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keward
游客
游客
阅读:957回复:2

关于音乐剧《悲惨世界》及该剧各版本唱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06-26 06:04
[这个贴子最后由Lakeward在 2003/06/25 03:19pm 第 1 次编辑]

谢谢诸位抬爱。现将本人几次在“芭蕾舞与芭蕾舞音乐”等论坛写的一些关于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帖子转贴过来。由于年初老论坛服务器出故障,有两篇该主题的观感暂时找不到了,只好先将本人今年对该论坛某成员看《悲惨世界》在百老汇的告别演出观感后的跟帖移过来,原论坛(“芭蕾舞与芭蕾舞音乐”www.balletalk.com)还有一些其他朋友的精彩文字,但由于未经许可,涉及“版权”问题,不便转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那边看看。
私底下认为《悲惨世界》确实“不看终生遗憾”,而且是最感动我的两部戏剧之一(另一部是京剧《红灯记》)。
一般名著改编的影视戏剧作品大多会给人不如原著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画面和舞台没有文字的描述那么透彻。但音乐剧《悲惨世界》基本上体现了原著了精神,它没有着重表现戏剧冲突,而是用整出戏着力对众多的人物进行刻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大写意”手法。不知道有没有另一出非话剧作品有《悲》那么多有名有姓的角色,而且每个角色都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征,都有和他们各自性格相符合,并且好听的唱段,除了主要角色,还包括配角主教、小珂赛特、小伽弗洛什、和搞笑的反面人物德纳第夫妇。
该剧感人的唱段很多,俺就不一一赘述了,说说俺最喜欢的几首。安灼拉和众学生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充满了革命者的热情,很好听。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旋律都能让俺精神振奋。所有重要角色的“One Day More”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所有主要角色的性格,和在暴雨将至时各自不同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冉阿让的忧虑,沙威等待着学生流血,马吕斯在爱情和革命的彷徨,珂赛特对爱情的痴迷,爱潘妮得不到爱情的痛苦,安灼拉的满腔热血,以及德纳第夫妇想乘乱捞一把的企图都在这首歌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导演对这首歌的设计非常精彩,当安灼拉高举枪杆唱出“One more day before the storm”,革命者们纷纷站到他身后,一起踏着整齐坚定的步伐,马吕斯也拉着爱潘尼的手加入革命者的队伍。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俺激动得颤抖。遗憾的是,剧情到了这样一个高潮,却忽然要中场休息十五分钟,观众的情绪一下子中断了。
俺特别喜欢该剧结尾,弥留之际的冉阿让看见了死去的芳汀和爱潘妮等。这些死去的人在白光的笼罩下,唱出了和芳汀死时曲调一样的“Epilogue”,准备迎接渐渐走向生命尽头的冉阿让“to see the face of God”,然后,合唱轻轻地再次唱起无伴奏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俺的眼泪已经止不住了。
对于XW大姐说的“舞台旋转太多”,俺倒是有一点不同看法。《悲》和百老汇绝大多数的音乐剧不一样,没有舞蹈,也没有精妙复杂的舞台设计。很多场景都是通过舞台中心部分的旋转来表现的。个人认为这个简单的设计,比较好地表现了该剧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的特点。当然,可能坐得太近是会产生眼晕的感觉。冉阿让获释后艰难找工作的过程,就是通过舞台把劳动造型的演员转出来再转进去来表现的,其中有一群弯着腰劳动的农妇让俺联想到那幅著名的油画“拾穗”。冉阿让家大铁门是个挺“蒙太奇”的设计:铁门转过来,门的这边珂赛特和马吕斯幽会;转过去,爱潘尼在另一边痛苦,很有些电影感。还有,战斗失败后,舞台上是空无一人的寂静战场,路障转过去,观众看到的是牺牲在路障另一边的革命者们:安灼拉、伽弗洛什等,在强烈的白光直射下,舞台呈现的场面很惨烈,视觉上的冲击也很强烈。
《悲》中每个角色死去,都有一束很亮的白光从角色的顶上直射而下,仿佛角色在光柱中升入天堂。
其实《悲惨世界》停演也许是好事(百老汇停演,不知伦敦什么时候停),因为停演以后,Makintosh准备把该剧拍成电影,这样没有机会看现场的朋友们就也能够看到这出令人激动,也令人感动的精彩音乐剧了。已经出版的那张DVD,实际上是纪念《悲惨世界》公演十周年的片断演唱会,虽然演员都穿了服装,但还完全不是原剧的样子。
Lakeward
游客
游客
1楼#
发布于:2003-06-26 14:12
关于音乐剧《悲惨世界》及该剧各版本唱片
《悲惨世界》唱片版本之比较。
把一张《悲惨世界》的唱片放进CD机,泡一杯绿茶,俺慢慢给各位看官比较一下这出音乐剧四个英文版唱片,希望对大家买碟有一定帮助。这四个版本的唱片按照出版的先后顺序分别是:Original London Cast Recording(简称“伦敦版”,2CD,Relativity和First Night唱片1986年出版),Original Broadway Cast Recording(简称“百老汇版”,2CD,Decca唱片1987年出版),The Musical that Swept the World –10th Anniversary Concert - Dream Cast (简称“梦版”,2CD,Relativity唱片1996年出版),Complete Symphonic Recording – International Cast(简称“国际版”,3CD,Relativity唱片1999年出版)。
