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964回复:225

长影+上影译制影片分年度清单(一、1949-1979)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08-18 23:04
译制影片概览 长影+上影
(一、1949-1979)


每一条目的内容包括:
序列号*,片名,【别名】,国别【出产年份】【电影厂】,内容简介,主要配音演员。
*序列号,长影、上影分别排序。

1949年 长影
1.《普通一兵》(曾名《一个普通的战士》)(苏联)。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马特罗索夫的故事。张玉昆。
2.《俄国问题》(曾名《俄罗斯问题》)(苏联)。 一个美国作家访问苏联后,因拒绝写污蔑苏联的假报道而失业。白景晟。
3.《伟大的转折》(苏联列影1945)。 斯大林格勒战役。主要反映帷幄中的运筹,明白地表现了战役的进程。获1946年戛纳大奖。肖南、白景晟。


 

图片:1241348951_dvdknpop0025wc4.jpg


伟大的转折
金刚山
中八洞神仙
中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9-03-09
1楼#
发布于:2010-04-22 16:35
楼主整理的长影+上影译制影片分年度清单(一、1949-1979)真是太丰富了,我想文中提到的287号.《阿尔及利亚的姑娘》/阿尔及利亚/ 女学生加米拉在同伴的影响下,参加了地下爱国正义斗争,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在一次紧急任务中,她受伤被俘,经受野蛮的拷问。她坚毅不屈,直至被判死刑时还坚持对敌人进行斗争。由上影译制刘广宁、富润生、伍经纬、李梓主配.。
这部影片是不是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也是由上影译制刘广宁、富润生、伍经纬、李梓主配.。
金刚山
中八洞神仙
中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9-03-09
2楼#
发布于:2010-04-22 15:38
电影频道在建立之初,播放了一些外国影片如 美国的《纽约奇谈》(长影译制), 这部影片好像是分三个部分,其中有一部分是写一位清贫音乐指挥家,在剧场指挥音乐时,脱掉燕尾服,露出了破烂的衬衣,全场哄堂大笑,一些音乐权威为了保护他的自尊,纷纷脱掉礼服,将自己的衬衣撕裂,这场戏印象最深.还有美国的《屏开雀选》(上影译制)(原名《傲慢与偏见》),美国影片<农家乐>(上影译制)都播放过.
donglong
下八洞神仙
下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6-06-02
3楼#
发布于:2010-04-18 17:02
还有。文革中长影译制的主要是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的影片。上影在初期也是如此。但1972年之后,却主要是译制西方国家影片了,基本上不做这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这是当时有关部门特意分工的吗?
donglong
下八洞神仙
下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6-06-02
4楼#
发布于:2010-04-18 16:02
资料真的很全,收藏了。
有个小问题:上影译制的早期影片,为什么能在网上看到视频的那么少呢?不像长影的,早期电影几乎每部都能找到。
yrj
yrj
  • 最后登录
5楼#
发布于:2010-04-11 10:30
这些资料太强悍了!楼主真厉害!
苦中乐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1-24
6楼#
发布于:2010-04-11 04:46
有资料显示,长影1964译制的《俄罗斯奇迹》是东德影片,不是苏联影片。
7楼#
发布于:2009-10-30 19:38
有一部南斯拉夫影片,叫作《德尔菲娜站起来》,好像应该是在1979年以前配音公映的。

有人记得这部影片吗?
8楼#
发布于:2009-10-30 19:36
大约是在1964年,公映一部苏联影片,是最全面反映布尔什维克党的核心如何领导十月革命的历史的一部影片,名字好像就叫作《十月》。

与以往的反映十月革命历史的影片只有列宁、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等人不同,该片中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都出场了,当然,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提前公布要发动革命的错误,也反映了。托洛茨基在当时是列宁以外最重要领导人的地位也表现了。此外,安东诺夫、科仑泰等人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9楼#
发布于:2009-10-24 21:41

图片:4422.jpg



 197?年 八一厂
《侠盗罗宾汉》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美国 1938 )十二世纪英国狮心王李察统治期间,罗宾汉受到迫害,落草为寇,专门劫富济贫,成为广受尊崇的侠盗。小约翰为首的一群绿林好汉亦被他收服。另一方面,邪恶的王子对罗宾汉步步进逼,为了美女马丽安的安危,两人展开了生死斗。王心刚。
10楼#
发布于:2009-10-24 21:32

图片:3afee9cf-36be-4f34-88b8-63bad1b2ea80_500.jpg



1971 八一厂
《巴顿将军》(美国1970) 获第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一九四三年在北非,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大败英美联军。为了扭转战局,马歇尔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部队任司令官,布莱特雷为他的助手。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雷厉风行地整顿军纪,部下官兵斗志昂扬、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但是巴顿性情桀骜不驯,毁誉参半,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最终被解职回家。特别是影片一开头,是大段的独白,极吃功夫。里坡为巴顿配音,以及王心刚、张勇手、景慕奎等。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11楼#
发布于:2009-10-23 19:15
长译法国影片<两个孤女>

图片:les_deux_orphelines.jpg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1982年12月全国公映)

