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阅读:2692回复:13

[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9-27 12:36
红警苏红不懂爱2005-9-19 发表于 红袖添香

 慢慢张开“了望世界”的眼睛

          ——七十年代末及八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文革”后国内引进的译制片,成为中国观众窥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长久的封闭,一旦敞开了一个可以洞察世界的窗口,那么,这个窗口里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都成为加以分析、讨论与研究的对象,就像希区柯克《后窗》中那位无所事事的主人公,把后窗窥测到的所有信息,都纳入到孜孜不倦的研究范畴一样。

    这个时期译制片的引入,更多地受制于文化交流的大势左右。中日友好,导致日本片一度时期甚嚣尘上,中印关系改善,印度影片欢蹦乱跳而入,属于第三世界的拉美影片中,墨西哥电影占了很大比重,而欧美影片,唯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影片有可能被引进外,多数还是一些经典名著改编的影片。美国电影基本是这一时期的沉默者,《第一滴血》被引进,不能排除他的主人公是一个越战英雄,而这当时多少吻合了南疆战事后中国人的集体情绪,影片也因此引发了尖锐的争论。《超人》进入中国,在当时整个社会更注重电影的教化功能的总体背景下,也难以引起轩然大波。

    译制片引发的另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是配音演员在中国产生的明星效应。现在很难说得清,这些译制片在中国引发的反响,配音演员作出的功绩究竟有多大。那时候如雷贯耳的一些译制片,今天看来,其实姿质平平。比如《追捕》一片在日本只排名十七位,但在中国却反响热烈,连演技平平的中野良子在中国也被当成明星一样供奉,与日本鲜有人问津形成强烈对比。上海译制片厂当年那些群星灿烂的配音演员,赋予了译制片中的角色以魔力般的声音造型,简直像一场奢侈的声音套餐,连一个无名无姓的角色,都能使其声线深入人心,如《追捕》中开始程晓桦一声花枝摇颤的“就是他”的尖叫、《虎口脱险》中嬷嬷热情似火的音调,都超越了原片给予角色的内涵设定,使配音完成了对人物的喧宾夺主的塑造。


    ▲、流浪者:时代委屈的代言者

    重映时间:1977年(译制于1955年)

    入选理由:一部1955年译制的印度电影,在复映后获得意外的反响。电影的主线,应该说是“灰姑娘”故事的变种,讲述了一个流浪儿与一个贵族小姐的爱情故事,依此为基础,影片从更深层次上,批驳了“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血统论,影片中,信奉这一理论的法官,面对的贼恰恰是自己血统上的儿子,辛辣的批判味道,被曾经在“文革”中深受这一类似理论之苦的中国观众重新咀嚼,引起强烈的共鸣。影片中提出的“失足青年”系由社会因素导致的观念,也吻合上了“文革”后当时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使得电影的影响走出了艺术领域,延伸到社会层面。影片中丽达那亲和明亮的笑容,给予拉兹以光明的指引,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梦境,体现了女性角色在艺术作品中承载着的慰藉心灵的宽厚命题,这也是影片在情感层面上获得观众认可的原因。

    影响系数:90分。

    经典独白: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

    招牌场景:拉兹不想做贼,在梦境中痛苦地挣扎在阴郁恐怖的骷髅林中,而丽达在蜃气氤氲的仙境中,给他送来信心与温情,这一段载歌载舞的爱情梦境,长达九分钟,最终以扎卡持刀打破梦境而结束,反映了拉兹内心里的痛苦的搏斗过程,体现出印度电影所擅长的用舞蹈刻划人物内心的风格特点。

    明星人气:影片拉兹的扮演者乾拉杰·卡普尔与扮演丽达的演员纳尔吉丝,一度时期成为观众津津乐道关注的对象。甚至是他们在生活中的爱情遗憾,也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一如今日明星的私生活占据了娱乐版块的中心主题一样。

    后续影响:“失足青年”热的兴起,与本片的基调不无关系。有拉兹的冤案在先,中国艺术家们乐得在影视艺术中把失足青年归罪于“四人帮”流毒。随着时间的流逝,“失足青年”一词随着一批代表作品的归隐而尘埃落定。


    ▲冷酷的心:真情总会破冰而出

    时间:1977年(译制于1972年)

