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539回复:4

上海的朋友留意本周的<申江服务导报>,有关于配音的内容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1-12-31 20:48
哈哈,里面也提到了我们这个"配音网"啊,当然还有我们的武老师哦!大家记得去看啊!
1楼#
发布于:2002-01-01 06:11
上海的朋友留意本周的<申江服务导报>,有关于配音的内容
今天没来得及买报纸,能不能先透露一下说武老师什么了。
mulan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2-01-01 06:25
上海的朋友留意本周的<申江服务导报>,有关于配音的内容
http://www.jfdaily.com.cn/epublish/gb/paper8/index.htm
报纸在这里,可是文章在哪里呢?别卖关子了,今年告诉我们8!
3楼#
发布于:2002-01-01 19:32
上海的朋友留意本周的<申江服务导报>,有关于配音的内容
网站上没有这片东西,我现在摘抄一小段吧,
孩子王武向彤
她曾经不折不扣是某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如今,就连\"配音网\"上的网友也跟着\"武老师,武老师\"地叫开了.武老师配男孩可算是一绝,也许于她曾经是孩子王有关系吧.
小帆
游客
游客
4楼#
发布于:2002-01-06 03:51
上海的朋友留意本周的<申江服务导报>,有关于配音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mulan2001/12/31 10:25pm 发表的内容:
http://www.jfdaily.com.cn/epublish/gb/paper8/index.htm
报纸在这里,可是文章在哪里呢?

申江网站中我也找过了,没有。
全文如下------
镜头虚化,出现字幕:
瞧!这群快乐的“棚虫”
旁白:
“棚虫”,配音演员的别称,因长期呆在录音棚工作,不分昼夜而得名。
“棚虫”,属于特殊专业人才,全上海从业者不过百人。
“棚虫”的劳动工具是一副天生的嗓子,并不都需要音色甜美,有特色就行。
“棚虫”的成果:让动画人物说话,让中国绝大多数人能看懂外国片。
“棚虫”打一现代常用语----专业对口(“棚虫”最擅对口型)。
“棚虫”群落的形成----世袭、邀约、合作伙伴,从业余、唱票,走向专业。
这个圈子很单纯,人人都很好,善良、谦虚、团结,今天见面了开开心心合作几天,下个戏又换另一拔了,演艺圈里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儿就没有。
做这活儿的都很庆幸,天天可以看不同的片子,配不同的人物,感受不同的情感。哪个活儿有这样新鲜,不同样啊。想了解这个圈子里的事情吗?那就听听“棚虫”们自己怎么说吧。
听了你别偷着乐
文/老虫(“棚虫”中老懂经,最擅抖露“虫”底儿,故不敢透露真名)
“手动发音”
某虫在配音时,有一个奇怪的习惯:说话的同时,放在体侧的手臂一直在不停地挥动,似乎不挥手就发不出声音。有好事者想验证这一点,还为此打了赌。有一次在此君配音时,一个调皮鬼从他身后轻轻地抓住他正挥动的手,果然,他滔滔不绝的话音戛然而止,而且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话筒:
录音棚里最贵的东西,除了录音师,“棚虫”一般不碰,这是行规。
 “完美错误”
配音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达到语音与口型的吻合,这对于“棚虫”一族来说是驾轻就熟的技巧。有时候这种技巧过于纯熟也容易弄巧成拙。有一次某虫在配一段对白时,感觉剧本上的断句似乎有一点别扭,但是自诩“老工人”的他略作调整,很轻松地就把口型对得严丝合缝。没想到,他正在得意时,录音师大叫道:“对不起,我放错画面了,这是另外一段戏!”
“自恋癖症”
外国影视里经常有一些情人接吻的镜头。可是如果谁受了激情画面的误导,以为配音演员也有原片演员的“艳福”,那可就错了。
不信的话,可以过录音棚的隔音玻璃窗看一眼,正在配接吻戏的那一对男女演员,相距足有两人公尺以上,眼睛紧紧地盯着画面,与此同时,一只手捧着另一只手,用嘴唇疯狂地在自己的手背上使劲着、发出“啧啧”的声响……于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浪漫相吻的不配经典场景诞生了!