翻译: 曾宪瑞 

译制导演: 林白

录音: 王非

剪辑:毛丽

主要配音演员:刘柏弘 赵文瑜 孙敖 向隽殊 徐雁 徐丹  马玉玲  陈光廷 郑万玉

其他配音演员:张玉昆(埃贝尔医生、国王)孙忠志(蒂安娜家的保姆)杨培松(侍卫)马静图(侍卫)张钟熙 车轩 吴永庆  高凤新

      故事根据法国十九世纪作家戴纳利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末期法兰西王国。当时法国处于贵族统治时期,也是法国一七一九年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前夕。影片通过两个少女的不同遭遇,揭露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鞭挞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对善良、正直、勇敢的人们寄予同情。

  一辆驿车从法国小城埃弗勒驶向首都巴黎。车上乘客中有两位姑娘:亨丽叶(刘柏弘配音)和露易丝(赵文瑜配音)。她俩因为父亲去世,无依无靠,只好到巴黎投奔马丁先生(张钟熙配音)。实际上她们并不是同胞姐妹。露易丝是贵族出身,其生母蒂安娜(向隽殊配音)年青时,被环境所迫嫁给了伯爵利尼埃(徐雁配音)。但她在婚前曾私生过一个女儿,她将女儿遗弃了。后被穷苦的亨丽叶的父亲在路上拣回抚养。可喜的是蒂安娜在露易丝衣服里曾留了一张纸条和一笔钱财,也算是生活有靠,只可惜露易丝在幼时双目失明。

  姐妹两人乘坐的马车快要到巴黎近郊,突然遇到一个生活放荡的年轻侯爵普莱斯勒(徐丹配音)及其侍从拉弗勒(高凤新配音)。他们为了寻欢作乐,截住马车调戏。普莱斯勒看到亨丽叶的美貌,便不怀好意,指使拉弗勒到巴黎用酒灌醉接应亨丽叶姐妹的亲戚马丁先生,强行抢走亨丽叶,使露易丝流落街头。这时以讨取钱财为生的老乞婆伏萝夏(马玉玲配音)遇到瞎眼的露易丝,感到有利可图,将她领回,强迫她上街行乞讨钱。伏萝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雅克(陈光廷配音)成天为非作歹,侮辱妇女,小儿子皮埃尔(郑万玉配音)是伏萝夏收养的孩子,心地善良,他几次想搭救露易丝,都被伏萝夏发现,遭到打骂,露易丝非常同情皮埃尔的处境,答应上街乞讨。


  亨丽叶被抢走后,普莱斯勒企图把她当作玩物,遭到亨丽叶的反抗,她要求去寻找失散的妹妹。普莱斯勒无动于衷,无理耍赖。这时到普莱斯勒家作客参加晚会的年轻骑士罗杰(他是伯爵夫人蒂安娜的侄儿)(孙敖配音)对普莱斯勒的行为非常愤慨,引起争执。在普莱斯勒的胁迫下,罗杰不得已与他决斗,将他刺伤。由于当时法律规定,决斗伤人者将被问罪。罗杰因此被逮捕,而亨丽叶也因与决斗有牵连而被抓走。


  罗杰的仆人比卡尔(吴永庆配音)设计在罗杰转移监狱时与朋友们在半路上截住囚车,救出罗杰。他们追踪到亨丽叶被押送的地点,但发现她已被一个好心的姑娘马里安娜搭救而逃回城里。


  亨丽叶曾在被捕前一刹那,偶然看见伏萝夏带着露易丝在街头乞讨。现在她急于寻找妹妹,只身打听到伏萝夏的住处。此时露易丝正遭到雅克的威胁,尽管皮埃尔痛恨他哥哥的流氓行为,但无法制止。正当危急之时,罗杰及时赶到,与雅克搏斗。雅克被从楼上摔下身亡。


  亨丽叶两姐妹团聚在一起了。罗杰和亨丽叶成为一对幸福的情侣。露易丝经治疗后,双眼复明,终于回到母亲蒂安娜的怀抱。这时,皮埃尔来到病房探望,献给她的情人——露易丝一束美丽的鲜花。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12楼#
发布于:2009-10-23 19:08
上译意大利影片《威尼斯面包师的儿子》出品:法国高蒙影片公司/意大利吕克斯影片公司/意大利厄尔特影片公司

导演:杜西奥·特萨里(《佐罗》,1974)编剧:弗朗西斯科·达尔奥盖洛(小说原著)/马塞洛·方达托/杜西奥·特萨里

主要演员及配音演员:彼得罗(面包师的儿子)——雅克·皮林(配音:施融)索非亚公主——米歇尔·摩根(配音:曹雷)洛伦佐·巴博——恩里科·玛利亚·萨勒诺(配音:毕克)克莱门扎,巴博的妻子——希尔弗·考斯西纳(配音:丁建华)女佣阿内拉——斯坦芬尼娅·桑德利拉(配音:王建新)阿尔维泽·戈罗伯爵——(配音:童自荣)

其他配音演员:尚华(小商贩)/周翰、戴学庐、杨文元、翁振新、孙渝烽(十人委员会成员)/于鼎(彼得罗的父亲)/程晓桦、杨成纯(调情者)/盖文源(修壁画者)/严崇德

图片:00433104.jpg

 

图片:00433106.jpg

 

图片:00433107.jpg

 

图片:00433108.jpg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13楼#
发布于:2009-10-23 18:59
长译意大利影片《最后的情感》

图片:01113806.jpg

 

图片:s.jpg

 

图片:d.jpg

 