    入选理由:本质上的故事是一对兄弟与一对姐妹之间的恩怨纠葛,虽然他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但却因为地位的不同(胡安与雷纳多这一对同父异母弟之间)、心灵的美丑(阿依曼与莫尼卡这对亲姐妹间)而演出了一出复杂的爱情故事。这种爱憎分明的人物设定、曲折离奇的结构方式,都十分吻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使其一度时期畅销盛行。但故事的陈腐与人物性格的表面化,使这样的电影留下很深的编造痕迹,缺乏回味的余地。它与《叶塞尼亚》的故事相似,都有着血缘关系的同胞分属于贵族与平民的阶层,总是平民的那一个更具有优良的品质,带有八十年代译制片共有的仇富情结。它只有情节的曲折,而没有性格的深度,这一点,是日后好莱坞电影抢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原因所在。

    影响系数:85分

    经典独白:

    ——莫尼卡:“你爱船长吗?”小男孩:“很爱。”莫尼卡:“更爱吧,他值得。”

    招牌场景:影片最后,法庭审判胡安,莫尼卡作为证人声情并茂的发言,震撼了全场。

    明星人气:扮演莫尼卡的墨西哥演员安赫丽卡•玛丽娅,把角色那种温柔而又倔强的个性,表现得生动鲜活,加上东方丽人的气质,给人一种亲和感,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

    后续影响:影片开辟出一种经典的电影模式,即现在的故事冲突总受上代人恩怨的左右,效法者可谓源远流长。


    ▲叶塞尼亚:“灰姑娘”的魅力无可阻挡

    时间:1977年

    入选理由:配音演员李梓代言的叶塞尼亚那时而奔放到放浪、时而冰冷到冷酷的声音,甚至取代了影片提供的一个俗套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印象。大概因为“灰姑娘”的故事永远受人欢迎吧,叶塞尼亚再演“灰姑娘”的神奇传说依旧所向披靡,虽然她在吉普赛人中长大,但她却有着本质上的贵族身份,这为她与军官奥斯瓦尔多的婚姻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她要重归贵族之家,还必须经受与同胞妹妹的三角恋爱关系的考验,但好事多磨,影片在一种中国话本小说的无巧不成书的结构里完成了这一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影片中包含着身世之谜、吉普赛人的神秘生活、一波三折的故事走向,在当年上译厂一群锦上添花配音高手的联袂烘托下,征服了中国观众。

    影响系数:85

    经典独白:

    叶塞尼亚:不,不,放开我,放开!……我教训教训你,倒霉蛋。你以为对吉普赛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你就错了。我,我不想再看见你了。听见吗!……怎么他流血了?你这是活该,怪谁呢?怎么你死了?不,你这家伙别这样,求求你把眼睛睁开,你知道,你要是死了我就得去坐牢的。

    招牌场景:奥斯瓦尔多约叶塞尼亚到河边相见,借机想要回自己的钱袋,叶塞尼亚假意应允,让奥斯瓦尔多空等了两天。第三天,奥斯瓦尔多见到叶塞尼亚欲行非礼,叶塞尼亚拿起石头砸向奥斯瓦尔多的脑袋,没想到这一打,打出了感情的火花,也成为影片中富有喜剧色彩的爱情碰撞戏段落。

    明星人气:叶塞尼亚的一半魅力来自于配音演员的重塑。

    后续影响:“叶塞尼亚”这种流落民间的贵族小姐及身世之谜,可谓影响广泛。而影片主题曲也流传甚广,如有人指称《金粉世家》的主题歌《暗香》便直接模仿了《叶塞尼亚》主题音乐旋律。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李向阳的南斯拉夫版

    时间:1977年(1973年译制)

    入选理由:影片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鲜之外在于,所有人物都没有阶段脸谱,这里没有黑白分明的人物,没有个人的成长经历,角色身上洋溢着一种浓重的个人主义色彩,更遑论什么组织纪律性,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表现惊险的暗战过程,体现出中西方英雄观念的不同。

    影片的基调上,也没有强调战争的高昂情绪,甚至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影片中的感人至深之处,是钟表店的地下党谢德尔这个形象,他自己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但他对女儿还有店里的徒弟,并没有采取一种全民皆兵的革命教育。他甚至反对女儿去参加任何战斗。他对女儿教导道:“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人的行为也不一样,有的投降了敌人,有的人在战斗,有的人在等待,你是一个姑娘,应该等待。”在他准备牺牲自己之前,对徒弟的叮咛,纯粹是长辈的谆谆教导:“你好好地干吧。要好好地学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这位老))员强调的是一种对活着的礼赞,这种新鲜的战争态度,在当时中国文化环境下,无疑是有着巨大的冲击力的。

