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69回复:8
[转帖]配音:生存还是死亡(文/张晓春 西区瞌瞌)
[这个贴子最后由mulan在 2003/12/18 03:21pm 第 1 次编辑]
配音:生存还是死亡 有关译制片配音的话题再次被提起,归结到最后的问题是,在大量原版片源源不断地涌进来时,我们究竟还需要不需要配音这个程序。 生存还是死亡,两方面的观点似乎都有理。 配音不会退出舞台 文/张晓春 我们们都曾经被一些嗓音迷惑。尽管那些熟悉的嗓音在无数个角色中轮回,但谁也没有觉得角色被篡改,简·爱与爱斯米拉达同样富有叛逆的质感,却一个内忍,一个奔放;东方娇小的日本女子与墨西哥富家小姐一色的甜美而清澈,然一个果断,一个单纯。有时,人们会为不知道两岁稚嫩的幼儿与机智而慈祥的狼妈妈居然出于同一个嗓子而惊讶,也有时,一个嗓音让你记住一个传世的艺术形象、一个拥有无数影迷的明星,以为凡是这个形象就应该这样说话,孙道临就是哈姆雷特,这样的明星,就应该赋予如此魅力独特的嗓音,罗切斯特当然就是邱岳峰。那是银幕嗓音魅力张扬的时代,人们可以崇拜一个嗓音有时更甚于崇拜一个明星。于是,这些演绎了无数艺术形象的嗓音连带着艺术形象本身被记住了,甚至于形象角色的名字忘了,连演员是谁也忘了,但那绝色嗓音的名字却永远记在脑海里,像邱岳峰、李梓、毕克、刘广宁、苏秀、于鼎、童自荣、乔榛、丁建华…… 配音———有过如此辉煌时刻的一门绝活儿,是不可能真正消亡的,就像任何一种带有历史印记的艺术,它可能会过时、会在一段时间暂时淡出人们的感官。然而,时间的线性向前无法阻挡事物发展的轮回,尽管不是在同一点上,也永远有它的坐标在。不信,可以即时听一听几个不同身份的配音Fans表演的一出小品,权当是玩一场情景沙龙。 刘老根(模仿赵本山的声音):俺们旮旯山窝子里的人如今也富了,家家有大彩电DVD,喜欢看个外国片,搞改革开放哪能老看自己呢———可我老伴儿不识字,又听不懂外语,老在一边儿问“那人讲啥呀!”闹到后来,连影片里到底讲啥我也不清楚了。 秋香(模仿宋丹丹):谁说我听不懂啦?不就是爱了富油、富克了油?哪像你吃了摇头丸似的,光摇头看字儿,连汤姆·克鲁斯帅成啥样儿都不知道,还得了颈椎病,走路跟希特勒似的。 波罗(模仿毕克):谁在争吵?你演了赵本山,你演了宋丹丹,这很好!不过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疑问,难道赵本山宋丹丹他们自己不能说话,需要你们来配音吗? 简·爱(模仿李梓):虽然我们出身不同、国籍各异,但在市场面前是平等的。我来到中国,需要本山了解我,本山的制片需要降低成本,我们都负有同样的使命,那就是盈利。 哈姆雷特(模仿孙道临):译制片,生还是死,是个问题。 佐罗(模仿童自荣):那就做一个最后的了断。 石斑瑜(《大话西游》孙悟空式):吵什么吵!没有配音,就没有我,没有你,没有他,也没有了许多看不懂字的老伯、老妈、小弟弟、小妹妹这些观众。当然也没有你们心中的周星驰。 樱桃小丸子:这下还好啦,要是都没有配音,或者让说妈妈话的人同时说我的话,就没有那么多中国人喜欢我了。 外国电影不可配! 文/西区瞌瞌 从前不识外语奥妙,看被华丽靓声点缀得花团锦簇的译制片,有如欣赏会动的诗朗诵,喜之甚切。但有一日忽然有机会观看原版电影,回头再看配音,恍然悟到这是件弄巧成拙的笨事:好多外国电影,其实不可配! ■男性片不可配外国片中的男性声音,多半浑厚沉稳,尤具沙哑磁性和厚重共鸣,时时踏入心地,猛敲胸腔,其中欧美人利落爽劲,日本人则狂野豪放,而中国人普遍声音偏平,就算使足气力掐嗓压声,故作深沉,亦缺乏震撼与内在的魂魄。