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_o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阅读:15376回复:58

《大堰河,我的保姆》多版本名家朗诵欣赏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03-12 11:36
  这几天论坛上讨论《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气氛比较热烈。
  这是一首相当有难度的诗朗诵。我以前搜集了不少名家朗诵,我把它拿出来,大家共享吧,呵。

  同一首诗,不同的人朗诵,特别是不同的名家朗诵,对比着听,会学到很多。
  当然,对比之前,一定要自己多下点功夫,了解了解这首诗的各种背景,深深地体会诗的深挚的感情。
  然后再听,才会有收获。

  特别提醒新手:只听别人读,自己不下功夫搜集资料,理解感受,基本上是没用的。




  乔榛老师是无数人的偶像,也是我的。
  这首诗,是我从一本书《节日朗诵诗选》的附带光盘里抓的单轨,音质很好。
  书里选了这首诗,朗诵提示是:
  “朗诵这首诗,最重要的是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并能准确传达出这种情感。要站在诗人的角度上去感受,去体验,实在、具体、诚挚、热烈。来不得半点虚假。语调要非常的朴实自然,来不得半点矫揉造作。声音总体上是较为徐缓低沉的,体现出深情的回忆、由衷的赞颂、无心的怀念的抒情色彩。可用悲凉一点的音乐来衬托朗诵气氛。”(朗诵提示作者:路英)

  乔版大堰河,基本上是与此提示一致的。
  不过,我觉得悲凉有余,控诉不足。呵,失礼失礼。



  除徐涛版外,第二喜欢的版本。这是把对大堰河的回忆演绎得最美的版本。
  与徐涛风格迥然不同,这种不同,基于对诗的理解和感受不同。
  特别是有些话我怎么读也觉得意思读不顺的,听了这一版后,才发现原来可以这样读。
  还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不知是好还是坏:读得好像不太像诗,像讲了个感人的故事。
  一样喜欢。

  遗憾的是,有好几字读的音不对。可惜可惜。





  这一版是我最推崇的。第一次听的时候听得我两眼湿润。
  最大的优点是强烈鲜明的节奏感,气韵贯通,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几如天籁。让我怀疑,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
  诗的灵魂是节奏,这首诗如活了一般,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注意开头,方明先生的一小段介绍文字,实在是太精彩了!
  如此短的文字,读得如此跌宕起伏,太深的功力了!
  这也是我自己抓的CD,音质很好。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是精品。呵。


  不全,只有一部分。
  很奇怪,怎么会读得这么没精打采?而且好像在喃喃自语,没有对象感。
  话剧演员的功底,不应该是这样的效果。真是奇怪。也许没找对版本?

六、任志宏、海霞版

http://www.tudou.com/v/X_gXNUnrjEY


  首先,这首诗并不适合对诵;其次,即使对诵,显然二人的角色分配没有安排好。所以这一版听得比较乱,最严重的负面印象是气韵不畅通,情感不连贯。
  再次,二人朗诵中间插入几段莫名其妙的画面,让人摸不着头脑,严重干扰了观众对诗的欣赏。
  好在,央视干这画蛇添足的事情,已不是头一回了,所以,地球人都有心理准备,受伤不至太严重。呵。

  还有,电视朗诵,照顾画面的分心太多,表演性太强,配合的难度,都很影响语言的表达,有点顾此失彼。所以其它话不好说了,只好挑一点小毛病吧。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这一句,把“为”字读错了。错得没有道理。因为这样一读意思变了。不通了。
  “青苔”的“苔”字不出所料地读错了。



  从网上找到的,电流声底噪极大。我降了一下噪,基本上不太影响听了。贴在这里。
  即使有巨大的噪音干扰,仍然让人觉得声音无可挑剔,绝对典范!所以,可挑剔的,只有诗意诗情的表达。可能是徐涛先入为主的影响,我觉得这个版本读得节奏有些缓慢,营造的气氛过于浓烈,气韵不够通畅,有些“涩”。我自己现在的认识是,深情+悲凉+控诉,似乎更贴切一些。


