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878回复:54
[原创]难道非要与原片演员声音音色相符不可吗?
我看了曹老师的《远去的回响》,她介绍说,迪斯尼要求我们为他们配音时,必须要与原片演员音色气质符合,也就是接近,经常也听到有朋友说,哪个哪个配音演员声音与原片很吻合,配的如何如何之好,之到位。因而长期来,我就有了一个疑问:难道一定要与原片演员音色相近吗,否则就不能算配的好吗?我听了阿兰。德龙的原音,低沉而平淡,与童老师天壤之别,如果不是童老师的声音,阿兰德龙要想在中国红透半边天,恐怕很难。象曹老师和松板庆子,施融与弗兰茨的演员,丁老师与中野良子声音反差很大,但他们配出的作品都成了不朽的经典。邱老的声音与原音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相似的,但他的作品个个都是不朽之作。试想如果不是他们配,而是找几个声音相近的平平淡淡的声音来配,会成为经典吗,观众会喜欢吗?
所以我觉得,只要音色好,只要配音演员用心去感受,用真情去体验剧情和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用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所配的每一个角色,而且让观众愉快地接受了。这就行了。不必追求非要与原音一致。 并且这种要求也有点滑稽。想想看,一般来说,看原音的看原音,看配音版的当然主要是看配音。难道你还可以同时听原音和配音吗,就是机器能办到,两种声音混杂,你能顺畅看片吗?还有,人们看片,难道会不停地和原音比较吗,也有这个必要吗?需知人们看电影是通过配音感知体味剧情和人物的呀,恐怕没有几个是去了解配音与原音是否接近的问题。 以上纯说个人乱想,还望朋友们帮助! |
|
|
1楼#
发布于:2006-09-16 13:19
“所以我觉得,只要音色好,只要配音演员用心去感受,用真情去体验剧情和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用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所配的每一个角色,而且让观众愉快地接受了。这就行了。不必追求非要与原音一致。”
对!一直以来我就是这么想的 音色贴不贴,不是最重要的 举一个近的例子,《我,机器人》里小机器人森尼,翟巍的声音和原声根本不是一个类型,但效果怎么样,看过的都知道 |
|
|
2楼#
发布于:2006-09-16 13:23
其实迪斯尼的要求正好代表了欧美对电影译制作业的理解.
日本译制星球大战,就是按照美方的要求选择配音演员的. 欧洲和美国从30年代起,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行不通,早就不这么干了. 再好的配音,也应该是为表现原片服务. |
|
|
4楼#
发布于:2006-09-16 13:33
音色完全忠于原片固然很好,配音本来就是为原片服务的嘛,要配得天衣无缝,但是有些是违背中国人的欣赏习惯的,比如外国的美女大多是破锣嗓子,我们就要换上一个嗓音甜美的演员来配音,这样看起来才舒服,总之,配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与原片的形象贴不贴!
|
|
|
5楼#
发布于:2006-09-16 13:40
支持楼主的观点。音色相符与否并不重要,要看能不能很好的表达角色
刘广宁老师配的好多人物都是声音不怎么好听的(比如《冷酷的心》的莫尼卡),要是非要照搬,美女配上个难听的声音,那不是中国人的审美取向。配音就谈不上二次创作了 再说迪斯尼的配音要求也怪,它应该出的是动画片吧?动画也没有原声啊,是后配上的。那就更用不着和原声一样了 |
|
|
6楼#
发布于:2006-09-16 14:16
译制配音是美国电影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先行摸索发展起来的,目的是打进欧洲市场.
迪斯尼这个要求一点不怪,贴原声,贴画面,是美国电影界和欧洲电影译制界七十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怎么会错? |
|
|
7楼#
发布于:2006-09-16 14:39
我赞成配音要帖原声~ 过去我们并不了解欧美那些演员,看影片是直接看配音版的,如果配音演员的声音塑造与片中人物相符,我们就认可。而现在欧美那些演员与我们的距离不再遥远,对他们的声音也非常熟悉了,这时如果配音演员与原片演员的音色相差太远就会令人很不舒服。同样的我极不赞成国产影片不用原声,好像张国立演的哪个片子就是别人配的,看不下去,总感觉不是他本人在张口说话,别扭极了。说到底,配音是为原片服务的,创作也不能脱离原片,一如金庸对改编他原著的看法一样~
|
|
9楼#
发布于:2006-09-16 16:08
有一点,我们还应明确:外国演员千千万,拍的影片也千千万,观众没有那个能力去认识去判别当然也没有那个必要再去判别认识他们的声音,看原声的可以去熟悉演员的声音。但选择了配音版的,难不成他还要先看一遍原声的(姑且认为他能看懂原声——既然能看懂原声,就没有看配音的可能吧),然后再看一遍配音的?说出来,谁信?他到底是去看电影还是去从技术角度研究两个声音是否贴近?这是观众要干的事吗?他们有这个必要去干这个事吗
|
|
|
10楼#
发布于:2006-09-16 16:13
配得出彩就行,音色再像就更绝啦!
