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3630回复:109
热爱不是让你偏执的理由-给所有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论坛里就出现了一种恶劣的倾向:某些人把自己对上译的热爱扭曲成了逢非上译的机构和人员就骂的情结。
对自己一无所知的演员和作品,只因为属于上译之外的机构译制,就跳出来开骂;对和自己的喜好不同的网友,对那些哪怕只是对上译作品的讨论在观点上有所分歧的网友恶意羞辱直至人身攻击,甚至在论坛之外的地方散布流言,怂恿他人骚扰网友。 这种变态的狂热已经严重影响了配音网论坛的气氛,我想我有必要重申一下配音网论坛的原则:这里是民间的个人论坛,关注的是配音艺术本身,不是任何一家机构的附属。五年来支持管理员们一直将网站支撑到现在的动力,是最初那种在茫茫网海中碰到同是配音爱好者的亲切和认同感。 我绝对不要看到那种终于找到同伴的温暖被偏执和狭隘变成任意伤害他人的毒焰,更不要看到一个在草创初期访客稀少但和乐融融的家反而在繁荣中变成满布恶意和互相攻击的角斗场。我也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恶劣的状况发生。 一直以来,我坚信论坛存在的基础是在保证安全和公平的前提下让所有人都能尽情说自己想说的话,但有些人却滥用这种自由,把它变成了尽情大说伤害异已的话。 我为那些口口声声无限热爱上译却把它变成恶意去打击别人的人感到悲哀,你们没有从艺术中学到宽容、没有学到谦逊、没有学到尺有所短和寸有所长,却只学会了拿“上译”这块招牌来自我标榜和丧失理智的偏执。 真正的热爱应该教会我们成熟明理,真诚待人;真正的热爱不会在无人问津的时候凋萎消亡也不会在门庭若市的时候狂妄自大。如果内心中对人的善意变成了恶意,这不是热爱,这是危险的狂热,这是极端的偏执,极端的偏执只会封闭开放的眼界,把人们变成可笑的井底之蛙。 你们用偏执伤害他人的时候,都是在给你们捍卫的东西抹黑。因为有这样可怕的拥护者,不是荣光,是耻辱。 即使在上译最黄金的时代,它也没能一统江湖过,长译、广东以及央视,都同样出过不逊于上译的作品,市场是在良性竞争中才有真正的繁荣,不是踩倒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自己就可以独揽这张大饼。 这个粗浅的常识适用于配音市场,也适用于配音论坛。 我要再次引用一下邱岳峰在《大独裁者》里这段话:“我们不愿意彼此仇恨、鄙视,这世界容得下所有的人,土地是肥沃的,它能养活所有的人。” 我不奢望偏执者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只想再提醒一次:挑衅和恶意只会扭曲人们的心灵。丧失了真诚和善意的热爱那叫变态。 |
|
|
9楼#
发布于:2006-07-16 21:54
下面是引用ximigo于2006-7-16 11:13发表的: 艺术其实不是那么通俗,我也反对一谈艺术就会被人认为玩高雅,被认为不可一世 没别的意思,就是市井文化也有艺术 |
|
|
10楼#
发布于:2006-07-16 20:28
下面是引用上译迷于2006-7-16 20:19发表的: 可上译译配的时候,好象还不流行“宰人”这个说法 |
|
11楼#
发布于:2006-07-16 20:19
下面是引用普通一兵于2006-7-16 00:01发表的: 我更喜欢那句"这太宰人了".更贴近上当后的仇恨心理状态中的语言. |
|
|
12楼#
发布于:2006-07-16 11:13
艺术真的没那么神圣,和周围的人一样,比较反感打着艺术的旗号,觉得自己是搞艺术的就多么多么了不起,比别人高一等,没别的意思,就是联想到哩随便说说
|
|
13楼#
发布于:2006-07-16 00:39
非产客观,加上上译和长译的老前辈,本身的艺术修养和为人涵养有相当的高度,所以后配的很难到达过去的水准
老的配音片子,比较忠实于原著和当时的历史氛围,所以有非常强的时代烙印 哪像现在的片子,都是商业化下的产物 看到拍了一部赚钱的,发了疯一样的拍:前传、后转、续集、再续集、再(后面循环)。。。。续集,也许还有前传之前传,没完没了 如果为了赚钱来搞艺术,那么他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 |
|
|
14楼#
发布于:2006-07-16 00:01
下面是引用上译迷于2006-7-11 18:54发表的: 这段还是上译翻译的好,分上译版上句说的是"爱情无价"下句跟着"我有价"."爱情"和"我"对不上,而"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和"我买的到"就对应的比较妥帖. 都说上译的好,可实际上不少人并不知道上译好在哪里,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欣赏水平欣赏能力不是短期可以提高,还是多看上译长译还有其他译制单位在70-80年代的译制电影好,这存在欣赏的环境问题.那个时期译制的电影有些象文学名著,读起来有些吃力,但和流行小说比它们的魅力是永恒的. |
|
15楼#
发布于:2006-07-15 22:02
显然,你生存得挺好
![]() |
|
18楼#
发布于:2006-07-14 16:52
拉一把!