    影片还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地方,是电影中游击队员文化素质较高,远不是中国游击队影片中着力强调的山药蛋的风格,更无中国军事文学呈主流状态的“农家战歌”倾向,剧中人物说话风趣幽默,战斗时,奔腾挪越,潇洒洋溢,有一种酷毙了的帅气,这与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更易产生共鸣,这也是它轰动一时的原因。

    影响系数:90

    经典独白:

    ——接头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来了。”

    ——瓦尔特的口头禅:“谁活着就能看得见(结局)。”

    ——“你说瓦尔特是谁?”“我会告诉你的,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招牌场景:法西斯德军把牺牲的游击队员放置在广场上,荷枪实弹的德兵弹压着死者的亲属。看着自己的女儿,钟表匠谢德尔第一个迈出了步伐,瓦尔特率领游击队员紧跟其后,德军见势不好,只得命令撤兵。这正是影片所强调的“整座城市就是瓦尔特”的形象喻意。

    明星人气:瓦尔特的扮演着巴塔•日沃伊诺维奇曾五次来到中国,自称走遍中国城乡,称呼“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可见他在中国的影响力。今年6月月份,他出席在京举办的“前南斯拉夫老影人见面会”,魅力依旧不衰。

    后续影响:影片的间接影响,是让中国电影去思考如何用现代观众更易感受与欣赏的酷劲与帅劲去表现二战战事。《烈火金刚》、《黄河绝恋》、《飞虎队》等抗战影片,都在战斗的火爆、人物的帅气上迥异于老式的抗战影片。如《烈火金刚》中的端着机枪猛射的酷烈场景、肖飞进城的从容大度,《飞虎队》中激烈的枪战场面,都在好看性与贴近性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另外,影片中的瓦尔特拳也一度时期为中国电影所效仿,直到《少林寺》的出现而中止。


    ▲追捕:其实应该叫“反追捕”

    时间:1978年

    入选理由:

    影片放置在今天开阔的眼界中,只能属于一部中等水平的侦破片,只是当时中国观众很少接触过这种类型片,从而感到一种特别的新鲜感。影片对于人物的塑造,相对而言比较薄弱,人物对话也很少,冷场较多,镜头也多是摇来荡去。

    影片的核心情节,也就是东京东南制药公司的老板长冈主导研制的AX中枢神经阻断药,此药用途,他声称:“是用来消灭那些企图用暴力推翻日本政府的激进分子。”这一借口,虽冠冕堂皇,但我们感到却与当年日军七三一部队研制的细菌武器有着如出一辙的相同口径。

    杜丘正是因为调查涉及到药品的内幕,而成为被追捕的对象。影片采用一种倒卷帘的结构,从杜丘的神秘地被指控,展开他的逃亡之旅,杜丘在为洗清自己身上的不实之词之后,不仅没有被置于死地,反而因势利导地查清了长冈的底细。影片在这种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其实逻辑性并不严密,很多偶然性促成了情节的进展与谜底的揭开,这也许是日本推理小说的一个共性特点吧,关注社会内容,而忽视逻辑上的严谨,使其巧妙不足。

    影片的原片名,根本没有强调“追捕”这种被动的状态,而是以杜丘为主要视角,“涉过愤怒的河”,其实这更符合电影表现的内容。

    影响系数:85

    经典独白:

    ——杜丘:“我杜丘东人根据本人的意志供述犯罪行为如下:……作为一名检察官,我犯下如此罪行,我追悔莫及,我杜丘东人决定就此结束我的生命。”

    ——堂塔:“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走过去,你就可以融化在那蓝天里,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明白吗?”

    ——矢村:“昭昌不是跳下去了?堂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你倒是跳啊,你害怕了,你的腿怎么发抖了?”