比如《金刚》里给杰克·布莱克配音的那个演员就非常棒!!! |
|
|
11楼#
发布于:2006-09-16 17:07
引用第9楼暗夜中的伯爵于2006-9-16 16:08发表的言论: 关键是我们国家每年引进并进行配音电影才有多少呢?不管你是否愿意总会看一些原声电影吧~ (看配音与原音影片并不矛盾啊~) 难道看一个熟悉的演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是件很舒服的事情? |
|
13楼#
发布于:2006-09-16 19:28
引用第12楼justonle于2006-9-16 17:10发表的言论: 原声中铃木保奈美的声音也很可爱的,不过我更喜欢梅梅的版本~ |
|
|
14楼#
发布于:2006-09-16 20:12
配音应该属于表演艺术,配音演员的声音的表现力应该排在第一位,音色应该排在第二位.如果配音演员的表演能力出色,而且音色接近原片的演员,那当然很理想,但如果不能统一的话,我看还是以表演能力为优先考虑的标准,我们看的是原片演员的表演,并不是单纯的听他的声音,单纯的声音美是有限的.不知道毕克的声音和高仓健象不象,但高仓健在观摩了毕克配的电影后就对中方提出他的电影希望都由毕克来配,电影演员的长项是表情和形体的表演能力,配音演员可以弥补电影演员在台词方面的弱项.动画片也是如此吧,中外观众的欣赏习惯的差异也可以依靠配音演员的表演去弥补,执着于音色是否接近会不会限制了演员的发挥呢。
|
|
16楼#
发布于:2006-09-16 21:22
有些演员,比如阿尔·帕西诺,他的声音本身就是他表演的一部分,也是他最有个性的一大特点。
他的配音中,我就认为吴俊全和李立宏还可以。吴俊全是从神上做到和阿尔·帕西诺的形象相符合,亢奋、饱满、赋有煽动性,但帕西诺嗓音最有特点的“沙哑”是吴俊全无法具备的;李立宏则是从形上去贴阿尔·帕西诺,能感到他配的帕西诺有那股沙哑味,但不够自然,太过刻意。 如果是其他人配的阿尔·帕西诺,那我第一遍听老帕的原声,第二遍、第三遍还是听老帕的原声,没有半点兴趣去听那个和帕西诺完全不着调的配音。 |
|
17楼#
发布于:2006-09-18 09:05
我觉得关键是必须与原片角色相符,而不是与原片演员的声音相符。与原片角色相符这一点,过去的译制片做的就不错。譬如:睿智的大侦探波罗配上毕克的声音,而猥琐油滑的巴泰特斯配上于鼎的声音都非常贴切。而毕克和于鼎的声音与这两个角色的扮演者彼得乌斯蒂诺夫的声音均不一样。这个问题在曹雷老师的《远去的回响》中也略有涉及。
|
|
19楼#
发布于:2006-09-18 11:01
世上的音色千千万,不同人种的声音风格也有明显差异
所以外国片里的演员不可能都找得到一个音色和他/她相仿的配音 迪斯尼的动画生产流程决定了配音演员的高度确定性(很多角色根本就是照着配音演员本人做的,舍他其谁?),我们国家搞译制片不可能照搬 因为人种和国情不同,我们也不可能做得到德国那样都找和原片相似的声音 一个演员有不同的声音配是普遍现象。除了译制单位不同,因角色不同而换不同的声音,不是很正常吗? 声音像不像不是关键,和表演贴不贴才是 有个道理是很简单的:是要“形似”,还是要“神似”? |
|
|
20楼#
发布于:2006-09-18 11:56
我赞成配音演员音色与原片演员声音尽量吻合。
音色贴近角色原音,甚至优于原音,形神兼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是配音艺术的最高境界。 |
|
|
21楼#
发布于:2006-09-18 13:00
理想当然是好的,但除非全中国的配音演员都合成一个单位,否则一个译制单位就那么些人,怎么可能都找得到和原声相符的音色呢?——就算都合成一个联盟,也不可能找得全。最多只能说类型符合。音色吻合是做不到的。
|
|
|
22楼#
发布于:2006-09-18 13:26
《天下无贼》、《十面埋伏》里头刘德华和金城武的配音很有意思
两位音色都和原声很相似,配的音不说好,倒还中规中矩,至少这普通话还是标准di |
|
|
23楼#
发布于:2006-09-18 18:04
说到迪斯尼要求声音与原片声音相符,我倒有点不明白,张云明的声音和唐老鸭的声音像吗?