------------------------------------传说中的分割线-------------------------------

  大家有其它名家版本,或不是名家但你觉得好的,也都可以贴在后面。
  自己试读的,也欢迎发在下面大家讨论。不必“斗胆”,也不必不好意思。这里本来就是个DIY区嘛,呵。

  集中对一篇作品进行理解和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补充:
  说几个字词方面的有共性的细节的问题。本来是不足道哉,但近乎完美的作品有这些的瑕疵实在让人有些不吐不快。下面就开始吐了,哈……

  很多人都把“青苔”读错了。
  当舌苔时才读tai1,青苔应该读tai2。

  “一手把纸钱的灰”这一句,正确的读法是“一手把/纸钱的灰”,而不是“一手/把纸钱的灰”。

  猪吃的“麦糟”,不是“麦槽”。
兔死狐悲456
中八洞神仙
中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7-09-25
1楼#
发布于:2017-05-22 12:34
不能下载?
lghrl
中八洞神仙
中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7-09-23
2楼#
发布于:2017-01-12 00:35
感谢感谢感谢感谢!
hutiger7
本站元老
本站元老
  • 最后登录2015-10-28
3楼#
发布于:2015-01-25 10:12
有比较才有鉴别。相信遇上这样的观众,也是艺术家的福分吧~
tongyimplin
中级站友
中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14-10-29
4楼#
发布于:2014-10-29 09:25
张开嘴,二十秒,我就能感觉到,这个最符合我的感受。在这四个录音当中。
  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段。。。有点轻佻了。
芝麻糊
下八洞神仙
下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5-09-13
5楼#
发布于:2013-12-30 13:44
太震惊了!这么多大家的版本,太精彩太感动了!
lchhcl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11-21
6楼#
发布于:2013-11-04 09:17
迅速在签名里面解释清楚。
:)
这个帖子我承认,我灌水。。。。
我幸福,因为有中国配音网论坛
大连的头
上八洞神仙
上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7-11-24
7楼#
发布于:2010-12-19 22:31
回 49楼(engstar) 的帖子
同意第一点!但其他版本的还没全部听完。
8楼#
发布于:2010-05-02 10:10
天哪,都是大家啊,致敬!
9楼#
发布于:2009-11-09 16:47
很棒的东东!
engstar
  • 最后登录
10楼#
发布于:2009-11-02 23:06
对于朗诵,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欣赏角度相差非常大。
(1)我觉得最好的版本是瞿弦和老师的,语音纯正,节奏和感情都非常恰到好处。
(2)关山先生的这个《大堰河,我的保姆》版本,若和以前听过的关山演播的文学作品相比,的确逊色不少。毕竟是古稀之年录制的,发音吐字不及从前。不过横向比较,仍算得上上品:风格纯正,感情含蓄深沉,不做作。尤其是最后一句,“我敬你,爱你”读得十分恰到好处。
lmlmll
  • 最后登录
11楼#
发布于:2009-08-31 09:42
   
这么多版本!
博江
  • 最后登录
12楼#
发布于:2009-08-31 06:23
听了几位老师朗诵的《大堰河》,和班长们的评论,受益匪浅。
最使我感动的徐涛老师的朗诵,把“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那份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的朗诵最入情。
张谦老师的版本也无可挑剔,声音真好。
mona
  • 最后登录
13楼#
发布于:2009-08-25 12:22
为什么就没有女性版的经典大堰河呢,很想听下
海天
  • 最后登录
14楼#
发布于:2009-08-24 17:50
这是我听到的我认为非常不错的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与朋友们分享
15楼#
发布于:2009-07-22 21:52
     
