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阅读:3291回复:43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2-17 15:06
看过经典《虎口脱险》的朋友一定还记得那位倒霉的“司令”(童自荣配音)吧,每当他用手弹去制服上的灰尘时,总会遭遇到飞来横祸,给全片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昨天再次品味此片时,由于这个角色是童自荣配音的,所以特别留意了这个角色,现将此角色做一个分析:从着装上来看,他的职衔应该是党卫军副总指挥(档次不低,整个二战期间党卫队授予此职衔的有96人),相当于上将军衔(仅次于希姆莱,海德里希也是此衔),具体的职务可能是法国的保护长官(类似于海德里希的捷克保护长官),配近距离突击勋章、纳粹党章、一级铁十字勋章、二级铁十字勋章、特级飞行员功勋章、银质战伤勋章和金质德意志十字章,可以说是战功卓著!这些着装看似非常完美,但细心的朋友从图片中一眼就能看出,在他制服的右胸口,有一枚白色的鹰徽,而他旁边的其他军官则没有,这正是本片道具的BUG所在,因为在当时,党卫队的制服上是没有鹰徽的,只有国防军才在制服的右胸口处佩戴鹰徽,这也正是国防军与党卫军制服的区别所在!当然,也不排除这是本片导演的刻意安排,也算是黑色幽默,因为本身这个人物在戏中便是一个笑料,只是着装这一点隐藏得比较深而已!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4-02-17 23:17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顺便说一下,个人感觉童自荣给此角色的配音也相当不错,虽然台词不多,但完全能从那几句不多的台词中领略到一位不可一世的将军从下车时的傲慢到招来横祸当众丢丑后时的尴尬、气愤再到最后怒不可竭,整个过程的微妙的心理变化!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酋长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9-17
2楼#
发布于:2004-02-18 08:33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单说配音吧,童自荣给这位老兄配的声音很尖很怪,我再也没有在别的电影里听过这种声音,可能是经过变声处理(想想后来CCTV-6的配音,甚至包括原声,都没这么好)
很喜欢上译厂。
家干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1-04
  • 原创大奖
  • 优秀管理员
3楼#
发布于:2004-02-18 09:10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哎呀哎呀,对德国军装真是太熟悉了,如数家珍呀,PFPF!
你们被戈培尔博士灵魂附体了么?
jxh206
  • 最后登录
4楼#
发布于:2004-02-18 12:25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童自荣在该片中还有一句台词.也配火车站的德国军官说\"送邮包的可以过去\".
5楼#
发布于:2004-02-18 13:07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果真是“沙漠之壶”,对军装这么熟悉。
“扛邮包的可以过去”是虎口脱险里面的吗?怎么我感觉象其他电影的台词。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6楼#
发布于:2004-02-18 14:16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这个贴子最后由隆美尔在 2004/02/17 02:24pm 第 1 次编辑]

没错,是这部片子里的!正式是童自荣的声音。不知道是导演刻意安排还是巧合,童自荣在两部二战题材的喜剧片里都是给德国人配音。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7楼#
发布于:2004-02-18 14:37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下面引用由jxh2062004/02/17 12:25pm 发表的内容:
童自荣在该片中还有一句台词.也配火车站的德国军官说\"送邮包的可以过去\".

不错,不错。您听得真仔细。
俺们实在讨厌什么“变音”说。仔细听,谁的声音都能分出来,看你熟不熟罢了。
童、乔二人在《虎口脱险》里都是跑龙套的小角色。乔臻先配火车上抓住皮特的军官,后配那个著名的“对眼儿”德军士官。
jxh206
  • 最后登录
8楼#
发布于:2004-02-18 15:58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其实依我听乔榛在该片里的前头还为动物员工作人员配几句.打算把中队长的降落伞给他的孩子做衬衣.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9楼#
发布于:2004-02-18 18:40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偶最推崇“隆美尔”这种“德国式”的严谨,对细节、道具、军容、时代特征“吹毛求‘癖’”,我-喜-欢!(嗳,这好象是《决战紫禁之巅》里那个“龙龙九”说的嘛。)提醒“隆兄”,别忘了你的标志——沙漠风镜喔!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10楼#
发布于:2004-02-18 20:35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这个贴子最后由隆美尔在 2004/02/17 08:36pm 第 1 次编辑]

好装备!这正体现了隆帅的指挥风格---永远出现在最前线!
影片中这副风镜大了些,好像是德国风纪警察(宪兵)戴的,还记得《虎口脱险》里那个骑着摩托车追嬷嬷卡车结果摔下悬崖的那个德国宪兵吧,戴的就是这东西!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11楼#
发布于:2004-02-18 21:19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好贴!
探讨一下. 从图中看, 此君领口军衔上有一颗星, 如果在42年前, 应为上将.如果在42年后, 应为中将(地区总指挥).是吗? 没有注意片中有没有具体的时间提示. 不过对这样的搞笑的片子, 这本来就是无关紧要的问题. 但我估计英军装备B17后大规模轰炸德国应是大战中后期的事了.所以这位仁兄也可能是位中将.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12楼#
发布于:2004-02-18 21:49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纠正一下,在领口的应该是领章^_^。从我手中的资料来看,党卫军的此种领章的确应该是副总指挥衔,相当于上将军衔。你所说的地区总指挥的领章应该是三片橡树叶,旁边不带星的,相当于中将军衔。当然,我手中的资料有限,不一定完全正确,欢迎探讨。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3楼#
发布于:2004-02-18 22:01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下面引用由银幕之光2004/02/17 08:20pm 发表的内容:
OK了,顺眼了,牛叉起来了,舟舟万岁!
  阿银飞行联队长别先客气,咱们的“地空大战”还没进入白热化呢!
    《巴顿》里片首的隆美尔和片尾的朱可夫一样,都被导演淡化和丑化了,没有达到偶心目中“二战十大将领”的高度,有点遗憾;实际上,与其“水落石出”地降低主角身边的“配角”水准,不如强化周围人物的性格和能力,才能“水涨船高”把整体顶上去;否则就是“周公瑾式”的小肚鸡肠了。 :em07: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14楼#
发布于:2004-02-19 20:16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嘿, 看来这个问题在SONICBBS讨论更合适.
我是从http://www.sspanzer.net/ss/jx4.htm中找到的. 很高兴和你讨论这个问题.
啸尘
  • 最后登录
15楼#
发布于:2004-02-20 12:08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下面引用由jxh2062004/02/17 12:25pm 发表的内容:
童自荣在该片中还有一句台词.也配火车站的德国军官说\"送邮包的可以过去\".