故在厚重声居多的男性片里,原本重拍海岸的激浪极易配成缓缓流淌的细流。特别是恐怖片中深厚且怪异的妖魔声,振动着直指人心的颤栗回声,一经配音,大妖立刻成了小怪。 ■文艺片不可配自然如日常风景的感情生活,细腻如杯中微风的动人言行,经过配音人华丽精致的包装后,常常显得做作和虚伪,粗糙的,野蛮的,轻淡的,微弱的,激越的,被规格统一,经过良好训练的声音磨成圆圆的,平平的,乖乖的,甜甜的,总之是假假的,听上去很美丽,一旦剥去外壳,才惊觉它的脆弱和虚浮。让属于平常人的声音回归平常吧,我宁愿触摸高低不平的刺手棱角,也不想观赏一尘不染的纸做鲜花。 ■实力派影星主演之片不可配外国一流影星,台词功夫了得,抑扬顿挫间尽显巨星风范,比如艾尔·帕西诺,在《谍海计中计》片尾的独白就独领风骚,你到哪里去找功力如他一般的配音人?而且名演员常常会根据剧情需要巧妙变换口音,如同我国各地方言一般,他们苦学多时才大功告成,配音人怎可能在仓促间领会精妙,依样画葫芦也难为了他(她),就此剥夺观众领略明星台词功力和良苦用心的权利! ■惊险片和战争片不可配节奏如疾风劲草的惊险和战争片,对白往往夹杂在枪炮中飞奔而过,充满紧张不安的语气和声嘶力竭的神经质,但刺激动荡的快速台词一经配音,常常锐利尽失,刀口变钝,软绵绵,慢吞吞的,显不出激战,埋葬了炮火。当片中人物命悬一刻的时候,飘来的却是不疾不徐、字正腔圆的装饰音,你说急不急死人? ■喜剧片不可配搞笑来源于生活,不过,那是外国的生活,外国喜剧片里拿本土俚语、双关语、典故、流行词汇和最新潮流开玩笑的比比皆是,译成中文神韵顿失,笑点全无。以前有高手绞尽脑汁将相等的中文搞笑语填上,但这一来不是在自说自话自编喜剧片了嘛?还不如奉上原话,让外语懂行人自行领悟呢。再者这些片中的声音往往夸张变形,就算配音人皆是石斑瑜分身(给周星驰配音者),也难以尽传其神。 那么,还有什么是可配的呢? 转自《申江服务导报》2003.12.16 http://www.jfdaily.com/gb/node2/node17/node160/node24065/node24068/userobject1ai357135.html |
|
1楼#
发布于:2003-12-17 23:35
[转帖]配音:生存还是死亡(文/张晓春 西区瞌瞌)
下面引用由mulan在 2003/12/16 10:22pm 发表的内容: 说这话的人,一定对译制片黄金时期的群星缺乏了解,且不论长春和北京辽宁,单是上译的邱岳峰、毕克、尚华、乔榛、童自荣、杨成纯、施融、于鼎、富润生、盖文源、翁振新……这样的声音会胜任不了所谓的“男性片”?会“缺乏震撼与内在的魂魄”? 下面引用由mulan在 2003/12/16 10:22pm 发表的内容: “做作和虚伪”——难道所有文艺片的配音都是如此吗?我没觉得邱岳峰的罗切斯特做作,也没觉得孙道临的哈姆雷特虚伪,如果这些人认为F4那样的对白才不“做作”,不“虚伪”,那么我要说,让做作和虚伪来得更猛烈些吧! 下面引用由mulan在 2003/12/16 10:22pm 发表的内容: 这倒是,外国演员南腔北调的方言经过配音都成了普通话,不过我惭愧地说一句,本人的外语水平应该高于中国观众的平均水平,可我照样没法欣赏所谓的外语方言。之前就有人说《廊桥遗梦》的配音使得中国观众无法欣赏斯特里普带意大利腔调的英语,其实即使不配音,99.99%的观众还是无法欣赏“意大利腔调的英语”,这些人说这话并非真正反对配音,而是炫耀自己的外语水平罢了——你看,我素质多高呀,我就有“领略明星台词功力和良苦用心的权利(其实是‘能力’)”,你们行吗? 