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05回复:9

[转贴]關於配音這件事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2-05 15:35
看戏这么久以来,一直觉得配音真的是戏剧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再加上最近因为少年杨家将,以及一些其他的机缘巧合,便决定来和大家谈谈关于‘配音’这件事。
        在台湾长大的观众,应该对于配音这件事都不是太陌生,尤其是当电视只有三台,还没有双声道的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外国影集都是配成国语来播出的。而到了后期,当电视有了双声道,当台湾人对于‘声音表情’愈来愈重视的时候,我们渐渐开始习惯了原音的西洋影集,甚至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日剧不再配上国语声道,观众的耳朵,也开始变得愈来愈挑剔了。
       我常常在想,到底是哪些观众喜欢听原音,哪些观众又喜欢听配音呢?除掉还不会看字幕的小朋友一定要靠国语发音才能听懂电视上的卡通人物在说些什么之外,到底影视市场是如何决定要不要去帮一部戏配上另一种声道呢?
        而除了这种因为播送地区不同所产生的配音之外,另一个因应现在大华人地区影视产业而产生的配音问题,则是缘起于现今的电视剧及电影,演员几乎同时来自中港台三地;因为演员本身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现场收音及最后的出版品都跟着产生新的情景,也使得配音这个问题衍变出很多新的状况,甚至整个影视圈都发展出一个新的生态。
        我并不是一个从事这个行业的专门人才,但因为常常在看戏的过程之中被配音所困扰,因此很想发出一个观众的疑问,甚至是怒吼,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会使得我们的影视从业人员,乃至这个产业,把‘配音’这一环,变成一个这么不重要,甚至看起来像是附属的一个区块呢?
        因为配音这个题目太大,我也没有专门去研究,我只是纯粹想来谈谈我在看港剧是因为国语配音、粤语原音等等所产生的感想而已。
       这篇文章,我就先从单纯因为不同播送地区而产生的配音来谈吧!
原音v.s.配音
        拿我比较熟悉的港剧来说,我记得有一阵子TVBS-G每晚七点都有原音播出的港剧,然后TVBS的八点档则是播出国语配音的港剧,那几年港剧似乎在台湾起死回生,突然好多频道都在播港剧,我最高纪录曾经一个星期同时追看六部港剧,可见港剧当时多受到大家的欢迎。这段记忆停留在TVBS重播楚留香那个时候,我记得最开始播的是粤语原音,但后来因为有观众抗议,所以就在不同时段以些微集数差距播了国语配音版,我想这大概也是一种创举吧!一个不能播送双声道的有线电视台,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竟然决定同一部戏播出两种版本,而不担心会造成观众分散;也一直到那个时候,我才认真的发现,原来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原音啊!
        楚留香在台湾还没有播完我就出国念书去了,也因此没有跟上后来台湾的电视市场,更没有跟上港剧在台湾的日渐式微。也因为在海外,港剧及香港电影一向都是提供国语和粤语两种版本租借,所以我有整整两年半的时间,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看过国语版的港剧。(有时候同学租了还是会看,但只要是自己去租,都尽可能选择粤语版。)我自己对于原音的坚持是在于,我觉得声音是演员的一部份表情,一个角色把一部分的自己拆给别人去演,总是怪怪的!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的配音,所会产生的问题包括两种:一种就是我上述的声音表情,另一种,则是发生于语言转换上头。
        从声音表情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早期TVB的国语配音水准不差,也因为是大公司,加上海外市场一向是TVB很重要的一环,所以他们都有专门帮演员配音的配音员,换句话说,TVB的主角演员,几乎都有固定专门帮他们配音的配音员,如果有一个观众从头到尾看得都是国语版的话,那么他的脑中,可能会有各个固定的国语声音去对上各个演员,而变成演员的另一个发声体。(就好像当年周星驰电影也有固定的配音,相信台湾观众对那个配音的声音,要比对周星驰本人的声音来得熟悉多了!)