除此之外,他还为片中几个不同的德国兵配了音。像搜查指挥先生房间时发现降落伞的那个--“少校,你看这个。”还有搜查朱丽叶特房间时的那个--“阳台上没人,中士先生。”以及歌剧院爆炸后被阿赫巴赫少校呼来喝去的大兵之一等。
jxh206
  • 最后登录
16楼#
发布于:2004-02-20 19:22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只是不敢确定.重放这几段后感觉真象.
17楼#
发布于:2004-02-21 20:16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下面引用由弋舟2004/02/17 10:01pm 发表的内容:
阿银飞行联队长别先客气,咱们的“地空大战”还没进入白热化呢!
    《巴顿》里片首的隆美尔和片尾的朱可夫一样,都被导演淡化和丑化了,没有达到偶心目中“二战十大将领”的高度,有点遗憾;实际上,与其“水 ...

巴顿截尾的不是朱可夫,是CCTV翻错了,应是“卡图科夫上将”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8楼#
发布于:2004-02-22 22:44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巴顿截尾的不是朱可夫,是CCTV翻错了,应是“卡图科夫上将”
   ============================================================
     为了回复“大块头”朋友这个问题,偶翻出家里收藏的1985年《世界知识》画报,85年5月8日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那上面登了不少历史人物照片。最值得注意的是巴顿和朱可夫的并肩检阅的照片,这说明两国将领在战争结束前后接触是很频繁的。影片《巴顿》在苏联使馆的酒会完全应该是和美军上将平级的苏联元帅出席。再说,影片中其他头面人物如蒙哥马利、隆美尔及美军的布雷德利都写到了,没有必要找个“上将”和巴顿碰杯。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19楼#
发布于:2004-02-22 23:58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回弋舟 :你是不是从来不看英文字幕,看清楚了,是KATKOV不是ZHUKOV
20楼#
发布于:2004-02-24 14:32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下面引用由liuninggg2004/02/17 02:37pm 发表的内容:
不错,不错。您听得真仔细。
俺们实在讨厌什么“变音”说。仔细听,谁的声音都能分出来,看你熟不熟罢了。
童、乔二人在《虎口脱险》里都是跑龙套的小角色。乔臻先配火车上抓住皮特的军官,后配那个著名的“对眼 ...

我支持这种说法,只要掌握用声技巧,声音的可塑性本来就很大。
21楼#
发布于:2004-02-25 09:29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哇~~~有增长见识啦:)))谢谢隆美尔~~
元寇
游客
游客
22楼#
发布于:2004-02-25 09:40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下面引用由弋舟2004/02/17 10:01pm 发表的内容:
    《巴顿》里片首的隆美尔和片尾的朱可夫一样,都被导演淡化和丑化了,没有达到偶心目中“二战十大将领”的高度,有点遗憾;实际上,与其“水 ...

不敢苟同,与在东线与北极熊浴血奋战的曼施泰因,龙德施泰特,以及古德里安相比,隆美儿充其量也就是个二流角色。他不但没有被淡化,恰恰是英国佬为了吹嘘蒙哥马利而人为地拔高了隆美儿。
“二战十大将领”怎么也轮不到隆美儿啊。
元寇
游客
游客
23楼#
发布于:2004-02-25 09:47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看一下党卫军副总指挥迪特里希对隆美尔的评价:
    在诺曼底,迪特里希和隆美尔配合得不错,但迪特里希战后对审问他的美军谈起隆美尔时,说\"隆美 尔是个报纸上的英雄,他根本不懂得坦克战,因为他没有在东线打过仗!他会做的,就是从坦克炮塔探出上半身,挥舞手中的元帅权仗,高喊我是非洲之王! \"。这评价反映出德军中从东线打出来的指挥官瞧不起没在东线作过战的同事的情绪。
元寇
游客
游客
24楼#
发布于:2004-02-25 10:04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这个贴子最后由元寇在 2004/02/24 10:10am 第 2 次编辑]

再看这只沙漠之狐--揭穿“隆美尔神话”  
 徐焰  
 
 
(节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二位数计的德国元帅们,差不多都与希特勒一起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而人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却受到对手英国人的礼赞。他的指挥才能被吹得神乎其神。抛开偏见客观地分析历史,便可以看到真实的隆美尔既不是多么干练的军事奇才,也没有反对过法西斯。
    
