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72回复:18
聆听岁月之老歌《兰花草》(第18楼更新)
聆听岁月之老歌《思念总在分手后》
“油门正常,离合器正常,档位灵活,制动灵敏,油箱充足,发动机……正常。我们可以启程了,欢迎乘坐老式汽车!” “乘客朋友,您好! 我是陆凌涛,欢迎踏上音乐的朝圣之旅。 当时空的距离在记忆中消逝,你是否还会记得当初信誓旦旦的理想;当缪斯之剑刺穿了虚伪的假面,你是否还有勇气真诚面对坦白的灵魂。当都市里的喧嚣归于平静,红尘当中的虚荣化为了尘烟,那些经过岁月的陈酿所淀积下来的经典,或许是我们唯一的财富。在老式汽车的旅程中,就让我们一起寻找,一起感受,一起拥有一切值得珍藏的美好!” 上面这段文字,是上个世纪末北京音乐台的《老式汽车》栏目的开场白。那是一档主要介绍过去年代里优秀的欧美和华语流行音乐的节目。熟悉的朋友也许能想起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动过的时刻,曾经的美好回忆随着主持人陆凌涛讲述的那些老歌缓缓浮现在心头。就像那些经典的配音,主持人的娓娓道来一样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的魅力。那独特而又熟悉的声音曾让无数音乐迷们心头荡漾。 有一期的《老式汽车》,主持人搜集了几首经典的老歌,播放了几位歌手各自演绎的版本,让听众对比欣赏不同的风格,听着很有意思。今天我也照方抓药,找一首老歌,把手上有的不同版本帖上来,让大家听一听他们的相同与不同。 现在就开始吧,让我们一起寻找,一起感受,一起拥有一切值得珍藏的美好! 思念总在分手后 叶佳修词曲 想要潇洒地挥一挥衣袖 却拂不去长夜怔忡的影子 遂于风中划满了你的名字 思念总在分手后开始 想要将你的身影缠绵入诗 诗句却成酸苦的酒汁 还由不得你想浅尝即止 因为思念总在分手后开始 女士优先,陈淑桦第一个出场 锦绣二重唱 张清芳 张明敏 姜育恒 潘安邦 刘文正 唱过这首歌的人多了些,俺也不知道究竟哪个是原唱,干脆请词曲作者攒底了。 叶佳修 个人资源有限,欢迎补充。如果大家喜欢,我会陆续再发几个。 |
|
|
1楼#
发布于:2009-11-26 22:21
主任的感恩节巨献哪,当然要沙发支持!您今天在白宫吃的火鸡味道如何呀?还是不如京城璀璨的焰火?祝福楼上楼下的朋友!
![]() ![]() |
|
2楼#
发布于:2009-11-26 22:25
哈哈 我第一次这么拿到祝福 谢谢啦
我前段时间听寿星公发的老歌<不再为你等候>,我自己克隆了下 这里就献给楼主 |
|
4楼#
发布于:2009-11-26 23:55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版本 我想原唱应该是潘安邦
|
|
|
5楼#
发布于:2009-11-27 04:04
最早是听刘文正唱的这首歌...不管原唱是不是刘文正反正俺认为这首歌他唱得最好...因为俺是刘文正的粉丝...呵呵~~
(当初是用老式的录音机听这首歌...因为录音机有些卡带...那思念的味道忽快忽慢的...) |
|
|
6楼#
发布于:2009-11-27 11:24
这个创意好,“同一首歌”大联欢啊。占个板凳慢慢听
![]() |
|
|
7楼#
发布于:2009-11-28 17:16
这首 思念总在分手后 偶没有听过,真的
锦绣二重唱是哪位歌手阿?属老歌新唱吧 2楼是imagine的声音吗?真不错啊,赞! 也祝福这里所有的朋友们 ![]() |
|
8楼#
发布于:2009-11-30 11:08
嘿嘿,让我找到了imagine唱歌的据点啦!
