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74回复:10
[转贴]提高电影节目收视质量的探讨 (含有胶转磁技术的解释)
[作者: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王绍清]
http://www.cctvpro.com.cn/jxlt/20051009/4329.html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电影始终是各电视台所青睐的节目。十年前建设了总局直属的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近几年又相继建设了一些省台的电影频道。一些没设专业电影频道的电视台也设置了一些与电影相关的节目或栏目。在电视媒体中,电影发挥了重要的节目支撑作用,CCTV6始终有很好的观众缘和收视表现,HBO、香港电影台等专业电影频道都是大家耳闻能详、深受欢迎的频道。但是,如何进一步应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电影节目的收视质量,满足观众需求与期望,是一个很需要认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 电影胶转磁技术的演变和现状 在电视上播放电影,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是胶转磁,即把以胶片为载体的电影转换为以磁带为载体的电视节目。 最早期的胶转磁,就是用放映机把电影投映到银幕或白墙上,然后用摄像机对着画面拍摄,将视音频信号记录到磁带上, 相当于现在的所谓“枪版”(最早期甚至是不经记录即直接播放出去)。这种工艺的效果可想而知, 肯定很差。首先受放映机光源、银幕质量、放映环境影响,画面的亮度、清晰度、色彩会受很大影响。用摄像机拍摄银幕,画幅很难调整准确,又会受抖动的直接影响,最终效果会大打折扣。好在那个年代基本上是黑白电影,电视也是黑白电视,对色彩还原没有要求;电视机的尺寸小,对亮度、清晰度也没有更高要求,有声儿有影儿就是一乐. 那些让现在人无法接受的节目质量,当时也能让人津津乐道、心满意足。 随后有所进步,有了一种产品称作多路光学转变器。将放映的画面投到转换器上,在转换器上成像,取代原来的银幕,摄像机对准转换器的另一端拍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光的有效利用率,有效提高了画面亮度,也提高了清晰度,进而提高了画面质量,当然这种局部的改变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以上这些看似很原始的胶转磁手段,其实并非很古远的事情,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都是这么干的。 自有了电视电影机,成为商品并被广泛应用以后,技术上有了大的跨越,电影在电视上的播放,数量和影响日益扩大。 电视电影机就是通称的胶转磁机。它由机械部分、光学部分、CCD扫描部分以及信号处理等若干部分组成。实际上是将电影放映部分、光学成像部分、摄像机部分的功能和结构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并非简单的拼装,而是做了根本的更新。放映部分由普通放映机的间歇运动方式改为匀速连续运动方式并且速度可调,保证了画面的稳定性和变速要求。胶片在转磁机上可以往返搜索。CCD的各项指标高于普通摄像机,提高了画质。正片、负片全可以转。特别设计的一些信号处理电路更有效地对音视频信号进行补偿、传输和记录。这一新的专用设备在电影和电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电视电影机现在已经被各影视制作机构广泛应用,电视上播放的所有电影和用胶片拍摄的全部图像内容,都是经过胶转磁工艺完成的。 有了现代的胶转磁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电影在电视上的播放和收视效果,极大地促进了影视共同发展。但是,人们对高质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播电视技术获得快速发展。电视信号由模拟变为数字,传输方式由微波变为卫星和光缆,接收方式由天线接收变为有线入户。接收端的变化也非常大,电视机屏幕尺寸由小变大,从CRT到平板,由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标清到高清。信号源质量的提高,传输方式的变革,接收显示设备的不断更新,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视音享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电影在电视中的播放和收视效果总体上还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例如:与用视频直接拍摄的电视节目比较,电影的画面不干净;电影的画面不清晰、不透彻;电影的色彩不鲜艳、不饱和,甚至偏色,还有内景或暗部缺少层次等等。