总体上说,伦敦版出版最早,演奏的速度也最慢,一开始的弦乐和其它版本有明显不同;百老汇版的音量比较小;梦版也许是因为是现场录音,速度比其它版本快一些,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是一开始的“Work Song”中的几个领唱都提高了八度;国际版是唯一的无删节录音,录音质量好。
下面俺将按出场顺序细数每个角色的表现。
除了国际版是Garry Morris,其余三个版本的冉阿让都是Colm Wilkinson。虽说Morris的表现应该说相当不错,而且音色坚实,演唱的力道十足,但也许由于太熟悉的缘故,已经把威叔那把饱经沧桑的嗓子和冉阿让完全联系在一起,似乎这个角色是威叔的专利。别人再好,也只是步威叔的后尘。俺比较喜欢威叔最后的假声运用,气息很弱,但又很均匀,像一根游丝,把角色在弥留的际的无力表现得非常到位。遗憾的是,在大家都熟悉的“梦版”(相信所有的看官都看过这个演唱会的DVD)中,威叔的声音有点不稳。俺想应该不是年龄的缘故,因为威叔去年在上海的表现要比他在这个演唱会中好。
沙威是梦版和国际版的澳大利亚人Philip Quast比较突出,他的声音又结实又明亮,他在“Work Song”中和冉阿让的对唱较好地体现了沙威的骄横和冷酷。Quast唱的“Star”比较收敛,或者说比较柔一些,个人认为比其他几个演唱者更能体现沙威当时的心境。伦敦版的的沙威Roger Allam音色和Quast非常接近,但在收放自如上略微逊色于后者,百老汇版的Terrence Mann就有点呆版。
至于芳玎,俺毫不犹豫地推荐伦敦版的Patti LuPone。其实按理说,吕姐的声音对于芳玎这个角色来说,略显苍老。但是吕姐的演唱功力实在深厚,“I Dreamed a Dream”唱得如泣如诉,让人心碎。剧终时,芳玎的灵魂来迎接冉阿让,吕姐的声音显得特别安静和纯洁。咱们这个坛子里ALW的爱好者很多,这些朋友一定知道吕姐在ALW的名剧《日落大道》中也有相当精彩的表现。俺比较不喜欢梦版芳玎Ruthie Henshall,唱得咬牙切齿,一点不像命运凄惨的弱女子。
德纳第夫妇是一对搞笑人物,他们的“Master of the House”也是著名唱段。伦敦版和梦版都是Alun Armstrong和Sue Jane Tanner。可能因为地理上比较接近的缘故,俺毫无道理地认为二人浓重的伦敦口音更接近于法国乡村的酒店老板。同样原因,操伦敦口音的小珂赛特、小伽弗洛什、以及群妓女等都是伦敦版和梦版的好。
Michael Ball来了,俺已经知道这个坛子里最起码有两个他的fans。马吕斯这个角色似乎是为鲍哥哥度身定做的,要不然怎么除了百老汇版是David Bryant外,其余三个版本全部都选了他来演这个角色。鲍哥哥有把深情款款的情种声音,又温暖又厚实,好像天鹅绒,这种声音唱又有革命的热情又沉溺于卿卿我我的马吕斯再合适不过。“梦版”DVD中,鲍哥哥已经明显发胖,但仍然能看得出十年前的风采。Ricky Martin也曾经在百老汇演过一阵马吕斯,评价很好,但没有录音出版,不过俺想像不出拉丁帅哥不扭腰肢闹革命是什么样子。
有个有趣的现象,似乎Makintosh喜欢用亚裔演员来演爱潘妮。俺不知道在伦敦版和百老汇版中扮演这个角色的Frances Ruffelle是否有亚洲血统,国际版的Kaho Shimada是日本人,梦版的Lee Salonga和去年上海阵容的那个演员都是菲律宾人。爱潘妮是大配角,但她的“On My Own”是《悲惨世界》最流行的唱段。不知道为什么伦敦和百老汇都用了Ruffelle,声音又薄又飘,唱得也不好。相比之下,Shimada和Salonga都很出色,而且二人不分伯仲。Salonga是最著名的西贡小姐。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日本爱潘妮Shimada一句英文都不会说, 但她的发音简直听不出一点外国人的痕迹,感情的处理也很到位。最后再提一下中国爱潘妮林忆莲,为了这首中文版“On My Own”,很久没买流行唱片的俺买了她的唱片,不过只听了一遍。
似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俺的手机铃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是学生领袖安灼拉领唱的。俺认为最好的安灼拉是百老汇版和梦版的Michael Maguire,其他的没得比。Maguire的嗓音明亮,有力度,充满激情,梦版DVD中Maguire怒目喷火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凭此角色获托尼奖实至名归。伦敦版的David Burt尽管表现也不错,但相比之下就黯然失色一些了。国际版Anthony Warlowe不好,弱了一些。
几个大珂赛特都差不多,恕不多谈。
《悲惨世界》的特点是每个角色都有精彩唱段,如果四个版本都有D版的话,建议大家一并购买。但如果D版商尚未顾及到这个剧目,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各位可以根据各自喜欢的角色和唱段选择购买Z版。如果要问俺喜欢哪个版本,俺一般听的是把几个不同版本的最好的部分选出来录全剧的MD,当然其中伦敦版用得最多。
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2楼#
发布于:2003-06-26 14:21
关于音乐剧《悲惨世界》及该剧各版本唱片
可惜再好的电影也无法替代戏剧的现场感,我没能看过《悲惨世界》的现场,憾甚。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