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418回复:55
[批评]《东京审判》真的是让人失望啊!!!!!
《东京审判》真的是让人失望啊!!!!!
1、剧情 这个片子绝对是很好的题材 可惜加入了不该有的东西 如果能够严格按照史实来讲述过程就更好了(比如拍打东条的头,这个就是史实) 最垃圾的就是某记者和酒吧里面的故事 虽然说可以从平民角度分析战争给日本和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 可是总感觉在大背景下简直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这个片子最让人感动的不是投票,不是辩论 而是梅打算如果不能判处众战犯死刑 自己将无脸回国,只能以死谢罪了 那个场景看着就想哭 哎。。。。 2、演员 刘的梅非常不错 可是怎么感觉那个控告席上和日本律师舌战的美国人戏份最多(那个日本律师也不错啊) 他倒是主角一样。。。。 英达没感觉(配音的关系?) 众战犯除了东条,没感觉(最后回答是否还会再发动战争时候的感觉超强!) 3、其他 强烈谴责那些在电影院发笑的家伙 称体重是史实,很好笑么? 曾的那句“狗日的日本鬼子”很好笑么??(这个台词让曾来说,导演自己同样需要找原因,给我自刎!!) 丫的。。。 P.S. 这个片子中文版貌似是上译的 配的非常不好 我希望听原版 555 |
|
2楼#
发布于:2006-09-03 20:16
怎么配都好不了
这片子根本不用配音 画蛇添足的足再漂亮,也是多余的 |
|
|
3楼#
发布于:2006-09-03 20:21
引用第2楼恋水莲于2006-9-3 20:16发表的言论: 你看当然不用配音,如果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孩子和跟不上字幕的老年观众呢? 这片子不是不用配音,而是现在配出来的太差,还不如没有。 |
|
5楼#
发布于:2006-09-03 20:29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配音的,觉得并非像大家说的那么不好。相反我倒觉得上译能接这样的片子做着实不容易,因为是历史题材又是那么激烈的问题,能做成这样对我来说,我觉得挺好的。个人感觉这片子依旧不失上译水准,只是片子的类型造成了吃力不讨好的窘境吧……
|
|
6楼#
发布于:2006-09-03 20:49
反正我还没看,等去看了再说
现在听到批评多也好,有个心理准备。两个版本我都会看 |
|
|
8楼#
发布于:2006-09-04 07:53
引用第7楼穆阑于2006-9-3 20:53发表的言论: 虽然此人异常“激动、气愤”,但能看出来,他的出发点并不坏,“话糙,理不糙”吧!和某些总在论坛搞“阴谋”的人相比,他这是“阳谋”,为的也是中国电影,中国配音的好!并不是搞帮派,动不动就无礼攻击别人。 |
|
|
9楼#
发布于:2006-09-04 09:47
这部片子还没看,但从央视六频道看了一些介绍,有一点初步的了解。首先,撇开电影的艺术水准,拍摄水平不谈,单就影片主创人员能够有勇气承担起这样一份历史使命,大胆地去涉足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这一点来说,就足以让人敬佩!他们做了中国电影工作者,乃至中国政府早就应该做的事。
我们这个民族,早就在祈盼、在呼唤,咱们中国人自己也能拍出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震撼人心的艺术精品,向世人昭示日本法西斯对中华民族、对亚洲人民犯下的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无情地揭开小日本卑劣、无耻、下作的本来面目,让全世界人民都能真正认识、了解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真正知道小鬼子是个什么东西。正是因为我们太麻木、太冷漠,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太少,才导致在国际上、在日本国内,有相当多的人,还不大了解,甚至不知道、不承认日本的那段可耻历史,更导致日本小犬蠢一狼之流,目前如此地猖狂、如此地蔑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一再向我们挑衅、示威。“九.一八”捅看的伤口,至今没有愈合,还在淌着鲜血啊......。 所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社会各界、特别是我们的政府,该有所作为了。像这类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警醒世人、维护和平正义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应该大拍而特拍,并拍出高水平,去争国际大奖,以扩大国际影响力才对。但是我发现,像这种需要高水准、大投入、大制作重大题材,本应由国家级的电影机构来投拍和运作的,国家应该不惜血本,拼命往里投钱,而他们却都无所作为,我们的文化部、电影局也不知在干什么?这种事往往是民间机构自己找钱在做,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就难以产生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从前拍摄的同类题材的《南京大屠杀》,这么重大的题材,最终却未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影片的制作水平、艺术水平如何,还没看片子,不敢发言。不过,我对这么好而重大题材的影片,主要演员为什么基本都用得是港台的,感到有些疑惑。我想,如果影片要是多启用一些国内有艺术涵养、表演功力深厚的演员的话,也许其艺术水平应该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的吧。也可能是导演、制片人从争取资金方面考虑,不得已而为之吧。 |
