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阅读:4435回复:11

[转贴·分享]70年代影响了八亿人民的十部外国电影(译制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5-21 21:48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国内地的电影银幕上人们只能够看到一些友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作品。而好来坞电影对中国广大的电影观众来讲与其说犹如尘封的记忆倒不如说是尚不为人所知更恰当,因为好来坞电影对中国人的影响永远停留在了20世纪40年代,停留在了老一代电影观众遥远而模糊的记忆之中......

  下面介绍一下,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在中国电影观众中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部分外国电影。

  朝鲜电影曾经在70年代的中国大陆火爆异常。诸如《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火车司机的儿子》《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等电影在70年代的中国大陆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曾经让亿万观众洒下热泪;《火车司机的儿子》则成为了那个时代无数少年儿童的偶像;《看不见的战线》则具有悬疑片的感觉-“老狐狸”的阴险不知道“吓坏了”多少小观众呢。与其他朝鲜电影相比《一个护士的故事》《南江村的妇女》则影响要相对小一些。

  阿尔巴尼亚当时是咱们最铁的“哥们”,电影《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铜像》也曾经在中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山鹰之歌》《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战斗的道路》则在影响力上要略逊一些。

  罗马尼亚因为与中国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他们的电影成为了中国人70年代接触最多的欧洲电影。《橡树,十万火急》《沸腾的生活》《多瑙河之波》《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都有很大的影响。而《爆炸》《勇敢的米哈依》《斯特凡大公》《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达基亚人》尽管也都是不错的影片,但在全国来讲则影响要小些,《神秘的黄玫瑰》虽然也有一定影响却是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的。

  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虽然都在中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因为中国与南斯拉夫之间的政治关系问题,他们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时都已经是70年代末了,比两部电影在本国的热映已经晚了近十年。但这两部影片仍旧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精彩的表演以及不同于以往那些电影的新鲜感而赢得了无数中国影迷的青睐。从此以后“瓦尔特”与高仓健一起成为了文革后中国无数青少年崇拜和仿效的男子汉形象。“瓦尔特拳”一时间也成为了都市流行的新词汇。

  印度电影《流浪者》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连片中的插曲“流浪者之歌”(也叫“拉兹之歌”)也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地步。另外《大篷车》也以它浓郁的印度风情和欢快的歌舞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打动了亿万中国观众。        
 
            
综合衡量,七十年代对八亿人民影响最大的十部外国电影则是(不按顺序):


《卖花姑娘》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火车司机的儿子》

《宁死不屈》

《第八个是铜像》

《橡树,十万火急》

《流浪者》

《多瑙河之波》

《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和《列宁在十月》两部影片,因为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在中国放映,70年代在中国仍然持续着它们的影响。对中国电影观众来说,它们的影响应该说不仅仅属于某一个年代吧。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渐缓和,从80年代开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两个人的车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新时期优秀的苏联影片重又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另外,日本电影也开始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以<望乡>为开始,日本电影在中国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追捕》《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等电影使中野良子和高仓健成为了80年代中国青年追寻的偶像。紧接着,山口百惠也走进了中国观众的心。此外,墨西哥电影《叶塞妮亚》《冷酷的心》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刚刚走出封闭不久的中国观众诠释了什么是爱情。
  
  70年代值得一提的还有难得一见的越南电影。《火》和《消息树》这两部电影都取材于抗美战争,但感觉上《火》有中国电影《地道战》的影子,倒是《消息树》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不少的新鲜感,这部电影的小儿书出了好几个版本也都极为畅销。

  感谢70和80年代国营体制下的电影低票价制度,它使得中国老百姓有机会和能力与电影艺术得以亲密接触。如果没有那段电影低票价的黄金岁月,大概中国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张艺谋和冯小刚了吧?想起来那是一段连学生和民工都喜欢没事就扎到电影院里面“体验艺术”的年月,我和我的同学不仅凡电影必看,而且,许多象《罗马假日》这样的优秀电影更是一看再看。记得本人创下的记录是《罗马假日》这部电影仅在电影院里就看了六遍!如果放在今天,估计能看上一遍也就不错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冯大导演还在不久前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为现今电影的高票价极力地辩护哩...

  在香港的时候我特地留意了一下香港的电影票价,令人郁闷的是发现和北京深圳上海等内地城市部分电影院的票价比较起来反倒还要便宜一点呢...所以,单单从电影票价这个层面来看,对老百姓来说(尤其是对青少年观众来说),现今中国的电影正处在一个何其黑暗而寒冷的年代!电影本是大众艺术,电影艺术离不开平民大众,可现实却是中国的老百姓被不合逻辑的高票价无情地挡在了电影院的门外,看电影已经越来越变成了富人的专利,即便对于都市白领来说都已成了十足的奢侈品。对于这一点,如果卢米埃尔兄弟知道以后不晓得会做出怎样的反映呢?