|
|
|
24楼#
发布于:2006-09-18 21:12
引用第21楼恋水莲于2006-9-18 13:00发表的言论: 不管怎么说,口型位准确、抓住人物形象和音色两方面特点去塑造角色的声音,应该是对配音演员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找不到和原声音色相符的配音演员”,而降低对配音艺术的要求。这些年来,译制片配音质量下降,我看与此有很大关系。 这个问题再争论下去,毫无意义。 |
|
|
25楼#
发布于:2006-09-18 22:02
引用第24楼阿廖沙于2006-9-18 21:12发表的言论: 那么回头看看老译制片,有多少成功的例子是“音色与原声相符”?有多少?? 配音质量下降,在于演员没有真正入戏,没有好好揣摩角色,而不是音色不符合 先强调要音色符合,这才叫本末倒置。我前面说了,生理决定了音色各异,最多只能声音类型相符。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
|
|
26楼#
发布于:2006-09-19 01:22
引用第25楼恋水莲于2006-9-18 22:02发表的言论: 蛮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演员的声音并不好听,如果能由配音演员的声音来补足,那不是更好。上述的讨论让我想起了《雨中曲》,可以说算是关于配音的一部电影。 |
|
27楼#
发布于:2006-09-19 13:58
引用第25楼恋水莲于2006-9-18 22:02发表的言论: 这个问题您最好找如今仍还健在的:苏秀、李梓、曹雷、富润生等配音艺术家们,去理论理论,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的。不用再在这里争来争去了。 |
|
|
28楼#
发布于:2006-09-19 17:28
听觉的审美也需培养,毕竟过去的年代里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事实上我认为固定于某个配音单位这种体制本身就有局限性,如果采用聘任制,让配音演员可以自由流动更有利于这项事业的发展~
|
|
29楼#
发布于:2006-09-19 17:46
让邱岳峰大师去配佐罗,让童自荣老师去配加西亚中士,让翁振新老师去配维尔塔上校,看有何效果?
|
|
|
30楼#
发布于:2006-09-19 18:10
引用第25楼恋水莲于2006-9-18 22:02发表的言论:
那么回头看看老译制片,有多少成功的例子是“音色与原声相符”?有多少?? 配音质量下降,在于演员没有真正入戏,没有好好揣摩角色,而不是音色不符合 先强调要音色符合,这才叫本末倒置。我前面说了,生理决定了音色各异,最多只能声音类型相符。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一针见血,切中要害! 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讨论形似和神似哪个更重要,这才是毫无意义 |
|
31楼#
发布于:2006-09-19 18:31
窃以为,为原片服务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不一定非要为原音服务吧!只要演员能用好自己的声音,用真情去演绎,将剧中角色充分展示出来,这就行了!
|
|
|
32楼#
发布于:2006-09-19 19:21
引用第25楼恋水莲于2006-9-18 22:02发表的言论: 试问:怎样才能“真正入戏”,如何“好好揣摩角色”?不正是要从角色的形象气质、性格特征、情绪变化等出发,抓住人物形象和音色两方面特点去塑造角色的声音,让人感觉声如其人吗?照您的观点音色是个无所谓的东西,那么,正如29楼所说:“让邱岳峰大师去配佐罗,让童自荣老师去配加西亚中士,让翁振新老师去配维尔塔上校”去试试看吧。 在声音上追求形神兼备,不但是译制导演对演员的基本要求、是配音演员提高业务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广大观众听觉的最大的需求啊。这怎么能说是“本末倒置”?!这不正是问题的关键吗?试想:离开了形的神、或离开了神的形,能够存在吗?有生命力吗? |
|
|
33楼#
发布于:2006-09-19 19:36
凡事当然十全十美最好,可能做到吗?