本来电影的画质优于电视画质指标,为何反而效果不理想,如何解决?是本文关注和研讨的问题。 二 影像质量决定因素之一——胶片 电影胶转磁之后获得的节目带称为母版,母版的质量决定了之后各版本包括播出版的质量。而电影胶片可称为母版之母,它是决定母版技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电视播出机构做胶转磁所用的胶片,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制片方所提供的基本上是电影放映拷贝。电影放映拷贝做胶转磁存在诸多问题,是影响电视收看质量的最主要原因。 * 电视的映像原理与电影的映像原理不同,一般放映用彩色电影拷贝上的阴影区影像密度在2.0至2.5之间,这一部分影像转映到电视屏幕时,图像层次和色彩会产生失真甚至不能还原。电影放映拷贝是为电影在影院放映生产制作的,并不适合做胶转磁在电视中播出。 * 制片方提供给电视播出机构的放映拷贝往往不是全新的,而是放映过几场或若干场的拷贝。由于电影拷贝放映时的机械运动和磨擦,每放映一场其画面品质就会有所降低。如果35mm底片的水平清晰度达到4K,翻正片的清晰能够达到2K以上,再经过翻底之后所印制的大量发行拷贝,其清晰度要降到1K的水平。经过放映后的拷贝,清晰度会再次下降到0.7K甚至更低。如果用这样的拷贝进行胶转磁,其图像质量肯定不理想。 * 由于电影的历史远远长于电视的历史,胶转磁要加工的往往是过去若干年前生产的老影片。老影片由于当时生产技术水平所限或使用保管等因素,普遍存在偏色、抖动、划痕、脏、斑、霉等问题。老影片转磁会产生颜色不正,亮度不够,画面不清晰等问题。这些老影片与新摄制的电视节目同时播出,给人以很大视觉效果反差。 以上状况是各电视台所面对的客观现实,致使观众在电视上无法收看到满意的电影播放效果。 既然电影放映拷贝不适宜做胶转磁,就需另觅出路,翻正片是最好的选择。翻正是原底经过剪接和校正后所印的中间片,是一部电影作品的所有后续产品的源头,清晰度和色彩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放映拷贝,会获得最理想的转磁效果。但是电视播出机构获得制片方翻正片的机会极少,另外翻正片上没有声音,做完转磁后需要再进行声音合成。欲取得最高质量的电影胶转磁母版,翻正应是第一选择。 另外的办法是制作专门用于胶转磁的低反差拷贝。由于电视图像信号动态范围较小,所以选择反差性能相当的电影胶片做拷贝,使影片上阴影区域高密度受到限制,新标准规定密度范围在0.25至2.05之间,保证其影调、色彩的良好再现,从而获得好的转磁效果。电影频道自成立以来,对所购买的每一部新影片都向版权单位定制了这种专门用于胶转磁的低反差拷贝。 如果所购买的是早年生产的旧影片则应先对影片进行修复、清洗等技术处理,尽量先行弥补影片自身的缺陷。 提高胶转磁技术质量的首要工作是千方百计先解决好胶片这个源头问题,在当前条件下尽量找到适用于转磁并且是技术条件最好的胶片。 三 影像质量决定因素之二——技术设备 技术设备是决定胶转磁影像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否则,有再好的片源也无法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 1. 胶转磁设备 以汤姆逊公司生产的胶转磁设备为代表,从模拟、数字标清到现在的2K、4K高清,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新一代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对胶片高清晰、高质量的扫描和对大量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能力。500MB/秒的高速率传输网络,使2K高清转磁达到实时扫描,内部数字处理为16Bit。这样的性能指标可以满足电影的后期制作、资料库存储或数字影院放映,更能满足电视高、标清播出的需要。 2. 调光调色设备 过去在转拷贝时基本都是直接转不调色,或仅通过胶转磁本机上的RGB进行粗调。这或许受当时设备条件的限制,配套不齐;或认为电影拷贝已经是通过统一校色过的,不需像转底片那样认真调色,造成播出效果差。事实上拷贝也存在光、色不匀现象,存在褪色问题,存在光学显像与视频显像差异问题,所以转电影拷贝也必须进行认真的调光调色,使其影调和亮度一致,色彩还原更逼真。达芬奇调光设备作为胶转磁设备的伴侣,功能非常强大,给专业制作人员提供了很广阔的发挥和创作空间。通过调光调色处理后,影片的图像质量会有明显的提高。 3. 修复设备 划道等机械损伤以及污点、霉斑、抖动等问题均是电影胶片不可避免的。有的新影片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特别是一些老电影,上述问题特别严重,造成图像品质下降。