    ■英国人吹嘘隆美尔,是想掩饰自己在北非战场的无能
    隆美尔个头不高,常有狐狸般的狡诈和微笑,又在北非战场屡胜,于是被称为“沙漠之狐”。然而对他军事才能的传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德、英双方的共同吹嘘。
    看看英国人写的二次大战史,简直把1941年至1943年的北非之战写成反法西斯主战场,苏德战场篇幅很少,中国抗战更是寥寥几笔。英国人的对手、德非洲军司令隆美尔到底指挥多少德军呢?多数时间只保持着4个师,坦克最多300辆,此外还有少量战斗力不值一提的意大利军。此刻在苏德战场,德军兵力却在150至180个师,拥有坦克3000辆以上。
    隆美尔指挥的是被希特勒排在战场序位之末的不足10万德军。专心对苏作战的主要战场的希特勒,面对北非请求增援,考虑到其重要性远不及东线,于是给了隆美尔一个元帅军衔,并未派援兵去。而其他战场指挥百万大军的德国元帅,对这种职与衔严重不符的提升都言之齿冷。隆美尔后来调到西线面见总司令克鲁格元帅时受到训斥,曾恼怒地抗辩:“请注意!您是在同一位陆军元帅讲话!”长期指挥众多军、集团军的克鲁格马上冷笑说:“您这位元帅,指挥过的部队最高不超过师一级吧?”
    夸大敌人威力和客观条件恶劣,是掩饰自己无能的最好办法。大不列颠在三百年间有“海上霸王”之称,在陆地战场上却少有佳绩。二次大战前夕英国有世界上最大的舰队,却仅装备好两个师陆军,此后临时扩编的部队大多溃败于敦克尔克,北非战场上的英联邦军只好多由南非、印度等部队拼凑。据缅甸战场的实战检验,英陆军战斗力还不如中国国民党的远征军。这等素质的部队,败于初战大胜后气焰正如虎如狼的日耳曼武士,当然不足为怪。到了1942年秋阿拉曼之战,英军统帅蒙哥马利集中三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和更多的技术装备,海军又切断了德意军大部补给,此役才扭转了北非战局,不过战果只消灭德军1.5万人(蒙哥马利战后将此役与斯大林格勒会战并列,朱可夫马上反驳)。一向傲慢的英国人不愿承认自己之短,便故意渲染隆美尔的威力,丘吉尔当时便称对这个法西斯元帅“怀有深深的敬意”!
    
    谈到隆美尔的战绩,主要是“闪击”法国时率一个师迅猛突入纵深,在北非能凭借高速机动、奇袭和欺诈两度获大捷。从战略层次看,其见解却不高明,如他对非洲战局的判断、诺曼底登陆前主张滩头决战,都被证明是败笔。在武器使用上,他过于迷信装甲车辆,曾提出一个公式——“坦克在原则上只能被另一辆坦克击毁,步兵武器击毁坦克只是例外”。二次大战后期的实践却证明,对坦克最大的威胁已来自空中打击。
    二战期间的“隆美尔神话”出自军事需要。
    
     《北京青年报》 2002年10月14日
 
皮劳特
游客
游客
25楼#
发布于:2004-02-25 12:29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据俺年轻时读的一些兵书上说纳粹德国最杰出的(也是西特勒最赏识的)三大将领是1、曼施泰因,2、隆美尔,3、古德里安。
公认曼施泰因是最杰出的。
不过感觉大家对隆美尔的评价贬低太甚。确实,英国人固然吹嘘隆美尔有抬高自己的因素,但是在北非战场上的战绩也是有目共睹的,经常是以少胜多,以劣势兵力战胜击溃优势兵力的敌人。
一个人在军事历史上形成的地位不仅仅是靠吹嘘能树立的。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26楼#
发布于:2004-02-25 12:43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咱网的德军二战专家“隆美尔”先生:偶可不希望您第二次“兵败网络”呀!快点出来指挥“虎式”、“豹式”坦克发动战场大反击哪!你看:总装备部把007号虎式战车也给运来了,投入战场吧!让那些鄙视您的老军官和“蒙迪”开开眼。
    重型装甲武器:
  “虎式”坦克——1942年4月20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虎式”坦克的样车作为希特勒的“生日礼物”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希特勒本人则在1944年自豪地夸耀“虎式”坦克:“一个“虎式”坦克营抵地上一个装甲师……”。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库尔斯克大会战结束之后,苏联朱可夫元帅参观了缴获的“虎式”坦克后说:“说实话,希特勒确实有理由相信他单凭这种坦克就能打赢这场战争。”事实上,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时候,没有任何盟军坦克能突破“虎式”坦克的防线。“虎式”坦克重达56吨,装备88毫米KwK 36 L/56坦克炮;它和它的后继型号“虎王”式坦克永远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第三帝国装甲兵的象征。但是“虎式”坦克生产工艺复杂成本极高,并且野外维护工作极其困难,这导致它的生产和装备数量很低,最后淹没在苏联廉价的T34坦克的汪洋大海中。
  “豹式”坦克——1942年6月投产,是在参考了苏联T34坦克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豹式”坦克重达45.5吨,装备75mm KwK 42 L/70坦克炮,它是二战时德军装甲兵最喜欢的坦克,同时也是德国敌人最喜欢的坦克——苏军给“豹式”坦克以高度的评价,把缴获“豹式”坦克看作是一种荣誉。缴获的“豹式”坦克被作为一种奖励交给最好的坦克乘员使用。在1944年,为能更好利用这些缴获的坦克,苏军还印制了俄语版的“豹式”坦克手册,分发给驾驶它的坦克手。法军将缴获的“豹式”坦克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此外,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在战后使用过“豹式”坦克。“豹式”坦克的出现大大革新了坦克的设计,对未来战后西方坦克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豹式”坦克被认为是第一种现代主战坦克,目前德国国防军所装备的坦克干脆就叫做“豹II”坦克。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27楼#
发布于:2004-02-25 16:43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作战中指挥官最重要的是要有时间观念,而制胜的第一要素则是速度。”——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