|
|
10楼#
发布于:2006-09-04 10:57
应该去看看再说
|
|
11楼#
发布于:2006-09-04 10:58
引用第9楼阿廖沙于2006-9-4 09:47发表的言论: 港台演员和内地演员有很大区别吗?不都是中国人吗?曾江、刘松仁的艺术涵养和表演功力是有目共睹的!你说“国内”是什么意思?敢情港台不算“国内”了? 导演明明白白的说了,主要启用港台演员是因为语言关,本片的主要台词都是日语和英语,内地演员有哪些可以背诵大段英语或者日语台词的? |
|
12楼#
发布于:2006-09-04 11:0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决定我们的思想意识!虽然国内的新闻总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样子,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国家,依然“全面落后”!!!而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经济实力,还有国民素质。这是不争事实。虽然小日本的阴险、狭隘、变态的民族劣根性让人痛恨,但我们的民族又何尝没有劣根性?愚昧、自私、小富即安、奴性十足等等。我们被日本人、被韩国人,还有其他国家的人看不起,有时也是我们自己不争气啊!!! 中华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鄙人认为: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丧失!我们总是向外人炫耀我们的历史多末悠久,文明多末灿烂,但那都是老祖宗创造的,我们这些不肖子孙都是在吃他们的老本而已。近现代、甚至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佩服的成就、面貌,寥寥无几,有,也更多的是追赶上了别人的步伐。 李小龙曾在电影里说:“中国的功夫已经僵化,变革势在必行。”其实何止是武术,我们曾经辉煌的许多艺术文明,都已经盛极而衰了(配音只能算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侧面吧?) 八股文、科举制度,封建王朝制度的一步步“完善、巩固”,伴随着的是科学文化的退化、人性的压抑、自由、民主的剥夺,头脑的禁锢,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丧失!即便是当今的社会制度,依然是这样啊! 政府提倡的文化是什么?宣扬“积极、进步、歌颂时代新风尚的”就是我们的所谓精神文明,渗透了文艺界的各个方面,小说、戏剧、电影、舞蹈、甚至流行歌曲!在这个打前提下,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政府宣扬自己“统治思想”的工具而已,哪个文艺团体、协会不都有“党委书记”吗?文艺家是党员、政协委员的,多的是啊! 政治干涉文艺,文艺政治化,使我们的艺术工作者注定没有客观、公正、人性化的立场,他们的“顾虑”太多,身处的环境教育,也决定了他们的能力。所以,我们的艺术家,无论内在实力,还是外在环境,都决定了他们拍不出《辛哥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现代启示录》《天与地》这样真正的战争片! 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什么《辽沈战役》《大决战》,在以上这些真正思考战争的片子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就像是“哄小孩”的一样。从小一有这样的片子,学校都会组织学生看,但中学以后,对这种形式主义的说教片,我再也没有了兴趣。 总之,制度不变,体制不变,这种情况还会一直持续下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八个字,我们依然没有做到家。 另,为何不能用港台演员?他们的演技,他们的语言能力,他们不受中国大陆政治思想影响的客观条件,都是大大的优势!!历史中《东京审判》里的主人公,多是没有党派之分,没有多余政治立场的爱国人士!所以,这里不需要“高大光辉的共产党员”形象!没有了国内演员的脸谱化,是大大的进步!(恕我不敬,对事不对人!) 一时兴起,实在忍不住,说了这样多,希望不要见怪! |
|
|
13楼#
发布于:2006-09-04 11:06
看了几张剧照,感觉拍的太糙了,演员的造型也太糙了。糊差事的!
本人喜欢年轻的导演杨阳拍的《记忆的证明〉,要是她导演的就好了. |
|
14楼#
发布于:2006-09-04 12:13
拍历史片真不应该用已经流行的熟面孔演员!
美国的兄弟连,纽伦堡审判,中国的记忆的证明,都是用的新面孔。 个中原因请大家分析吧! |
|
15楼#
发布于:2006-09-04 12:19
人各有志不能强免,各抒己见吧,只要我们都真心关注民族兴旺、国家振兴就好。
谢[11 楼]提醒,一时马虎,把“内地”误写为“国内”,现声明予以更正。至于港台演员和内地演员有什么差别,我想,那也自有公论,就不与你争辩了。 |
|
|
16楼#
发布于:2006-09-04 12:36
引用第14楼irontree于2006-9-4 12:13发表的言论: 拜托。。。你看得是哪部电影啊。。。纽伦堡大审判起用的都是大牌资深明星!! |
|
17楼#
发布于:2006-09-04 12:45
中国不缺电影人才,但是资本这个万恶之源一旦操纵了艺术,将艺术也所谓的市场化就玩了!追求票房率将男人变成了不是男人,将女人变成了魔鬼,大牌的男性导演控制了市场,可拍出来的是令人可发一笑得猥琐的东西!