        但人的胃口总是会愈养愈刁,而且当可获得的资讯愈来愈多的时候,很多听觉习惯就慢慢被混淆了。想想以前没原音可以看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照看戏吗?但当TVBS-G开始播出原音港剧,我也就开始慢慢习惯了粤语的调调。渐渐地,我开始愈来愈不能接受国语的配音,而当我出国看了大量的TVB原音港剧之后,几乎在我脑中每一个港星都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记号,我就变得连当他们演电影时,也不能接受国语配音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听觉习惯混淆。其实每一个观众心中对每一个演员的印象,都从他所看的戏,所看到的访问中慢慢累积而来,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听过一个人演员用自己的声音说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单纯去‘感受’这个演员在诠释角色时到不到位,而当我们觉得语气差了那么一点儿的时候,我们甚至不会特意去觉得是配音所造成的结果。但一旦当我们随着愈来愈发达的资讯,开始接受到愈来愈多关于这个演员他‘自身’的资讯时,我们对这个演员的印象就开始转变,当资讯的深度和广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能在看戏时很清楚而明确的区分属于他个人及非个人的部份,而在那个时候,一个不适任的配音,就造成了观众的负担和困扰。
        在过往,对一个卖往不同市场的剧集来说,各卖埠间的交流并不是这么频繁和容易,因此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产生,但以现今科技的发达,世界几乎已经无国界了,网路上各种版本的盗版BT充斥,就算不循违法途径,循正途也一样可以坐在家中买到各种不同版本的VCD、DVD,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易的依循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所想要接受的讯息,不同语言版本的剧集,显然也应该因应这个转变来做出一些改变,不论是要适应市场,或是要教育观众,总是有一条路要去走,才是对得起观众的做法。若只是因为暂时对市场或对公司的直接获利不造成具影响性的改变就放任这个问题下去,现在被牺牲掉的是观众,或者有一天,就变成是一个产业或地区市场被淘汰掉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上转换的问题。当然,如果单从‘翻译’这个角度来说,语言转换有太多太多专业的人在研究这个题目,我要讲得不是这么专业的部份,我要讲得,纯粹是我觉得因为疏忽和不在意所造成的结果。
        近年来就我自己个人的感觉来说,TVB的配音水准要比不上早期了,当然,这中间包括的东西不只是声音表情,也包括了用字的转换,港剧配国语其实文字转换要比其他西洋影集、日剧、韩剧要来得简单也单纯许多,事实上台湾的电视一向都配有国语字幕,闽南语电视剧打上国语字幕,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但TVB在处理国语配音及字幕这件事情上,简直疏失到让人吐血的地步。
       过往的国语配音市场主要是台湾,不难在中间看到许多台湾式的用字,但这些年来,在用字上显然变得相当混乱而不统一,再加上97之后香港政府开始要求电视台节目一定要配上中文字幕,加上字幕的捣乱,就进入一种世界大战的情况。我严重怀疑TVB不论是国语或粤语版使用的字幕是同一个版本,也因此常常在看国语版的时候发现字幕跟声音完全是两码子事,而我遇过最扯的一种状况是,把粤语直接译成国语来说,造成我根本不知道是会有谁看得懂的状况。到现在我还记得那部戏,雷霆第一关,汪明荃的角色端了一盘饼干说:‘我烤了一些曲奇。’对!就是这个字,如果在香港字幕打曲奇,应该大家都看得懂,如果国语配饼干,我还可以忽略掉那个字幕的错误,但请问,字幕上打‘曲奇’,国语又配‘曲奇’,这,到底是有谁能看懂呢?!又或者我应该这样说,电视台,你们到底以为你们的目标观众是谁呢?!