|
|
|
19楼#
发布于:2006-07-12 17:59
下面是引用恋水莲于2006-7-12 10:50发表的: 听从您的劝告,有时间把上译的遛一遍。 |
|
|
21楼#
发布于:2006-07-12 10:50
下面是引用上译迷于2006-7-12 07:28发表的: 我最早看的是北京配音版本的,后来才看上译的,感觉就算没有好出多少光年,至少也是更胜一筹 由于该片和《尼罗河的惨案》风格及演员班底上都属“姊妹篇”,所以看了上译版的尼罗河,再看上译版的阳光下,不应该会有很生疏的感觉…… 还是试着完整听一遍上译音轨吧,朋友 |
|
23楼#
发布于:2006-07-12 08:51
就事论事,对帖不对人,我很欣赏这样的做法! 本人经历:看过上译的《卡桑德拉大桥》,其他重配的没法看下去,但最后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不为别的,是因为那时候还没买到上译版的碟子;同样,看过长影的《W的悲剧》,其它版本的尽管里边有我喜爱的配音演员,如施融、赵慎之、李梓、于鼎,看着也没意思。这决不是先入为主在作怪,我相信看过的朋友,肯定有和我持相同看法的,而且不在少数~ 所以,做为普通观众的我,只有喜欢,未曾偏爱,更谈不上热爱~
|
|
|
24楼#
发布于:2006-07-12 08:28
下面是引用提尔皮茨于2006-7-11 19:47发表的: 八译?应该再加上老爷才对啊! ![]() |
|
|
25楼#
发布于:2006-07-12 07:28
下面是引用恋水莲于2006-7-11 22:01发表的: 坦率的说,我还真的没有耐心把整个片子用上译的音轨看一遍。看这个片子使用上译的音轨,感到很生疏。 |
|
|
26楼#
发布于:2006-07-11 22:37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7-11 17:48发表的: 但我觉得除了中影院线的影片,在电视上播放的北京配音的译制片也有很多精品,真正喜欢配音的其实不该这么狭隘,就像上海、北京配音的片子我都看一样。 至于北京内部再分什么派别,还出现某一派别的维护者,没有必要。因为有些你说的狭义上的京译作品(院线作品)也不是每部都是精品啊——八一厂的每部作品参与创作的人员也不一样。 这就好像电影频道配的译制片也不全是垃圾。 这个帖子反对的是狭隘的偏执者,上译、京译都一样。只不过现在上译维护者中间极端的比较多而已。希望京译的爱好者不要重蹈覆辙了。 京译是一个人、一个厂子还是这个城市所有的译制片工作者?讨论这个没意义。针对每部片子就事论事就好了。 |
|
27楼#
发布于:2006-07-11 22:01
下面是引用上译迷于2006-7-11 18:54发表的: 光看这一段,我觉得不能说明多少问题 感觉非上译的翻译版本更书面化、现代化一点,而上译(那时还不流行“宰人”这说法吧)更口语化,直接一点。说不上哪个就更胜一筹 我觉得你把全本都听完再比较好一些 |
|
28楼#
发布于:2006-07-11 20:44
不要让几粒老鼠屎坏了一缸清水
![]() 。。。。。喂喂,试音,试音 (OK) 团结就是力量,团及就是力量。那力量是。。。。 |
|
29楼#
发布于:2006-07-11 19:47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7-11 17:48发表的: 八译 ![]() |
|
|
30楼#
发布于:2006-07-11 18:54