中国年轻的巾帼导演却能拍出气势如虹的作品,比如刘岩,杨阳。 电视剧《牵手》让大家知道了导演杨阳的名字,同时也捧红了蒋雯丽和吴若甫。蛰伏四年之后,杨阳又 要拍摄一部由袁泉、夏雨、陶虹主演的电视剧《最后的帝王之家》,该剧目前因为剧本不到位已经停拍 多时。而另一部在非典时期完成拍摄的《记忆的证明》已进入最后的剪接阶段,它将作为央视电视剧制 作中心的重头戏计划于年内播出。 采访杨阳的半天时间里,偶尔发现了她的生活习惯:喝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吃素 。就是这么一个生活朴素的人,表现在工作上却是一丝不苟甚至苛刻。杨阳把她的导演工作戏称为“追逐 剧本的人”,就是在“剧本”这一环节上,她可以让自己为找本子花费四年时间,可以让已经开机的戏停下 来——总之,就是想尽办法让出来的东西达到自己的要求。为此,原定四月就杀青的《记忆》也停了三个 月改本子,直到五月初才在日本完成了拍摄。 在采访过的女性导演里,杨阳的外表是最“女人”的一个。她的语速比较慢,她的动作和眼神相对温 柔,而她此次拍摄的《记忆》却是一部关于日军侵华战争的片子,也许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她内心的坚强 。至于拍摄题材的选择,杨阳解释说:“我所关注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变化过程。我必须搞清楚 我想告诉观众什么观点,我才会决定拍。” 杨阳的父亲是国家话剧院的艺术总监。谈起父亲,她有些面露难色,“他总是把我的作品批评得体无 完肤。”从小在后台长大的她,一直把话剧看得很神圣,“因为我父亲和他们那一代人对待工作非常严肃 认真,这让我觉得这个事业很难。”这样的家教似乎赋予杨阳一些理想和责任。 当记者对观众是否会静下心来观看《记忆》这样的正剧提出疑问时,杨阳说:“我一直喜欢读中国近 代史的书籍,每次看到国外表现战争的片子我都不由得感叹,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除了在某个纪念日才 提到我们所经历的战争苦难,平时好像很少去反思历史。我在享受着发达物质同时,也总是思考着这些 痛苦的事情,我觉得我如果不去探讨这个话题就很对不起那些成千上万在战争中死去的中国人。一个民 族没有反思的能力,它前进的速度和力度就会受到影响,尽管反思很痛苦,但只有反思,我们的崛起才 会更有爆发力。” 晨报记者和璐璐 新闻链接 《记忆的证明》故事梗概 北京某大学研究生萧忆正准备和日本女孩神尾直子结婚,没想到双方的家庭都不是十分热心这件婚 事。萧忆的爷爷萧汉生曾经当过八路军,在临终前将一个笔记本交给了准备去日本结婚的萧忆,里边记 载着一个秘密:几十年前,包括萧汉生在内的几百名战俘被送到日本修建本土防御军事设施。他们在日 本地下党的配合下炸毁工事,逃了出去。当他们逃到海边,向停泊在那里接应的渔船奔去的时候,船舱 里突然出现了全副武装的日军,而萧汉生则成为惟一的幸存者…… ============ 记《归途如虹》女导演刘岩:气势如虹 南方网讯 “首次执导电视剧就是大制作。”这是中国最权威的影视评论家对《归途如虹》导演刘岩的评 价。在审看完20集电视连续剧《归途如虹》后,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审片小组副组长李准激动地说:“ 看来,以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一定要大胆起用年轻的同志,刘岩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刘岩,这位只有32岁的年轻女导演,凭着自己的执着和毅力,让开始并不信任她的影视圈乃至整个 社会,感受到了青春和梦想的力量。她给了整个社会一个惊喜。 刘岩简介 刘岩,女,广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人们对于这位年轻女导演的最初印象,可能就是一位散发 着青春活力的女学生。在影视创作的道路上,刘岩的确时刻把自己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军人,她 先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读书,后来又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军艺文学系是全军唯一培养作家 的摇篮。几年的读书生活,为她打下了丰厚的文学底蕴。确切地讲,刘岩是从军校毕业后才开始接触影 视这一行的。作为电视艺术中心的主任,她时刻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她还专 门抽出时间到中关戏剧学院进修,为自己充电、加氧。 人们对于刘岩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一部MTV作品《李向群对妈妈说》。当时,为宣传“新时期的英雄战 士”李向群,艺术工作者们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而独有刘岩执导拍摄的这部MTV,以独特的视角、真 挚的情感、细腻的叙述,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这部MTV被中央电视合作为音乐精品反复播放。后来,她拍 摄的MTV作品《有个小姑娘》和《大阅兵》在全军军旅歌曲大赛中分获金奖、银奖。后来,刘岩又执导了 电视电影《一枚弹壳》,在全军电视剧“金星奖”评比中获得银奖。按理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些 荣誉已经够多了,但刘岩并没有停止探索和追求的脚步,她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天空。 刘岩:回归,英雄主义和民族情感的回归 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部片子呢?刘岩说,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观念变 革时代,我们把生活的富有作为目标时,不应该忘记理想。一个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理想的人为 她思考。当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采访,收集素材后,我终于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要塑造一群优秀的中 国军人,一群优秀的中国人。而这群优秀的军人,正是我们民族的理想,民族的希望。 谈到《归》剧的主题时,刘岩说,是回归,是英雄主义和民族情感的回归。在《归途如虹》的群像 中,主人公时涛是我们着力塑造的新一代的军人。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见我军的未来。他是一个有梦的 人、一个成长的人、一个质疑的人。他的个人英雄梦与强国的民族之梦又是一脉相同的。是的,没有英 雄的成长,就没有民族的创造力,没有英雄的归来,就没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在谈到《归》剧的拍摄风格时,刘岩说,这是一部充满时代气息、充满青春活力的军旅题材主旋律 正剧。总体创作风格应概括为:现代、大气、浪漫。致力达到凝重而恢宏的美学追求。应该强调的是此 剧不是一般的生活剧,因为军队不是一个生活常态的地方。他的整齐划一、纪律严明同时制造了独特的 行为生活方式。所以选择了军营的人,骨子里多少有点浪漫情怀。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军人们身着威武 帅气的军装去面对情感的同时,军营特有的浪漫一定会出来。这些选择军人职业的年轻人为实现梦想的 自觉奉献,是可爱的,也是让人感动的。我正是要拍出这样一种感动。 谈到该剧的表演风格时,刘岩说,本剧的演员遵循生活化、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在自如、松弛的表 演前提下,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现代感和人物性格勉力的剧中角色。 “刘岩有一种人格的魅力” 随着电视连续剧《归途如虹》在央视一套的热映,刘岩的名字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可以说 ,通过这部聚集着民族情感的大片,刘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熟悉刘岩的人都说,她的成功,来源于多 年来她对电视艺术的执着追求。 著名导演贺梦凡说,刘岩有一种人格的魅力。作为一位青年导演,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人格的 魅力首先表现在对艺术的痴迷与追求。在拍摄《归途如虹》的时候,谁都想像不到一位柔弱的女性可以 扛起这样厚重的题材。她日夜奔波在拍片现场,几个月下来人又黑又瘦,但却没有让人感到一丝抱怨或 泄气的情绪。她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非常具有亲和力,待人非常真诚。所以,虽然她年轻,但可以把整 个剧组凝聚在一起。作为成功的导演,这是必备的素质。 著名诗人唐跃生说,刘岩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她多年来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像《归途如虹》这样重大的题材,如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强毅力,是不可能拿下来的。实际上, 《归》剧从创作到拍摄完成,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三年多里,刘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完成了 自己艺术上的“凤凰涅槃”。 《归途如虹》制片主任汪莉说,刘岩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艺术忘我的执著。你甚至可以说她是一个为 了艺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平时拍摄时,她可以一天都不吃饭。在后期制作片子时,她的洗发水、润 肤露的瓶子早几天就空空如也,但她却丝毫没有发觉。她的成功,正是来源于她“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对 艺术的信念。 编辑:陈谷川 |
|
18楼#
发布于:2006-09-04 12:45
《兄弟连》也不完全都是生面孔,那个魔鬼教官人家还是著名的情景喜剧《六人行》的主演之一呢。 |
|
|
19楼#
发布于:2006-09-04 13:07
