35
最后多加一句,千万别忘了翻译,导演,口型员,台词编辑,录音师,混音师,没有他们,配音演员声音再好也配不出好片子,他们是站在幕后配音演员幕后的人。
------------------------------------------------------------------- 这句话我严重同意,所以我每次整理译制名单和胶片截图的时候,能找的到的都把这些全部带上,我深知没有这些人那一部译制片是无法完成的。 |
|
|
36楼#
发布于:2009-03-23 15:49
引用第25楼笑谈于2009-3-23 15:25发表的 : 笑谈兄入戏太深,但愿风格只是暂时一变,嘿嘿!!! |
|
|
37楼#
发布于:2009-03-23 15:47
引用第23楼笑谈于2009-3-23 15:03发表的 : 老厂长陈叙一提到的“翻译有味、配音有神”,很好地阐述了译制片是个团队活,靠单个人是搞不起来的! 可惜的是现在的很多电影“翻译无味、配音无神”,让观众受罪了!!! |
|
|
38楼#
发布于:2009-03-23 15:25
引用第24楼唧唧喳喳于2009-3-23 15:10发表的 : 哈哈哈,我从来都不急,大概是因为这几天在做一部戏的台词的原因吧···美国粗口满天飞,人人出口成脏,说话各个牛X,做的太投入,说话风格不自觉跟台词风格一样也变了 |
|
|
39楼#
发布于:2009-03-23 15:10
笑谈别急啦,我同意你的观点,配音现在的问题是有着方方面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
![]()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