对影片以上问题的修复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有了一些品牌的专门修复设备,经试验效果很好,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明显提升画面品质和视觉效果。 胶转磁设备、调光调色设备、修复设备可谓三位一体,组合成一个强大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电影节目制作系统。 4. 数字中间片是美好的期待 数字中间片技术是对电影生产工艺的根本变革,更是影视技术的最佳结合点。数字中间片是通过对影片原始底片进行扫描并进行编辑和特效制作后获得的,各项技术指标远高于电影中间片。经数字中间片可以根据不同用途制作和输出不同类型和格式的终端产品,视频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方便、最容易的。如果电影采用数字中间片生产技术,获取用于电视播出用的标清高清节目,要比胶转磁简单的多,而且质量好,我们期待这种技术的普遍推广应用。 5. 声音问题 声音一直是电视的弱项,多少年来基本上还是一个单声道。而电影很多年前就应用杜比多声道了,但在电视播出目前也只能听单声道。将来高清频道会解决这个问题,使观众真正能享受家庭影院的视音效果,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准备多声道的节目源。 现在各种技术手段已很齐备,可以从构成整体收视质量的不同侧面,运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取得最理想效果。 四 影像质量决定因素之三——严谨的制作工艺 有好的电影胶片和好的设备为提高影像质量奠定了物质条件,还必须有严谨的生产制作工艺,而这一点却很容易被忽视。过去把胶转磁一般会看得很简单,觉得是像放映电影一样,胶片走一遍一部影片就转完了。要求一天转出几部片子,质量肯定难以得到保证。应建立一种新的概念,把胶转磁作为一种独立的产品形态,把胶转磁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再生产和再创作过程。因此,决不是一个“转”字那么轻而易举,需要有相应的生产程序和生产周期。从对胶片的选择、处理等前期准备工作,到转磁、调色、修复等各项实施工序,都必须严肃认真,并且应该逐步建立评价标准。在技术处理上既要符合电视对亮度、色度、清晰度的要求,又要照顾到电影光效柔和的艺术表现力;在调光调色方面,既要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又应忠实于原著,保留影片自身风格。做好一部影片的胶转磁,既需要硬件条件的支持,更需要制作人员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和严谨态度等综合素质。 胶片、设备、工艺是做好胶转磁、提高电影播放质量三要素。电影频道作为中央电视台播放电影的专业频道,几年来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进一步提高电影节目的收视质量,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对电视内容和技术质量的需求。 |
|
2楼#
发布于:2006-07-23 19:37
收了,谢谢楼主转贴~
|
|
|
7楼#
发布于:2006-07-24 23:29
是啊,人家做的DVD怎么就那么好呢。很多老片子都做的那么好。
好像人家保存的胶片质量是很高的。 |
|
8楼#
发布于:2006-07-24 23:47
下面是引用忘了密码于2006-7-24 23:29发表的: 通常DVD的制作并非简单的胶转磁,原始资料要先转成数字信息——不过,现在很多影片直接存在数码设备里,就方便多了。之后要经过重新调色、数码加工等等复杂工序。对于磨损严重的老片,更要一桢一桢地进行修复,都要拜专业软件和高效的苹果(G5)机所赐,当让更少不了专业人士的辛苦,其中更有林凡、约翰·D·劳瑞这样的大师了。 而我们的很多国产片还仅仅停留在胶转磁这里。不过,《疯狂的石头》DVD是个很好的范例和开端! 楼主提供的文章里有很多段落相当有帮助,非常棒! 这里有一些可以看看的东西: http://www.apple.com/pro/film/lowry/ 另外,提到数码拍摄等技术, http://www.studiodaily.com/filmandvideo/ 这个网站也是很专业的一个,有些内容值得了解一下! |
|
9楼#
发布于:2006-07-25 09:12
这个对我很有用!谢谢楼主了!
|
|
|
10楼#
发布于:2006-07-29 22:11
现在电影院放的胶片电影是怎么录制出来的呢?还是在电影录音棚对着大屏幕录音吗?还是也会采取胶转磁呢?专家能介绍一下吗?楼主文章真是太心专业了,长了不少见识!多发些类似文章,使更多朋友受益!
介绍一下院线电影的制作流程好吗?谢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