引用第16楼vivienlee于2006-9-4 12:36发表的言论: 我提到的是: 专为电视频道拍的电影(和兄弟连一样),名字叫“Nuremberg”,2000年拍的/放映的。 其中男一号是熟面孔,但是在剧中是起串珠引线的角色,就像六人行中的熟面孔在兄弟连中起串珠引线的角色一样。其他的都是生面孔,至少不是很熟的面孔。 纽伦堡大审判应该是1961年拍的“Judgment at Nuremberg ”,我没有看过,片中的演员在拍摄时对于1961年的观众是否是熟面孔不得而知了,请大家发表意见! ========================== "Nuremberg" (television drama miniseries). 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Review Review Made-for-TV Movie More Fair than the 'War Crimes' Trial It Depicts "Nuremberg" (television drama miniseries). Based on the book Nuremberg: Infamy on Trial, by Joseph E. Persico. Screenplay by David Rintels. Produced by Alec Baldwin, Jon Cornick, Gerry Abrams, Suzanne Girard, and Peter Sussman. Directed by Yves Simoneau. Turner Network Television (TNT). Actual running time: 180 minutes (four hours with commercials, in two parts). First segment premiere Sunday, July 16; conclusion premiere Monday, July 17. Web site: http://www.tnt.turner.com/movies/tntoriginals/nuremberg/frame_main_exclude.html Reviewed by Greg Raven Cri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 and its trial of Third Reich leaders held in Nuremberg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believe it was illegitimate because of its application of ex post facto laws, use of questionable evidence and false testimonies, mistreatment of defendants and witnesses, and hindrances to defense attorneys. (See Mark Weber. "The Nuremberg Trials and the Holocaust," Journal of Historical Review, Summer 1992), Despite these serious failings, the judgments rendered at the IMT, and at numerous follow-up German war crimes trials, largely shape the modern view of the war. The IMT has achieved such currency that most accounts of its proceedings and verdicts blindly perpetuate the unfairness of the trial itself, with little fear that repeatedly pointing out its flaws will invalidate or even tarnish this progressive standard. It must be remembered that even documentaries produced by Hollywood are often so far removed from the truth as to be highly misleading, and TNT's made-for-television production of "Nuremberg" is not a documentary, but a drama. As such, it takes considerable license with the facts. Because there is little pretense here that history is being presented as it actually happened, it would be a waste of time to closely compare "Nurember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 More important is what is shown in addition to the seemingly obligatory Nazi-bashing common in films dealing with this era. For example, any mention of Adolf Hitler, Nazis or Nazism without harping on the Holocaust is inconceivable, and "Nuremberg" does its share of perpetuating the myth that the trials were necessary, fair, and unremarkable in terms of jurisprudence, largely because of what is alleged to have happened in the German-run concentration camps. But where most sympathetic treatments of the IMT differ only in their attempts to excuse its extra-legal aspects, TNT's "Nuremberg" naively acknowledges its unfairness, as if to say that the ends (the condemnation of Nazism and the punishment of Nazi leaders) justify the means. What's more, some of the accused, notably Reichsmarschall Hermann Göring (Brian Cox), are convincingly portrayed as men with some depth of character, a complete departure from the typical "Nazi = evil incarnate" formula found in most British and American films made since 1933. Although no doubt unintended, the nuances in "Nuremberg" set it apart from nearly all other mainstream treatments of the IMT. "Nuremberg" establishes right away that the German leaders initially did not expect to be charged as criminals for conduct that up until then had been considered normal behavior by governments, and that many of their Allied counterparts considered it distasteful to turn over for trial men such as the charming and witty Göring and the brilliant Albert Speer (Herbert Knaup) who, recent hostilities notwithstanding, are accepted by their captors as honorable men who had served their country capably. This soon changes, however. Samuel Rosenman (Max von Sydow), former speech writer and confidant of President Franklin Roosevelt, contacts Supreme Court Justice Robert Jackson (Alec Baldwin) to convince him to serve as the lead US prosecutor at an "international" war crimes trial, made up of the "four powers" (United States, Britain, France, and the Soviet Union). After word comes down from on high, the mood turns ugly as the arrests are made, and in a nod toward the widespread but concealed beatings and tortures of German leaders awaiting trial, the movie-makers show Hans Frank (Frank Moore) being pummeled by a gauntlet of Allied soldiers, and finally kicked in the groin after he collapses to the ground. Jackson's character is given an interesting wrinkle right off the bat, as he tells his wife that she can't go because there are "no wives allowed," yet he takes his secretary, Elsie Douglas (Jill Hennessy). Just in case anyone misses this foreshadowing of Jackson's eventual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Douglas, she is repeatedly shown gazing at him with what can only be unrequited love. (In the Persico book on which this mini-series is based, she is referred to as "Mrs. Douglas," and there is nothing about a love affair, as there is no evidence one ever took place.) Jackson is thus portrayed as a noble idealist who is so committed to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hat he doesn't have time to worry about trivialities such as keeping the promise he made to his wife on their wedding day. During the flight to Europe, prosecution liaison Telford Taylor (Christopher Shyer) calls everyone's attention to the extra-legal nature of their task: "How do we start," he asks. "There are no precedents, no existing body of law, not even a court." As the others ignore the import of his question and begin a seemingly arbitrary selection of whom to prosecute, Taylor insists, "I'm still wrestling with the validity of this trial. Crimes committed during war have never been called crimes. To define acts as crimes after they've been committed, even by Nazis -- that's not real law. It's ex post facto law.... My fear is tha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is will be perceived as nothing more than the triumph of superior might -- the winners exacting punishment on the losers." Only a Hollywood film could make Taylor out to be a proto-revisionist! Once the entourage arrives in Nuremberg, it is clear that even civilian targets in Germany have been bombed relentlessly. Elsie Douglas remembers pre-war photos of the city sent by her brother, and is shocked by the destruction and the stench she encounters. "There are still 30,000 bodies trapped under the rubble," Eisenhower's deputy General Lucius Clay informs her. "We're getting disinfectant to counter it." On arrival at their jail cells next to the courtroom in Nuremberg, Reichsbank president Hjalmar Schacht (James Bradford) and Field Marshall Wilhelm Keitel (Frank Fontaine) protest their arrest, Schacht and Admiral Karl Dönitz (Raymond Cloutier) denounce Der Stürmer publisher Julius Streicher (Sam Stone) as "filth," "garbage," "disgusting," and "a pornographer and a Jew-baiter," deftly giving additional depth of character to the accused, where it would be easier to portray them all as malicious and filled with hatred for Jews. While awaiting trial, the German leaders are kept in what prison psychologist Gustav Gilbert (Matt Craven) tells Nuremberg prison commandant Colonel Burton C. Andrus (Michael Ironside) is a "perfect suicide ward," where the defendants -- with nothing to distract them and little hope of survival -- will inevitably attempt to take their own lives. In response, Andrus allows Gilbert access to the prisoners to mitigate the dreariness of their circumstances, on the proviso that Gilbert secretly report back everything he hears. Like others on the prosecution team, Gilbert is taken aback by Göring's self-assurance and perspicacity. In many ways, "Nuremberg" is a showcase for Göring, as he moves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rallying the other defendants both before trial and during recess, intimidating Jackson, and at one point, nearly gaining control of the entire proceedings. Almost from the time they arrive at Nuremberg months before the trial begins, the defendants are shown as expecting to be executed. Cox as Göring uses the "freedom" that comes from knowing his fate to excellent advantage, in contrast to Baldwin's somewhat wooden portrayal of Jackson, who can do little more than react to Göring. Göring is absolutely certain about who he is, what he stands for, and his place in the world, whereas Jackson is portrayed as barely knowing what he is doing and why he is doing it in Germany, let alone whether he has the commitment to do the job he has taken on. Time after time, Göring passionately rallies his fellow defendants, and trumps Jackson in the courtroom. In desperation, Jackson first moves to limit Göring's testimony, and ultimately succeeds only after playing the "Holocaust" card, showing footage from the liberation of the western camps (where no one now claims there were any exterminations) and putting Hollywood's version of Auschwitz commandant Rudolf Höss (Colm Feore) on the stand. As Cox himself acknowledged, "For the film, we have to see Göring lose it a little, but in reality, Göring ran rings around Jackson." (Los Angeles Times TV Guide, July 16,2000) "Nuremberg" tacitly acknowledges the tremendous lopsidedness of the proceedings themselves. Jackson is shown in private meetings with the judges, which would certainly be illegal in any jurisdi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osecutors are shown wallowing in German documents, including Hans Frank's diaries -- which he is certain will exonerate him -- while the defense attorneys are virtually invisible, if not impotent. The Allies spare no effort refurbishing the courthouse for the trial, while average Germans starve. These and other straightforward admissions of the grotesquely unbalanced nature of the trials are all the more astonishing if one considers that currently in France, one can be fined and jailed for disputing findings of this court of the victorious. Perhaps the biggest drawback to "Nuremberg" is that all its teaching and Internet materials support the traditional (anti-revisionist) position. Even so, the inclusion in a TV mini-series of little-known aspects of the shabby post-war treatment of Third Reich leaders is itself proof that the passage of time gives us all a better vantage point on historical events. |
|
20楼#
发布于:2006-09-04 13:15
这种片子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要横生枝节地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发挥(尤其是所谓的爱情方面的)。另外,布景的细节很重要,比如说道具、服装方面,不光样子一样,质地也最好一致,一句话,得舍得下本钱。
|
|
21楼#
发布于:2006-09-04 13:25
比如电视剧“八路军”中的八路军士兵,这些群众演员都是什么面貌啊!!!这是历史正剧啊!