下面是引用电影粉丝于2006-7-11 16:47发表的: 好像是?好像不是,肯定不是!我就是又一个更喜欢另一个配音的。 我买这张碟多年了。以前看的都是非上译的那条音轨,后来知道了还有一个上译的音轨,听了之后,很不习惯,感到还是原来的好。到现在,我没有完整的听过一次上译的,整体的不好评价。请看这段对白的对比。 非上译:霍伦斯:“我是为了结婚才送她的。坦白的说,只在海上混了三天就骗了我十万美元的宝石,这也太贵了。”波罗:“先生,常言到:爱情无价。”“我有价,这太宰人了!。。。。” 再看上译的:霍伦斯:“我送她钻石是考虑和她结婚的。再说,在海上混了三天就花了我十万八美元,也未免太贵了。”波罗:“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霍伦斯:“我买的到,这太贵了。” 就这段对白来说,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剧本的翻译,还是配音,都比上译更精彩。我可能是先入为主,听习惯了的问题。 |
|
|
31楼#
发布于:2006-07-11 17:48
看来我一直有些误解,我一直说的京译是指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中影院线的译制团队,但是现在大家把很多北京其他单位和团体译制的片子也都算到了我们的头上来,还真好像是现在的八一厂在与上译为敌,哈哈,看来得想个比“京译”更贴切的代名词了。
|
|
|
32楼#
发布于:2006-07-11 16:47
下面是引用恋水莲于2006-7-11 16:43发表的: 嘿嘿,好像是 ![]() 不争了,一句话,和为贵 ![]() |
|
|
33楼#
发布于:2006-07-11 16:43
当某个帖子里大家都在批判阳光下的罪恶之重配版时,还愿意说两句“虽然比不上上译的原配,但其实配得不错”这样的公道话的,好象只有我一个人……
|
|
34楼#
发布于:2006-07-11 16:40
楼主的用意我也很支持
坛子里还是和为贵,不过那么多跟贴的朋友,当你看了诸如《阳光下的罪恶》的重配版,是不是也说过过激的话呢? |
|
|
36楼#
发布于:2006-07-11 16:38
办公室的故事和德黑兰43年的配音我就认为很好,上译完全没有必要重配
我只是觉得,既然有了不错的配音,为什么还要组织一大帮人去重配,你花如此大的精力 为什么不去新配一个精品 过度诟病也好,先入为主也罢,有着时代烙印的精品,为什么不让他更多的展现给大家,为什么自己非要把自己的喜好加在上面 像《阳光下的罪恶》,毕克配的泊罗,最后那一段刻入大家脑子里的案情分析,你觉得重配有必要吗? |
|
|
37楼#
发布于:2006-07-11 16:32
下面是引用电影粉丝于2006-7-11 16:19发表的: 那如果,我是说如果,上译的重配比京译的原配更好呢?或至少是水平相当且别有风味。粉丝大哥也选择不支持吗? 我觉得关于原配和重配之争,除了大部分重配确实不如经典原配之外,很多人对重配的过度诟病,也缘于心理上的先入为主。不管是原配还是重配,还是该用比较客观的标准评判 |
|
38楼#
发布于:2006-07-11 16:22
下面是引用青岛一番于2006-7-10 17:49发表的: 这是最重要的,花大力气去重配,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配一部别人没有配音的电影上 |
|
|
39楼#
发布于:2006-07-11 16:19
下面是引用海滨(张明)于2006-7-10 15:50发表的: 支持,公认的精典配音没必要花时间精力去重配 如果京译配的很好,上译去重配,我会支持京配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