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诞生于德国符腾堡州斯瓦比亚地区的海登海姆;
隆美尔幼年时体弱多病,直到10岁才参加体育锻炼。1010年7月19日,18岁的隆美尔开始他的军旅生涯,加入了第124符腾堡步兵团;此时,他的学历只是中学六年级。次年3月,隆美尔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同年11月毕业时,校长给隆美尔的评语是:“性格坚强、有极大的意志力和高昂的热情。守纪律,时间观念强,自觉、友善、智力过人,和高度的责任感。”
1912年1月,隆美尔被授予中尉军衔,回第124团任职,开始其毕业后的职业军官生涯。
1914年,隆美尔中尉随乌尔姆第49野战炮团的一个炮兵连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比利时,隆美尔首次参加战斗就获得胜利,他以先发制人的凶狠打法为自己赢得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1915年初,隆美尔在另一次战斗中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这对一名年轻中尉是莫大的荣誉。同年9月,隆美尔晋升为上尉,出任符腾堡山地炮兵营第2连连长,先后转战罗马尼亚、法国、意大利。由于作战有功,德皇威廉二世于1917年12月亲自授予隆美尔渴望已久的“功勋奖章 ”(这是一枚兰色的十字形勋章,是当时德军的最高荣誉,极少颁发给低级军官),隆美尔此后总是将这枚勋章挂在自己的脖子上。
1920年10月,隆美尔调到驻守斯图加特的第13步兵团任连长,一待就是九年。1929年10月,隆美尔被调往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担任战术教官,极受学生们的欢迎。校长对他的评论是:“他是一名一流的步兵和战术教官。”193 3年10月,隆美尔晋升为陆军中校,被任命为德国中部哈兹山区第17步兵团第3营营长;德国“闪击战”理论的奠基人古德里安于早年曾在该团任职。次年1月30日,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
1935年,隆美尔被调往波茨坦担任陆军学院的教官,在繁忙的授课期间,隆美尔中校以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实战经验为依据,出版了著作《步兵攻击》;到194 4年10月,该书至少18次再版;美军于1943年将其译成英文出版,著名的巴顿将军多次研读,并能背诵出许多重要章节和段落。
1936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希特勒的警卫营营长,晋升为陆军上校。
1938年2月,德国撤消国防部,新设德国军最高统帅部(OKW ),希特勒成为最高统帅。在同年秋天的慕尼黑会议后,隆美尔上校出任元首大本营临时司令官,陪同希特勒四处巡视。19 39年8月下旬,隆美尔晋升为陆军少将。几天后,德国军队大举入侵波兰。隆美尔护送希特勒赴波兰首都华沙检阅德国侵波部队。
1940年2月,希特勒力排众议,任命隆美尔少将——著名的步兵学教官,从未任职于装甲部队——担任新组建的第7装甲师师长。同年5月中旬,第7装甲师攻入比利时,然后横穿法国北部沿海地区,直抵诺曼底半岛尖端的瑟堡。第7装甲师以其快速的进攻和远距离的挺进而获得“魔鬼师”的雅号。5月,隆美尔在战场上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师长。到6月1 9日止,“魔鬼师”以阵亡682人,伤1646人,失踪296人和损失42辆坦克的代价,换得俘敌97648人,缴获大炮291门、坦克和装甲输送车458辆、其它车辆3500辆的战果。
1941年初,隆美尔晋升为陆军中将。2月中旬,隆美尔奉派赴北非指挥“非洲军”(这个军由一个装甲师与一个轻型装甲师组成,以后虽然非洲军升格为兵团乃至集团军,但其实力比起欧洲战场上的同级单位还是小得多),协助意大利部队对抗英军入侵利比亚。此时,希特勒已在策划对苏联的进攻,北非又是意大利人的地盘,因此希特勒并不希望隆美尔在北非战区大动干戈。
1941年3月底,隆美尔指挥部队攻占利比亚北部重要港口卜雷加;两天后,隆美尔又乘胜攻占了利比亚北部重镇阿杰达比亚。4月8日,德军攻占利比亚北部城市迈基利。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隆美尔以其猛烈的攻势,扭转了北非不利的战局。但是,造成隆美尔连战连胜的一个原因连他本人至死也没有料想到:隆美尔同柏林的往来电报均被英国人破译,英国人自以为掌握了德军的动向,但隆美尔却屡屡不遵行原定的计划,而是斗胆超出计划之外行事,于是打得英军措手不及。
1941年5、6月间,英军对改取守势的隆美尔发动了两次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展现了他在攻击专长之外的防御才华,在机动作战中顿挫了英军的锋芒。从此,两军在沙漠地区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希特勒认为在打败苏联之前无法向北非增兵;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将北非看得几乎同英国本土一样重要,不断向这里增派援兵。隆美尔面临的局势不容乐观。5月15日,英军发动了代号为“短促行动”的进攻,被隆美尔的部队击退。英军在6月15日凌晨发动了代号为“战斧”的大规模进攻;交战首日,双方互有胜负,轴心国军队守住了哈勒法亚隘口。次日,隆美尔发起反击,两军撕杀于沙漠灼热的高温尘雾之中。一天后,英军以惨重的损失收场。隆美尔采用了有效的机动防御战术,灵活地将战防炮(及反坦克炮)和坦克结合使用,以及他对战局的正确判断和近乎冒险的大胆反击行动。此两次防御作战的胜利,使隆美尔的声誉再次崛起,成为德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1941年6月22日,德军大举入侵苏联。希特勒任命隆美尔出任新编成的非洲装甲兵团司令,并晋升他为陆军二级装甲兵上将。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28楼#
发布于:2004-02-25 16:45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1941年8月15日,希特勒组建非洲装甲兵团;隆美尔出任司令官,指挥兵团下辖的2个装甲师和1个轻型装甲师。但由于英军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因此北非战区德意部队的补给问题仍未得到解决。1941年11月18日至1942年1月中旬,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以7个师900辆坦克的兵力向隆美尔的3个德国师和7个意大利师的450辆坦克发起代号为“十字军”的进攻,交战双方在利比亚边境、托卜鲁克等地展开了激烈在撕杀。11月18日,英军的进攻将围困托卜鲁克英军要塞的德军部队反包围起来;隆美尔亲自在前敌阵地指挥作战。由于精确的战术运用和接二连三的幸运,隆美尔的部队很快就稳住了阵脚。11月23日恰逢星期日,是德国人对阵亡者的传统纪念日——“死者星期日”,这天双方进行了一场惨烈的坦克战,德军歼灭了英军第7装甲师残部以及第1南非师的大部。