yong711010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8-07-14
16楼#
发布于:2009-07-20 19:08
能够聆听这么多名家声音,有幸。
17楼#
发布于:2009-07-17 20:37
“注意开头,方明先生的一小段介绍文字,实在是太精彩了!”
的确,那个介绍实在是太棒了。
沉默时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18楼#
发布于:2009-06-06 01:13
汗,我刚听了保尔的大堰河,和我听得,还不是一个版本。。。。
不如我听得那个版本。。。
青海湖潮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4-15
19楼#
发布于:2009-04-05 20:48
     但我感觉蓝色百合的朗诵还是有一点点的问题,一是改了好多地方;二是有些字的发音好像不太准确;三是感情上还是在叙述别人(地主的儿子)的故事,没有深入进去。
     她的声音太好听了,魅力四射!
用爱和诗歌拥抱世界,用心和声音感悟人生
20楼#
发布于:2009-04-04 14:14
    呵呵,听来听去还是比较喜欢蓝色百合版,每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好,亲切感人,引人入胜!
    听完鼻子酸酸的!!
go_o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21楼#
发布于:2009-03-31 07:21
http://www.tudou.com/service/?type=play
楼上的,看一下这里,对照着解决一下。
22楼#
发布于:2009-03-31 00:25
尊敬的版主啊,我系统已经安装了flash,都连续三宿弄到凌晨,可还是播放不出,不知道什么原因。版主能不能再另外加个别的播放格式啊,谢谢了!
23楼#
发布于:2009-03-22 00:39
对声音情有独钟,太喜欢了
24楼#
发布于:2009-03-19 20:37
真好!顶上来!以后慢慢学!
yangang
  • 最后登录
25楼#
发布于:2009-03-18 15:22
向老师们学习,我是初来的新手很喜欢朗诵,在这里能听到那么多好作品真的很开心
青海湖潮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4-15
26楼#
发布于:2009-03-16 16:46
    哈哈,如果仔细去看的话,没有一首诗是没有语病的,这就是诗的语言,诗的魅力所在。实际上看到雪,雪使我想起了你,这样朗诵你可能就哭了是吧,玩笑啊。
用爱和诗歌拥抱世界,用心和声音感悟人生
麦哥风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6-04-20
27楼#
发布于:2009-03-16 10:17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这句话在语法上是错的。
每位大师朗诵到这句时候我总想笑。
简单的说说吧:

老许(徐涛)的感觉现场感很好,确实是精品。最后的“爱你”俩字把年轻时髦受众也拉进朗诵爱好者了,呵呵,当然还是在作品感觉里的,只是手法较现代。
其他的朗诵的固有模式太强,朗诵有固有模式吗?非要慢吞吞吗?而老许的聪明之处在于照顾到听众的感受,有些台词的味道,这点和濮存馨一样,整体把握相当不错。我有点眼眶模糊了……
  网友蓝色百合的朗诵是小说化了。不过和诗歌朗诵的概念不同,也许是特色吧。
  总之,要百花齐放,只要感动,管你诗歌、散文、小说、话剧,甚至演讲式朗诵,皆可以。
   欢迎批评!!
我一般是不灌水的,除了配那个音。什么音?人声和音乐。 美声=美的音乐+美的人声。
青海湖潮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4-15
28楼#
发布于:2009-03-14 21:42
    沉默老师说的好,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才有了这万紫千红的朗诵天地,我虽然也偏爱于豪情万丈之作,但对温情脉脉的文字也很喜欢。不管什么作品,由谁朗诵,只要能走到人的心里去,尽管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但只要受到了感动,产生了共鸣,就是好作品。比如,听完《大堰河》,能让人心底酸楚,想流眼泪;听完《雷电颂》,使人热血沸腾,向问苍天,就都是好的......保尔和您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声音的...伟大的力了!
用爱和诗歌拥抱世界,用心和声音感悟人生
沉默时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29楼#
发布于:2009-03-14 18:20
7788的回复一下吧。
        青海:我的温和文字,读的相对少的多,在朗诵的初期阶段,是我读的温和文字最多的时候。后来,遇到张谦老师,风格变化的很快。直到现在,温和的文字我也读的少。朋友评价我说,能读一切感情比较强烈的东西,无论这种感情是什么,而温和的文字,我相对也很少付出心力去练习。一贯的瘸腿项目了。
        闲云大哥:恩,听了百合的大堰河,另外的一种感觉。可能稍稍有点生疏,个别的地方的迟疑,是可以听出来的。从总的风格看,我说不太好,不过,我一直觉得百合的风格偏向寒风多一点。这可能是脑子里面的固定印象了,但是百合的声音的进步,确实也很大,时间把太多的东西都改变了,包括我的声音:)。见过两次章玮,呵呵,我习惯和自己年纪大一些的人打交道,反而和他没什么交流。那本书我草草的看了一下,说不好。这一代的大学生,我读不懂。也就不发表意见了,:)倒是一舟老哥当年在北京见得很多,也参加过他策划的一些朗诵会,比如诗刊社的百年朗诵会等。当时很少交流生活方面的问题,反倒是看到文字后才知道当时的境况,很有些唏嘘(补充一句,那次看到食指,其实一样境况不好。冬天了,穿着旧军装,胶鞋,感觉很潦倒,但是那些诗篇。。。。。唉)。
        谢谢go on版把文字转过来。我还是有些懒惰,嘿嘿。某种程度,我和go on版是侧重两个方向的。我想我和go on版都是什么都读,但是我偏跌宕的更多,他偏温和的更多。其实这都无所谓,每个人的声音,表达,都会慢慢建立起来自己的对比。这个对比只要成立,就ok.比如,我听go on版的我的心也觉得很好。只是偏向的角度不同。:)
        能有些人,不戴面具的交流朗诵,很幸福。现在uc的氛围很不好,个人的看法。不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要追求的还能追求,还在追求,就好。:)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30楼#
发布于:2009-03-14 11:24
  章玮的这本书,前天也在网上搜到了。
  章玮和一舟,是两个熟人。
  殷之光曾组织过一个朗诵爱好者之家,我们这些进不了朗诵研究会的爱好者,就有了聚会的场所.曹灿、周正等艺术家,也常来和大家一起活动。所谓活动,经常是一个小型的朗诵会。
  章玮越来越让我惊奇了,我大概是这圈人里除殷之光以外,最早知道章玮的人吧,他那时刚上大一,专门从上课的郊区跑来找到我,要了一张"乘着声音的翅膀"朗诵会的光盘,那是我组织的唯一一场朗诵会.我当时并没太在意这个眼睛还睁不太开,说话怯生生的小男孩.不久之后,就有了章玮策划的"聆听经典,向往崇高"朗诵会,几乎把活跃在北京朗诵舞台的朗诵家一网打尽.从那时起,这个小男孩就非常抢眼地进入了朗诵人的视线.
  看了他的书才知道,他是个做事非常有计划的人,我不能预料他还会做什么,但出一本书,应该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章玮对一舟的了解和认识,的确很准.
  一舟在朗诵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的精力,他技巧全面,可以表现各类作品,但他的作品,还不足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所以他一直都在修炼.章玮在书中提到的"一小时成品100元",这是个在配音网会招来斥骂的价格,连传媒三年级学生都不会接受的。一舟接受了.这位准名家的确是有过人的忍耐力.
  希望一切付出,都最终会有回报.
go_o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31楼#
发布于:2009-03-14 09:07
引用第13楼沉默时钟于2009-3-12 16:52发表的  :
ps:昨天看到章玮写的一篇玮娓道来,写一舟的那一段,我很感动。我想我不可能有一舟老师那么执着。但是,坚持下去,批判也好,建立也好,对话也好,总是我们对于声音表达的一些探讨。还不够么?.......