形神兼备当然最好,但在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情况下,还是先努力神似吧! |
|
34楼#
发布于:2006-09-19 20:42
引用第32楼阿廖沙于2006-9-19 19:21发表的言论: 您对我的发言读得实在马虎,我什么时候说“音色是个无所谓的东西”这样的话甚至哪怕是类似的意思了???麻烦您指出一下 我只是说音色不是最重要的,能形神兼备当然最好,做不到的话应该首要考虑“神似”。假如角色是纯洁美丽的女孩子,那么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演绎出她纯洁的内在,否则只知道找个声音甜美却入不了戏的配音演员,就毫无意义,不是么 再者您既然正好讲到佐罗了,那么我请问,这里谁不知道阿兰德龙的原声和童老师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罗密施耐德的声音和中文配音一样甜美明亮吗??……这些例子恰好说明要根据角色形象和个性选择配音,而不是一味去贴演员的原声! 我感觉您混淆了本帖的主题和我的发言,我完全支持根据角色形象塑造声音,但这和在音色上贴演员原声是两回事,此“声”非彼“声”,此“形”非彼“形”。 还有,既然您建议我去咨询仍然健在的老艺术家们,那么我可以直接摘录一段苏秀老师的话(《我的配音生涯》P259),相信您也读到过: “……她(刘广宁)谈到自己配的是个美丽、温柔的女孩,应该用好听的声音来配,原片的演员声音沙哑,那是演员本身的缺点,跟角色没有关系,所以不应该去学她。我认为,小刘是对的。我们要还原原片,是还原它的主题思想,还原它的风格样式,还原它的人物特点,并不需要还原影片的缺欠。” |
|
|
35楼#
发布于:2006-09-19 21:36
我这里也摘录了一线译制片导演的一段心得体会,以此作为我的观点的一个注解:
“导演选演员必须慎重。气质、音色、年龄、语言节奏、幽默程度都是综合平衡的标准。有句行话说:选对了演员,戏就成功了一半。这真是一点不假。现在“片摊”很多,有些缺门的行当实在抢不着,就只能找个接近的。但无论如何“二选”“三选”也必须大致接近,如果选得与原片大相径庭,那无论如何提示也只会事倍功半的。” “无论译制导演在现场采用何种工作方法,能使译出来的片子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来的风采就为上上法。译制过程永远是一个加工过程,体现原创者的创作思路,尽量让观众尝到“原汁原味”,这就是我们译、导、演的终极目的。” ——《谈译制导演在现场的导戏方法》作者:金霖 上海电视台译制部导演 |
|
|
36楼#
发布于:2006-09-19 21:47
她(刘广宁)谈到自己配的是个美丽、温柔的女孩,应该用好听的声音来配,原片的演员声音沙哑,那是演员本身的缺点,跟角色没有关系,所以不应该去学她。我认为,小刘是对的。我们要还原原片,是还原它的主题思想,还原它的风格样式,还原它的人物特点,并不需要还原影片的缺欠
罗密施耐德的声音和中文配音一样甜美明亮吗??……这些例子恰好说明要根据角色形象和个性选择配音,而不是一味去贴演员的原声! |
|
37楼#
发布于:2006-09-19 21:58
引用第35楼阿廖沙于2006-9-19 21:36发表的言论: 显然我没有任何一点反对“译制片要保留原汁原味”的意思 我也说了您之前在误读我的话,该说的已经摆在那里了,我就不再赘言了 |
|
|
38楼#
发布于:2006-09-19 22:15
好了,我们各自都尽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最终都是为了我们共同关心的配音艺术。大可不必为此喋喋不休、相互指责,可以休战了。
|
|
|
39楼#
发布于:2006-09-19 22:27
我也赞成配音贴近原声,但不是说百分之百的贴近,有些欧美人的声音确实不好听,而且和中国人欣赏电影的感觉也不合拍,所以适当的进行“中国化”没有什么不合适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