   隆美尔指挥的非洲装甲兵团的兵力情况如下:第21装甲师下辖有第5坦克团,第104装甲输送车团,第3侦察营,第104自行火炮团,第200摩托化步兵营;第15装甲师下辖有第8坦克团,第115装甲输送车团,第33侦察营,第33自行火炮团,第33摩托化步兵营;第90轻型装甲师下辖有第36步兵团,第155步兵团,第200步兵团,第5 80侦察营,第900摩托化步兵营。
  而英国蒙哥马利将军指挥的第8集团军,主要兵力情况是:第30军下辖有第7装甲师,南非第1步兵师,第22近卫旅;第13军下辖有新西兰第2步兵师,印度第4步兵师,第1步兵坦克旅;托卜鲁克守军有第7步兵师,波兰第1步兵旅,第32步兵坦克旅;后备部队有南非第2步兵师,印度第29步兵旅。
  1942年初,德国海、空军在地中海加强出击行动,使隆美尔获得比较充足的物资;而英军的补给能力却受到削弱。1月21日,希特勒发来两份电令:一是将隆美尔的非洲装甲兵团升格为非洲装甲集团军;二是授予他一把佩剑和一枚加缀有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隆美尔立即又发布了进攻的命令;英军第1装甲师在第一次交锋中就损失了半数的坦克。2 9日,隆美尔的部队攻占班加西,缴获了包括1300辆卡车在内的大批战利品。
  而在同一天深夜,希特勒发表了广播演讲,并晋升隆美尔为一级上将。
  1942年5月 26日,隆美尔下达了攻击托卜鲁克的命令。自6月1日起,隆美尔一改猛冲猛打的常态,改以稳扎稳打的战术,决心一个一个攻克英军的阵地。到6月17日,隆美尔的部队经过层层推进,牢牢地箍住了英军的防地。20日凌晨,德军发起强大攻势:首先是上百架德军俯冲轰炸机的攻击,继之以,猛烈的炮火轰击,随后是坦克的进攻。经过一整天的激战,英军残部三万多人投降;德军终于攻占了托卜鲁克,隆美尔兴奋得彻夜难眠。
  6月22日,德国一座新落成的大桥以隆美尔的名字命名。当天深夜,在距柏林 2800公里的北非沙漠里,睡在指挥车上的隆美尔被参谋们的欢呼声吵醒,他听到了播音员的声音:“元首宣布:于次日起晋升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官隆美尔上将为陆军元帅。”这使隆美尔成为德国陆军在大战中被册封的第13位元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元帅。
  自1941年1月底以来,隆美尔两度先发制人进攻,并取得了胜利。他的胜利在于他敢于大胆冒险,在战斗中亲临前线掌握战场动态,随情况之变化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充分发挥了机动作战的特长。
  按照柏林和罗马方面的原定计划,在北非的德意军队要等到拿下马尔他岛这一地中海中的补给中转站之后,向埃及方向发动攻进攻。但隆美尔竭尽全力说服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急不可待地于1942年6月22日就挥兵越过埃及边境。25 日,德军进至埃及北部港城马特鲁一带,英军在此设置了防御阵地。经过三天激战,德军击溃了英军,并乘胜追击至阿拉曼以西20公里处;此时,隆美尔的部队因连日急进而几乎达到其能量的极点,可以说是强弩之末了。但这位新晋升的元帅却醉心于一鼓作气挥兵开罗城,把英国人赶出北非。事实上这时和他一样乐观的大有人在;墨索里尼甚至已经预备了一匹大白马,准备骑着它宛如古罗马英雄般地进入开罗。而英军在开罗的机构已经在焚烧档案文件了。
  英军在阿拉曼设置了一道无法迂回的防线。丘吉尔要求第8集团军司令官奥金莱克(后被蒙哥马利接替)“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隆美尔”。英国皇家空军频频出动飞机对隆美尔的部队实施狂轰滥炸;英军后备部队则源源不断地开赴阿拉曼防线。虽然部队损失惨重且疲惫不堪,但隆美尔仍决心继续进攻,不给英军以喘息之机;而隆美尔眼下的关键是要打破英国的阿拉曼防线。7月1日,德意部队向阿拉曼防线发起进攻,遭到守军的顽强抵抗。两天后,隆美尔的部队不仅没能突破英军的阿拉曼防线,而且败下阵来。英军兵力得到不断的补充,德意部队的每个师仅剩下1200至1500人,得不到补给。隆美尔终于明白继续进攻是徒劳的。7月4日,他致信妻子说:“可惜形势的发展不能如愿。英军抵抗太强,而我们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我相当累,疲乏极了。”
  隆美尔的兵锋终于被顿挫在阿拉曼防线。隆美尔想依靠部队胜利后的旺盛士气和精神作用来克服物质因素的赌博失败了。其部队严重减员,官兵体力消耗达到极点:坦克也几乎损失殆尽,得不到有力的空中支援;特别是后勤补给线又延长了5 00多公里。这一切都表明隆美尔的部队在此时此地已成为强弩之末。
  此后,双方在阿拉曼防线上互有攻守,往来拼杀,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和消耗战。与此同时,丘吉尔任命亚历山大将军为英中东驻军部队总司令;任命蒙哥马利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官。这位被隆美尔视为“危险人物”的蒙哥马利很清楚自己拥有的物资优势和其敌人在运动战方面的天才,决心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打阵地战的办法迫使隆美尔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到8月中下旬,阿拉曼地区双方的兵力对比是:英军7个师、坦克480辆、装甲运兵车230辆、火炮700门(其中反坦克炮400门);隆美尔有4个德军师和8个意大利师、坦克510辆(其中半数以上是性能极差的意大利坦克)。英军有空中优势,补给线较短;隆美尔的补给问题十分严重(未先攻占马耳他岛,现在证明是一大失策)。
  8月下旬,在获得汽油补给的许诺之后,隆美尔决心再组织一次进攻。但是,隆美尔与德国最高统帅部之间联络的密码电报却被英军截获并破译了;蒙哥马利后来回忆说“隆美尔选择进攻的时间、方向和兵力,我们是相当清楚的”。8月30 日,隆美尔在发布进攻命令之时似乎感觉到有些不妙,他对部下说:“今天发起的进攻是我有生以来最难作出的一项决定。不是我们到达苏伊士运河,同时在苏联的我军也成功占领格罗兹尼(今高加索境内),就是我们的全盘失败。”当天深夜,德军发动进攻,但立即受到重创。原先许诺的6000吨汽油不知在何处,隆美尔陷入困境。8月31日夜,德军猛攻由英军第2 2装甲旅坚守的阿拉姆哈勒法岭,遭受重创。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隆美尔被迫下令撤退。此战双方损失均重,但英军可获得迅速的补充,而隆美尔则无以为继。连续的苦战,拖垮了隆美尔的身体;9月下旬,隆美尔卸任回国治病。