图片:g.jpg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14楼#
发布于:2009-10-23 18:53
意大利影片《父子情深》卢卡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因此更爱自己的父亲,希望能天天和父亲在一起。卢卡的父亲桑蒂却只顾忙工作和会晤女朋友,无暇顾及儿子,使卢卡越来越感到孤独。当桑蒂意识到自己对儿子没有尽到责任的时候,发现儿子已经患了不治之症——血癌。最后,卢卡虽然尽情地享受到了父爱,可桑蒂却永远失去了亲爱的儿子。

意大利阿埃尔电影公司摄制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编剧………………赖蒙多·德尔瓦尔佐
        安托尼奥·特罗西奥
导演………………赖蒙多·德尔瓦尔佐
摄影………………弗朗科·布鲁尼
        毛里齐奥·马季

    主 要 演 员
贝金姆·费谬   阿尔斯蒂娜·贝利
雷纳托·切斯蒂   尼诺·塞古里尼
*************   ****************
  卢 卡(男孩)——————刘广宁 配音
桑 蒂(父亲)——————乔 榛 配音
韦罗尼卡(桑蒂的女友)——王建新 配音
斯泰芬妮拉(女孩)————丁建华 配音
 

图片:a.jpg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15楼#
发布于:2009-10-23 18:49
法国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塔曼果》------Tamango,1957

译制:上海电影译制厂(1962年)
翻译:肖章
导演:张同凝
主配:李梓、杨文元、于鼎等。


剧情简介:

      非洲某一黑人部落酋长把他部族里的一些黑人当作商品,与白人船长交换枪枝与酒。黑人武士塔曼果与其他黑人一起,在船上倍受虐待,遂动员黑人同胞反抗。黑人奴隶们叫着“白人只能卖活人,不能卖死人”而起义了。白人船长无计可施,只能用炮把他们轰死,以承认失败而告终。


关于影片:

      1957年影片是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但在改编时,作家较多的改动了原作,并明显的突出了黑奴反抗白人黑奴贩子的主题。本片的摄影在影评界得到了很高的赞许。认为尽管活动场景不大,几乎全部剧情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帆船仓房力和甲板上展开的,但是摄影师依然能利用多角度的摄影技巧和精致的构图,扩大场景,使观众无重复的感觉。在照明处理上也有特点,即作者比较注意用一种高昂的、热烈的色调去表现黑奴。这在欧美电影中实属少见。影片的主要人物是由美国、西德和法国的演员扮演的,一般认为饰演黑人女奴的美国黑人演员在表演上很生动,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深刻。
 

图片:z.jpg

16楼#
发布于:2009-10-23 15:35

图片:乱世冤家.jpg



 上影, 似乎应该是70年代配音的作品。
《乱世冤家》/法国1971/  1787年,法国人尼古拉·菲利贝杀了男爵逃亡美国南卡罗莱纳,5年后,他成了老板达维松的红人,老板要把女儿嫁给他,有人揭发他已婚。老板派他去法国销售小麦,同时办理离婚。法国已于1789年爆发大革命。此时,其妻夏洛特与侯爵去乡下猫腻,尼古拉为找夏洛特,救出侯爵的妹妹波利娜,自己却被捕入狱。越狱后,保皇党人把他奉为上宾。夏洛特与侯爵决定结婚,波利娜也执意要与尼古拉结婚。私恋波利娜的贵族青年圣奥班挑起决斗,并扬言尼古拉是革命派的奸细。尼古拉被捕。为救他的命,夏洛特声言尼古拉是其丈夫......。盖文元、王建新。


不是70年代,是1987年译制的。
17楼#
发布于:2009-10-23 14:30

描述:沙漠白日

图片:1201752711_c2aec762af81.jpg

沙漠白日


 1970年 上影
《沙漠白日》/苏联1969莫斯科/   一个真正男子汉的故事。1920年,骄阳下的卡拉库姆沙漠。复员军人苏霍夫救起被活埋的萨义德。一支红军小分队剿了匪巢。匪首丢下了9个小老婆。队长犯愁把这9个女人怎么办,苏霍夫正好路遇来请战,便承担了看好她们的任务,一个小战士留下来帮他。他们动员当地革命前的老税务官把轻机枪给他们用。官夫人不愿意丈夫参加他们的行动。匪徒们绕回来了。小战士被杀。苏霍夫孤独应战,得到萨义德和老税务官的助战。老税务官牺牲。直到小分队追回来,苏霍夫才重新踏上归途。刘风、盖文源、沈晓谦。
18楼#
发布于:2009-10-23 14:12
大约在1962年,还公映过一部捷克斯洛伐克的影片,片名记不得了。
写的是农庄里一个15、6岁的倔强女孩的故事。详细内容也记不得了。

但,那是一部纯粹的自然主义影片。
演员不要有一点点表演的痕迹,
镜头的运行完全是纪录片式的,而且比讲究的纪录片更随意。
这片子,票房肯定是不行。
可是我想,这样的片子一定会引起电影学院师生的注意。

电影学院恢复招生后第一批学生有一股拍这种片子的强烈倾向。
陈凯歌的《孩子王》
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
19楼#
发布于:2009-10-21 19:55
大约是在1961年,还公映一部苏联影片
《俄罗斯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反映了他的生活、研究成果和斗争。
他提出了一系列航天理论,还测算出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
我记得应该是配音的。
具体是哪个厂配的,就不记得了。

此片现在在俄罗斯电影网站上找不到,
可能是因爲,该片以东正教会作为科学的死敌,
这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俄罗斯社会。
20楼#
发布于:2009-10-19 15:09
在著名配音演员曹雷的新书《远去的回响》中,她回忆了当初和孙道临等人一起给一部部外国的电影和电视剧配音的故事。虽然,当年的声音已渐行渐远,但是这些用声音表达的艺术品,将永远在人们心中回响。
  