  我在网上找到了,贴在下面。
  一舟先生我有一些接触,但了解不多,只是感觉他特别热爱朗诵,还不知道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
  感动中。


半随秋风半随性 江水独悬一叶舟

  霜林尽染,枝降落花,流光浮动,轻烟漫爬,好一幅楚楚绝妙的山水画。只缺云流天际,船走秋水,却见小小孤点,独悬江面。没人知道那是——一叶扁舟。 
  这是一幅曾经在我眼前天天上演的动画,永远伴随着一个孤独的苦行僧,他可能不怎么起眼但确是我心中的那叶扁舟。 
  这是一个意义大于实际的人,慢慢靠近他,可以听清他心脏勃跃跳动的声音,也能感受到一个精神追逐者与现代游戏规则相持时的冲动、无奈直至默默不语。现在把一些回忆呈现出来,当作对他逝去一段执着努力岁月的告慰。 
  周保明,50来岁,桂林人,空军学院教授。“一舟”是他自取的笔名、艺名。他同时是资历很老、级别挺高的军人:大校。他喜欢文艺表演,与舞台有不解之缘,朗诵、话剧、唱歌、京剧都曾尝试。精力充沛,思维活跃。 
  他最爱朗诵,心中有“声音艺术”情结,利用先天不错的嗓音条件和IT资源在网上练了四年普通话和朗诵,已经成了网络名人,只要一上网就有无数网友要他指教和点评,朗诵网站纷纷请他在线上课。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上北京发展,占一席之地。 
  妻子不让,单位不放,于是他做了两个对自己相当不利的设计: 
  一、骗妻子说共邀北京好友下海创业,为不引起怀疑,每月工资上缴妻子。 
  二、学校教师职称考试,答一半,余一半,故意不及格,名正言顺提前退休。 
  这个童心未泯、毫不安分的中老年人在没有预设任何后果的情形下拿着一张存折飘然北上。他几乎抱着必胜的信念,甚至不无偏激地认为凭知识背景、文化底蕴、艺术修养、朗诵功底和满腔热血,自己一定能成功,艺术一定能彰显,朗诵一定有发展。他说当了一辈子军人和老师,被一项并非自己真爱的职业束缚、压抑了几十年之久,该是呼唤自由、追求理想、回归价值的时候了。 
  初到北京,他没有休息就立即动工了:花几千元买了一堆昂贵的录音设备,自建一个微型录音棚;买各种报刊杂志搜集演艺市场资讯和与朗诵活动有关的信息;查阅各大演出公司、艺术团、文工团联系方式分别投简历;网上发贴号召广大爱好者联合起来成立专门机构;背着设备走进大型演出现场学习、观摩、录音、录像;争分夺秒自录声音小样、配乐、后期包装,再拿着成品到出版社投稿、到有声读物公司应聘、到艺术团领导面前自荐并不失时机地现场表演;空余时间还要继续练声,练习朗诵。他每天都在奔波劳碌,寻找机会,不亦乐乎。 
  生活上,却住30元一宿的小旅店,空间只能容一张小床与一套录音设备;一日三餐都是一碗拉面,偶尔换换口味到街头点个小炒、尝尝串串香;两套换洗衣物两套演出服;无论多远多累都挤公交车,从不打车;不用手机只用小灵通。他必须开源节流,现在钞票只出不进,每月5000元退休工资不归自己所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相遇。很早就在网上听过“一舟”大名,于是主动同他打招呼。当时我正在筹划一台大型晚会,邀请了20个全国知名艺人。那天在现场欣赏完一舟的表演,果然名不虚传,我当即向他发出邀请,只因他不亚于艺术家的专业朗诵水准、丰富的舞台表现力和超高的网络人气。那台晚会的高难度与强负荷使我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一舟老师主动过来帮助,给了我精神上的极大支持,还在一些细节方面垫了点儿自己的私钱。我被他的真诚、热情、善良深深地感动着,觉得这位老师真的很不错。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交,起初我并不知晓他的经济条件和生存环境。 
  为了艺术他跑遍大大小小与朗诵有关的演出场所,很多专业朗诵艺术家对他印象都挺深。通过努力,他偶尔有机会与艺术家同台献艺,期许着凭借名人的光环沾一点“星光”,获得影响。可社会现实无法改变,观众只认有身份、有头衔、有职称、有资历的“名家”,一舟可能在舞台上发挥出色,水准直逼甚至赶超专业艺人,晚会过后却不一定能被人们长期记住,观众潜意识只把他当成一个水准稍高的龙套罢了。他更莫指望艺术家的举荐和提携,一个自扫门前雪的年代,大家很少体会别人的苦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眼里一舟只不过是一个朗诵还不错的超级票友,仅此而已。这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一舟实力再怎么强,但只要他不是专业出身也非圈里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行“潜规则”的排斥,想打入“围城”内部,异乎寻常的难。   