  1942年10月初,希特勒命令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而英国人正积极在阿拉曼准备转守为攻。10月23日夜,英军在阿拉曼地区向德意部队发起强大攻势,一千多门大炮向敌军阵地发射出如雨点般的炮弹。由于接替隆美尔出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官一职的施登姆上将死于突发心脏病;隆美尔元帅奉命星夜飞返北非应付危局。到27日,德军坦克只剩下30辆,而英军拥有600辆之多。隆美尔下决心要撤兵,但希特勒却发来电令:“坚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把每一把枪和每一名士兵都投入战斗,除此别无出路。”经过多次请示,希特勒终于同意撤退;阿拉曼会战也终于结束了。隆美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阿拉曼会战结束后,隆美尔开始踏上一条漫长的下坡路。他原想在阿拉曼以西不远的富卡建立一道防线,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一念头,相继放弃了马特鲁、萨卢姆、托卜鲁克、班加西、卜雷加等地,一直退入突尼斯境内。此时,隆美尔与希特勒之间的分歧也开始越来越大:隆美尔认为轴心国很难赢得战争的胜利,因此他主张放弃非洲以保全力量固守德国本土;而寸土必争的希特勒则坚持死守北非,以防意大利人陷入绝望后投向同盟国的怀抱,因此就经常干涉隆美尔部队的撤退行动。隆美尔从这个时刻逐渐开始产生了悲观情绪。
    1942年11月上旬,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火炬”行动顺利实施,大批美英部队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海滩登陆,使德意部队在北非面临被东西夹击的危险。隆美尔清楚地认识到北非已经势不可挽,只有撤出之一条路了。11月底,隆美尔飞返德国晋见元首,面求撤退;遭到希特勒的一顿臭骂。此事使隆美尔对元首的信仰产生了动摇,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开始认识到希特勒根本不愿意了解实际形势,凭他的智慧,他一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他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此外,他也和许多德国军官一样,渐渐发现纳粹的诸多暴行,在使他们在良心上产生负担。
    隆美尔于1943年1月下旬率部退入突尼斯,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退兵2500公里;昔日的“沙漠之狐”已变成 “沙漠之兔”,多次侥幸逃脱被全歼的命运,保住了部队(这往往要“拜谢”蒙哥马利过度谨慎的个性)。2月19日,隆美尔在突尼斯中西部进行了一次攻击行动,重创美国第2军;艾森豪威尔任命巴顿中将接任第2军军长才挽回危局。2月23日,隆美尔被任命为非洲集团军群司令官,但是这却已无补于将颓之大势。3月中旬,疾病缠身的隆美尔在医生陪同下飞返国内治病。两个月后的5月13日,25万德意部队走进了盟军的战俘营(其中半数是德军)。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29楼#
发布于:2004-02-25 16:46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1943年7月10日,英美盟军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登陆;7月15日,希特勒任命隆美尔负责在意大利中部组织部队实施抵抗。几天后,隆美尔又奉命指挥希腊方面的作战。尚未就任,他又因墨索里尼被意大利国王囚禁而又被召回希特勒的元首大本营。7月28日,隆美尔带着元首关于入侵意大利的绝密指令前往慕尼黑的司令部。为保守秘密,隆美尔及其高级随从人员均不公开露面。为阻止意大利倒向盟国方面,隆美尔于8月1日指挥部队进入意大利境内,他下令:任何对德军行动的抵抗都将用武力粉碎;意大利军官,特别是军级的指挥官及其参谋们均应加以逮捕。
  9月3日,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渡过墨西拿海峡,在亚平宁半岛南端的“靴尖”上登陆。8日,意大利向盟国投降,并将枪口转向德国。隆美尔立即命令驻意德军部队就近解除意军的武装。此时盟军部队向北发起强劲攻势,隆美尔建议完全放弃意大利的南部和中部,而在波河流域设置坚固防线,但未获采纳。
  1943年11月5日,希特勒任命隆美尔元帅赴法国彻底检查和加强大西洋的海岸防御工事;如果西线开战,可能派他担任指挥官。同绝大多数德军将领一样,隆美尔很担心盟军部队在西欧成功开辟第二战场,他指出:“我们应该采取内线作战方针。在东线,应尽快撤到一条可长期据守的防线。但我们的主要努力应用来击败西方盟军建立第二战场的任何企图,这是我们的防御重点。如果我们能挫败这个企图,那么前途就会显出一点光明来。”12月18日,隆美尔抵达法国。经过几个星期的巡视,隆美尔发现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壁垒”根本就是徒有其表,他立刻要求加以改进。1944年1月1日,希特勒任命隆美尔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官,负责荷兰至法国西海岸中部卢瓦尔河之间的海岸防御(防御纵深为20公里);隶属西线德军总司令伦斯德元帅的指挥。
  隆美尔努力加强“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事,他安排设置了三道障碍物:第一道是用于阻敌舰船靠岸的海底障碍物;第二道是用于阻敌登陆部队前进的地雷带;第三道是用于对付敌空降滑翔机的防空障碍物。为督促格集团军加紧建筑防御设施,隆美尔马不停蹄地四处巡视。据《B集团军群日志》记载:“截至1944年5月13日为止,海峡防线上共已构筑517 00处海底障碍物,其中31000处布有地雷。”由于盟军飞机对铁路和公路的大规模轰炸及时间短促等原因,加莱地段的防御设施进展较快,而诺曼底地段则成效较差。
  6月4日凌晨,隆美尔请假返回德国,他此行一是为晋见元首,二是为夫人祝贺生日。但是,6月6日中午,隆美尔在家中接到前线打来的电话: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立即穿上军服驱车驰赴前线。在北非阿拉曼战役之后,这是隆美尔第二次为时过晚地赶去挽救一场战役。在路上,隆美尔一语不发,他为自己不在战场而悔恨不已。