下面引用由mulan在 2003/12/16 10:22pm 发表的内容: 看来是被失败的惊险片和战争片配音倒了胃口,于是因噎废食了。不错,有的配音确实令惊险片和战争片韵味尽失,可配音也使很多惊险片和战争片成了经典,比如《卡桑德拉大桥》,比如《莫斯科保卫战》,比如《无名英雄》,比如《三十九级台阶》……关键不在于要不要配音,而在于你怎么配。 下面引用由mulan在 2003/12/16 10:22pm 发表的内容: 照这种说法,喜剧片岂止是不能配音,根本就是不能翻译了!要欣赏国外的喜剧片,看来只有号召全民学外语,而且要学不止一门外语,成为“外语懂行人”,来“自行领悟”,然而绝大多数观众外语水平达不到理解外国喜剧片“本土俚语、双关语、典故、流行词汇和最新潮流开玩笑”的程度,怎么办呢?那我不管,反正你们知道我是“外语懂行人”就行了。 |
|
|
2楼#
发布于:2003-12-18 00:00
[转帖]配音:生存还是死亡(文/张晓春 西区瞌瞌)
瓦尔特说得好!西区磕睡大人显然有点语言沙文主义了,不难看出,他/她是位外语水平很高的精英,对\"欧美\"\"日本\"的语言能够领会得深入细腻,俺不理解的是,如果进口的是拉丁美洲甚至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好片子,西区大人又将怎样精微洞见呢? 也许人家通晓世界各国语言,及其衍生方言,惭愧,俺连中国的方言还是只能听懂1%呢! |
|
3楼#
发布于:2003-12-18 00:11
[转帖]配音:生存还是死亡(文/张晓春 西区瞌瞌)
前年某人还借《星战前传》里所谓的加勒比口音的英语经过配音听不出来叫着“配音洗洗睡吧”呢。配音是有它天然的局限不假,但是借贬配音来炫耀自己那点三脚猫英语听力也很无聊。从北京去香港坐飞机多快啊,火车就都歇了吧——啥,坐火车虽然不能直达要转车,但还是有它的作用,那你是没水准,坐不了飞机你就该生安两只翅膀飞过去,你要是坐火车去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某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 |
|
|
4楼#
发布于:2003-12-18 00:18
[转帖]配音:生存还是死亡(文/张晓春 西区瞌瞌)
苏秀老师说,施融老师在电话里跟她说,他在美国跟很多中国使领馆官员接触,那些官员中有很多人向他谈起,怀念80年代的电影配音。难道是这些官员外语不够好吗?不是的,是他们懂得珍惜真正的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是永生的。曹雷老师在北京看到一张报纸上有这样三句话,非常激动,回到上海后转述给苏秀老师。这三句话是: 感谢上海电影译制厂 感谢译制片 感谢80年代 |
|
5楼#
发布于:2003-12-18 09:37
[转帖]配音:生存还是死亡(文/张晓春 西区瞌瞌)
配音事业会越来越红火的,但上译的艺术风格还能有传承吗?我不乐观呀! |
|
|
6楼#
发布于:2003-12-18 10:48
[转帖]配音:生存还是死亡(文/张晓春 西区瞌瞌)
有苏李杨施童刘曹等等,我乐观!! |
|
|
7楼#
发布于:2003-12-18 12:05
[转帖]配音:生存还是死亡(文/张晓春 西区瞌瞌)
借你吉言吧,关键还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