给《罗马之战》配音对外称“017号”
  1971年夏,那还是在被称为“浩劫”的年代。曹雷是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正在烈日下的农村干校里改造自己,意外接到工宣队的通知,要她回城到译制厂参加配音。配什么片子,片名是什么,曹雷给哪个角色配音,那时都是“保密”的。
  “文化大革命”时期,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文革小组”手里。尽管全国老百姓只能看八个样板戏;“中央文革”的成员,却要看很多的“内参片”。于是,从1970年开始,上海的译制片厂就忙起来了。不单厂里的翻译、演员忙了,就连当时受了审查刚刚“解放”的创作人员也被召回来工作了。
  和曹雷一起“上来的”还有高博、康泰、仲星火、林彬、中叔皇、徐阜等演员。曹雷当时猜,这一定是部“大”片子。果然。剧本发下来时,才知道片名叫《罗马之战》,共有上下两集。
  但是进厂门第一件事,是学习保密条例,决不允许把影片内容向组外的人泄漏,剧本也不许带出厂外,连片名都是保密的,对外就称“017号”。
  
9天时间完成一部电影的配音
  这是一部好几个国家合拍的电影,故事讲的是西罗马帝国行将没落时期,北边来的哥特族人与东罗马帝国之间为争夺罗马,用各种手段进行斗争的故事。演员阵容很强,有德国的、意大利的、美国的,还有罗马尼亚的。也不乏大牌明星,像奥森.韦尔斯等。但是多年来与西方电影隔绝的中国演员,对这些演员一点也不熟悉。
  曹雷拿到的剧本只有几页纸。原因是从电影从国外过来,到做好口型本、配好音、做好素材、合成好送到北京,一共才9天时间。到演员手上,只好翻译一面面配,台词都是一篇篇送到演员手里的,真像是现煮的饭,还烫嘴呢。
  曹雷是第一次参加故事片的译制工作也很好奇。为什么她们拿到的配音本,念起来与原片口型长短都会那么合拍?正式录音前,正怀着六七个月的身孕的曹雷,还腆着大肚子偷偷跑去初对间看导演的工作。 看完才明白,原来翻译译好的台词,意思是对了,却不能直接就交到演员手里配音。还需要译制导演和翻译一起,加上一个专门数口型的口型员,把原片人物说话的口型一句句数下来,看看能填上多少中国字,再把译好的话意,按数好的口型字数编成长短不同的台词,这样做好的台词本才能交给演员,演员按原片对白的节奏念出整理过的台词,才能与原片的口型对上个八九不离十。这个过程,大家叫它“初对”。而且曹雷还发现,这“初对”中,导演与翻译讨论的不仅是口型问题,更多的是在研究怎么把中文台词译得更准确、更精彩。这部影片里出现好几个国家的语言,请来的翻译还有外语学院的好几个语种的老师。
  
身怀六甲和光膀子的爷们一起工作
  9天时间实在太不够了,可任务不能不完成,当时译制厂工作条件真是很差,一个小小的录音棚,里面既没空调也没通风设备。那年夏天,天气异常的热,棚里只好放几块大冰块,让它慢慢融化降降温。因为要通宵干活,演员们都住在厂里,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一两个小时没自己的戏,就会拉张席子,找个凉快点的地方,躺下就睡。有时在棚里录着录着就会打瞌睡,厂里就准备了冰咖啡、冰茶、冰酸梅汤,装在三个热水瓶里,管够,喝得演员们直泛酸水。
  曹雷虽怀着身孕,还是跟着白天黑夜地干,脚脖子肿得跟腿一样粗。配“枢密院”的一场戏时,曹雷得和几位配大臣的男演员你一言我一语地搭戏。录音棚里只有一个立式话筒,五六个演员都挤在话筒前,每人说话时还得对准话筒,否则录出来的声音就不对了。天太热,棚里太闷,那几位配大臣的演员顾不上形象,,连汗背心都脱了,只穿一条短裤。曹雷只能尴尬的挺着大肚子,在这群光膀子中间挤挤擦擦地蹭到话筒前,真难为情死了。配到动情的地方,曹雷还得双手托着肚子用劲,她真害怕丹田一用力,宝宝就从嘴巴里面跑出来了。
  (据《远去的回响》)
21楼#
发布于:2009-10-19 15:01
苏秀的回忆录:

说到《罗马之战》,在文革中可是大大有名,因为它可是林彪点名观看的。当年的上译厂的配音演员就回忆过这段事。

《罗马之战》长近三小时,正常工作起码要一个月,可当时却限令我们几天之内一定要完成。后来听说因为这部影片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政变阴谋,是林彪要用来作参考,急于要看的。但至今我也搞不清这个传闻的真假。这部影片的人物众多,因此还向故事片厂借了林彬、高博、中叔皇、曹雷等人(那时曹雷尚未调来我厂)。由于时间紧迫、台词又多,又不能把剧本带回家念台词,所以大家只好都住在厂里。厂里在两间办公室里安置了床铺,分作男女宿舍。但那些天并没有完整的睡眠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饭,几乎都用来录音了。有时工作到午夜一、二点钟,有一天我们工作结束时,天已朦朦亮,菜场已经开始卖菜了。但那时,“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即使工作紧张到这种程度“天天读”还是雷打不动的。所以,不管怎么忙,每天早晨八点到九点必须学习毛主席著作。形式上大家都坐在那里“学习”,但却没有一个人真的在学毛著,戏少的演员放心地在那里打瞌睡以补夜里的睡眠不足,戏多的则抓紧这段时间背台词。你看,一个个微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脸上的表情忽喜忽悲,忽嗔忽怒,真是七情上面,有意思极了。