      我必须要说因为我所看的港剧以无线制作的为多,所以都拿TVB的戏来举例,但事实上以平均水准来说,TVB的配音确实是比亚视要来得高一些。亚视的演员不见得能有自己专属的配音,拿到台湾来播的时候,常常有一种碰运气的感觉,偶尔碰到一部不错的,整体的收视感觉都不错,碰到一部不怎么样的,就常常发生看了两集之后放弃的情形,对演员印象的不连贯,声音记忆的难以养成,都让我觉得成为亚视演员在台湾市场无法累积个人实力的原因之一,当然,成功的演员不是没有,但不算从TVB跳过去的陈启泰、谭耀文,我能有印象的,也就是杨恭如、陈炜和万绮雯了。
       (我不是很确定上述演员是不是全然因为‘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而维持人气的,但除了系列剧之外,当然还是有一些亚视演员遇到了一些好戏及好时机而在台走红,比如穆桂英造成盛况的那时,捧起了林韦辰和文颂娴,但这两个演员后来都跳去TVB了,如果他们继续在亚视待下去,以亚视后来几部戏在台湾都收得不太好的情况来说,可以想见也是一样会面临继续下坡的状况。)
        还是要再说一次,虽然短期来看,大陆市场对于配音这件事的要求还不是这么高,而目前大陆又是华语影视的最大市场,所以这些问题都只是小众民众如我在讨论及抗议,但是,终究有一天大陆观众会成熟,而且极有可能这个市场会以一种非过往经验所能了解的方式向前跃进,到底配音将来应该怎么做,怎样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真的是应该要好好想想了。
       最开始会想要讨论配音,是因为少年杨家将,因为这是一部合资剧,里头只有陈秀雯一位港星,而或许是因应听粤语的观众对于陈秀雯的声音已经相当熟悉,所以为了将来粤语版的发行或是香港地区的播映,当时拍戏的时候,现场是收了AMY的粤语原音的。少年杨家将当然不是第一部这样做的合资剧,早在大量港星纷纷登陆拍戏时,就已经采用这样的收音方式了。但我觉得比较好奇的问题是,除了港星有语言上的问题之外,为什么其他讲国语的演员也要使用配音呢?少年杨家将据我所知似乎只有胡歌是使用他本人的声音,甚至,这个本人声音还是后来才去录音的,其他像是翁家明、何润东、彭于晏等等演员,皆是使用国语配音。换句话说,他们在拍戏的时候虽然说了国语对白,但拍戏现场却是不收音的,所有的声音,都是到了后制由配音人员来完成。
        为什么明明可以一次完成的事情,非要在后制才做呢?这是一个我到现在都想不透的问题。
        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想,第一也许跟成本问题有关吧!这样讲,如果拍一部戏,从头到尾都不现场收音,全部进录音室做后制,那成本上应该会比全部现场收音要来得低吧?!但如果今天已经反正已经非要架现场收音的设备来收音了,收一个演员,和收两个演员,有什么分别吗?又,如果演员全部采现场收音,但有至少两种语言以上需要被收音,那么是不是在收音的时候就应该直接收在不同的音轨上呢?这又会不会增加现场收音的难度呢?其实过往常常有香港演员到台湾拍电视剧或台湾演员到香港拍电视剧的状况,那时候应该基本上都还是采现场收音吧?所以,在现场收音的成本问题是不是真的大到需要被考量进去,甚至大到去放弃这项支出呢?我是真的很怀疑啊!
        再来,现场收音必然有它的难度。这个不难理解,拍一个古装剧,千军万马,怎么收音呢?在观光景点拍戏,在外头围观的观众比在里头拍戏的工作人员还多,吵吵闹闹,怎么收音呢?又或者风吹雨打、机器运转等等的状况,都有可能影响到现场收音的品质。但是,这是某一些状况吧?!如果一部戏拍下来,中间有几个场景现场收音效果不好,再叫演员进去补几个镜头的配音,这应该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也应该是行之有年的一种做法了吧?有必要为了这样的事情就索性直接放弃现场收音吗?
怎么觉得乍听之下,大华人地区的电视剧,好像在向后退了呢?!
        有一个资讯我不是很确定它的准确性及广泛性的比例有多高,就是说,大陆拍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常常全部采用事后配音。感谢网路,我稍稍做了一点点的search,找到一些朋友的讨论及些许新闻来证实这个事后配音的状况确实存在,但因为并不是全面性的资料搜集,我不敢说这件事的广泛性及代表性到底有多大,但我找到了几篇关于斯琴高娃的新闻,谈到她对戏的配音要求,以及对于拍摄‘台湾首任巡府刘铭传’不能亲自配音的遗憾;如果从这个新闻来看,可见确实大陆在拍摄古装剧时是会使用事后配音,而即便是如斯琴高娃这般的大腕演员,在大陆的市场底下仍然有可能(不论这个可能是来自于自身行程或制作单位)无法为自己所演出的角色配音。
        为什么选斯琴高娃来当我search的关键字,是因为我没多久之前刚巧和朋友从少年杨家将聊到配音这件事,我疑惑于配音选角的方向及配音员的水准问题,朋友则提到了斯琴高娃,谈到了高水准的大陆配音员,我因此想要找找看,到底斯琴高娃是采用本人的声音还是使用配音员,如果我找到的资料没错,那么,确实大陆的大腕演员,是采用自己的声音以事后配音的方式来完成居多。但我的疑惑也在此就出现了,如果我之前所言,一个演员的声音是他的一部分,不管他是采用现场收音或事后配音,起码我听到的都还是演员自己的声音,但如果有些戏是演员自己配,有些不是,那对于观众来说,不是很混淆吗?(相关评论请见配音上篇之听觉习惯混淆。)以大陆市场来说,或许对香港或台湾演员的声音不是这么熟悉,尤其是各地电视台不同,能接受到的资讯自然也不像台湾或香港这种小型市场来得这么全面,但对于大陆在地的演员,尤其是大腕演员,他们是如何自然地接受演员本人的声音及配音员的声音,这点真的是让我觉得费解啊!