  慢慢地,一舟发现,不光自己,就连那帮专业朗诵演员登台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他们对于歌星、舞星们的频频亮相、无休止出场也只有临渊羡鱼的份。北京演出市场异常火爆,上百个大小剧院每天上演着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音乐会、演唱会,除了大型综艺晚会可以看见一两个朗诵节目外,专门的主题朗诵会简直寥若晨星,一年难有几场,很少有专业导演策划也很少有专门机构投资运作,因为没有票房,观众都不愿听朗诵,这是最可怕最尴尬的。“朗诵”听起来风风火火其实是一派假繁荣,艺术的弱势群体。 
  我想插两句:“朗诵”本是影视演员、话剧演员、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基本功,一种与音乐结合,幽雅、经典、最能表达情感的声音艺术。可“朗诵”长期被当作宣传工具和形式主义喊口号使用,一提起“朗诵”,就让人联想到拿腔拿调、大喊大叫、空洞无聊。而且由于学校教育的偏差,我们对“朗诵”这门艺术的把玩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以至于偶尔回忆起小学、中学自己在各类“朗诵比赛”、“演讲大赛”中虚情假意的或豪言壮语或嗲声嗲气或硬挤几滴眼泪的造作表演,我们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朗诵的形象彻底被毁了。 
  意识到这一点,一舟不再幻想在朗诵领域占一席之地了,就算占到了又能怎样?他开始重新酝酿新的系列化行动,没有明确的文字宗旨却分明在振兴、挽救朗诵。他一遍又一遍地免费开课,试图纠正人们对“朗诵”的偏见;他组织队伍自己花血本操办《回归情感与人性,屏弃说教》的新式朗诵会;他看到网络朗诵异军突起又制定“网络现实结合”、“以网络包围现实”的战略计划;他到各大高校探路,拟以校园为根据地展开地毯式狂轰滥炸:开沙龙、办讲座、成立“朗诵角”,在教室循环开展微型朗诵会,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潜在观众;他精心制定策划案慕名前往电台、电视台、文化公司、演出剧场寻求合作伙伴。总之,他见缝插针,无孔不入。 
  这是一个为艺术和理想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不顾一切的人。此时的他对自己的生活更加苛刻随意。有上顿没下顿,营养不良,面黄如泥,皱纹撒开一张网迅速布满他的脸,比刚来北京时苍老了十岁。他脑子里除了发展朗诵还是发展朗诵,形象却不事修饰,头发忘理,胡子没剃,衣服不换,没少遭人们的白眼嘲讽以及当地居民的歧视刁难。看着一舟老师这非正常的状态,我很担心他是否能拥有一个最佳的舞台形象。 
  他也是不爱计较的老实倌,对人百分百信任,毫不保留。这样一个没什么心眼、不善琢磨别人甚至不会保护自己的教书先生、久居象牙塔的知识分子,现在除要发展自身艺术外,还要步入复杂的社会同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事打交道,同无数困难周旋,被坑、蒙、骗、耍是家常便饭。甚至遭遇朋友熟人的不够意思不仗义,他也显得不在乎,还总说如果朋友能同自己联合起来把朗诵搞上去,一些小缺点没什么大不了,别太计较小得小失,现在是“朗诵事业”当先,其它次之。跟某些单位合作搞朗诵完全可以轻松一些,无需太投入了,可他总那么精益求精,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就怕给人留下不良印象。本是一个清高得略带姿态的大学教授,竟让“朗诵”把棱角给磨钝了,消了一切脾气。 