那是个大热天,那年又特别热,录音棚里也没有空调。早晨抬进来一大块冰,一会儿就化光了。我和曹雷配哥特王的两个女儿,我配姐姐,她配妹妹。老国王死后,姐妹俩争夺王位互相陷害。还有几个枢密院的大臣,配音的高博、于鼎、李兰发都是胖子,我们五、六个人一块挤在一个话筒前,简直热得气也喘不过来了。当时,曹雷正巧怀孕,大概已经有六、七个月了吧,也挺着个大肚子和我们挤在一起,脚肿得连鞋也穿不上,只好穿双拖鞋。


戏中,姐姐先夺到王位把妹妹囚禁到了一个岛上。而妹妹却更加狠毒,终于把姐姐烫死在浴池中。那是曹雷配的第一部戏。所以后来她总是说自己是“杀进译制片厂的。”

可惜由于医疗事故,曹雷那个孩子生下来没几天就死了。她白吃了那么多的苦,而且是个女儿。后来,她又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已经和她一样高了。可再也不会有女儿了。

一次,一部美国四十年代的商业片发到了我们厂。它跟“国际阶级斗争新动向”根本挨不上边儿,也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性可供样板团参考。在看片时,我对坐在我旁边的同事说:“为什么要我们译制这部影片?它有哪方面的参考价值?”他开玩笑说:“中影公司发错片子了。”后来听说,江青特别喜欢美国男影星泰隆·鲍华,凡是他主演的片子都要弄来让我们译制。直到1975年社会上开始流传《红都女皇》时,我们才明白了,什么“了解国际阶级斗争新动向”,什么“给样板团作艺术上的参考”,我们其实不过是给江青那伙特权阶层的人“唱堂会”罢了。当然,同时她也把这些“内片”作为肉骨头丢给那些她所豢养的人,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有某些特权因而洋洋得意,以便更加死心塌地地为她卖命。


“四人帮”倒台以后,有些影片已经公开发行了,像《魂断蓝桥》、《音乐之声》、《简·爱》等等,《罗马之战》等片也广泛地招待过文艺界的同行们.
22楼#
发布于:2009-10-18 20:58

图片:s3606173.jpg



1971年上影还译制了一部大片——
《罗马之战》,西德、意大利、罗马尼亚1968 年合拍。
根据德国法学家、史学家、小说家 Felix Dahn  1876年的小说 Ein Kampf um Rom 改编。
公元6世纪,(西)罗马被哥特人征服。32年后,哥特王去世,两个女儿争夺王位,朝纲混乱。罗马贵族塞迪古斯一方面与东罗马帝国暗中结盟,一方面对宗主国哥特王朝阳奉阴违、上下其手。在复杂的混战中,使哥特人大败亏输、倾族北归,同时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再不敢觊觎罗马。

塞迪古斯 Cethegus —卫禹平
尤莉亚 Julia ——李梓

东罗马帝国皇帝尤斯替尼安 Justinian —中叔皇
(有人参照旧译,按照英语译为查士丁尼,错。本片配音正确。)
皇后狄奥多拉 Theodora—林彬
内侍总管纳瑟斯 Narses —邱岳峰
贝里萨 Belisarius —

大公主阿玛拉丝温萨 Amalaswintha ——苏秀
二公主玛莎丝温萨 Mathaswintha ——曹雷
托提拉 Totila — 李阑发
维提契斯 Witichis——康泰
23楼#
发布于:2009-10-18 19:51
yanjin 推出其所选的前30年,每年10部最好译制片,我们看看有哪些现在可以找到,那些现在还找不到?

评好片子,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会各有不同,譬如我觉得印度一片中最经典的是《两亩地》和《两头牛的故事》,而《流浪者》是一部流行片。