锦绣二重唱是一个女子二人组合黄锦雯和于秀琴,台湾有两个女子组合我很喜欢,早的是南方二重唱,晚的就是锦绣啦 |
|
|
9楼#
发布于:2009-11-30 12:32
|
|
10楼#
发布于:2009-11-30 21:25
回 9楼(imagine) 的帖子
imagine朋友,歌唱得不错,不过捏《不再为你等候》这首歌可是俺发的哦,忽视我不干啦 ![]() |
|
|
11楼#
发布于:2009-12-01 20:43
|
|
13楼#
发布于:2009-12-05 14:15
聆听岁月之老歌《木棉道》
木棉别名英雄树、攀枝花等,落叶大乔木,最高可达40米。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在我国的西南和华南有分布。木棉道想必就是两旁种满了木棉的林荫道,呵呵。 ![]() 《木棉道》的作词是洪光达,作曲是马兆骏。 ![]()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台湾的女子组合“南方二重唱”,这也是我的最爱之一。 属于“60后”的“大南方”阎宗玉和“小南方"林瑀芳 (明桦) 结识于求学阶段的校园民歌比赛。二人试唱一首叫《梅雪争春》的歌曲,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获得赞赏与喜爱。为了寻找自己舞台,她们参加木船西餐厅的民歌比赛,以纯熟的吉他技巧及优美的合音脱颖成为正式的民歌手,这一唱就是三个寒暑。而她们的团体名称‘南方二重唱’,则是源自于当初《梅雪争春 》的歌词:南方的新年里有一天下大雪.....。 从学校毕业之后,与瑞星唱片公司签约,并在1991年以第一张专辑《细说往事》正式出道,虽然民歌的黄金时代已过,但“南方”透过她们的歌,继续传播著民歌时代的精神:纯朴、真诚、至情至景。这些在今天看来已经日渐式微而难能可贵的东西,在“南方”的音乐中,得到完美的延续。 南方二重唱在1999年推出专辑《太阳恋爱了》时,荣获第三届金曲奖,可又赶上所属唱片公司结束营业,于是二人以此为歌坛生涯划下完美的句点,淡出歌坛。 “南方二重唱”大都诠释情歌,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是台湾民歌后年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们的歌曲质朴、舒缓。声音清亮 柔和。欣赏之,如涓涓小流淌过心田,似柔柔清风抚弄发思。挑逗心底那一丝惆怅一抹柔情!她们的演唱刚柔并济,于平淡中见大气,两人已融为一体,使听者浑然不觉,是国语歌坛中配合最好的二重唱。 第二个]亮相的是杨林,她的《纯白》和《尼罗河女儿》想必大家耳熟能详。据说她已经在2003年9月退出演艺圈,改为习画,并办个人画展,是当今台湾地区知名的画家。 孟庭苇 听了几位女声的演绎,换个口味,听听同样来自台湾的江明学的版本 。 自幼酷爱唱歌的江明学是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系的高材生,1984年读大四的时候参加了台湾第一届大专创作歌谣大赛,以自已创作词曲的《如果真有来生》获“最佳作词奖”和“优胜作曲” 两个奖项。同期参赛的还有如今已经大红大紫的张清芳、黄安等人。 江明学的星路颇不顺遂,在一九八九年创下《秋意上心头》大碟狂销二十五万张的奇迹后很快滑入低谷,转做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他主持的“美食大国民” 创下有线台美食节目最高收视率。但是由于政治因素的杯葛,加上娱乐圈的是非风雨,促使个性硬朗的江明学决定不再上电视,而选择走上街头。 谈起当街头艺人的原因,江明学说,其实很简单,做烹饪节目主持人并不快乐,毕竟自己最喜欢的是唱歌。但是电视给台湾民歌的空间和艺人的机会非常有限,有时娱乐节目还会受到政治因素乾扰,所以索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唱歌给所有喜欢的人听。 人称“歌坛常青树”蔡琴大姐今夏推出“校园民歌”翻唱专辑《爱像一首歌》,其中就有这首《木棉道》,但我以为它实在不适合蔡琴大姐这样的淑女or熟女,大家听听看。 《木棉道》的原唱是王梦麟,台湾校园民歌第二届金韵奖的优胜歌手,同时也是知名创作人,原唱的著名歌曲有〈雨中即景〉、〈木棉道〉、〈阿美阿美〉、〈小草〉、〈庙会〉等。 攒底出场的是歌曲的曲作者马兆骏 愿小马哥在天堂里依然能与他热爱的音乐相伴! |
|
|
14楼#
发布于:2009-12-05 15:43
编辑个帖子实在是费劲,也赶上俺笨了些,连带着找些资料,断断续续地,总共用了三个多小时才算完成。
找了大约10首歌,每首歌至少四种版本。打算每周发一个,春节前发完,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你能够喜欢,捧场。 |
|
|
15楼#
发布于:2009-12-05 16:58
偶有些糊涂了,主任至今发的歌,偶都没有听过,汗...
