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550回复:66
(纳米盘 ) 苏芬战争三部曲之【家园保卫战】原音中字(3 VCD 540MB)七天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
|
|
1楼#
发布于:2010-02-27 00:48
影片《家园保卫战》的真实历史
影片《家园保卫战》的真实历史1939年,德国灭亡波兰后,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得以在三国的要地驻军。1939年10月,苏联以保障其西北边境特别是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芬兰政府将*近列宁格勒的边界向北推移20—30公里,将汉科港租给苏联30年作海军基地。苏联则允诺以雷波拉地区2倍多的土地作为交换划给芬兰。 其实苏联所承诺的土地只是一片荒原和密林,而苏联要求的则是芬兰最富饶的地区。芬兰政府考虑到已经居住在此地的芬兰居民的利益而予以拒绝并重申其一贯的中立立场,但为了表示诚意还是准备作出一些让步,苏联政府却坚持了出价。波罗的海边上的叁小国虽然也接受苏联类似的要求以换取和平,但是不多久在苏联支持下的政府就夺取了政权,将原本独立的叁小国也纳入成为附庸。参考与苏联签订《友好互助条约》的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政府的下场后和出于对苏联真正企图的深深怀疑,芬兰拒绝接受这种恫吓式的谈判条件。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在恫吓不成的情况下,斯大林同志决定动用人民的“铁拳”——苏联红军来贯彻他的意志。早晨六点,红军跨越了边界。 苏联人口有一亿八千万人,常备军有三百六十万人,炮兵数量很庞大,另外还有数百万的後备兵员可以动员;空军更有上千架飞机。芬兰人口只有三百五十万人,常备军约叁万人,加上动员後的後备部队共二十万人,编成八个步兵师,另外有约十万人的国民兵部队和妇女辅助队;战车只有二十八辆一次大战时法国雷诺战车,和十辆左右比较现代的轻战车;炮兵也很薄弱,大部份是一九00年前後的轻炮,甚至有一八八七年没有现代驻退装置的加农炮;空军则只有七十架飞机。芬兰唯一能跟苏联比较的只有在步兵轻武器方面,配备的同样是Mosin/NagantM1891/30型步枪,但是芬兰军的经过改良,准确性较高;另外还有不少苏米Suomi)冲锋枪。 苏联为了进攻芬兰作了部份性的动员,兵员总数达到约五十四万人。作战序列以列宁格勒军区为总指挥,下辖第七军、第八军、第九军、及第十四军。作战计画如下:南部攻势第七军(十个步兵师,六个战车旅,兵员二十四万人,战车一千五百辆,大炮九百门,飞机叁百架)从列宁格勒以北沿着拉都嘎湖西岸向北进攻,突破芬兰的曼尼海姆防线,夺取芬兰第二大城威普立(HViipuri),然後向首都赫尔辛基前进。第八军(七个步兵师,一个战车旅,兵员十五万人,战车五百四十五辆,大炮五百二十门,飞机两百架)沿拉嘟嘎湖北岸向西进攻,跟第八军会师,以钳形战术粉碎芬兰军的抵抗;中部攻势第九军(五个步兵师,兵员九万五千人,战车两百七十五辆,大炮叁百六十门,飞机一百架)经苏欧穆沙密(Suomusalmi)攻向位於波司尼亚(Bothnia)湾畔的欧路(Oulu),将芬兰割为两半并切断跟瑞典间的陆上交通。北部攻势第十四军(叁个步兵师,兵员五万五千人,战车一百六十五辆,大炮两百二十门,飞机七十架)从莫曼斯克向西攻击皮查摩(Petsamo)地区,然後沿“极圈公路”南下五百公里,再向西攻到瑞典边境为止。 1939年11月30日,在连续数天挑衅之後,苏联军正式侵入芬兰领土。一开始,红军的计画执行得很顺利,芬兰的前卫部队根本挡不住红军的集中攻击。在第七军的正面,许多芬兰士兵有生以来首次面对战车,惊慌失措地逃逸,第八军的进展也不慢。在第九军当前的两个芬兰民兵营根本就像是大象面前的蚂蚁一样,很容易就被扫开。最北方的第十四军也轻易地攻占了皮查摩地区。 芬兰军在经过初期的惊慌之後逐渐冷静下来,开始用各种方法骚扰苏军。芬兰军原本就专精於防御作战,再加上对天候和地形的熟悉,更是如鱼得水。他们个个都会滑雪,无声无息地在密林中滑雪穿梭,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用冲锋枪扫射一阵,然後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在密林中。他们其中有很多都是职业猎人,穿着白色伪装服,在密林中根本看不到;往往当苏军士兵毫无戒心的时候从七、八百公尺外射来一发子弹,马上多一个人去见马克思,在苏军中造成很大的恐慌。苏军虽然尝试派出巡逻队,并没有什麽效果,甚至於这些巡逻队还常常被芬兰军伏击,消失得无影无踪。许多苏联士兵开始称芬兰军为BelayaSmert(白色死神),可以想见他们的士气。 芬兰军最喜欢的目标是补给车队和野战厨房,这些不但是容易的目标,还可以让大量的苏军士兵没有办法得到热食,士气大受打击。