“亮剑”是有点戏说的剧,其中的八路军士兵也是这帮群众演员。可怜啊!!! 一句话,钱是拨到位了!但是钱都到了什么人的腰包啊!!! ======= 北京群众演员生活调查 2005-11-03 09:39:51 宁夏网 北京向北,沿101国道到达怀柔立交桥,即可看见飞腾影视城。在影视城周边村庄那些或大或小的院子内,居住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演员。与屏幕上衣着光鲜的角色相比,现实中的群众演员的生活是怎样的呢?20平方米屋子摆放24张铺位 10月10日上午,记者乘坐公交车辗转4 个多小时来到怀柔庙城镇的高两河村。村内剧组办公室一位女工作人员,要求记者交纳600元的服装道具押金。几经商讨,剧组最终同意先收取260元,并要求记者把余下的360元钱慢慢交齐。 此后,记者被带到一个由4间平房组成的小院,院子内污水横流,记者居住的房子面积大约20平方米,摆放了24张铺位,室内弥漫着汗臭,苍蝇乱飞。 记者刚坐下,屋内的演员纷纷诉苦。“都睡觉,要不上家法!”门外一名男子大吼一声过后,屋内一片安静。拍戏跑得慢遭到群头斥骂 “起床了,都他妈的……有戏的上戏,没戏的扫地!”第二天凌晨4时30分,在一名男子的叫骂声和踢床声中,屋内人员纷纷起床集合去附近的飞腾影视城。余下的几名演员和记者被安排先打扫卫生,等候上戏通知。 10时许,4名男子通知院内剩余的群众演员,集合跑步前往约2公里外的飞腾影视城,扮演电视剧《磨坊女人》中的难民。 很快,群众演员被通知进入拍摄现场,换上服装后,场内群众演员扮成逃荒的难民,大声喊“饿”,挥舞着各种道具,不停地四处奔跑。 “跑、跑、跑不动了,实在是跑不动了。”一位满脸皱纹、只剩一颗牙的老者向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断诉苦。“老哥,还是坚持坚持吧,要不群头又该骂人了。”两名老者相扶在“逃荒”人群的最后慢跑。 站在场边的群头“李哥”,不停地对反应慢以及表演不到位的群众演员呵斥、叫骂。晚8时许,拍摄工作结束,此时,上戏时间最长的群众演员达15个小时,最短的也有8个小时。 群众演员被要求外出做工 除了拍戏,演员大院里的人还会被临时要求去做工。几名群众演员讲述,他们经常被拉去充当廉价劳工,附近的北房镇以及昌平区等铁路沿线铺设电缆时,他们就被“李哥”等人要求去做工,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先是挖1米多深的沟,随后搬运每米重达数十斤的电缆线。群头开给民工的工资是每天50元,而给他们的则是30元。 “做工还不算什么,李哥还经常会挑人出去打架。”原因有两种,一是直接替群头出气,打压群头的仇敌或竞争对手。另外,由于“李哥”等群头在社会上朋友很多,也会帮朋友摆平一些事情。 违反规定,当众用镐打双腿 为保证随时向影视城的剧组提供群众演员,演员大院制定了严格的出入制度、罚款制度等。 据多名演员透露,“李哥”等人制定了“家法”,违反者会被管院随时当众用镐把击打腿部。拳打脚踢、打耳光也是常见的惩罚方式。 大院的另一样“家法”是罚款,在涉及罚款的20余条中,大声说话也要被罚,罚款少则100,多则上千。院内演员讲述,曾经有一名来自河北的群众演员,因为罚款而被扣光了11个月的工资和押金,最后只好靠捡矿泉水瓶卖废品吃饭,攒路费回家。工资被拖,演员靠冰糖充饥 面色土灰,颧骨高突,透过松垮发黄的白背心,肋骨清晰可见。来自山西的小田说,他来这个演员大院做群众演员已有4个多月,如今,大院不仅扣他800元的道具押金,而且还拖欠他近1000元工资。最近,他从家里带来的钱全花光了,现在仅剩5块3毛钱。吃饭全靠演戏的时候剧组提供一顿盒饭,要是没戏就在屋里吃冰糖,每次5粒,决不超标。 群众演员称,应聘者被支到演员大院后,群头先是收取600元左右的管理道具等押金,并以拖欠、克扣工资等手段,源源不断地从群众演员身上获取利益。 剧组支付给群众演员的报酬是每天30元,可群众演员能拿到手的只有20元,中间的差价被群头或演员经纪公司赚取。目前仍有近千人 10月21日,记者走访飞腾影视城周边5个村庄,发现群众演员目前保有数量在近千人。他们大致分为3类,一类是在读打工或毕业求职的大中专学生,一类是梦想出名但基本无演技的影视发烧友,还有一类是靠当群众演员为生的无业者。(据《新京报》) 来源: 宁夏网☆新知讯报 |
|
22楼#
发布于:2006-09-04 13:27
引用第20楼irontree于2006-9-4 13:07发表的言论 1961年的《纽伦堡审判》里:斯宾赛·屈塞、玛琳·黛德丽……都是殿堂级的名演员。中国的影迷都对他们耳熟能详。 |
|
|
23楼#
发布于:2006-09-04 13:31
引用第23楼法兰于2006-9-4 13:27发表的言论: 对于1961年的观众是大明星吗? 罗马假日中除了Parker在当时是熟面孔,其他/她的都不是熟面孔吧,嘿,扯远了,罗马假日不是历史正剧。 |
|
24楼#
发布于:2006-09-04 13:42
引用第23楼法兰于2006-9-4 13:27发表的言论: 查过了,对于1961年的观众,这些已经熟面孔了! |
|
25楼#
发布于:2006-09-04 13:51
没人抹杀女导演的功绩,[18 楼]引用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了吧。中国确实不乏电影人才(导演也好、演员也好),根本没有必要以性别论。关键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从民族兴旺、国家振兴的大计出发,拍出能震撼人心、警醒世人,经的起观众和历史检验思想和艺术俱佳的影视精品。而少去应和、媚俗,拍那些无聊、庸俗的东西。这样的电影人,必定会受大众的尊崇。
|
|
|
26楼#
发布于:2006-09-04 14:06
引用第26楼阿廖沙于2006-9-4 13:51发表的言论: 问题是现在中国大鳄级导演有几个“有责任感、使命感,从民族兴旺、国家振兴的大计出发”?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张记中,他们有吗?但是他们能控制市场的大头。这种笼统的市场化,资本化,只会养活这样的鳄鱼!不是只歌颂女导演,现在的男导演找一个比这两个巾帼强的看看? 你让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张记中看中走红的演员们去演正剧?哪个能演啊?功利?张自一? 各有?刘亦非?能不笑场吗? |