算算偶的年龄也不算小了,看来和主任相比... 不不不,这个应该没有可比性... 捧场?当然,你发一个偶捧一个,一个也不漏,不管听过没听过... 赞! ![]() |
|
16楼#
发布于:2009-12-05 19:22
感谢主任又介绍好歌,南方组合是我喜欢的,小马哥的曲也很喜欢,特别喜欢那首风中的早晨,他去世后才知道原来马毓芬是他的妹妹,他们家音乐基因真好
|
|
|
17楼#
发布于:2009-12-06 11:25
|
|
18楼#
发布于:2009-12-15 02:44
1980年代初期,刘文正演唱的一首名为《兰花草》的“台湾校园歌曲”在内地颇为流行。
《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 带来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开得有多香。 当时多家报刊和歌本都登出了这首《兰花草》,但是,在词作者栏里,有的未署名,有的署为“佚名”,有的干脆以“台湾校园歌曲”将词曲作者都省略了。直到N年以后,人们才逐渐知道这首歌词的作者,就是提出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胡适。 1920年3月,胡适先生出版了我国新文学初期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之后,《尝试集》一版再版。1922年10月又刊行了经作者增删的增订四版。在这次增加的几首诗中,就有被称为《兰花草》的原诗。该诗题目为《希望》,据作者所注的时间,此诗作于1921年10月4日。诗很短,抄录如下: 《希望》 我从山中来, 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对比《兰花草》的歌词,可以清楚看出,《兰花草》歌词就是《希望》一诗稍加增改而成。从立意、内容、文辞到形式,都没有大的变化。只是为了传唱的方便,做了细微的改动。只是做这细微改动者,是否胡适本人,并未找到确凿的说法。 《兰花草》在20世纪30年代被陈贤德和张弼谱成曲,流传至今。 一首小诗能得到这样广泛的传唱,以至几十年后还有人“袭用”,谱成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这大约提示我们,艺术作品内中的真实情感、情趣,也许正是葆有它生命力的最基本素质,就像这首《兰花草》,以她的朴素、清新打动了我们。 第一个登场的就是当年的天皇巨星刘文正,先声夺人嘛。 所谓的“台湾校园歌曲”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台湾各大学校园,也被称为“ 校园民歌”、“现代民歌”、“乐府民风”。 淡江大学数学系学生李双泽被称为校园歌曲的开拓者。1976年12月3日,在淡江大学一场《西洋民谣演唱会》上,他高声呼吁“唱自己的歌”,引发热烈的回响,这是新民歌运动的“淡江事件”,由此掀起了“校园歌曲运动”的序幕。遗憾的是,李双泽却于1977年9月10日在淡水兴化店海滨为救人而不慎溺毙,年仅28岁。 “台湾校园歌曲”传入内地是在70年代末期,适逢“文革”结束不久,听惯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社会主义好》之类大合唱的人们很容易就被歌词富有生活气息、旋律优美的“台湾校园歌曲”所吸引。《乡间小路》等歌曲开始被人们传唱,逐渐流行起来。 请大家听听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手之一包美圣的《兰花草》。 包美圣1977年因参加当时由新格唱片公司举办的台湾第一届金韵奖而获胜并签约旗下,当时年仅19岁的她以女精灵似的清亮音色并带童趣般独特嗓音见长,在当时广受歌迷的喜爱, 1980年离台赴美深造。代表作《捉泥鳅》《小茉莉》《成长(悟于十九)》。 本人听歌的范围比较窄,以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在台湾和香港出生的那一茬歌手演唱的华语流行音乐为主,这些歌手的黄金年代主要在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前期这短短的近20年时间,所以我选的歌基本都是这段时间的作品,其中尤以台湾的歌多些。 接着依然是两个台湾歌手银霞和沈雁演唱的版本。 银霞 银霞不姓银,本名叫章家兴,她是70年代台湾红极一时的艺人甄珍的妹妹。银霞是艺名,是她的姐夫刘家昌取的。银霞代表作有《你那好冷的小手》《蜗牛与黄鹂鸟》。 对“台湾校园歌曲”稍有了解的朋友即使不知道沈雁这个名字,也会知道沈雁演唱的那首《踏浪》。沈雁本名周美麟,是台湾第一代玉女偶像歌手,首张专辑《踏浪》,搭配电影《我踏浪而来》,让她红极一时。 香港民谣歌手区瑞强也翻唱过不少台湾校园歌曲。区瑞强80年代成名,擅长流行民歌吉他,从不曾大红大紫,但他独特的田园气息在唱片业比较发达的香港歌坛中也算独树一帜,《陌上归人》《渔火闪闪》是其代表作。区瑞强音色优美,中音非常干净,富有感染力,低吟浅唱,醇厚动人,悠然而不经意间将许多耳熟能详的旋律唱出新味道,是一个实力派歌手。 既然是翻唱,面对同一首歌,不同的歌手出于自身的条件,或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或出于商业上的考虑,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最后大家可以听听叶倩文的《兰花草》。 最后说明一下,虽然尽量保持192kbps的码率(少部分只有128kbps),但有些歌的音质并不太好。因为部分网上流传的老歌很可能就是卡带转录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找了找手上的资源,大概能有30首左右的歌版本比较多(力争不少于五个版本,至少四个版本,为了保证质量,那些“酒廊歌手”的版本就不发了)。我打算继续做下去,因为圣人说过:“知音不用多,三五个就够”。 下期更新聆听岁月之老歌《恰似你的温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