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阅读:1941回复:2

[原创]雷锋与电影 (杂谈)——献给雷锋和jj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3-06 12:08
[这个贴子最后由弋舟在 2004/03/06 10:26am 第 2 次编辑]

                        雷 锋 与 电 影    [ 杂 谈 ]
    1963年开始的全国人民学习雷锋活动曾经把神州变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奇妙境界,而影片《雷锋》则把英雄人物送到大家眼前。那年头,人人争相参加义务劳动,个个喜好拾金不昧;摘抄豪言壮语、写红色日记、扶老大娘过马路都成了“时尚”了。(自然当年还没“诞生”这个词呢,我是写给今天为聋哑学校小朋友热情服务的粉贝壳小妹妹看的)
    电影《雷锋》虽是黑白片,但其中的人物是丰富多彩的——雷锋的饰演者,腼腆的董金堂,循循善诱的指导员饰演者于纯绵(那位《打击侵略者》里的团长崔凯),个大马虎的王大力(形象和如今“春晚”上有口头禅“伙计伙计”的魏积安相仿),战士大粗(演员党同义,名字印象深刻,如今还在译制行列),后进战士吴奎(家里寄来“五块”钱零用钱,他还不高兴),望(万?)花路小学教师(兼建筑工地广播员),收到雷锋捐200元钱、还留下雷锋补了又补的袜子的受水灾的公社老书记,甚至包括在少年雷锋手背上砍了三刀的地主婆,真是过目不忘。雷锋开车归队时传来的才旦卓玛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更是传唱至今。——八一厂“绝对经典”!
    第二部在八一厂七十年代摄制的1978年3月公映的描写英雄的《雷锋之歌》,后在影片《不是为了爱情》里和“洋妞”在“四·五运动”产生异国恋情的白净脸的李世玺饰演雷锋,因为当时没有恢复军衔制,雷锋便成了“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60年代中后期的解放军。主要还是反映雷锋学《毛选》、做好事的。
    1997年2、3月一下出了两部雷锋影片。
    一部是上影厂《少年雷锋》,好像当时宣传“卖点”之一是找了一对双胞胎演小雷锋,怕他们累着;故事一从“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引申,二是“潘冬子”式的加入革命斗争的状况写来,跟电视剧《少年毛泽东》、《少年周恩来》、电影《少年彭德怀》“如出一辙”,这里就不展开妄评了。
    另一部就是曾响当当的“道德理想教育”片——《离开雷锋的日子》了。这部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雷献禾执导、刘佩琦和宋春丽主演的影片曾大受褒奖,我可是不以为然。请看咱“永乐”资料的宣传对联(不会是上海人所写):“雷锋之死三十五年首次揭秘  肇事战友三十五年精神煎熬”。是不是像娱乐片的招徕顾客的广告词呀?!再说,尽管剧组找来“特型雷锋”,但是被用作表现1962年8月15日乔安山失误撞倒木杆,导致雷锋殉职场面的。后面表现的是乔安山“全国每年3月5日学雷锋,他每年受精神折磨”,惨哪!影片中一句现在想来挺搞笑的话(当然对乔是致命的):“连雷锋他都敢撞,什么人他不敢撞?!”实在叫我哭笑不得。学雷锋学成这样,主席若有知,题词不白题了么?!
    倒是有个“异类”,看电影看出个“创意”,这就是咱的网络明星歌手——雪村,从影片情节引发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给全国人民上了堂活生生的“形象教育课”,歌中那位可敬的东北司机大哥豪爽幽默,“高丽参”、“猪肉炖粉条”全端上来了,最后那句“翠~花,上酸~菜!”——“滋啦啦啦”,绝对要加“精”!
    倒不是否定《离开……》影片的编、导、演的辛勤劳动成果,我要是制片人,宁愿请冯小刚专程赴巴顿母校“西点军校”,像拍《不见不散》那般摄制一部《美国大兵学雷锋》的故事片,让咱也豪气顿生,粗着嗓子吼一口“要致力国家中兴!这睡狮渐-已-醒——!”记得一定要用粤语哦,还来些《洛桑学艺》中的“原地舞步”咱学雷锋活动就更精彩啦!
                                       写于3月5日这个重要日子
                                   同时恭祝jj新朋友“活雷锋”生日愉快! :em09: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楼#
发布于:2004-03-07 12:10
[原创]雷锋与电影 (杂谈)——献给雷锋和jj
    今天上午用关键词“离开雷锋的日子”一搜索,天哪,有3577个结果呐!
