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29回复:33
电影频道近期要播《印度之行》
看来要有双国配了,,,,,,,,,
|
|
|
2楼#
发布于:2009-12-09 19:25
一部艺术作品就不能有多种演绎方式吗?那么莎士比亚的戏剧只灿烂于他那个时代,后人无法分享了!
艺术总是要传承的,配音作为一种艺术也应该这样。后人为什么不能挑战前人呢?就是失败了也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啊。 如果由观众来检验,那么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你给说个道道啊;大家来评论,这样才是论坛存在的样子。不要一竿子打死,一定就“好”,或者一定就“比不过”。笼统的话谁都会说,个人情绪就像有色眼镜,容易引起误解和骂仗。与其吐一堆唾沫星子,不如平心静气一是一,二是二地辩论。就事论事,谁也不把谁当对立者、敌人。 |
|
|
4楼#
发布于:2009-12-09 17:21
|
|
5楼#
发布于:2009-12-09 17:19
引用第28楼susu于2009-12-9 16:41发表的 : 也许我的态度也有些激烈吧,让你不能接受。你我都不是第一天在这个坛子里了,我看过你的很多留言,感觉你对自己不喜欢的配音说话特别苛刻,那时你说话的样子可不像现在这么诚恳平和。不信你就自己翻翻帖子吧,我懒得找了。 如今配音事业不容易,我们这些配音迷也不容易,但应该有一个理解和包容的心态。面对重配,坛子里经常抱怨指责,发泄不满这也是事实吧?那种帖子常常都很火爆,你不是没见过吧?嚣张这个词你不爱听,但在我这种并不排除重配,保持中立人来说,你们的态度就是特别嚣张,容不得其他人的意见,这坛子已经没几个人敢说重配不错了。今天creationgod刚说重配不错、环境不一样了,于是就立刻被你抨击了…… |
|
|
6楼#
发布于:2009-12-09 16:41
引用第25楼creationgod于2009-12-9 15:37发表的 : 我并没有彻底否定重配,我只是说重配不如公映版的好,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特别是草台拼凑的,对于现在的新一代的配音演员,我并没有说过哪个不好,或许他们现在的表现都超出老一辈配音演员刚进厂的时候,现在喜欢看配音的观众并不多,在上海要看配音版的更是困难,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就考我们这些配音迷来支持,老的配音演员很多都离开我们了,象这部(印度之行)译制导演:胡庆汉,主配的伍经纬还有杨文元都离我们而去了,央6每周一的(流金岁月)都播老国产片来缅怀这些已故的老电影艺术家,而对待译制片就要把老艺术家的声音抹去重新换上新的,难道这些老配音演员所做的就那么不值得缅怀吗? 对于我对于小米的性别歧视我可以道歉,但前提是请她告诉我,我嚣张在哪里?拿她们单位的女同事的事情来攻击我,难道我会轻易道歉吗? |
|
7楼#
发布于:2009-12-09 16:25
我想问一下楼上的,我骂了重配了吗?我只是说我觉得重配不如公映版的,这就叫骂吗?还有你说我说话很嚣张,请你说明一下,嚣张在哪里?还有保守派的帽子也不是我自己起的,你最好自己看看帖子!
|
|
8楼#
发布于:2009-12-09 16:00
|
|
|
9楼#
发布于:2009-12-09 15:37
引用第24楼susu于2009-12-9 14:56发表的 : 重配也有精彩的,无视重配的精彩之处,粗暴地视之为垃圾的,就是保守势力,这种人性情偏激,不能容物,听不进不同意见 新人未必不努力,未必不知道上进,人家辛辛苦苦配完一场戏,有些人看都不看,“垃圾”二字以待之,这样公平吗?只因为他(她)们非上译出身,没赶上那个文化资源匮乏的年代,不能一部戏几个月地精雕细琢,结果就应该被人蔑视? 配音是百年大业,只要电影存在,中国的配音事业就会继续下去,不错,现在有些新人还很稚嫩,但是对他们还是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因为配音业的未来,只能指望他们了,上译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前面的路还很长,新人总要有个成长的过程,做为懂得配音的前辈,应该多些指点,少些指责,他们面临着原声的强大竞争压力,面对着前辈们神话般的辉煌,够不容易的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新一代配音演员来咱配音网,有一种家的感觉,而不是蔑视和谩骂,这样不好吗?把他们一个一个都骂走,只要是新人、新声音,就是垃圾,就是做什么都不对,这不是对配音的热爱,而是对配音事业的摧残 to susu:你对我的个人攻击我并不介意,但你对小米的岐视性人身攻击,我认为应该道歉 |
|
10楼#
发布于:2009-12-09 14:56
难道喜欢公映配音版的就是保守势力,喜欢央6重配的就是新鲜势力?那喜欢公映配音的保守派还不少!