  我们经常在路旁的小饭馆点两个小菜一份汤,就着米饭边吃边聊。我老对他说如果有哪家媒体来采访采访,哪怕是用报道那些明星吃、喝、拉、撒百分之一的功夫来报道报道您,那会迅速引人注意的,您就不用这么累了,朗诵事业也有发展了。他笑着回答说他早想过了,论急的话,自己比谁都着急上火,可这事急不来,等成绩和效果都出来了,媒体会自动上门的。 
  事情似乎有些起色,两年内他搞过几次成功的大型朗诵会,与大单位也合作过。他自己的名气更是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小范围认识他、崇拜他,他获得的演出机会也多了,经常有规模比较大的晚会邀请他上节目,连中国外交部年度庆典都把他作为重磅嘉宾演员。北京大学还曾专门登门拜访请他出山在北大每周开设朗诵课,不少一直在网络上关注他的人得到这个消息后,慕名前往礼堂听课,场面异常火爆。一舟老师在朗诵领域的身影似乎比一些专业名家更活跃了。在此期间,他还录制了一套个人朗诵的CD专辑《声音玫瑰》,由北京电影出版社出版。
  但这红红火火的表象背后潜藏着的最大问题是:一切大大小小的活动几乎都没什么经济收益。一舟老师经常热心地为一台毫不关已的朗诵会倒贴几千元钱,只要朗诵会最后办成功了,他则十分满足。为赢得下一次乃至更多的演出机会,他甚至会放弃出场费,单凭实实在在的功力打动主办方。看着名家们每次成千上万地进帐,他心里当然会有点痒痒的,但最终选择了这样做。他说,整个朗诵的大环境不景气,现在还不到收钱的时候,非常时期一种必要的牺牲是朗诵能继续发展的代价,就当投点资。他还常常大方地到高级饭店宴请志趣相投的朋友,用他的话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振兴朗诵之力量”。家里带来的钱像流水一样立马就花光了,他在北京唯一的收入是定时向“有声读物网”提供朗诵录音,一小时100元,一小时成品要录将近三小时,他玩命地干着,一直处于借甲还乙,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我曾经亲眼目睹了一舟老师在最困难的时候被折磨得没钱吃饭、没钱买电话卡、没钱交房租,在北京简直难以为继。这一切绝对真实,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我常常想,“一舟”这个名字似乎有宿命的意味,他确实像一叶孤独的扁舟无依无靠地漂着,江水和江边风景是体会不到扁舟的感受与心境的。不过,一舟老师始终坚信一句话:走着走着,就会有故事发生。 
  2006年春节,一舟老师回了趟桂林老家,一切东西都留在北京。家人坚决反对他再来,因为刚装修完新买的一套房,经济比较拮据。现在的一舟老师天天在家看看电视、上上网、拣拣石头,回到了正常的退休生活。我们在网上聊天,他显得很伤感:“小玮,我真不甘心啊,两年的努力,似乎看到了点起色却不能继续下去,这不是白干了么?我现在想办法挣点钱,下半年争取再回去。” 
  昨天,突然接到一舟老师的电话,他说马上又要来北京,因为北京大学与中共大庆市委联合举办的国庆晚会邀请他出任总策划和嘉宾演员。这太棒了,好久没见一舟老师了,不知他现在胖了还是瘦了。可我憋住兴奋,故意装得一幅很无所谓的样子说了一番半风凉的话,我说:“您还是别来了,一大把年纪了,瞎折腾个啥呀,安心在家养老吧,家里好吃好喝,北京无依无靠,受那罪干嘛?”他马上反驳:“罪是要受点,可郭德纲不比我受罪啊,他在小剧场整整坚持了十年,终于熬到今天,人家那才叫真不容易啊。一项事业贵在坚持,我回去就着手建立类似于“德云社”那样的根据地,怎么样?”半小时的通话,他自始至终都兴致勃勃,而且振振有词。 
  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幅山水动画在重新播放:一人一梦满江飘,一舟一楫任逍遥,一任微风长相伴,一轮光辉把手招。 
  我感觉到,这画面似乎要比以前温暖了一些。
go_o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32楼#
发布于:2009-03-14 00:55
都能播放的,没问题。
你的系统里可能没有flash插件。
33楼#
发布于:2009-03-14 00:53
可惜 ,怎么都播放不了啊?
go_o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34楼#
发布于:2009-03-13 23:49
如果有话不敢说,是你胆量不够;如果这些名家看到了生气,是他们胸怀不够。
我相信,这些应该都是够的。