    摘一段,后面再拽几个网址,大家好好研究。
    
  王兴东,男,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影编剧,历任电影《孔繁森》、《法官妈妈》、《离开雷锋的日子》编剧创作,其中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获得当年金鸡华表各项中国电影大奖,而王兴东本人也因雷锋班老战士和乔安山等人的跟踪采访,而被媒体称为“发现乔安山的人”。近日,王兴东就雷锋系列话题接受了新浪观察的采访。
  新浪观察-星辰在线:又是一个3月5日临近了,各种学雷锋纪念活动也陆续拉开。学雷锋的人们和不学雷锋的人们都还记得几年前那部名叫《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电影。在雷锋逝世后的几十年,这部电影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使大家仿佛又重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火热年代。
  王兴东: 雷锋是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烙印。我小的时候就学雷锋,当时我才14岁,戴着红领巾,和别的小孩一起放声大唱革命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好人好事。然而,和许多人一样,我那时并不真正了解雷锋,也并不真正知道除了抢着做好事还向雷锋叔叔学习什么。我对雷锋真真正正完完全全的了解是从我写《离开雷锋的日子》开始的。当时我刚完成《孔繁森》的创作,还沉浸在其中。因为孔繁森是因车祸逝世的,有人告诉我雷锋也是因车祸而离世的。当时我并不完全了解这件事,出于好奇和创作者的本能,我找到了乔安山,这个因为失误而牺牲了战友从而负疚了一辈子的人。乔安山当年因倒车时不小心撞上了晒衣服杆子而导致了班长雷锋的牺牲,痛苦得几乎精神崩溃要去自杀。我找到乔安山时,作为一名运输司机,他已下岗在家待业有三年了,生活十分清寒,全靠他妻子在市场上替人赊销茶叶赚得一些生活费糊口。但我眼中的乔安山的精神面貌却和别人不太一样。他几十年来就是在那样不富裕的生活下仍然时刻不停地在为民做好事来纪念自己的战友,不断发扬他所理解的雷锋精神。这些事情感染了我,也加深了我对于雷锋精神的了解,激发了我创作《离开雷锋的日子》。
  新浪观察-星辰在线:从前大家一提到雷锋,都觉得很神圣,近乎完美。但今天我们也通过旧照片看到雷锋也买过皮夹克,戴过好手表,甚至听说他谈过恋爱。雷锋越来越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大家都说“从前雷锋是神,现在是人了”。您怎样看这种“雷锋形象”上的变化?
  王兴东: 雷锋从神到人的形象转变,我觉得是件很好的事情,这让我们都知道雷锋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大家才会觉得学习雷锋并不是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是在点滴小事中都能体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的,使得雷锋更可信更好学,雷锋精神更能得以继承发扬。我个人认为雷锋同志不是英雄,是模范。是一个在道德操守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模范,一个好人。
  我是在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我是看着从雷锋从成名再到一步步被神化的。雷锋的形象曾一度成为时代的政治变形金刚。提倡节约,就会宣传雷锋是艰苦朴素的节约典型,市场经济刚开始冒头时,雷锋又被人拿出来说“雷锋同志也曾有过皮夹克英格纳表,是高消费典型。”甚至文革时林彪利用雷锋学习毛选事迹,号召读毛主席的书,“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搞个人崇拜主个人迷信,搞神化领袖和神化雷锋。但是我们要说了,雷锋逝世的时候不过是一个22岁的小伙子。以一个22岁的年轻人来讲,他的短暂的一生没有太多辉煌的丰富的历史。就是有的那些事,也都被我们新闻媒体挖掘得差不多了,够不够的了。从前大家觉得雷锋很神圣,这些年大家都知道雷锋也谈过恋爱,都觉得很稀奇,我可以告诉大家,雷锋恋爱是千真万确的事,我曾听雷锋班的老战士亲自讲给我听过。
  新浪观察-星辰在线:很有趣,关于雷锋恋爱的事我们很多人都还知道得不太多,您可不可以给我们大家透露一些您知道的细节?