    招牌场景:杜丘被精神病院院长堂塔支使着去跳楼,走到了楼道边,命悬一线,突然,杜丘的走向死亡的脚步停了下来,转过身,一切真相大白,如此把惊险做足做透,令人感到悬疑电影玩弄观众于股掌之间的游刃有余。

    明星人气:高仓健自此在中国耳熟能详,扮演真优美的中野良子在中国观众心目中也成了一个大腕儿。

    后续影响:高仓健的不苟言笑的硬汉形象,连琐引发中国持续多年的“寻找男子汉”热,杨在葆与许还山被作为代用品与急就章,在《双雄会》里胜利合师。可惜好景不长,“男子汉”还是被“丑星”遮掩,直到都市剧受韩流与日剧影响兴起后,匆促之中,竟然发现中国俊男靓女资源严重稀缺。


    ▲人证:人性的证明还是战争的证明

    时间:1978

    入选理由:

    作为一部推理片,它的推理过程并不复杂,表面上看,它探讨的是人性的问题,但实际上,所有这一切都是战争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电影讲述的更是战争的证明。

    影片中罪孽的所有导火线,都源自美国大兵对日本本土的侵入,八杉恭子遭美国大兵强奸,警察栋居的父亲被美军打伤致死,而配合案件调查的美国警察休夫坦大一枪打死了八杉恭子另一个儿子恭平,也正是此人,正是当年打死栋居父亲的那个美国兵。

    影片借栋居之口,斥责美国警察休夫坦:“浑蛋,你还算人吗?你杀了多少日本人?”此情此景下,栋居的控诉的确有几分激情,但日本人在电影中回避了美国大兵为何以战胜国的姿态来到日本本土的。从中其实隐含着所有日本人对战争的控诉,都是遮遮掩掩的。被称为“日本黄金电影期”的这类影片,包括《望乡》、《啊,野美岭》、《风雪黄昏》等,都竭力强调日本人遭受的苦难与折磨,好像他们也是二战时期的最大受害者一样,它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

    影响系数:90分

    经典独白:八杉恭子最后在讲台上朗诵了贯穿整个电影的诗句:“妈妈,妈妈就在那个夏天,在雾积的路途上,我那个草帽,不知道它是怎么了掉进了深渊,还记得吗?妈妈,我现在已经失去了一个草帽了,所以只剩下另一个草帽了,不想把它丢失了,妈妈,我多么爱那个草帽啊。但是一阵风刮走了草帽,我是多么懊悔啊。我在找它,但是已经被风刮走了,也把我的孩子带走了。”

    招牌场景:

    ——栋居对着镜子里当年的杀父仇人休夫坦开了一枪,镜子破碎,休夫坦一脸疑惑。

    ——八杉恭子最后站在山崖上,一只草帽随风落下,栋居再望八杉恭子站立的位置,已经空无一人。

    明星人气:八杉恭子的扮演者冈田茉莉子,把一个集母亲、妻子与杀手于一身的女人形象,刻划得富有层次,撑起了影片的大半个江山,八十年代曾经访问过我国。

    后续影响:影片竭力渲染日本人遭受到的战争伤害,也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同情,使中国观众逐渐认同了日本人也是战争受害者的印象。这些影片对靠拢中日两国人民的情感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整个八十年代,中日之间的那些情感上契合成份,几乎使人忘却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伤痛。中国也回应般地竭力表现日本人在二战中的苦难岁月,一些表现日本战争遗孤、侨民的影片蜂拥出笼,像《云南故事》中甚至散发出解放后日本女人的生存境遇更为艰难的奇谈怪论。艺术对沟通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情结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


    ▲佐罗:刀光剑影出政权

    时间:1979年

    入选理由:在港产武侠片尚没有气势汹汹地入侵之前,佐罗这样的横戈马上、行使黑暗中的公正的蒙面侠,给我们上了第一堂什么叫侠肝义胆的课。别总指责中国观众喜欢包公戏,其实英雄情结是电影施予给观众的最诱人的幻觉。佐罗最早的故事,像超人、蝙蝠侠一样来自于漫画人物,这些英雄故事至今仍在好莱坞电影中畅销不衰。欧洲人拍摄的《佐罗》故事,使电影带着环境导致的那种特有幽默与轻松味道,使我们甚至忘却了这是一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故事,当多少年后我们看到好莱坞版《佐罗的面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美国人想像中的佐罗,曾经为美国的建立立下不朽的功勋。但这一切在《佐罗》中是见不到的,影片更像一个不知驴年马月的传奇故事,一个神奇的来去踪去无影的侠客,寄托了公众心目中难以割舍的对法律之外的公正的期待。法律无法体现的正义,只有借助于刀锋来完成。这正是这类影片中潜含着的暴力美学的总体基础。

    影响系数:85分

    经典独白:“嘿,我在这。”——佐罗的口头禅。

    招牌场景:佐罗扬鞭跃马,挥剑轻掠,“刷刷刷”,标志性的符号“Z”便好汉留名,中外可谓一理。。

    明星人气:阿兰·德隆那男性的宽阔有力的下巴,比佐罗手下的剑更有杀伤力,令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发生剧变。阿兰•德隆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覆盖了八十年代最有人气的外国男明星。