  1944年6月初,西线德军共有59个师,其中32个是装备训练均差的海防师和空军野战师,战斗力很弱;17 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500架飞机;为数不多的舰船。盟军在欧洲共有86个师,其中62个美国师、17个英国和加拿大师、7个法国师,这86个师中有25个装甲师和4个空降师;战斗机5049架,运输机和滑翔机4907架;舰船6 500多艘;直接参加登陆的陆海空三军部队总兵力达2876439人。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盟军显然占据上风,特别是海空军占有绝对优势。对德军特别不利的是,西线德军的指挥体制混乱不堪:西线德军总司令伦斯德元帅仅能管辖陆军;海军和空军分别听命于其各自的总司令;驻法国最强的3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归西线总部下的装甲集团军指挥;集中在巴黎以西距大西洋沿岸100至200公里的7个装甲师由最高统帅部掌握。隆美尔无权调动海、空军和装甲兵,而他与伦斯德元帅在装甲部队的部署上有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意见:正统派的伦斯德主张将装甲师部署于内陆,认为这样才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与防御纵深,等到敌军登陆后再出发反击;隆美尔则基于北非的痛苦经验,认为盟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德军增援部队在赶往登陆区的途中就会被歼灭殆尽,因此主张装甲师应部署在第一线步兵师的后方,届时可立刻出动将敌军赶下海去。隆美尔宣称:“ 高潮线就是决战线,盟军登陆的当天就会决定战役的胜败,那将是最长的一日。”由于双方都言之成理,希特勒也无法裁决,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满意。再加上登陆时正值清晨,没人敢去打扰希特勒的睡眠(以隆美尔的独断专行的个性,他可能会要求直接向元首报告,或擅自命令出动装甲师,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却没能在场指挥部队)。总之,西线德军根本就没有一位名副其实的最高司令官,也没有一套完整的防御战略。
  当隆美尔还在前往司令部的公路上飞车急驰时,从诺曼底进攻的盟军已将“大西洋壁垒”撕开了一条长37公里的裂口,7个师攻上了滩头;另有4个空降师在卡昂和瑟堡着陆。6月6日深夜,隆美尔终于赶回B集团军群司令部,迅速组织德军实施反击;而盟军已在诺曼底海岸近150平方公里的一连串桥头堡阵地上布下155000部队,“大西洋壁垒”已无可挽回地被盟军突破了。到6月12日,盟军经过6天的激战,已把326000名官兵、54000辆车辆和104000吨作战物资送上了陆地。
  盟军部队大规模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两线作战成为无情的现实。面对无法打赢的战争,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战略分歧。隆美尔坚决主张利用英美同苏联的矛盾,先在西线争取和平,以便集中兵力对付东线的苏联军队,以免共产党的势力席卷德国;而希特勒则发誓,战争打败了,就让德意志民族同他本人一同毁灭,这种说法使隆美尔大为震骇。6月17日,隆美尔当面向元首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希特勒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并教训说:“你不用为战争的未来操心,还是为你自己受到进攻的防线操操心吧。”6月29日,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的一个豪华山庄里召见伦斯德和隆美尔。两位元帅一致认为西线已无法再战,隆美尔试图说服元首谈论政治情势,但被希特勒厉声阻止。隆美尔只能作罢;这是隆美尔最后一次见到他曾经崇拜的元首。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30楼#
发布于:2004-02-25 16:48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在此期间,德国国防军中的反希特勒密谋也在日益加剧,他们想推举拥有绝高声望的隆美尔来领导西线战场的停战行动。而隆美尔也在秘密考虑在西线与盟军达成停战;但7月17日隆美尔在行车途中遭到盟军飞机的轰炸,因头部重伤而住进了医院,无法配合7月20日以炸弹谋刺希特勒的行动宣布停火。不久,盟军终于突破德军的防线,开始向法国腹地大举进攻。而侥幸不死的希特勒开始对反叛人士展开严格的追捕和屠杀。
  8月8日,隆美尔被送回故乡养伤;但此时他不仅失去了元首的信任,而且受到严密的监视。因为在对谋反组织人员的审讯中,希特勒越来越加深了对隆美尔的怀疑;尽管隆美尔于10月1日给元首写了一封效忠信(这封信的直接目的是希望拯救被捕的集团军群参谋长史佩德将军),但也没有改变元首的怀疑态度。10月14日,布格多夫将军奉希特勒之命,来到隆美尔的家中。在书房里,布格多夫将军指控隆美尔是谋害元首的同犯。他表示:如果隆美尔自杀,元首将对他的叛国罪严加保密,并将为他举行国葬,而且绝不追究其家人。片刻之后,隆美尔与家人、副官道别,坐上车到附近的森林里服下了布格多夫将军带来的毒药,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年仅53岁。除了隆美尔之外,冯·魏兹里本元帅被处以绞刑,冯·克鲁格元帅自杀。总计有案可查的被害者即已近5000人,实际上杀了多少人则是一个谜团了;此外还有超过10000人被送进集中营,多半是有去无回。
  柏林方面为隆美尔安排了体面的后事。B集团军群新任司令官莫德尔元帅对外界宣布说,隆美尔元帅因“7月17日受伤引发脑溢血”而身亡,并对“我国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的牺牲表示哀悼。希特勒给隆美尔夫人发来唁电称:“尊夫的死给您带来巨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诚挚的吊唁。元帅的英名将永远和非洲集团军英勇的战役连在一起。”德国陆军资历最深的 “老人家”伦斯德元帅在隆美尔的葬礼上致悼词说:“隆美尔元帅的心是属于元首的”。体面的葬礼掩盖了丑闻,希特勒不能让人民知道连他的头号宠将都选择背叛了他。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元寇
游客
游客
31楼#
发布于:2004-02-25 17:06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这个贴子最后由元寇在 2004/02/24 05:18pm 第 1 次编辑]