        讨论完中港台不同的拍摄习惯之后,再回来合资剧这个问题。中港台的演员合拍电视剧,会这样选角,目标市场自然应该至少包括了中港台三个地区,也就是说,不论这个剧集最后是怎样去决定他的配音方式,必然每一个地区的人都会接收到不属于这个演员自身完成,而是由配音员完成的一个部分。比如说,台湾及大陆观众所看的国语版,必然至少包括了香港演员的国语配音,而香港观众所看的粤语版,则必然至少包括了大陆及台湾演员的粤语配音。
        既然这是一个无法去改变的事实,那么,这个部分的比例应该多高,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去完成呢?我刚刚为什么用‘必然至少’这个词是因为,以我个人当观众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会希望这个部分,‘至多’就等于这个‘至少’。既然我们已经无法阻止合拍剧这个情势继续下去,我们也不想去阻止,那么当我们在乐于见到合拍剧集合各地菁英所拍摄出来的成果之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要求把这个必然存在的不完整部分降到最低呢?我不知道对于其他观众而言,在同一部戏当中听到不同地区口音的国语会有什么反应,但如果问我的话,我会宁可听到不同口音的国语,都不要听到一堆情绪不吻合甚至造成我听觉习惯混淆的声音来扰乱我看戏的舒适。
        说到口音,让我想到我上个星期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纬来在播放电影‘卧虎藏龙’,其实这部电影我看过很多次了,但或许是因为最近刚好注意力放在配音这件事上,又或者是因为看太多次所以有余力把我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声音上头,对于李安当时坚持由演员自行说国语这件事,我有了和当时不一样的想法,或者应该说,我开始去思考这个问题了。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卧虎藏龙的时候,不同口音的国语,尤其一开场就是两个国语真的讲得颇不怎么样的周润发和杨紫琼,确实对我的视听造成了些许影响,虽不至于大到阻碍我看戏,但仍然是造成影响了。我当时的想法倒不是觉得应该找配音来配他们的国语,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要收国语,为什么不让他们练好一点再拍呢?!接下来在郎雄和章子怡出现后,或许因为已经进入戏的情结了,或许被这两位的京腔国语给感染了,口音这件事也就慢慢被剧情给淡化了。当然在这部戏当中还有其他人的国语对我的视听造成了影响,但我在此先不一一去拿出来讨论,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隔了多年以后再看卧虎藏龙的感想。
        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新发现,但可能在很多情况之下被我忽略掉了,而那天又突然跳回了我的脑海中。我打开电视看到的第一幕是周润发去找杨紫琼,将青冥剑交给她请她带去北京给贝勒爷的那段对话。我过去一直以为造成我的视听困扰的,是周和杨所讲出的不标准的国语,虽然说真的,周润发的国语对台湾观众来说不能算是陌生,如果今天用配音员帮他配音,我们可能更不能接受。但我那天才发现,原来阻碍我视听的,并不是发音的标准与否,而是一个演员在演戏的当下,说出不熟悉的语言,所产生的语言节奏不规则和不准确,造成了我的视听困扰。