但一部电影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好,只要是好片子。就会有较多的人喜欢。

大家的议论会成为一种呼声,希望有更多的好片子能够找得到。

我就特别希望能够找到那部一片————————————————
有一部译制片的名字想不起来了,匈牙利原名《艾戴什.安娜》,是一个由农村到城里做女佣的农村女孩的名字。她非常单纯胆小。本来他可以与同来镇上打工的同乡小伙子有一段美好姻缘,可是她被主人家的少爷强占了,一切都完了,她没法见人。而那个混蛋一再闪烁其词,最后她动了刀子。你想想,给这样一个角色配音是容易的事儿吗?李梓完成得很不错诶。可是却一直没谁提这一部。我呢,想起来就很郁闷,说不出在中国公映的名字来!公映时间在1960年代初。
24楼#
发布于:2009-10-17 22:45
哈哈,太好啦,yanjin发了这么多图文!!!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25楼#
发布于:2009-10-11 16:13
1976年_1977年 斯特凡大公 基度山伯爵 生死恋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音乐之声 叶塞尼亚 难忘的人 初春 1978年 奇普里安.波隆贝司库 第26个画面的占领 橡树,十万火急 尼罗河上的惨案 望乡 追捕 未来世界 悲惨世界 孤星血泪 狐狸的故事 1979年 人证 疯狂的贵族  蝴蝶梦 佐罗 水晶鞋与玫瑰花 苦海余生 蝙蝠 大独裁者 金环蚀 我的老师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26楼#
发布于:2009-10-11 16:02
1970年--1972年 卖花姑娘 第八个是铜像 脚印 红菱艳 森林之火 巴黎圣母院 简&#8226;爱 冷酷的心 看不见的战线 宁死不屈 1973年--1975年 原形毕露 白玫瑰  警察局长的自白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魂断蓝桥 鸳梦重温 傲慢与偏见 美人计 空中舞台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27楼#
发布于:2009-10-11 13:47
1963年-1964年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罪恶之家 抗暴记 特殊任务 两栖的人 断桥  魔盒 俄罗斯奇迹 1929年的鲁宾城 寂静的线索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28楼#
发布于:2009-10-11 13:37
1961年 复活 生活的道路 白夜 广岛之恋 冰海沉船 献给检察官的玫瑰花 当我们年青的时候 山鹰之歌 智擒眼睛蛇 神童 1962年 初次考验 港城春梦 带阁楼的房子 红帆 运虎记 塔曼果 偷东西的喜鹊  勇士的传说 前夜 房客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29楼#
发布于:2009-10-11 13:22
1956年  银翼上的红星  教育的诗篇 雪地追踪 但丁街凶杀案  伊凡从军记 生的权利  勇士的奇遇 两个探险家 边塞擒谋  第十二夜 1957年 鲁缅柴夫案件 306号案件 保尔&#8226;柯察金  小木克 海底擒谍 漂亮的朋友 警察与小偷 叛逆 红与黑 不同的命运 1958年  天堂里的笑声 静静的顿河 百万英镑 峰火里程 好兵帅克 雁南飞 第四十一  王子复仇记 两姊妹 三剑客 1959年 忠诚 黑熊与公主 兰箭 青年时代 法吉玛 蒂萨河上 海之歌 白痴 阴暗的早晨 1918年   1960年 小莲娜寻父记 多瑙河之波 圣彼得的伞 三宝磨坊 阴谋和爱情 宝剑和玫瑰花 金刚山姑娘 雪山救战友 渴 谢辽沙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0楼#
发布于:2009-10-11 12:54
个人选出1950-1964年度每年优秀译制影片十部:1950年 乡村女教师 勇敢的人们 秘密使节 侦察员的功勋 攻克柏林 幸福的生活 普通一兵 丹娘 党证  真正的人.1951年 夏伯阳 萨根的春天 锄奸记 在和平的日子里 金星英雄  被开垦的处女地 列宁在1918   远离莫斯科的地方 美丽的华喜丽沙 义犬救主 1952年 冷酷的心 光明照耀到克奥尔地村  难忘的1919年 魔鬼的峡谷 华沙一条街 乌克兰诗人舍甫琴柯 牧鹅少年马季 伟大的公民 大音乐会 乡村医生   1953年 走向生活 易北河两岸 萨待阔 肖邦的青年时代 废品的报复 奇婚记 祖国的早晨 钦差大臣  棉桃  体育之光  1954年 骄傲的公主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山中防哨 海军上将乌沙科夫 同志的荣誉 银灰色的粉沫 忠实的朋友 培养勇敢精神 脖子上的安娜 收获  1955年 台尔曼传 不能忘记这件事 短剑 忠诚的考验 深山虎影 危险的恋爱 流浪者 两亩地 牛虻 暴风雨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1楼#
发布于:2009-10-10 11:17

图片:gt.jpg

 

图片:h.jpg

 

图片:n.jpg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2楼#
发布于:2009-10-10 10:55

图片:b.jpg

 

图片:c.jpg

 

图片:post-494173-1186679365.jpg

 

图片:s.jpg

 

图片:v.jpg

 

图片:x.jpg

 

图片:z.jpg

图片:f.jpg

图片:156193_ecafaf680400986b.jpg

图片:sd.jpg

 

图片:200821420295500.jpg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3楼#
发布于:2009-10-10 10:20

图片:m.jpg

 

图片:MA00068609.jpg

 

图片:zx.jpg

 

图片:z.jpg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4楼#
发布于:2009-10-10 09:46

图片:200562173519913.jpg

图片:20085322524161117.jpg

图片:20085322511110885.jpg

图片:MA00037736.jpg

图片:2007818142212882.jpg

   

图片:200843910730053.jpg

图片:200843922785478.jpg

图片:MA00037327.jpg

图片:040754153.jpg

   

图片:2008439244331361.jpg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5楼#
发布于:2009-10-09 22:56
塞尔玖·尼古莱斯库是罗马尼亚最著名的导演。1930年4月13日生于罗马尼亚,原是机械工程师,罗马尼亚水下摄影创始人之一。1962年开始拍摄纪录片及短片。1966年故事片导演处女作《达基亚人》问世。1970年,他成功地导演了《勇敢的米哈伊》(上、下集),并在片中扮演塞里姆巴沙,从此开始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艺术生涯。他拍摄的其他著名影片还有《罗马大战》、《沸腾的生活》(1973)、《最后一颗子弹》、《一夜富翁》以及那部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复仇》(1978)。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6楼#
发布于:2009-10-09 20:45
罗马尼亚电影Luomaniya dianying
罗马尼亚电影
Romania, cinema in