隆美尔指挥的只是几个师的德军,面对的是战斗力与中国远征军差不多的英军,英军人数比德军多点有限。而东线的德军元帅们指挥的是由各个集团军组成的集团军群,东线的一个元帅经常指挥百万大军,面对的是同样是百万大军的武装到牙齿的北极熊。北极熊的战斗力远非英军可比。隆美尔不要说与东线的德军元帅们相比,就是与古德里安大将相比,他也难以望其项背。
北非战场双方加起来不过几十万人的规模。而东线呢,整个东线四年战争,共有一千余万俄军被击毙,570万俄军被俘,德军也有二百余万战死东线。从规模上和残酷性上,北非战场都无法与东线相比。
32楼#
发布于:2004-02-25 17:25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这坛子可以开个军事版了。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33楼#
发布于:2004-02-25 17:39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我们还是不要以成败来品评英雄。我们不妨用西方公认的研究隆美尔的权威专家戴维·欧文的一段评述:“战斗中的士兵可不是一群傻瓜和白痴;他们能辨别伟大的指挥官和江湖骗子。隆美尔的士兵,不论他们是由什么民族组成,都毫无例外地钦佩他们的指挥官。”
另外顺便提一下,隆美尔元帅的儿子曼弗雷德如今已经73岁了,他担任斯图加特市市长22年之久。《图片报》曾经问他:“你父亲留下了什么东西?”曼弗雷德回答道:“英雄的光环、沙漠战争、骑士精神、对手的认可,在正义一方留下了悲剧性的结局。”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34楼#
发布于:2004-02-25 19:44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强烈支持“隆美尔”元帅的“网络防守反击战”,偶再加上几辆“豹式”坦克增援你的反击阵容!(张帆长老在窃笑——这条惟恐天下不乱的“鱼”。)
    历代名将得悲惨下场的不胜枚举——韩信之于刘邦,岳飞之于赵构,当代林、彭之于……。除却政治因素,客观评价古德里安、隆美尔在现代军事史上的地位与功过,而不是凭一两个偏激的论据贬低他们,是你等“军迷”高手、也是俺高家庄民兵应取的态度。
    下午翻出些史料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二战丛书”中倪乐雄所著《帷幄与决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决定性会战述评》重新“恶补”一番,来个“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又拜读“隆美尔自述”,得益匪浅!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35楼#
发布于:2004-02-25 21:06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多谢“弋舟”兄的强烈支持,再一次向你表示感谢!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36楼#
发布于:2004-02-26 22:05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谢谢“隆美尔”元帅!你以“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精神,在网络上组织了一次《“壶中沙漠”行动》;为你的名誉而战,是值得一搏的!
    这里将你的老搭档共同亮相一回,让“军迷”熟悉一下。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37楼#
发布于:2004-02-26 22:54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总部101首长——马绍信决定:派一支“4 0 火箭筒”分队先期打掉网络突袭之敌M1-A1坦克,由具有光荣作战传统的“攻克锦州独立师”发起步坦战术进攻,把来犯之敌赶下海去!(马首长“原型”因军事秘密不便发表照片,请网友见谅!)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38楼#
发布于:2004-02-28 14:48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呵呵,马首长怎么穿着“国军”的制服指挥共军?莫非第三次国共合作开始了?再次惊诧于隆帅的号召力......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39楼#
发布于:2004-02-28 18:54
灌水:关于《虎口脱险》里的党卫军官
    回隆美尔:偶也是很奇怪,在主旋律片《大进军——南线大追歼》中,101首长多处镜头里穿戴的是有“八一”五角星帽徽的草黄军服,而唯一例外的镜头里头戴《辽沈战役》中的两颗扣子的“八路”式黄呢军帽,可能是他很怀念东北的那段岁月吧?这类影片服饰是很注意考证的,一定有史实根据的。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