        在这段对话当中,我很明显感受到杨紫琼开口讲台词所产生的影响比周润发要来得大上许多,周润发的国语有比较好吗?又好到没有口音吗?没有。但周润发讲国语的节奏感明显比杨紫琼好上太多,如果大家仔细去听杨紫琼念得每一句台词,应该会发现她讲话的速度和分句,都和一般母语为国语的人不尽相同,就像我们在讲英文的时候,也常常抓不到连音、高音跟速度一样。尤其是,杨紫琼讲国语并没有一个统一性的节奏感,所以我们就会在看戏的过程当中,偶尔不小心的被她的国语给拉出了戏外。周润发在这件事上头的处理,我个人觉得比杨紫琼好上许多,虽然他不见得能够发出完全标准的国语发音,但他节奏掌握的很好,他或许是角色诠释的原因,或许是衡量所有状况后所选择的方式,他讲话的速度比杨紫琼慢上许多,而且每一句话的节奏感相当统一。每个人讲话都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口音、自己的速度,这都是可以被内化进观众的视听感觉中的,而在这个时候,统一性就决定了观众是不是会在看戏当中不小心被这些枝微末节的事情给拉出戏外。
        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之前朋友提到斯琴高娃之时,也一并提到了香港演员自行进行国语配音的可行性。我想有许多人,不论是监制或观众,听到这样的提议,直接闪入脑中的想法可能是,可以吗?他真的能把国语讲好吗?再来就是,可以吗?让一个非专业配音员进录音室去帮自己对嘴,时间和金钱的成本能负荷吗?成本问题不是我能够知道的,但是,从卧虎藏龙的经验里头我发现,只要演员能掌握住一个语言的节奏,即便他不能够发出完全正确的咬字,观众仍然是能够接受的。更何况,什么是完全正确的咬字?台湾的?北京的?上海的?还是哪里的?
        我所想得不是一个‘绝对正确’的东西,而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最舒服的方式,我很想知道,在合资剧盛行的当下,什么样的运作模式会让这个华人世界的大多数人觉得最舒服?集合各地演员,在最能提供好的硬体设备的地方拍戏,用最好的幕后人员,这些现在都已经做到了,那么,配音呢?打算怎样继续下去?现场收音应该是最贴近演员表情的,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同样讲国语却带不同口音的演员,要不要都用自己的声音呢?是不是大多数的观众都和我一样,宁可听到演员自己的声音呢?是不是现在多数的观众都只是和我一样,因为没得选择而被迫接受呢?再来,讲不同语言的演员,是不是要在可行的状况之下,自行配音呢?又或者,固定使用同一位配音员呢?问题又来了,演员可能跟不同的制作公司合作,来来去去,除了大成本或最大牌的演员有可能‘自行要求’使用固定配音员之外,(我说的是有可能,不是一定可以。)其他演员呢?如果演员根本没得选择自己的配音员,那会不会自己配音,反而变成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呢?又或者,极有可能这个演员并不俱备另一种语言的能力,那这时候,又要怎样去解决呢?这不只应该是现在的制作公司所应该想的问题,我想,也是想要让演员进军大华人市场的经纪公司,以及演员自己本身所应该想的问题吧!
        关于配音这件事,可以谈的东西还有很多,虽然我这两篇不停在跟大家谈我对配音的反感,以及我对原音的坚持,但事实上,有很多的配音是值得嘉许的,甚至在合资剧中,我看到了很多演员因为配音的加分,让整个角色都亮起来了,也有许多年轻演员,因为有配音的加持,直接跳过声音表情这一个应该算是满高难度的区块,就直接把一个以前可能撑不起来的角色给撑起来了,这些都是配音值得赞赏的地方。(虽然我仍然很传统的觉得,一个连声音都演不好的演员,就是一个不算合格的演员,就是一个还有很多功课要做的演员,就算你真的演不好你的声音,那就自己想办法去找个专业配音员吧!)但碍于这两篇的篇幅实在已经太多了,就不在这里继续多说其他的东西,而这两篇文章,也不是什么太严肃的评论,只是些许的心得分享,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真正让观众觉得舒服,演员也不觉得被影响到的合资剧,也希望配音这个区块,在华人影视中能够被更看重,更专业。


转自: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bbblue
1楼#
发布于:2007-02-05 15:57
呵呵..支持一下!