    后续影响:八十年代娱乐大潮中兴起的劫富济贫的侠客类影片,都或多或少地寄寓着对佐罗风采的深情向往。


    ▲大篷车:吉普赛人的浪漫剪影

    时间:1980年

    入选理由:即使在印度,这部片子也被认为是一部二、三流的影片,但大起大合的故事、富有浪漫情调的吉普赛生活,交织着追杀的紧张压力,还有印度电影标志性的歌舞场景,使得影片受到广泛的欢迎。当年引进的印度电影,很像中国的话本小说,有头有尾,曲折离奇,善恶分明,人物的性格也简单明了,虽然没有多少深度,但晓畅自然,镜头风格也富有节奏,切换快捷,少玩技巧,在曲折的故事中,再掺入一点人生的哲理,因此,很适合大众的口味。影片以一个富家小姐,为逃避杀父仇人的追杀,来到了位于社会底层的吉普赛人中,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爱情的芬芳,最后一举消灭仇家,也找到了真正的爱情。这种对平民生活的礼赞,带有那个时代的世界性的价值观念,即使在《茜茜公主》、《泰坦尼克号》中,这种对平民阶层的颂扬,依然构成了影片的主调。

    影响系数:90

    经典独白:吉普赛姑娘丽莎野性的特点在这样的台词中显露无遗:“你就是给我毒药,我也会喝下去,小辣椒。”

    招牌场景:富家女苏尼塔进入大篷车队后,仓促之中,临时救急赶场,与司机莫汉在台上即兴表演,道出了内心的心事,获得了极大的反响。这一段亦梦亦幻的舞蹈,直接融入到故事的进程中,使现实与舞台模糊了界限,也体现了印度电影中的舞蹈承担了内心独白的职责。

    明星人气:欣赏演员的舞蹈,这就够了,毕竟印度舞一时半会也学不上,真正的明星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吧。

    后续影响:“大篷车”一词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它成为深入民间的一种代名词。


    ▲虎口脱险:一路惊险一路欢歌

    时间:1982

    入选理由:影片的情节满满当当,收放自如,让指挥家与油漆匠这两种文化层次极端对立的法国人,在保护英国飞行员的一路风尘中,得到充分的碰撞,产生了一连串的幽默的效果。影片令人百看不厌的原因,当然是影片设置出一些涉笔成趣的幽默,但影片故事的能收能放、舒展从容却是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故事在收放之间,展现了一幅涉及到法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速写图。这里有大剧院里的地下反抗组织、木偶剧团里的姑娘、修女院里的嬷嬷、旅馆老板娘等等,他们组成了乐观幽默而勇敢的群体现象,这才是影片的社会意义所在,仅仅依靠雕虫小技的搞笑段落,希望撑起整个影片的喜剧框架,只能说是本末倒置。影片中的幽默主要来自于智商障碍、阴错阳差、无巧不成书及形体动作等喜剧的必备元素,搞笑频率间不容隙却不流于低俗,确实令人难以忘怀。

    影响系数:95

    经典独白:

    ——指挥家斯塔尼斯拉斯超级投入的指挥台词:“谢谢,你们奏得很好,奏得很好!啊我,我没什么,我没什么。啊,你你你,你拉得不错,你还可以,就是说,还凑合。就是你,我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你不停地说话,老不集中,你要全神贯注!啊?这个作品要按我个人的理解,奏得还不够奔放,还不够慷慨激昂,要慷慨激昂!梆…铛。现在,见鬼,呢…就象温吞水,好像不错,其实很糟,很糟!回到17小节,好,再来!”

    招牌场景:指挥家与油漆匠穿着严重不合身的德军服装,牵着狼狗,跌跌撞撞地行走,一有机会,指挥家不忘从油漆匠身上讨一点小便宜,比如骑在油漆匠的身上,或者让油漆匠把鞋子换给他。两个不同文化层次的普通人的性格特征形成鲜明的的对照。

    明星人气:扮演指挥家的路易•德•富耐斯成为中国观众心目中自卓别林之后最喜欢的一名喜剧演员。

    后续影响:冯小宁导演的《举起手来》直接被冠以中国版的《虎口脱险》,但两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冯小宁的模仿版情节单调,充满着低俗的恶趣,打喷嚏、放屁、喝尿这些最低劣的恶搞元素,被冯小宁堆积在一起,也许影片中的日本人没有被丑化掉,倒是这种恶俗想象的设计者,展览出内心的“小”字来。