录音师的手:
声音远近大小的控制全在这只手上,推子推错了就得让演员再来一遍,但演员的情绪往往第一遍最好。
“看图识字”
这是一句圈内人人明白的行话,意思就是在一些不太重要的背景性的群杂戏中,演员不用预先观看原片,只要知道大概的场景和剧情,就直接对着画面配上相应的语言。一般情况下,众虫们配这种戏都能顺利地一次性通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绝活:你叫唤“卖包子”,我就吆喝“叮马掌”。配戏贵在“自告奋勇”。可也有尴尬的时候。有一次配一段枪战戏,画面上警察一枪过去,一个歹徒应声倒毙。导演猛然叫停:“这是什么枪?一枪能打死仨人?”原来是话筒前有三个人同时发出了“啊”的惨叫声。
“虫”之恋
在缘分的天空下
文/金霖(著名译制导演、配音演员)
从8岁跨入译制厂的大门直至今日,期间虽经历了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这好几个学子“苦难日”,我却从未停止过配音。
但译制片为我带来了幸福的姻缘,这是叫人始料不及的。基于“小老前辈”的资格,我协助黄其老师招考了三期配音学员。二期中有位学员特别好学,凡是我导戏,他几乎天天坐在棚里听戏、跑龙套。他的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了导演的芳心。不过当时为了“避嫌”我很少重用他,倒是苏秀、曹雷、黄其几位给他很多机会,比如主配《闻香识女人》、《大峡谷》、《盖布里乐的怒火》等等。苏老师甚至把翻译的重任都交给他,他们合作的《护校群芳》获得了全国译制片二等奖。鉴于他飞速上升的发展状态,我遂敢举贤不避亲,大压重担子:他和刘家桢一正一反两位医生撑起的《回首又见他》荣获了我国译制片的最高荣誉奖----飞天奖,他和赵铭一反一正两兄弟搭档的《天堂的金币》获得了全国译制片一等奖。这一次次成功,渐渐把我们的师生关系转化为了拍档关系。作为导演,我更把他视作手下的一员福将----他就是我的夫君,音乐频道主持人林海。
“虫“少爷的磨难
妈妈说,
这孩子不打还不行!
文/汪译男(体育频道主持人,配音演员)
我妈妈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程晓桦。小时候我在译制厂边上的一所小学念书。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到录音棚里看妈妈和叔叔阿姨们配音。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配音,可为了配音我也挨了不少打(小时候我妈妈可凶了)。
记得有一次配《少林小子》,有一句台词的口形我怎么也对不上,这可急坏了导演和妈妈,因为这是一场群戏,演员很多,我错一遍,大家就得跟着我重来一遍,一开始妈妈还很有耐心,可连错七遍之后妈妈再也绷不住了“怎么回事儿,教不会了是吧?”我犟嘴“你那么教,谁都学不会。”说不会了是吧?说完之后我就知道要挨打了,果不其然一顿爆打,在旁边的丁建华阿姨看得直掉眼泪,说我妈:“你怎么这么打孩子。”“这孩子不管不行,还顶嘴。”我妈急了。小丁阿姨也救不了我,最后还是导演了我,说先把戏录完。你说也怪了,挨完了打,我的口形一下子就对上了,我妈又有词儿了:你们瞧,这孩子不打不行,打完对上了吧。”说得大伙儿一阵大笑,这会儿我的屁股还疼着呢。
“虫”碰“虫”
我们是“棚虫”! 我们是“棚虫”!
文/冯骏骅
  (配音演员。动画片《我为歌狂》中配朱丽丽)
孩子王武向彤
她曾经不折不扣是某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如今,就连“配音网”上的网友也跟 着”武老师、武老师?地叫开了。武老师配男孩算是一绝,也许与她曾是孩子王有关系吧。
“超级辣妈”黄笑女燕
她的名字你也许还不熟悉,但他老公黄浩的名字你一定不陌生。儿子已经1岁多的笑女燕,自己看上孩还像个孩子。爱漂亮,爱浪漫,爱玩爱疯,总是吵吵着要去蹦迪,于是,被光荣地冠以“超级辣妈”的称号。
跳来跳去范蕾颖
这个皮肤白皙、一头黄黄的卷卷的短发的漂亮姑娘是个制造意外的高手。先是突然辞职去了法国,然后又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刚刚重新回到像“棚虫”队伍,又跳去了某网站冲浪。当时大家都为配音界少了个好演员痛惜不已。现如今,她又回来了。这次她真的下定决心将配音进行到底了吗?
江南小女子江元
江元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甜甜的笑脸,很女人,柔柔的声音,很女人,就连生气发火也很女人……是不是正在绞尽脑汁地回想,这究竟是怎样的声音呢?想知道吗?去听听机场的广播声,“飞往----的航班就要起飞了”是很好听的吧。
乖乖女学生李晔
李晔大学毕业已不少日子,但仍然浑身散发着学生气。广播大厦的门卫很严格,李晔多次被拦在门外,要求录音棚有人出来接才肯放人。每当这种事发生,踏进录音棚的李晔总是羞得满脸通红,一直红到耳朵,甚至脖子。我猜想,门卫一定把她当成某个主持人的崇拜者想蒙混进大厦呢。
“虫”迷
我想做棚虫!!!
文/欧阳夏虫
   (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播音员)
有一回发现配音演员名单里竟然有杨晨这个名字。杨晨是中央电视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她的播报风格可以用“冷峻”两个字来形容。而在故事片里,她却能用另一种声音状态把一个饱受感情煎熬的女人塑造得如此生动。简直不可思议!这事对我触动蛮大。
正巧来了一朋友,想让我帮他配一个美容品广告,希望出来的感觉和“朵而”胶囊的一样。天哪,是嗲嗲的那种。突破!突破!我跟自己说。酝酿了一下情绪,进了录音棚,故意把声音放得很低,略带沙哑,柔柔的。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播出后很多朋友都没听出来那是我的声音。好,一个成功的开始。
由于我是新闻从业者,平时的工作状态不允许我有任何夸张,所以就特别渴望有机会在话筒前“装腔作势”,可惜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人来找我,只好盼着有哪个配音导演,分我一个角色,哪怕是只有一句台词的护士或女招待也好啊,多带劲儿啊!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