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50回复:2
[转贴}怀旧
回想1970年代的译制片这是因为骄阳的贴子引起的怀旧。
现在回想起来,1970年代的译制片实际上和政治需要、外交动向有紧密的联系。 记得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还是文革时代,还需要批判走资派、黑司令部的时候,而那时因为文革,我们只有一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阿尔巴尼亚友邦国家,因此译制片主要来源国家只有它。印象里有《广阔的地平线》(讲述一个劳动模范的事迹,里面有批评机关官僚主义的内容,适应批判走资派的需要);《海岸风雷》(讲底下斗争的,但里面有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的叛徒角色,正好适应清理阶级队伍的需要)。前苏联30年代拍的两部政治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因为有揭露批判布哈林、加米涅夫等人阴谋的内容,放了很长的时间。后来还有阿的《地下游击队》,完全是革命战争片。 这几部电影,都是黑白的,拍的一般。两部苏联片子里,列宁的演员是极好的,配音也好,尤其是大段的演说,非常精彩。作为老百姓所关注的,却大多不是那些政治领导人所希望的:人们记住的是1918里的那段《天鹅湖》“四小天鹅舞”及“王子与奥杰塔双人舞”(影片把顺序放倒了),“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海岸风雷里反面角色说的:“我说打鱼这活,穷的连根上吊的绳子都买不起了”;地平线里的车间主任苏格拉底“你有阿斯匹林吗?” 林彪事件后,和朝鲜的关系恢复了,开始进一些朝鲜的片子《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直到后来轰动一时的《卖花姑娘》。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创伤》是同时放映的。 自己感觉真正看了觉得有意思的是1973年后进的罗马尼亚电影。前面已经提到的《多瑙河之波》,虽然是战争片,但拍的很艺术,设计悬念,情节进展快,尤其是故事具有人情味:两个好男人和一个好女人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对付的是德国鬼子。1974年?进的《火神》,描写一个消防队员勇救城市的故事,而这个队员却是经常扮演反角的(摩德万警长系列里的坏蛋),长得挺委琐,而且还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剧情紧凑,也是经常出乎意料。《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讲的是小朋友抓坏蛋,很惊险,但又很幽默,经常让人大笑来放松。1977年?进的《沸腾的生活》,是真的有突破的,开始出现企业改革家的形象,藐视党委书记(“你真可怜,连这种事情也要管”),有雄心和独立精神。这个电影还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反复出现主人公在海滩上骑马飞驰的主观想象镜头,配上电子颤音的音乐,当时来看真是很神奇的效果。这是开始改革的信号? 转贴请注明:真名网 www.zmw.cn |
|
|
2楼#
发布于:2006-05-11 07:50
在《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之前有一部《巴布什卡历险记》,更惊险一些,坏人的绰号有“教授”、“独眼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