|
28楼#
发布于:2006-09-04 14:34
干吗张口就问下载?建议大家还是买票进电影院观看。下线以后,鼓励购买正版影碟。
|
|
|
29楼#
发布于:2006-09-04 17:04
引用第24楼irontree于2006-9-4 13:42发表的言论: 4阿。。。纽伦堡审判在当时就集结了一群各国资深电影明星。。。甚至邀请了毁容后再次复出的蒙哥马利克林夫特。。。。 讨论用起用熟面孔或者新面孔在此类型影片中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可以说在这种宏大严肃的历史体裁片里面。。导演会启用熟面孔。。。这很正常。。。也不是导演非要找耀眼的明星。。。因为大牌明星中确实有不少是演技非常纯熟的实力派演员。。这样的保障让导演对影片也比较胸有成竹。。。。还有由于历史题材片可能是跨国合作的。。用各国熟悉的明星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是导演对影片的谨慎态度。。。 至于东京审判还未看过。。不做评价。。。 |
|
30楼#
发布于:2006-09-04 18:46
引用第26楼irontree于2006-9-4 14:06发表的言论: 干吗一说就是这伙人啊,除了他们中国好导演、好演员多了去了。如导演:谢晋、吴天明、滕文骥、李俊、杨光远、翟俊杰、冯小宁、吴子牛、雷献禾、张前、金韬、尹力、康洪雷......;男演员:陈道明、姜文、王志文、李幼斌、鲍国安、李雪健、杜雨露、王庆祥、李保田、焦晃......。我看,拉出来都个顶个地强啊。 |
|
|
32楼#
发布于:2006-09-05 00:00
影片资料: 东京审判(DVD)(刘松仁 曾江 朱孝天等联合主演) 【导演】 高群书 【演员】 刘松仁 朱孝天 曾江 英达 林熙蕾 曾志伟 谢君豪 基信息 【英文名】 【年份】 2006 【碟数】 1 【片长】 90分钟 【字幕】 中文(简体) 【配音】 国语 【色彩】 彩色 【包装类型】 普通包装 【碟片类型】 【区码】 全区 【出版号】 【文像进字】 (2003)928号 剧情简介 《东京审判》以发生在1946年东京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过程为背景,各国法官和检察官等法律人士上演了一场场法庭传奇,尤其是中国法官梅汝璈的据理力争才扭转了局面,以六票对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战犯的绞刑告慰了在战争中死难的中国人民。 编辑推荐 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一个满目疮痍的年代,一个悲怆而雄壮的故事,在历史背后,中华民族以3500万人的伤亡,60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作为代价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国家尊严。这代价的昂贵,令60年后的我们不敢也没有权利去懈怠。《东京审判》以强势的姿态与信心向世人揭秘那段并不为太多人所熟知的历史,以戏剧的魅力再现那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一段历史,当值得更多中国观众去亲自体会。《东京审判》以发生在1946年东京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过程为背景,各国法官和检察官等法律人士上演了一场场法庭传奇,尤其是中国法官梅汝璈的据理力争才扭转了局面,以六票对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战犯的绞刑告慰了在战争中死难的中国人民。此次接手《东京审判》配音工作的上海译制片厂在短短9天时间来完成所有的后期译制工作:4天的时间进行剧本翻译准备、3天的时间进行配音、2天的时间进行后期的声音处理。法庭戏是《东京审判》中最大的亮点,尤其是控辩双方律师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较量,让影片相当具有可看性。 |
|
|
33楼#
发布于:2006-09-05 00:13
引用第30楼阿廖沙于2006-9-4 18:46发表的言论: 阿廖沙好胃口,好牙口,不挑食,田里刨土豆呐,一串一串的,哈哈! |
|
34楼#
发布于:2006-09-05 00:46
引用第29楼vivienlee于2006-9-4 17:04发表的言论: 讨论这个问题有个时间,地点的问题。如果当时那几个资深电影明星各种角色都演过,而且演过的大都是严肃的角色并以此出名的。应该问题不大。 再来看看目前中国电影的市场。 时下中国电影界的熟面孔演员很少演过几部正剧(有剧本方面的问题,更是导演方面的问题),大都是在几个猥琐导演手下演的几个滑稽角色,已经印在观众的脑海里了。猛然拉来演历史正剧,效果只能是可发一笑! |
|
35楼#
发布于:2006-09-05 08:31
《东京审判》9月1日公映