罗马尼亚在1896年 5月27日第一次放映了L.卢米埃尔的影片。一年之后,于1897年出现了罗马尼亚人自己拍的风景片《泰尔古·莫西洛尔》、《基谢列夫的公路》等。1909年建成了专门的放映厅。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非常不幸的爱情》,1912年拍了反映1877~1878年俄土战争的影片《独立战争》(两部均由G.布雷泽亚努导演)。此时期内,维也纳、柏林和布达佩斯的富翁们还出钱拍摄了一些情节剧和惊险片。无声电影时期较好的影片都是在1920~1930年间拍摄的。如齐奇西导演了《幸福的浪潮》、J.米哈伊尔在犹太人区域中摄制了《马纳塞》(1927),沙希其安同奥地利合作拍摄了《一个爱情的悲剧》等。在有声片初期,生产的影片很少,外国影片充斥电影市场。从1940年法西斯占领起,电影生产几乎完全停顿下来。解放前,较好的影片有:音乐喜剧片《乒-乓》(1935,N.斯特罗耶和V.瓦西拉凯导演)、J.杰奥尔杰斯库根据I.L.卡拉迦列的舞台剧名作改编的讽刺喜剧片《暴风雨之夜》(1942)和根据T.穆尚泰斯库的话剧改编的《冬夜之梦》(1946)等。1944~1947年,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把一些革命事件记录到胶片上,摄制了一些新闻片和小型纪录片,如《乡村狂想曲》(1945,J.米哈伊尔导演)、《森林》(摄影师J.杰奥尔杰斯库)、《一分钟》(摄影师I.波斯坦)等。共和国成立后影片生产和发行实现了国有化。1950年开始建立布夫迪亚电影基地,成立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和亚历山德鲁·萨希亚纪录电影制片厂。1957年建立起国家电影资料馆。
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第一个故事片摄于1949年,系J.克里内斯库导演的《山谷在轰鸣》。在随后的50年代里,又相继拍摄出《我们的村子里》(1951,J.杰奥尔杰斯库和V.伊柳编导)、《为了美好的生活》(1951,E.涅格良努导演)、《米特雷亚·科科尔》(1952,L.丘莱伊导演)、《号手的外甥》(1954,J.米哈伊尔导演)、《展开》(1955,J.克里内斯库导演)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表现新人新生活的现实题材影片。此外,以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有《罗马尼亚佃农》(1952,根据I.L.卡拉迦列的作品改编,J.杰奥尔杰斯库导演)、《幸福的磨坊》(1957,根据I.斯拉维奇的原作改编,V.伊柳导演)等。第一部彩色片为儿童片《红睡莲》,摄于1955年,G.托比亚斯导演。
进入60年代以后,改编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较突出的有根据L.雷布雷亚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被绞死者之林》(1964,L.丘莱伊导演)和《起义》(1966,M.穆雷尚导演),它们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思想。这一时期反映罗共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著名影片有《多瑙河之波》(1960,L.丘莱伊导演)、《星期天六点钟》(1965,L.平蒂列导演)等。60~70年代初,还拍摄了一批爱国主义历史题材的影片。第一部是《图多尔》(1962,L.布拉图导演),它表现了1821年瓦拉几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歌颂了罗马尼亚建国史上反土耳其统治的最大一次起义。此后,S.尼古拉埃斯库连续导演了 3部反映罗马尼亚抗击外来强大侵略者的历史影片:《达基亚人》(1967)、《勇敢的米哈伊》(1971)、《不朽的人》(1975);M.德勒冈也先后拍摄了同一主题的历史影片《凯旋柱》(1968)和《斯特凡大公》(1974)。除了上述史诗影片之外,还根据民间传说拍摄了一些反抗外族侵略的古装惊险片,如《绿林好汉》、《贞女遭劫》、《绿林好汉复仇记》(1966~1968,D.科恰导演)等。60年代后期,电影的题材日趋多样,表现当代现实生活的影片日益增多,如《通情达理──青年的早晨》(1967,A.布拉耶尔导演)、《蜿蜒曲折》(1967,M.瑟乌坎导演)、《恢复》(1969,L.平蒂列导演)等,既有表现“代沟”,又有表现道德问题、妇女问题的影片。
70年代,以文学作品改编最成功的影片有:M.韦罗尤和D.皮察根据I.阿吉尔比恰努的作品拍摄的《石婚》(1973)和《金魂》(1974)。其后,两位导演又各自改编拍摄了《在桥的那一边》(1975,原作I.斯拉维奇)和《特纳塞·斯卡蒂乌》(1977,原作D.赞菲列斯库)。描写地下反法西斯斗争的有《陷阱》(1974,M.马尔库斯导演)、《墙》(1975,C.瓦埃尼导演)、《城市的蓝门》(1974,M.穆雷尚导演)、《此路不通》(1975,D.勒斯塔塞导演),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爆炸》(1973,M.德勒冈导演),反映工人生活的《沸腾的生活》(1975,S.科拉埃斯库导演)及《我们需要的人》(1979,M.马尔库斯导演),反映农村生活的《暴风雨》(1973,M.莫尔多万导演),反映青年生活及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起飞》(1971,T.乌尔苏导演)及《菲力普,好样的!》(1975,D.皮察导演)。