    ▲超人:美国大片的初次试探

    时间:1985年

    入选理由:1978年拍摄的美国片,相隔数年才出现在国内的银幕上,这也许是它没有产生如日后进口大片的大火大热的原因吧。影片中的特技离当时中国电影的特效也没有显示出高人一等的地方,况且中国观众也没有观看超人漫画的传统,所以这个电影与日后好莱坞的进口大片的轰动效应不能相比。

    影响系数:70

    经典独白:超人向女记者道白:“我在这是要以美国方式,为真理和正义战斗。”

    招牌场景:超人相携着女友拉娜遨游天空,尤如飞天一般;之后,超人凌空追飞弹,用手扭转飞弹航线,拯救了城市;而最后超人通过超光速飞行使时间倒转拯救女友拉娜的性命,体现出超人的不同凡响处。

    明星人气:扮演超人的克里斯托夫·里夫以高大威猛的健硕形象,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1998,坐在轮椅上的“超人”里夫曾来过中国,观众热情体现了他的强大的影响力。

    后续影响:《超人》更像是日后《蜘蛛侠》、《蝙蝠侠》、《神奇四侠》等超级英雄类影片试探中国电影市场的先锋队,他开启了美国这类半科幻半神话影片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序幕。


    ▲茜茜公主:西洋版“戏说皇帝”剧

    时间:1985

    入选理由:茜茜公主如出水芙蓉,天然清新,率直无忌,正是这种率真的个性,使她赢得了奥地利皇帝的爱心。影片再次讴歌了来自于乡间的那种朴素而真诚的品质,并以这种品质,支撑着茜茜步入宫廷后的生活。三部曲电影引进中国时,中国影视中的皇家戏尚未兴起,影片的自然风光及豪华的宫庭生活,使人大开眼界。影片的幽默基调,给沉闷的严谨叙事,也带来了几份轻松与欢笑。

    影响系数:75

    经典独白:茜茜向奥地利皇帝表述她对大自然的看法:“当你感到忧愁和烦恼的时候,就到这儿来,遥望树木,你能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草、每一个生灵里,看到上帝无所不在,你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

    招牌场景:茜茜在河边垂钓,奥地利皇帝路过,茜茜一甩鱼钩,钓到了一条大鱼——就是她未来的丈夫、奥地利的皇帝。钓鱼情缘,使得他们走上了从相识到相爱的道路。

    明星人气:扮演茜茜公主的罗密·施奈德以其清纯阳光的形象,留在中国观众的记忆中,很难想像,她会是《老枪》中那个貌不惊人的妻子。而她与阿兰·德隆的五年的短暂恋情,使得他们两人分别成为沟通男女FANS最凄艳的桥梁。

    后续影响:茜茜公主以童言无忌的风格步入宫庭,给王宫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我们甚至可以从她身上看到日后《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风采。


    进口大片抢占风光,攻城掠地……

                   ——九十年代的译制片


    1995年,进口大片代替了多少年来我们所熟悉的译制片走入中国电影院。这时候,华丽的画面、动感的镜头与冲击力强烈的视效,取代了当年我们对声音的期待。配音演员的沦落,可能正是电影画面取得了第一发言权之后的必然规律。

    进口大片最初进来时,中国电影界本能地展开了一次次悲壮的狙击,《阳光灿烂的日子》、纪录片《较量》、《红樱桃》都曾经是那个时期成功与大片相抗衡的国产片。然而时过境迁,近十年来进口大片的决堤猛灌,甚至使大片的刺激效应也明显减弱了。中国观众已经能以泰然的心态,平静地注视着以视觉效果为第一招牌的进口大片的容颜了。而国产片,却少了当年志在必得挤压进口大片的雄心壮志,恍惚间,国产片与进口大片好像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相安无事状态。

    中国电影市场在以大片进入为标志的新一轮冲击下,敞开广阔的天地,接合上世界电影的市场板块,也让观众更贴近地感受世界电影的最新流向与风云际会,这应该说是中国观众的荣幸吧。