所以,这里就是畅所欲言的地方,大家随便发言好了。
只要是自己的观点就好,无所谓高低对错。艺术上,没有绝对的对错。
呵。


这贴把白云也招来了。呵。蓝色百合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
我再仔细听听!
yry007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10-29
35楼#
发布于:2009-03-13 20:15
哈哈!辛苦go on版主奉献的上述名家精品。的确,上述朗诵各有千秋。尤其是乔榛,瞿弦和,.徐涛,濮存昕的朗诵。前两位虽是棚中之作,但基本上属于一类的朗诵风格,包括濮存昕,话剧演员的功底很明显。而徐涛显然是学院派的经典,一开口就不同凡响。当然,.徐涛和濮存昕虽是现场版但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相比之下任志宏的棚中之作就显得格外单薄,其实任志宏并不适合朗诵这类题材的文章。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鉴赏观众,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评论。仅一家之言,
http://www.tudou.com/home/farmissy http://www.farmissy.com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36楼#
发布于:2009-03-13 19:15
  我说“像话剧里的独白”,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不一样的好法。
蓝色百合版下面有个下载链接,这个文件在教育网,公网可能得下载后才能听。
青海湖潮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4-15
37楼#
发布于:2009-03-13 18:20
    不知为什么,蓝色百合版的放不出来。但我还是那个观点,有些作品还是分男女声的,我听过几个女声版的大堰河,但就是觉得没那个味道,也许是“我是地主的儿子”的缘故。男声读可以身临其境,而女声就只能诉说别人的故事了,所以无亲身感受之感。哈哈,个人意见。
用爱和诗歌拥抱世界,用心和声音感悟人生
青海湖潮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4-15
38楼#
发布于:2009-03-13 18:14
同意白云老师的观点,徐涛版可能与环境有关,在舞台上表演,又有时间限制,所以就显得仓促了,像“像话剧里的独白”,如果让他专门录音的话,可能会慢一些的。但声音确实无可挑剔。
用爱和诗歌拥抱世界,用心和声音感悟人生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39楼#
发布于:2009-03-13 13:20
蓝色百合版
  我犯了一个错误,首先听了保尔的录音,然后,徐涛就成了第二个听完了的版本。两个人完全不同,感觉徐涛不是在朗诵,或者和我原以为的朗诵不一样,像话剧里的独白。我在想,他如果来表现哈姆雷特,会是怎么样的效果?
附上一个女声版,是蓝色百合的(己换成土豆的地址)。

http://www.tudou.com/v/SQ57Jlt1qsw


下载:http://baiyuncx.com/lanbai/dayanhe.mp3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