70年代里突出的还有两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斗争的影片《政权·真理》(1972,M.马尔库斯导演)和《光阴》(1979,G.维丹尼蒂斯导演)。此外,也还拍了一些惊险样式和喜剧片。
80年代,现代题材影片进一步扩大。影片有挽救失足青年的《安娜和小偷》(1981,V.卡洛泰斯库导演),表现家庭、婚姻问题的《重归于好》(1986,T.马勒斯库导演),反映社会道德问题的《竞赛》(1983,D.皮察导演)、《片段》(1982,A.塔托什导演),表现农村生活的《热面包心》(1984,A.克洛伊托鲁导演)、《秋雨飘香》(1985,M.莫尔多万导演),表现工人生活的《伐木工》(1983,I.科尔马赞导演),儿童片《山之子》(1981,G.纳吉导演)。此外,名著改编的影片有《从地狱归来的人》(1983,N.马尔吉内亚努根据I.阿尔比恰努的《宪兵》改编)、《阿德拉》(1984,M.韦罗尤导演,根据C.伊布尔埃利亚努小说改编)和《丘良德拉舞》(1985,S.尼科拉埃斯库根据L.雷布雷亚努小说改编)、《姊妹们》(1985,I.米胡导演,根据H.洛文内斯库原著改编)。
罗马尼亚的动画片从5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中首推I.波佩斯库-戈波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系列片:《简史》(1956)、《七艺》(1958)、《人类》(1960)、《喂,喂!》(1962)等等。其他著名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有I.特鲁伊克、S.巴拉沙等人。
1954年,原戏剧学院改组为戏剧与电影艺术学院,设有电影导演、摄影与电影学系。1957年成立电影资料馆。1963年成立电影协会。1964年开始,在马马亚举办本国电影节。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7楼#
发布于:2009-10-09 20:38
《神秘的黄玫瑰》系列片
《神秘的黄玫瑰》是一个系列片(马尔杰拉图与阿卡塔),中国共引进了4部。其实只有第二部叫《神秘的黄玫瑰》,但引进国内后,统称《神秘的黄玫瑰》。
  引进国内的《黄玫瑰》系列片如下:
  1982年 神秘的黄玫瑰—《白骨之路》(长影)
  1983年 神秘的黄玫瑰—《布加勒斯特的秘密》(未公映)
  1984年 神秘的黄玫瑰(上译)
  1986年 神秘的黄玫瑰—《银面具》Totul se plateste.(上译)
  1989年 神秘的黄玫瑰—《蓝宝石项链》Drumul oaselor(上译)
  其中,长影陈汝斌老师担任了《白骨之路》的译制导演并为黄玫瑰配音;上译乔榛老师和曹雷老师分别为《神秘的黄玫瑰》、《银面具》和《蓝宝石项链》中的黄玫瑰和女主角阿卡塔配音。
  故事发生在1848年的罗马尼亚,当时的罗马尼亚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民族主义运动兴起。片中的“兄弟会”酝酿发动革命推翻贵族统治,而黄玫瑰则帮助“兄弟会”与贵族军队作战。影片本来要拍成《007》那样的系列电影,但是因为后来罗马尼亚政局变化,电影业私有化,最后只拍到了第八部。
  扮演马尔杰拉图的演员叫弗洛林·彼耶尔西克,据说,他在罗马尼亚电影表演界的地位,与现在的罗马尼亚电影创作协会主席塞尔裘·尼古莱斯库相当。
  每一集《黄玫瑰》中,黄玫瑰身边总会出现同一个女对手——演员、交际花阿卡塔,实际上是个贪财的贵族间谍。扮演阿卡塔的演员是本片编剧之一尤金·巴尔布的妻子玛尔歌·巴尔布,她曾在塞尔裘·尼古莱斯库导演的影片《最后一颗子弹》和《沸腾的生活》中扮演接近现代生活的角色。
  片中的黄玫瑰很像个美国牛仔。比如,他的枪法很好,还会趴在地上听马蹄声,而且片中还出现了西部片必然会有的场面:群马追击四轮马车和酒馆里的群架。唯一不同的是,这个牛仔不爱叼雪茄,却喜欢嗑瓜子。他嗑瓜子的镜头深深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即使他们早已忘记了影片的剧情,也不会忘记这个动作。
  现在,玛尔歌·巴尔布已经79岁,弗洛林·彼耶尔西克已经72岁,他们把自己最为光彩照人的表演留在了8部《黄玫瑰》电影中。89年后,罗马尼亚电影业陷于停顿,他们两人不得不淡出电影界。如今彼耶尔西克已经转行进入电视界,成为罗马尼亚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1982年 《神秘的黄玫瑰》原名《白骨之路》(长影)有电影版小人书,出过碟,是正版
  1983年 神秘的黄玫瑰—《布加勒斯特的秘密》(正版录像,是中录公司引进的 )
  1984年《 神秘的黄玫瑰续集》(上译)有电影版小人书,有DVD碟质量很差,现在的罗马尼亚DVD缩碟集锦里有
  1986年 神秘的黄玫瑰—《银面具》(上译)有碟质量很差,现在的罗马尼亚DVD缩碟集锦里有
  1989年 神秘的黄玫瑰—《蓝宝石项链》(上译)既无书又无DVD碟,因为公映时赶上电影低潮,观影人骤减,所以上映也是小范围的,很多人不知道这部电影。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8楼#
发布于:2009-10-09 20:35
影片生动地描写了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某村的一个名叫巴布什卡的少年,同他的小伙伴斯卡蒂在三角洲一个最偏僻的角落——狼岛,发现了一批行凶作恶的走私犯,并勇敢机智协助人民警察将这批走私犯一网打尽的惊险故事。
yanjin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2-01-13
39楼#
发布于:2009-10-09 20:28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