    ▲亡命天涯:进口大片第一剧

    时间:1995年

    入选理由:作为第一部进口大片,影片有着一个令人不服气的弱智的故事,它的情节,使我们依稀看到当年《追捕》的影子,从改革开放第一部推理片,到进口大片的始作俑,都是一个逃避警察追捕、澄清身上冤屈、且幕后阴谋都是研制药品的故事,倒使人感到有一种奇妙的巧合。影片主人公金波因为妻子被害,而被弱智的法官判为杀妻凶手,中途趁乱逃跑,调查凶手,发现昔日与自己友好相处的同事,恰是真正的黑手。故事情节不值得推敲已经无关紧要,关键是电影在视觉上大做文章,翻滚的囚车落到铁轨上命悬一线;追车已经不新鲜,直升机空中追车,跳下水库的飞流直下的瀑布,在高楼顶上开展生死决战,这一切视觉效果,弥补了情节的简单与浅薄,虽然有一种喧宾夺主之感,毕竟这些场面使电影险象环生,观众坐在电影院里体验到的过山车的惊险效应正是这样的影片所需要达到的效果,试想一下,在享受高空惊险的过程中,有谁是带着思考与理智去体味那种极限快感的呢?

    影响系数:80

    经典独白:影片主人公金波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一个警察向他朗读登在报上的通辑令,金波幽默地说:“你说的逃犯不就是我吗?”

    招牌场景:金波从水库的泄水洞里,逃到洞口,为了逃避追捕,只身跳入瀑布中。

    明星人气:哈里森•福特宝刀未老,身手敏捷,对提升影片吸引力功不可没。

    后续影响:开启了好莱坞大片长驱直入的新时代,引起中国影坛格局的深远变化。


    ▲泰坦尼克号:化悲痛为票房的催泪弹

    时间:1998年

    入选理由:一个在多少部电影中演绎过的穷小子与富家女的故事,被这个电影毫不羞涩地再次重演了一回,甚至你可以发现这一主题在七、八、九十年代中国引进的译制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包括《流浪者》、《大篷车》、《冷酷的心》、《茜茜公主》、《苔丝》等等,但这并不影响这一爱情模式依然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越简单越有普遍性,仗着一个冰海沉船的灾难,这一简单的爱情故事获得了观众最广大的认同,从而把观众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向辗向爱情的天灾人祸。灾难衬托了爱情的珍贵,使其如泣如诉,而爱情也反衬了灾难的惨烈,人与环境在这部影片中达到了如胶似漆的融合。

    影响系数:95

    经典独白:杰克对露丝的最后表白:“我赢得船票,是一生最幸福的事情,我能认识你,是我的幸运。露丝,我满足了,我还有一个心愿,你必须答应,要活下去,不能绝望,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多么艰难。快答应我,露丝,答应我,一定要做到……”

    招牌场景:在满天星斗的映衬下,包裹着北大西洋冰冷的寒气,露丝松下杰克的手,杰克苍白的面容缓缓地沉入浩瀚的洋底,把爱的痛苦诠释得无以复加。

    明星人气:电影公映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与凯特•温丝莱特的金童玉女的形象,风靡城乡,两个人代表角色相依在船头展翅飞翔的造型,在中国各地随处可见。

    后续影响:在灾难片中掺入爱情作料,一时效法者众多。《珍珠港》可视为代表一员。而中国导演打造“中国式《泰坦尼克号》”也叫得震天价响,如胡玫拍摄《芬妮的微笑》就强调要打造中国“泰坦尼克号”。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中,《泰坦尼克号》也对小说的悲剧性的主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真实的谎言:9·11超级大预言

    时间:1995年。

    入选理由: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发现它超前地预告了“9·11”的发生,这方面不得不佩服美国电影的敏感与超前。影片中的来自中东的恐怖分子,对着摄像机发出恐怖威胁,声称如果美国不从波斯湾撤兵,那么,就用核弹炸毁美国的一个城市,当时看了不以为意的剧情镜头,事实上几年后真的上演了。而影片中由施瓦辛格扮演的哈利驾着战机冲撞大厦的镜头,不知道是不是直接启发了“9·11”的发动者尝试用飞机作为毁灭摩天大厦的武器。影片中的施瓦辛格动用特工手段,监视妻子的行动,也十分吻合“9•11”后越来越滥用的政府控制手段。影片更通过喜剧化的风格,表现了一名陷名埋姓的特工在生活中不得不与谎言为伍,富有新意地写出了一名特工在面对家庭时遭遇到的尴尬。

    影响系数:90

    经典独白:施瓦辛格扮演的哈里作弄她的妻子,要她当着他的面表演艳舞,指令她:“用你的手像情人的手爱抚自己。”