  王兴东: 那还是创作《离开雷锋的日子》时,我在辽阳刘二堡子找到当年雷锋班的战士田生绵同志。在对雷锋的回忆和叙说中,田生绵提到了雷锋恋爱的过程。因为平时雷锋和班里战士关系很好,像亲兄弟一样,很随便。有一天,一位战士拿着一封写给雷锋的信走进来,说:“写给班长的信。”大家一听到就都乐呵呵地围在一起把信拆了打开,其中一位战友念了起了:“亲爱的锋……”刚念了一句,大家就哄堂笑了起来,雷锋在一旁红了脸,赶快把信抢走了。写信的人是谁?战士们都心里有数,是一位1958年和雷锋一起从湖南来支援鞍钢建设的年轻姑娘。她既是雷锋老乡,两人又一同在鞍钢工作过,关系一直非常好,信就是她写来的。从当时那封信的内容来看,雷锋和她确实已确立了恋爱关系。这就是后来关于雷锋恋爱的传闻。
  新浪观察-星辰在线:我们知道,在每一个新旧时代交替时,大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巨大的碰撞与转变。像80年代初《中国青年》上关于潘晓来信的人生观大讨论,就曾对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生价值提出了挑战,认为“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今天有一些人认为最好的行为模式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您对此怎么评价?
  王兴东: 这种说法有道理,在年轻人中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人,每个人都有其个人利益,没有个人利益的存在也就谈不上多数利益。但人作为群体生活的社会动物,我们的生存观和道德价值不考虑到群体是不可能的。我们先抛开“利已”还是“利他”不谈,我们首先肯定都不能“损他”。许多年轻人对“毫不利已”进行批判式地否定,认为人首先是自私的,利已的,你刚才也提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态度。在我曾经采访蒋筑英的导师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时,他说过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句话是这样的:“只有当‘我为人人’大于‘人人为我’,整个社会才会有丰富的积累和剩余,社会才会良性的向前发展,进步。
    王兴东创作的电影剧本《离开雷锋的日子》精彩片段网址:
    http://www.xjb.cn.net/dramatist/wangxd/jingpin.htm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2楼#
发布于:2004-03-07 13:41
[原创]雷锋与电影 (杂谈)——献给雷锋和jj
     [转帖] 延续《离开雷锋的日子》的震撼
    全国政协委员雷献禾倡议:影视套拍一部《雷锋全传》 (略)
            长江日报长春专电(王奎龙)
     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3-03/10/content_253245.htm
             新闻链接:部分雷锋电影
  A-《伟大的战士》
  由谷芳、黄宝善编辑,吴迪、刘奠皋、杨光远摄影。影片以雷锋遗物和雷锋生前所在连队指导员回忆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了雷锋的感人事迹。该片荣获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优秀影片奖。
  B-《雷锋》
  影片通过了雷锋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断,成功地塑造了雷锋的光辉形象。该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丁洪、陆柱国、崔家骏、冯毅夫编剧,董兆琪导演。1965年3月5日在全国各地隆重上映。
  C-《少年雷锋》
  由王琛、陈广生编剧,浩然、凤和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北京奥立信贸易公司联合摄制。该片通过对雷锋童年及少年时代的描写,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一位普通少年在党的教育下,最终成长为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轨迹。
  D-《雷锋之歌》
  我国结束十年动乱后拍摄的又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影片。该影片和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雷锋》一起,在后来的历次学雷锋活动中,被多次安排为“学雷锋电影周”、“文明礼貌月”以及“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的宣传教育影片而反复放映。该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德英、靳洪、白劳编剧,王少岩导演。1978年3月首映。
  E-《离开雷锋的日子》
  故事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反映的是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坚持30余年默默无闻学雷锋的事迹。
  1962年8月15日,两人在一起执行任务时乔安山开车,雷锋在一旁指挥时牺牲。从此,乔安山把与雷锋胜似手足的战友情变成比泪水更凝重的深切怀念。于是在乔安山身后留下了一串串不是雷锋又恰似雷锋的足迹。
  该片由王兴东编剧,雷献禾、康宁导演,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都很强的现实主义力作。1997年摄制。
  F-《雷锋专号》
  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高仲明、叶同荷编辑,郑先泽、郭守春、王兴华、孙树相摄影。该片由四个部分组成:伟大的战士雷锋,雷锋班保持光荣,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G-《雷锋是谁》
  该片在全国公开发行后,即引起了各界群众和热心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观众纷纷赞扬该片风格创新,探询深刻,表述真切。
 
    [转网址]没有离开雷锋的日子 雷锋战友乔安山的坎坷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1月11日06:31 北京青年报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