东京审判》举行看片会 导演为戏举债500万 云集了戏骨级演员刘松仁、曾江、英达,同时也不缺偶像因素朱孝天、林熙蕾主演的历史题材电影《东京审判》,15日在北京举行媒体看片会。令人玩味的是,除了本已人在北京的英达,片中其余的主要演员集体缺席看片会,谈到此,该片导演高群书掏出真心话,“没钱”。 《东京审判》资金紧张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此前该片一路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厚重的历史题材,强大的演员阵容,更因为一则“导演为戏举债500万”的报道。 因此在看片会上,导演高群书的“还债人生”就成了众媒体关注的焦点。 如今再提《东京审判》缺金短银的困难时期,导演高群书已经能四两拨千金,他笑笑说:“钱不是大问题,我朋友多,每个人资助二三十万就够了”。不过不时有追债电话上门,心态再好的人也会觉得异样,高导就直言每回遭遇这种情形,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再就是硬着头皮跟对方讲一通好话。生活因电影而改变,眼下高导正在处于拍电视剧赚钱还电影欠债的工作新阶段,问他苦不苦?高导的回答却是斩钉截铁的,“诉苦不是我风格”! 虽然《东京审判》的拍摄挫折,似乎可以让人得出“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结论,但高导本人对此并不百分百认同,钱也并不是万能的,“现在如果真有富豪愿意赞助500万,我也不要,我希望扎扎实实地去做这部片子。”而对于这部好不容易做成的电影处女作,高导指望大家为《东京审判》叫个好、贡献点票房。 历几番挫折之后,导演高群书(blog)的电影处女作《东京审判(blog)》终于确定于9月1日在全国上映。电影《东京审判》在电影局审查时获全票通过,一刀未剪,并被审查团给以五分的满分。虽然《东京审判》之前由于投入资金过大,出现了资金困难,高群书还借债500多万元。但听到电影可以在全国上映,他表示,“之前吃的苦也终于值得了”。但是拍摄资金短缺的“后遗症”仍在继续,高群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我不得不靠接拍电视剧来还钱,到这个月底我还得还上200万元。” 以远东大审判为背景的这个故事曾让高群书兴奋不已,用他的话说就是:“东京审判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大事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是中国八年抗战胜利的标志。”但是影片在开拍后却遭遇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投资方的撤资让影片一度面临停拍。 谈起当时的困境,高群书表示,“本来我只是一个打工的,面临这种情况我大可以遵循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停机等消息。但是如果拍摄这样一个题材竟然夭折,那么会让人看笑话,我不想成为国际笑话的主角。”于是高群书决定自己借债,“我用电视剧版权作为抵押,甚至愿意为老板无偿打工,这沤枥?00多万元保证影片完成。”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接连不断地接拍电视剧用以还钱。 ````````````````````````````````````````````````我们这次做调查才发现,原来日本成年人中竟然有近70%不知道当年著名的东京审判,更别提了解多少人清楚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了”,高群书说,“虽说日本是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的,但是相关的战犯审判直到1946年9月才在东京结束。我们需要的是再现那段历史而不是不理智地泄愤,所以整个拍摄都很注重真实性,甚至很多法庭上交锋的台词都是源自资料记录的当事人原话。日本、美国、荷兰都拍过这个题材,但咱们中国的应该说最客观公正,既没有丑化日本战犯,也没有歪曲事实。” 5天内借到500万 这样一部投资3000万元的影片,转场时一度因为资金短缺而几乎停机,可是导演自己举债500万元,使前后仅停顿5天,这在业内相当少见。说起这事,高群书唏嘘不已:“主要是因为有的投放资金没到位,那时甚至有人当面跟我说‘怎么能相信你会有钱给我’,也有人怀疑我在里面捞了什么好处……其实那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做完,做好,不能让日本人乃至全世界看笑话。这片子如果停了,日本乃至全世界都会笑话中国人没能力;我们这次花这么大力气拍这个题材,不能给日本人看笑话。” 就这样,高群书动用自己当年拍《命案13宗》、《征服》等电视剧积累的人脉,5天内借到了500万元资金最终完成拍摄。“其实最后我们还超期了十几天,按惯例这些明星可以找剧组索赔,但是一直没人提这事……”高群书感动地说。 不关心王晶怎么说 前不久香港导演王晶在提到《东京审判》时表示,由于题材等原因自己并不看好这部影片的票房,对此高群书显得很不屑:“那只是他的想法,我们没必要去关心。其实王晶也就是在我念书那会儿拍过点好戏,这几年越拍越烂了,整个就一烂片导演——可能基于他自己对电影的理解,他仅仅把电影当成商品,批量生产,其实好电影还是要打动人的,王晶停留在他自己的那个理解层面上,当然不看好这种特殊的历史题材。” |
|
36楼#
发布于:2006-09-05 08:40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上帝,一百个导演就有一百个拍摄方法,一万个人至少也有5000个看法。任何一个导演都无法让所有的观众满意~
|
|
38楼#
发布于:2006-09-05 09:07
引用第37楼lxqs于2006-9-5 08:53发表的言论: 如果是张艺谋之流拍的片子需要看过才表态吗?看过再评还需要水平吗? 看一下拍摄班子就能知道八九不离十这才是水平呐!像张艺谋的片子,上当上了一次又一次,还去看,那就是白痴的水平了! |
|
39楼#
发布于:2006-09-05 11:00
引用第33楼irontree于2006-9-5 00:13发表的言论: irontree:怎么你消化不良了?阴阳怪气的,吃点吗丁啉吧,哈哈!千万可别拿豆苞不当粮食呦。俺上的可都是真材实料、色香味俱佳的上等好菜呀,道道都能对得起食客的。您要是对那道菜有疑问或不知菜名,我来给您解释,可以吗?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