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70回复:6
[解放日报转载]《达·芬奇密码》配音版受青睐
原著:韩璟
题目:看原版难“解密” 听配音易“破译” 《达·芬奇密码》配音版受青睐 《达·芬奇密码》火了!上周五上映后的第一个周末, 各大影院的售票纷纷牌起了长队。永华电影城周六当天票房创下了40万元的单日票房纪录 但有意思的是,以往引进大片原版受欢迎,而这次,不少观众主动选择了配音版。 情节复杂语种多,看原版“消化不良” 影片继承了小说中环环相扣、高潮迭起的情节,但也融入了达·芬奇名画、斐波那契数列、五步抑扬格、希伯来编码体系、圣殿骑士团、死海古卷、圣杯等众多文化符号。对西方宗教历史比较陌生的中国观众、如果没有接触过原著就直接看原版片,难免会被错综复杂的情节弄得摸不着头脑,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 该片译制导演之一,片中女主角索菲的配音者狄菲菲说:“这是我译制的电影中最困难的一部。影片中大量的对话都不是日常口语,许多宗教、历史、艺术方面的术语贯穿在人物对话中。其此,片中不光有英语,还有近一半的对话是法语、拉丁语和西班牙语。再说影片的情节又十分复杂,只要一个关键细节漏过去,后面的情节就比较难接上了。” 原汁原味固然好 对话精髓难领会 《简爱》、《尼罗河上的惨案》、《佐罗》、《叶塞尼亚》等译制片已成为影迷心中的经典之作。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迷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年轻观众倾向于选择原版片。对他们来说,“老外开口说中文”的译制片毕竟是二手创作,不够原汁原味。而这次,不少外语好的观众“知难而退”,还是选择了配音版。 狄菲菲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达·芬奇密码》的最后破译是靠“Roseline”这个词汇,它既可以指罗斯林教堂,又可以指贯穿巴黎的玫瑰子午线,前者是音译、后者是意译,在英语中同音不同义,在中文中却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在配音中将它翻成:玫瑰林教堂以最初的玫瑰线命名,又叫罗斯林教堂。这才为最后的解密埋下了伏笔。”这样的例子在译制片中比比皆是。 译制片能否辉煌 忠实原片最重要 《达·芬奇密码》获得了“配音版胜过原版”的评价,但这能否重新燃起观众对“配音版”的热情呢? 狄菲菲告诉记者,《达·芬奇密码》是一个特例。这样大量涉及宗教和文化、能够显出配音演员台词功力的影片毕竟是少数。“当年译制片的辉煌除了本身翻译质量较高外,还有外界的客观原因:当时大家正处于文化饥渴的状态,能看到像《叶塞尼亚》这样讲述爱情的译制片,自然容易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现在看原版片的渠道多了,观众的选择余地也多了。配音版要重新抓住观众,关键还在于要忠实于原著、向角色靠拢。质量有了保证,才能找到观众。 [全文摘自2006.5.24解放日报] |
|
|
1楼#
发布于:2006-05-24 09:54
下面是引用diehard于2006-5-24 09:45发表的[解放日报转载]《达·芬奇密码》配音版受青睐: 我觉得这对上译厂来说至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
|
|
2楼#
发布于:2006-05-24 10:29
当年译制片的辉煌除了本身翻译质量较高外,还有外界的客观原因:当时大家正处于文化饥渴的状态,能看到像《叶塞尼亚》这样讲述爱情的译制片,自然容易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现在看原版片的渠道多了,观众的选择余地也多了。配音版要重新抓住观众,关键还在于要忠实于原著、向角色靠拢。质量有了保证,才能找到观众。
菲菲姐看来对此的认识真的很深刻啊~~ 不光是达芬奇密码,之前的南极大冒险,去看的人也认为配音很不错。只要是好的配音就能够抓住观众 切,某些人以为会点英语就看得懂原版片拉?小样儿,碰上法语意大利语看他们怎么办去 |
|
|
3楼#
发布于:2006-05-24 11:00
翟巍 的配音相当出色! 塞拉斯是里面最有生命力的角色! 相得益彰! 喜欢!
|
|
|
4楼#
发布于:2006-05-24 15:10
希望<达芬奇密码>的成功能给现在的译制片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
|
|
5楼#
发布于:2006-05-24 16:10
下面是引用diehard于2006-5-24 15:10发表的: 希望如此。只要以后的片子能够一直保持高水准的译配,会更快地复苏起来的。 说实在的,去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家看碟不一样,坐在电影院里视听画面和声音都来不及了,哪还有空去看字幕,所以配音是有必要的。而且作为中国人,只要是配得好的给人艺术感的配音,即使是一般观众也会喜欢听的——怎么说也是母语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