|
|
11楼#
发布于:2009-12-09 14:14
|
|
|
12楼#
发布于:2009-12-09 14:07
|
|
13楼#
发布于:2009-12-09 13:52
|
|
14楼#
发布于:2009-12-09 12:51
说了多少次了,重配有一些客观原因,而且重配也不一定就完全不好。如果不喜欢,那就别看了呗,电视台又没强迫谁看。
我觉得最可笑的是,明明骂重配的人最多,骂的最狠。可反过来叫骂的人还总是一副受欺负、受委屈的样子,真不知道是什么心理? 我们单位有个女同事就这样,总觉得周围人都很险恶,恐怕自己吃亏、受人欺负。她就像个刺猬一样,可实际上她说话最刻薄,做事最斤斤计较,越这样越招人讨厌。 |
|
|
15楼#
发布于:2009-12-09 12:35
|
|
|
16楼#
发布于:2009-12-09 09:33
|
|
17楼#
发布于:2009-12-08 23:22
每次提到重配,都是这样,唉……
我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管是原配还是重配~~ |
|
|
18楼#
发布于:2009-12-08 20:44
重配有那么可怕吗?上译自己不也把《魂断蓝桥》重配了吗?我觉得有些重配版本不比原版差,各有风味,比如《卡萨德拉大桥》毕克/徐涛;《最后一班地铁》杨晓/陆揆;《鸳梦重温》毕克/王玮等双国语版本。
|
|
|
19楼#
发布于:2009-12-08 20:24
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上译”
|
|
|
20楼#
发布于:2009-12-08 16:59
|
|
21楼#
发布于:2009-12-08 16:45
哈哈,看来我也成保守势力了,我就是觉得重配的质量不如以前配的好,那时人的责任心是多么强呀,现在不会有当时的环境也就不会有当年的质量了。
|
|
22楼#
发布于:2009-12-08 14:20
|
|
23楼#
发布于:2009-12-07 17:12
|
|
24楼#
发布于:2009-12-07 16:50
|
|
|
25楼#
发布于:2009-12-07 16:32
刚开演时通过网络看了几眼在线,是重配,听到牟珈论和杨波的声音了,新长译的,配得还可以
|
|
27楼#
发布于:2009-12-03 12:35
果然没猜错,下周一“银色经典”时段播出
|
|
28楼#
发布于:2009-12-01 18:05
|
|
|
30楼#
发布于:2009-12-01 17:54
所有的:刘广宁,伍经伟,苏秀,戴学庐,童自荣,胡庆汉,杨晓(律师),翁振新(医生朋友),程玉珠(律师),王建新(官员夫人),杨文元(官员),于鼎(法官)。
|
|
31楼#
发布于:2009-12-01 14:11
期待是上译的,但估计是种奢望了。当时上译派出了实力相当强的演员来配音的,译制导演:胡庆汉 配音演员:刘广宁,伍经伟,苏秀,戴学庐,童自荣,胡庆汉。
|
|
32楼#
发布于:2009-12-01 12:30
《印度之行》,应该是在每周一下午档的“银色经典”吧?印象中近来好像只有《两个人的车站》播过一次胶片版,用的老版配音,其余全是重配,不管怎样,值得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