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743回复:21
[求助]文革电影<<侦察兵>>算不算当时的样板电影?
1月16日晚,央视6套放的<<侦察兵>>,王心刚主演的,算不算样板电影呀
文革时期的样板电影有哪些呀? |
|
|
1楼#
发布于:2007-01-16 09:44
昨天《侦察兵》流金岁月又弄了个大笑话,把李林演的角色当方辉的播出,还采访方辉,不知方辉看了画面作何感想!
|
|
3楼#
发布于:2007-01-16 11:39
引用第1楼奥兰多于2007-1-16 09:44发表的言论: 是啊!我当时也在看,笑~~,不知流金岁月的编导自己察觉了没有?! |
|
|
4楼#
发布于:2007-01-16 16:27
拍摄于1974年的《侦察兵》,是文革期间恢复故事片生产后的第一部军事题材影片,可以算得上是部“样板电影”。由于当时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这部片子具有典型的文革色彩和“样板戏”特征,即“三突出”、高、大、全。影片的主要功能是宣传教育,其虚假和不真实的地方是不少的,即使在当时一般观众也能看出。正如2楼提到的军装,这并不新鲜,在那种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只能如此,这是不以导演和演员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他文艺作品也统统如此。不过,在当时部影片还是极受观众欢迎的噢。
至于央视的编导人员把李林和方辉搞混,这一点也不足为奇,如今的年轻人有多少了解或愿更多了解老电影的呢? ![]() |
|
|
5楼#
发布于:2007-01-16 16:32
引用第4楼阿廖沙于2007-1-16 16:27发表的言论: 如今的年轻人有多少了解或愿更多了解老电影的呢? |
|
6楼#
发布于:2007-01-16 16:37
文革时期的电影(1970-1976)■故事片(1970-1976)
《战洪图》长影 1973,《青松岭》长影 1973,《艳阳天》长影 1973,《火红的年代》上影 1974, 《创业》长影 1974,《一副保险带》上影 1974,《无影灯下颂银针》上影 1974,《决裂》北影 1975,《春苗》上影 1975,《反击》(未发行)北影 1976,《红雨》北影 1975,《金光大道》长影 1975, 《海霞》北影 1975,《难忘的战斗》上影 1976,《征途》上影 1976,《碧海红波》西影 1975, 《长空雄鹰》长影 1976,《芒果之歌》长影 1976,《雁鸣湖畔》长影 1976,《南海长城》八一厂1976 ■儿童片 《闪闪的红星》1974 八一厂 《向阳院的故事》1974 长影《黄河少年》1975长影《阿勇》1975 西影《烽火少年》 1975 长影 《小螺号》 1975 珠影《小将》 1975上影《金锁》1976上影《阿夏河的秘密》1976 上影《小号手》(动画)1974《东海小哨兵》(剪纸)1973《大橹的故事》木偶 《新来的小石柱》 ■样板戏 《沙家浜》(京剧) 《红灯记》(京剧)《智取威虎山》(京剧)《海港》 ■京剧 《奇袭白虎团》(京剧)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剧) 《龙江颂》(京剧) 《杜鹃山》(京剧) 《长征组歌》(歌舞)《沂蒙颂》(芭蕾舞剧) |
|
7楼#
发布于:2007-01-16 19:12
引用第1楼奥兰多于2007-1-16 09:44发表的言论: 但愿方辉老师没看到,流金岁月应该向方辉老师道歉,太业余了。 |
|
9楼#
发布于:2007-01-16 19:53
引用第0楼wenbin于2007-1-16 09:36发表的言论: 文革时期并没有明确的“样板电影”一说。但“四人帮”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以下5部影片大肆吹捧,在当时的舆论中,包括导向性的“两报一刊”社论中,定为事实上的“样板电影”,其影片排名顺序在各种公开场合中也是不容颠倒的: 《春苗》、《决裂》、《第二个春天》、《战船台》、《难忘的战斗》。 大家可以翻看一下1976年国内报刊的的重头文章,凡是提到文艺和电影的成果,除了八个样板戏,就是这5部片子。 顺便说一句,我并不喜欢《侦察兵》这部电影,所以,只看过一次就不再想看第二遍了。 |
|
11楼#
发布于:2007-01-24 15:43
将李林和方辉张冠李戴,显示出央视缺乏工作严谨性,搞《流金岁月》的编导们可能自己也对老电影和电影人不熟悉。
|
|
12楼#
发布于:2007-01-26 13:08
请教各位一下,记得很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这样的情节:学生考试交白卷是当正面人物的,老师却被刻划成反面角色,是不是这部电影的名字就是[小将]啊
|
|
14楼#
发布于:2007-01-26 18:36
引用第12楼wenrui于2007-1-26 13:08发表的言论: 是小将,以当年黄帅为原型的,上影拍摄,中叔皇导演,是她主演的(熟悉吧): ![]() |
|
|
15楼#
发布于:2007-01-26 20:38
这片子好象没看过。不过,这演员倒是熟悉的,她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张芝华,郭凯敏的爱人。
![]() |
|
|
16楼#
发布于:2007-01-27 19:12
引用第7楼男人辛苦于2007-1-16 19:12发表的言论: 再加上1974年[第二个春天]和1976年[欢腾的小凉河][该片没公开放映] |
|
17楼#
发布于:2007-01-27 19:21
引用第7楼男人辛苦于2007-1-16 19:12发表的言论: 加上芭蕾舞剧《沂蒙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和钢琴伴唱[红灯记] |
|
18楼#
发布于:2007-01-28 03:11
引用第16楼cnn于2007-1-27 19:12发表的言论: 《欢腾的小凉河》当年配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公开上映了,怎么说未公映呢? |
|
|
19楼#
发布于:2007-01-28 08:11
引用第16楼cnn于2007-1-27 19:12发表的言论: [欢腾的小凉河] ——1976年7月1 日在全国发行放映。该片发行了宽银幕和普通银幕两种,我看过宽银幕版的。 |
|
20楼#
发布于:2007-01-29 13:32
<欢腾的小凉河 >我很小时看过的,里面一句台词还有印象呢:
一个"修正主义"的官员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主人公(好象是个基层干部)愤怒地问:"这是谁说的?" 那个官员回答:"总书记,邓XIAOPING!" 我印象中, 这是文革电影中唯一一次点邓的名. |
|
21楼#
发布于:2007-01-29 13:44
当时拍摄这部影片,正是为了配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所以,点邓的名不足为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