    招牌场景:施瓦辛格骑马追逐骑着摩托车的恐怖分子;探身救下驶入断桥缺口处的妻子;驾驶“海鹞”式垂直起落喷气机救女段落,都是影片难忘的惊险场面。

    明星人气:施瓦辛格一直以硬汉形象见长,在本片中,他爱妻救女,刚中见柔,凸现了演员的另一面。

    后续影响:影片对特工夫妻生活的探讨,我们在《超人特工队》及今年的《史密斯行动》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相似的主题。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1楼#
发布于:2006-09-27 13:12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好贴,顶一下!其实照我看,说到译制片对中国的影响,当从七十年代初说起。在那段特殊的时期(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单调),译制片对中国的影响要更加强烈而深刻。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对朝鲜、阿尔巴尼亚、越南电影的译制片,一定会有难忘的记忆.........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笑谈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2-17
  • 原创大奖
  • 先锋碟报员
2楼#
发布于:2006-09-27 13:51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我先替站长来说一声吧`````````老贴了````````锁了~~!!
[color=red][size=4]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汉语来塑造一个个的人物,是宇宙中最幸福的事情! 声创联盟,最优秀的网络中文配音社团,将中文配音进行到底!http://www.sclm.net.cn/bbs 吴红涓导演太棒了,顾奇勇老师太强悍了,最爱陆揆与翟巍,永远支持上译![/size][/color]
上译迷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2-08-08
3楼#
发布于:2006-09-27 16:08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二楼的老弟,这贴不要锁,好多的资料,我们这些来得晚的都还没有看过呢。我感觉评论得很有权威性,让我们 这些新来的都看看嘛。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千古箴言。几千年过去了,朋友,你认识自己了吗 ?
4楼#
发布于:2006-09-27 16:51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好贴,不回不行,值得一看
沧海横流
青铜会员
青铜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1-27
  • 社区居民
5楼#
发布于:2006-09-27 20:18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华丽的画面、动感的镜头与冲击力强烈的视效,取代了当年我们对声音的期待。配音演员的沦落,可能正是电影画面取得了第一发言权之后的必然规律。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6楼#
发布于:2006-09-28 11:19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楼上老兄,不必过于悲观,让时间来检验吧!不是还有你我这样一大批执著追求声音艺术的译制迷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提尔皮茨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2-22
  • 网站建设奖
7楼#
发布于:2006-09-28 17:07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指正一个错误:《亡命天涯》是1994年11月在国内上映的。

这贴子里怎么不说《勇闯夺命岛》?但还是要顶一下。
[size=7][color=red]A [/color][size=6]V.[/size][color=blue]P[/color][/size]
提尔皮茨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2-22
  • 网站建设奖
8楼#
发布于:2006-09-28 17:08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还有《阿甘正传》、《龙卷风》、《拯救大兵瑞恩》,啊!太多经典了。
[size=7][color=red]A [/color][size=6]V.[/size][color=blue]P[/color][/size]
永远热爱辽艺
版主
版主
  • 最后登录2021-03-24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9楼#
发布于:2006-09-28 17:44
Re: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引用第5楼沧海横流2006-9-27 20:18发表的言论:
华丽的画面、动感的镜头与冲击力强烈的视效,取代了当年我们对声音的期待。配音演员的沦落,可能正是电影画面取得了第一发言权之后的必然规律。



是不讲究“华丽的画面、动感的镜头与冲击力强烈的视效”的电影如今很少被引进和公映,广电总局的人头脑里只有“大片”
阿福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10-08
  • 原创大奖
  • 现实互动奖
10楼#
发布于:2006-09-29 14:22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我应该写个十大译制动画片的,,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呵呵
11楼#
发布于:2006-09-29 14:53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锁贴了吗?这个帖子不差错,我是第一次看到~~~~
爱丝苔拉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12-01-27
12楼#
发布于:2006-09-30 10:52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好帖子,不要锁。我要仔细读读。好亲切的回忆啊。
电影粉丝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2-11
13楼#
发布于:2006-09-30 23:40
Re:[转贴]透视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影响中国的译制片        
是好帖子,并不是每个人对所有的内容都十分了解,也有大量的朋友不是从论坛一开始就注册的
因此建议不要将有价值的帖子锁,就算他曾经发过
往事飘渺虚如烟,记忆心畔音相牵; 你我共建毫寸地,论坛幻化腾飞仙!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