小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2-16
2楼#
发布于:2007-02-05 16:21
好长啊!还是繁体,不过终于看完了。
     对于本人来说,如果是为了看剧情,无论是配音还是原声都不会计较了,看了再说;如果是为了看明星,那就希望听原声了;如果是我喜欢的配音演员,往往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声音的表现力上,剧情和演员反而倒成了辅助的了。呵呵
     “曲奇”之类的词,我倒乐观其成,我的语言词汇也丰富了许多,现在资讯发达了,要与国际接轨,虽然不一定要变成那样,至少听得懂啥意思。也不错。
挑水 挖井
迷失1234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0-08-03
3楼#
发布于:2007-02-05 16:29
好贴!!!严重支持~~!!
天行者——愿原力与你同在 我的播客:http://www.maidee.com/dipan/skywalker116
小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2-16
4楼#
发布于:2007-02-05 16:39
少年楊家將據我所知似乎只有胡歌是使用他本人的聲音,甚至,這個本人聲音還是後來才去錄音的,其他像是翁家明、何潤東、彭于晏等等演員,皆是使用國語配音。
   ----大陆的演员应该比台湾现在的新生偶像台词功底强吧。翁家明应该算是台湾的老演员了,老的那拨台湾演员还是很重视台词功底的。现在的可就不行了,彭于晏就是典型啊,此君和郑元畅、周瑜民三人是出了名的口齿不清。哦,还有现在正火的立威廉,看过《绿光森林》、《天国的嫁衣》就知道这人的中文多蹩脚,还不用配音,都是同期声。不过我看得倒也新鲜,反而知道他如何使用鼻音和舌头说英语了。
挑水 挖井
小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2-16
5楼#
发布于:2007-02-05 16:46
想起小的时候看台湾剧,都是同期声,感觉特别吵。如果有香港演员,就只有香港演员说话的时候突然变得很安静,因为那是后期配音演员的声音。
挑水 挖井
云岭冰昊
保号专用
保号专用
  • 最后登录2011-03-30
6楼#
发布于:2007-02-05 18:06
引用第2楼小米2007-2-5 16:21发表的言论:
好长啊!还是繁体,不过终于看完了。
     ;如果是我喜欢的配音演员,往往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声音的表现力上,剧情和演员反而倒成了辅助的了。呵呵
     。

我也遇到 过这种情况,有一些电视剧我只是想听一下我喜欢的配音演员的声音,剧情和演员倒成了不是特别重要的了,真得快成了"听"电视,不是"看"电视了!    
电影粉丝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2-11
7楼#
发布于:2007-02-07 10:41
我买碟的时候,会和老板说,让我听一下,别人大都一脸迷茫  
往事飘渺虚如烟,记忆心畔音相牵; 你我共建毫寸地,论坛幻化腾飞仙!
朗读者陈喆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3-27
8楼#
发布于:2007-02-07 14:40
引用第5楼小米2007-2-5 16:46发表的言论:
想起小的时候看台湾剧,都是同期声,感觉特别吵。如果有香港演员,就只有香港演员说话的时候突然变得很安静,因为那是后期配音演员的声音。

关键问题出在录音师身上,没有处理好吟啸,小时候看琼瑶剧、《倚天屠龙记》之类时常遇到这种情况!
[b][size=4][font= 楷体_gb2312][move]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move][/font][/size][/b]
古道飘零客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4-02-20
9楼#
发布于:2007-02-07 15:00
引用第8楼歌剧魅影2007-2-7 14:40发表的言论:

关键问题出在录音师身上,没有处理好吟啸,小时候看琼瑶剧、《倚天屠龙记》之类时常遇到这种情况!


港台电视剧市场化进行地很早,一般都是先选大热题材立项,然后边拍摄边制作边播出,而不是像内地这样大多是全部拍完之后再进行销售。观察收视率和广告商的反响,再决定这个要不要继续拍,投资需不需要增长等等,时间都留得很短。像台湾的《包青天》就是按小单元来拍摄的,先试拍一个《铡美案》之后,反响好了再进行续拍。香港的处境剧《真情》,一千多集,联播数年,许多人物的生死全赖观众的反应,如果观众反应好,就加戏,反应不好,就有可能出国呀,或者去世,演员因为其他原因大热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有丑闻什么的,就没有那么走运了。
对于配音来说,因为制作周期的缘故,就没有录音师处理什么声场音效了。其实一直觉得过去看到的一些台湾剧,现场收音效果很差,还不如全部做成后期配音。
只欣赏优秀的配音,而不拘泥于流派。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