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04回复:7
[转贴][推荐]中影给国人制造了西方电影文化的“假象”
据自:
调查:多数中国人认为国产电影剧情比西方电影好 近日,由AC尼尔森和尼尔森NRG做出的一项关于中国电影观众的娱乐消费模式的网上调查报告显示,42%的受访观众表示对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没有特别的偏好。然而,那些喜好西方电影的观众是因为西方电影生产制作的高投入。其中71%观众认为西方电影的制作更为精良,65%认为特技效果更好。相比较而言,2/3的观众认为中国电影与他们个人更加相关,4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具有比西方电影更好的剧情。 影评人李祥瑞认为,这种调查结果毫无意义,因为,目前国内引进的外片只局限于商业大片,这些影片根本不能代表西方电影的全貌,中国观众对西方电影的了解只是管中窥豹。 “那些喜好西方电影的观众是因为西方电影生产制作的高投入。其中71%观众认为西方电影的制作更为精良,65%认为特技效果更好。”——这说明中国电影观众对电影艺术的了解以及电影文化熏陶下产生的素养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技术投入当然是电影谋求艺术感染力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但真正决定电影价值的还是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包括被认为充斥感官暴力的美国大片(《战争之王》)。其实应该怪罪的可能不是观众,而是中影集团,如果说调查结果中观众真的是在电影院里看美国电影并在此基础上就中西方电影文化做出比较的话,那么引进外片时将焦点锁定商业大片的中影无疑给国人制造了一个西方电影文化的“假象”——在这一假象之下形成的讨论以及调查结果毫无意义。 原因:中影的市场策略导致引进大片“快餐”当道 因为中影的这一单纯引进“快餐型”电影的明显含有市场阴谋的举动有意弱化了西方电影的强势文化的形象,如果单拿我们在电影院中见过的好莱坞大片做比较,国产电影会显得类型丰富,而且颇有文化内涵——当然这种文化认同不排除国家意识以及民族感情的影响。 记得冯小宁在两会期间表达自己对好莱坞电影的鄙视时就说了这样的话:“从每年引进的大片看,好看得没几部。”——简直无知的触目惊心! 中影的引进形式以及观众在这种生态环境下的比较其实对西方电影来说是相当不公正的,因为有很多在电影院里看西方大片的中国观众根本不了解美国电影。 《午夜狂奔》、《为戴茜小姐开车》、《天生杀人狂》以及最新的《断臂山》,这类明显比大片注重情节含有丰富人性内容的影片显然也不可能在国内有很好的票房,中影引进片促使观众的审美情趣日趋低智化,视野也越来越狭窄,他们对西方电影的主流和DVD时代带来的海量供应的非主流甚至另类的西方电影缺乏最起码的认识,所以对他们的将西方电影的优点总结为技术成就的说法不敢苟同。 要比较,就等自己的影片同样能轰击老美眼球时再比较。西方片能成为流行全球的消费文化,就因为其中有人类共同的情感,或者说人家表达得比较成功。 如果无视西方电影在全世界的成功,单拿自己的狭窄视野中的所见所闻说事儿,其实很容易使本就虚弱的国产电影滋长起夜郎自大的——这当然不利于他的成长。 |
|
|
1楼#
发布于:2006-06-15 10:36
说回到译制上来,一部剧情好有深度的影片更能彰显配音的魅力!
|
|
|
2楼#
发布于:2006-06-15 10:42
引进的电影竟是电脑特级,追求的是火爆的场面,电影台词苍白,这是造成译制片水平不如以前的主要原因。
|
|
|
5楼#
发布于:2006-06-16 16:16
楼主说得有道理。可是西方,尤其是美国,现在主流电影大多重视技术,缺乏文化内涵也是事实。经典名著都拍完了,有些还一拍再拍。电影作为综合的艺术形式,作为文化的终端产品,没有优秀的小说做基础是不行的。
|
|
|
6楼#
发布于:2006-06-16 16:31
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关键就在于大家会用不会用!
|
|
|
7楼#
发布于:2006-06-17 09:54
中影吃屎的人太多,中国的电影产业长路漫漫,因为大多数人都只是想把电影作为赚钱的工具,悲哀啊
为官者多为废囊,而很多文化人及文人学者又空话连篇,冠冕堂皇的愚言,自以为样样精通,其实炮声一响,早就躲在大后方了,这样的人活着真是多余,所以我一直不是很看得起中国的文人,(除了鲁迅 郁达夫,他们敢于为先)中国少有激情义士,坚持意识,少有敢于挺身,力挽狂澜的.不少人为求自保,多数话不言实,废到一种境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