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06回复:3
黄金岁月:《呼啸山庄》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呼啸山庄》可算是里程碑式的作品,然而又是一部当时主流评论界贬损的影片。《呼啸山庄》改编自著名小说家爱米丽.勃朗特的同名小说,这次改编十分成功,执笔的本.黑希特和查尔斯.马克阿图都是很有名的编剧,他们将原来比较冗长的小说只改编到第17章,这样就显得十分紧凑。影片导演威廉.怀勒(William Wyler)是电影史上的一位奇人,他一生拍摄影片无数,得奖也是无数,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由怀勒执导的影片有《宾虚》(1959年)、《罗马假日》等等。
担任《呼啸山庄》作曲的是好莱坞著名的配乐大师之一阿尔弗莱德.纽曼(Alfred Newman),这部影片也是他进入20世纪福克斯公司第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很多评论家认为本片开创了“新浪漫主义电影配乐”的先河。 《呼啸山庄》从1938年12月5日开始拍摄,为了体现当地特色怀勒本来打算到英国取景,但是由于拍摄经费比较紧张,无法支付这笔巨大的开销,于是,怀勒只能在洛杉矶附近的山区寻找了一座村庄加以改造,成为英国北部约克郡的“呼啸山庄”。影片的美工考虑的十分仔细,因为小说中对环境的描述非常清楚,所以,怀勒决定将加利福尼亚可以看到的植物统统铲去代之以从英国进口的石南花,这才像英国当地的风貌。 由于这是一部从英国小说改编过来的电影,怀勒挑选了英国演员劳伦斯.奥利弗来扮演主要角色希斯克里夫,不过,一开始他与怀勒之间的合作并不愉快。当时奥利弗已经成名,怀勒却感到奥利弗演舞台剧的痕迹太重,因此,在许多场景拍摄时出言纠正,结果有些镜头竟然拍了60遍还通不过,这让奥利弗简直快气疯了,他对着怀勒大喊:“你到底想干嘛?”怀勒倒很冷静的回答他:“为了让你看上去更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原来气质高贵的奥利弗被塑造成了一个自卑、愚蠢、利欲熏心的私生子,这下奥利弗才服气,感到导演是有意要让他在气质上接近人物而不是故意刁难。 怀勒是较早认识到电影配乐对影片成功所能起到重要作用,他曾经说过:“音乐可以唤醒观众”,他喜欢在电影中让音乐经常存在而不是仅仅作为点缀。因此,纽曼对《呼啸山庄》的音乐创作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这可以从他谱写的那个优美的凯瑟主题中看到,凯瑟是影片中的灵魂人物之一,她很单纯、对生活充满向往和不切实际的想法,纽曼为她谱写了一个朗朗上口的抒情主题,而且这个主题在影片中经常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有两次凯瑟主题的出现非常精彩,一次是希斯克里夫在佩尼斯顿的悬崖边思念凯瑟,另一次则是影片结尾处,凯瑟奄奄一息,希斯克里夫来看望昔日的恋人,这时主题由独奏大提琴呈示,然后转到弦乐的高音区,凯瑟请求希斯克里夫把自己带到他们以前常去的佩尼斯顿的悬崖,但她已经没有力气,于是,希斯克里夫抱起凯瑟推开窗,这时,凯瑟主题再次响起,凯瑟对希斯克里夫说:“我要等你回来!”此后主题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有生气,纽曼故意不让F小调和弦解决掉,这样音乐给人一种无穷无尽延续下去的感觉,然而,凯瑟的生命却到了尽头,她幸福地死在希斯克里夫手臂里,音乐和剧情发展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对位”效果。这个用音乐所做的“不解决”的结尾给人以深深震撼,以至于制片人戈德文看了样片之后竟难以自拔,一定要求改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是遭到了怀勒的拒绝。不料,制片人背着导演秘密拍摄了一个一对恋人在天堂相会的结尾而不告诉怀勒,以至于1939年4月13日怀勒在好莱坞Pantages剧院看到了不属于自己的结尾,震怒不已,为此他与米高梅后来积怨很深。 《呼啸山庄》当年荣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包括最佳配乐),但是,最后只得到了一个最佳摄影奖,令不少人大跌眼镜,无论是编剧、剪辑还是导演、男女角的表演《呼啸山庄》都很有竞争力,最后却是摄影在黑白片的“下坡路”上得了奖,怎不令人觉得奇怪?配乐奖同样如此,如果说《呼啸山庄》输给《乱世佳人》还是“情有可原”,那么它输给了卡通般的《绿野仙踪》就显得有点“无可奈何”了。 1936年是纽曼成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音乐总监的一年。以前他的兴趣在指挥,他认为作曲实在是太孤单,有时候他一连几个小时面对五线谱纸却一个音符也写不出来,然而,现在他必须亲自动笔作曲。晚年,纽曼在回顾自己一生创作的250多部电影音乐时,将《呼啸山庄》列在三甲之中,可见他对这部早期作品的钟爱。 |
|
最新喜欢:115588...
|
1楼#
发布于:2004-12-02 04:45
黄金岁月:《呼啸山庄》
曾经在语文课上看过一个配音版的,好象是台湾配的,听到那句西斯克里夫,恶寒,连鸡皮疙瘩都起了。 |
|
2楼#
发布于:2004-12-02 06:31
黄金岁月:《呼啸山庄》
台湾的配音?那一定有够嗲 |
|
|
3楼#
发布于:2004-12-09 05:25
黄金岁月:《呼啸山庄》
[这个贴子最后由Ludwig在 2004/12/11 08:06pm 第 1 次编辑]什么?台湾配音?!他们的国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