 2007-01-30 02:15:33
来源:http://blog.sina.com.cn/u/574e0e26010007ot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1楼#
发布于:2007-05-22 06:37
一多半没看过,现在也不重播了  
cnn
cnn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02-24
2楼#
发布于:2007-05-22 06:51
大部分看过,但现在不重播了 !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1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3楼#
发布于:2007-05-22 06:55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是1980年公映的吧?

另:70年代末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外国电影(不包括上文提到的)

1978年——《牧鹅少年马季》、《未来世界》、《百万英镑》、《望乡》、《追捕》、《雾都孤儿》(46版);
1979年——《巴黎圣母院》、《叶塞尼亚》、《冷酷的心》、《简爱》、《生死恋》、《尼罗河上的惨案》、《佐罗》……

1979年,《魂断蓝桥》在北京属于半公开放映,在北京青年中影响比较大。
dick
  • 最后登录
4楼#
发布于:2007-05-22 08:34
很幸运!十部都看过。
次数最少的是《橡树,十万火急》,只有两遍。
最多的是《流浪者》,不下二十遍。
现在如果有机会,仍然想在影院重温。
奥兰多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11-23
  • 贴图大奖
  • 现实互动奖
5楼#
发布于:2007-05-22 09:50
消息树可没出过任何电影版连环画呀。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6楼#
发布于:2007-05-22 16:58
引用第3楼974y2007-5-22 06:55发表的言论: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是1980年公映的吧?
.......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肯定是在70年代公映的。我印象是在1975年前后,那时还在上高中。当时班里集体组织观看,两姐妹的命运深深吸引着大家,好令人感到。特别是电影的音乐和插曲,让人着迷。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我们这个班在年级是文艺人才最多的,有个音乐天赋特好的同学(现为省电视台音乐编辑),连看两遍影片,把电影插曲《爸爸的祝福》的曲谱纪录了下来,供大家传抄、学唱,一时间这首电影歌曲成了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1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7楼#
发布于:2007-05-22 17:24
引用第6楼阿廖沙2007-5-22 16:58发表的言论: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肯定是在70年代公映的。我印象是在1975年前后,那时还在上高中。当时班里集体组织观看,两姐妹的命运深深吸引着大家,好令人感到。特别是电影的音乐和插曲,让人着迷。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我们这个班在年级是文艺人才最多的,有个音乐天赋特好的同学(现为省电视台音乐编辑),连看两遍影片,把电影插曲《爸爸的祝福》的曲谱纪录了下来,供大家传抄、学唱,一时间这首电影歌曲成了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


我不知你在哪里……

朝鲜电影中,《一个护士的故事》在北京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加上那时侯朝鲜艺术团来华在人大会堂演出歌剧《党的好女儿》(电影原著),里面的插曲满大街都在唱。相比之下,《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倒不怎么热,反响很一般。

总之,你转的帖子里提到的片子主要是对青少年的影响,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影响较大的除了《卖花姑娘》外,就是《宁死不屈》和《多瑙河之歌》。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8楼#
发布于:2007-05-22 18:01
  没错,《一个护士的故事》在当时的确是相当有影响的一部朝鲜电影,还有《永生的战士》。记得班里还专门组织学生写过这两部影片的观后感。
  其实,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朝鲜电影还有一部是《看不见的战线》,影片里的“老狐狸”可谓妇孺皆知啊,哈哈~~!
  顺便纠正楼上一个错字:“多瑙河之歌”→《多瑙河之波》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9楼#
发布于:2007-05-22 18:08
引用第5楼奥兰多2007-5-22 09:50发表的言论:
消息树可没出过任何电影版连环画呀。

  是啊,我也纳闷,《消息树》好像没听说过呀?是译名不同吗?据我所知整个六七十年代,我国引进放映的越南电影也不外乎这些:
《同一条江》1960年
《阿甫夫妇》1962年
《中线炮火》 1962年
《纪念品》 1962年
《白烟》 1963年
《厚四姐》1964年
《金童》 1964年
《在17度线上》1965年
《年轻的战士》 1965年
《浮村》 1965年
《森林之火》 1970年
《琛姑娘的松林》1970年
《阿福》1970年
《战斗在继续》1971年
《前方在召唤》1971年
《回故乡之路》1972年
《山村女教师》1973年
《小火车站》 1973年
《火》1974年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10楼#
发布于:2007-05-22 19:18
40%看过,看来我对电影感兴趣较晚。
怀念上译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9-23
  • 网站建设奖
  • 原创大奖
11楼#
发布于:2007-05-22 22:26
引用第1楼笑口常开2007-5-22 06:37发表的言论:
一多半没看过,现在也不重播了  

都看过,但大部分忘了。所以从某个角度说跟你差不多。
记忆犹新的:瓦尔特,桥,流浪者,
依稀记得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
基本忘记的:火车司机的儿子
完全记不得的:剩余的
那时的天很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 上译永远是我心底最爱的那片云!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