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731回复:20
广播剧 《杜十娘》
广播剧《杜十娘》,根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
编剧 左 莱 导演 刘保毅 演唱 李淑君 配乐 卫 彣 宋铁铮 作曲 陆 放 录音 李世恩 刘永成 效果 李宝琨 杜十娘: 郑振瑤 李 甲: 张家声 孙 富: 艾长绪 老管家: 赵德成 父 亲: 雷恪生 解 说: 董行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六十年代初播出。 杜十娘,杜十娘,你是无暇的白玉,你是不染的莲 花。你那样美丽,那样聪慧,那样纯洁,却遭受着 人间无情的风雨。可怜红颜多薄命,落入风尘花柳 中。 “广播剧《杜十娘》夜泊瓜洲一场有一段人物对白,就这一段对白来说,如果演员只一般地知道两个人各怀心事,李甲对于携十娘回家已经产生疑虑,心事重重,十娘心地纯净,仍十分高兴地和李甲谈心,也可以完成这一段戏,但是人物性格不一定表现得很深刻。这段对话,是人物前面行动的继续,李甲并不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他携十娘回家,多少带着几分侥幸不被父母责怪的心理,他追求的生活道路仍然是封建文人那一套,前场戏他就说过:“十娘,我一定要为你晋求功名,让你作一位凤冠霞帔的一品夫人。”所以他的行动不是同封建伦理道德对抗,这与十娘就不一样。而当他路遇老家人,得知父亲的严厉责备,绝不容他携十娘回家的时候,他很快屈服了封建家庭压力,没有一丝反抗封建道德的心理,他这时多少已经产生了离开十娘的想法,当然内心又是痛苦的。这一段对话,是李甲、十娘的爱情走向悲剧以及李甲、十娘性格冲突奔向高潮的开始。对于演播李甲的演员来说,只有从全剧的贯穿行动中把握这一段对话,才能把李甲的话演播得“人木三分”,刻划好这个人物。” “广播剧是只供人听的,其人物重要的戏剧性行动,最好选择能够有音响来配合的行动。“僧推月下门”改成“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广播剧写作要用“僧敲月下门”的写法,因为“敲”的动作比“推”的动作,音响效果鲜明强烈。容易用音响突出表现人物行动。 广播剧《杜十娘》里,当李甲从孙富船上回来,在十娘的一再追问下才说出以一千两银子将十娘卖给了孙富时,这是戏剧情节的一个突变,杜十娘从幸福幻梦的高空,摔到地上,她此时要有强烈突出的戏剧行动。在此设计了杜十娘手里的茶杯突然落地摔得粉碎,这一动作就足以展示十娘此时此刻的心情。” “广播剧的语言,又是艺术的美的语言。广播剧语言写作要求从生活中提炼,要求洗炼生动上口达意,富有潜在含意,演播也要求自然真实与美感妁统一,要求有准确生动的表现力。这样,就要演员揣摸语句感情、逻辑,讲究音节、音色、声调,控制气息,作到干净、清楚、动人。 干净,在于气息的控制。特别是大段剧词,往往感情起伏,在生活中常会说得气息不匀,气息的杂音也不断出现。广播刚演员要控制自己,使语言声息干净而又谈吐自然。在广播剧《杜十娘》接近尾声时杜十娘有这样一段独白: 我要梳妆打扮,我要送旧迎新。(凄楚地笑)菱花 镜照着我杜十娘,你是那么年青美丽。你的脸面 如春风里的桃花,可你的遭遇比桃花命还薄。你 这一对眼睛,如秋水一般明澈,可你却看错了人, 看错了人。天哪,天哪,我的命多苦呀!我年幼 父母早亡,堕落烟花,白天黑夜,供人玩弄。我 心里满是苦,脸上都要强做笑。我本想脱离这无 边的苦海,迭一知己从良。选来选去,却选上了 这样一个人。我真没有看透这样多情多才的人, 藏着的是一颗绝情寡义的心。天哪,叫我还能相 信谁?相信谁呢?如今我这满腔的希望都被狂风吹 散,我这心中的火焰都被暴雨熄灭……(哭泣)苍 天哪,天地这样广阔,准道就没有我杜十娘咫尺存 身之地吗?……是天理人情逼我屈辱地活着,可我 不愿意这样地活着。让我迎新送旧?我真的要迎新 送旧了。…… 这大段独白,如果用朗诵腔调,气息比较容易控制,而要自然、生活化、不夸张,气息控制难度就大得多。这就要求演员训练有素,在演播前有很好的准备。对于广播剧词演播只讲自然真实还是不够的。假若这段独自象生活那样说得气息不匀,杜十娘给人的美感就大大减弱了。” (我上传的这个广播剧的音频的源是低精度的,能听到一些压缩噪音,好像开头和结尾缺了一部分。) [sell=5,] 广播剧 《杜十娘》 [/sell] |
|
2楼#
发布于:2011-04-14 20:16
广播剧 《杜十娘》,大家演播很想听听。谢谢楼主分享!!!
![]() ![]() ![]() |
|
|
4楼#
发布于:2011-04-14 22:18
特感谢刘玉良楼主发了那么多优秀广播剧。强烈支持。
|
|
9楼#
发布于:2011-04-15 21:46
谢谢楼主分享经典广播剧...辛苦了!!!
|
|
|
10楼#
发布于:2011-04-16 00:02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穿越历史。
|
|
|
16楼#
发布于:2011-10-10 22:21
回 14楼(lyly_001) 的帖子
不好意思,使用115网盘不太熟练,耽误了续期,现在已经续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