除了善用地形外,芬兰军也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补充装备之不足。他们没有足够的战防炮,但是苏军步战协同作战几乎是不存在,於是芬军步兵就用炸药和火焰瓶来对付落单的苏军战车。火焰瓶的浑名“莫洛托夫鸡尾酒”就是这时得来的。芬兰军更假扮苏军士兵指挥交通,把整支苏军补给车队指引到芬兰军的防线去。在南方,苏联第七军在十二月七日停下花了十天的时间整补,芬兰军趁机补强了曼尼海姆防线的防御。 曼尼海姆抽调一个杂牌团,由一名自告奋勇的富商塔维拉(PaavoTalvela)率领,增援拉都嘎湖北岸的防务。塔维拉到达该地区後,马上就采取主动攻势。他的部队在深夜溜过结冻的湖面,突袭睡梦中的苏联第八军前卫。虽然没有造成多少实际损失,但是他辖下部队士气为之一振。接着他把这打跑战术一再地重复,不管是白天或夜晚,随时都有状况,打得苏联士兵都没法好好休息。然後他更利用苏军依赖道路的弱点,发展出着名的“柴堆(motti)战术”──所谓的motti是芬兰人伐木的习惯,他们先砍下树木堆成一堆,日後再来一一处理。他们对苏军也是比照办理,利用地形和天候把苏军的纵队挡住,再用不停的打跑战术刺探纵队中各部队的度,然後选择弱点突穿,建立横过道路的封锁线,把苏军纵队切割成营、连级的小口袋,再一一地吃掉。 苏联军队习惯於大兵团、大计划的作战,一旦碰上这种各自为战的情况就慌了手脚,不会采取主动,唯一会做的事就是马上就地掘壕防御,等待上级指令。但是往往指令不下来,补给也接不上,又饿又冻的苏联士兵根本就无法有效地防御。这样下来没过几天,苏联第八军就从攻势变成处於守势的状态。在最北方苏联第十四军比较有所斩获,在成功地占领皮查摩後,继续向南进攻。但是仍然不敌“白色死神”,只沿着“极圈公路”推进了九十公里不到就被一个芬兰营挡了下来。 苏联第七军在休息十天後,终於在12月17日重新展开攻势,进攻曼尼海姆防线。他们攻击的协调程度非常差,连曼尼海姆都把它们比方成“一个指挥紊乱、荒腔走板的管弦乐曲”。当苏联步兵用人海战术前进时,苏军坦克并没有出现支援,步兵在芬兰军准确的射击下横尸遍野。等到苏军坦克出现时,他们的步兵则又不见踪影,芬兰军虽然没有强力的反战车装备,却能轻易地接近苏军战车後方,用冻硬的木材塞入履带和履带轮之间,让它们动弹不得,再用手榴弹、火焰瓶摧毁它们。短短四天之中,苏军就损失了239辆坦克,步兵损失更多,不得不在12月20日停止攻势。 苏联最大的噩梦在中部攻势。第九军兵分叁路,北路是第一二二师,中路是第一六叁师,南路是第五十四师,另外第四十四师和第八十八师担任军预备队。芬兰军原本只有两个国民兵营担任警戒,苏军开始攻击後才七拼八凑编成第九师,紧急地调到这个地区。第九师先派出一部份部队掩护北路和南路,在12月11日用一个团就把苏军第一六叁师的补给线切断并包围起来。苏军派第四十四师来解围,也一样在路上被切成数截,落入“柴堆战术”的死亡陷阱之中。 又冻又饿的苏军在一个个口袋里既无法突围,又无法得到补给,连生个火来取暖都还要担心芬兰士兵会从阴影中滑雪出来,往火堆里扔炸药;反观芬兰军因为有机动力(滑雪),他们可以在密林深处设立有火炉的营地,各部队轮替休息。从12月11日打到次年的1月8日,这两个师被彻底消灭,芬兰军统计到的尸体有两万七千五百多具,另外不计其数的苏军尸体掩埋在森林中的积雪之下,数个月甚至数年後才被发现;芬兰军方面只有900阵亡,另外1770人受伤。在这同时,芬兰军也围上了第一二二师,以及增援的第八十八师,他们状况稍稍好一点,没有全盘崩溃,不过在整个战争期间(到3月8日为止)他们困守在一小块地区,并且蒙受重大损失。第五十四师则步上第一六叁师和第四十四师後尘,整个被芬兰军吃掉。这之後,在苏联第八军地区,第十八师和第一六八师也遭遇了跟他们第九军的同志一样的命运,还陪上了一个坦克旅。 这样的战果当然让斯大林大为震怒,於是一批高级军官人头纷纷落地。斯大林把总司令换掉,由在1939年指挥波兰之役的铁木辛哥元帅接任。他大量调集增援的部队,人数到达120万人之多,大炮有2800多门,在适应雪地作战上作了一些紧急的改善。也对部队进行特训,要求战车和步兵相互支援。在经过大量的轰炸(苏联空军在一月份总共出动了七千多架次)与炮击後,苏军在2月11日再度从南部向曼尼海姆防线进攻。这次苏军是只许胜不许败,各级指挥官完全不顾人命和装备的消耗,一波波地人海战术冲锋前进,有时尸体堆了三四层厚。 芬兰军虽然英勇地抵抗,造成苏军极大的伤亡,毕竟还是敌不过苏军数量上的优势,终於在3月初放弃了曼尼海姆防线,芬兰政府不得不寻求外交解决。此时苏联只占领了一小块土地,芬兰仍然有势力再战,给苏联以更沉重的打击。例如芬兰空军,由于国际社会的援助,甚至比开战时更加强大。但芬兰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允许这样做,瑞典保持中立,德国甚至站到了苏联一边,英法的援助又微不足道。芬兰太小了,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一场持久战。最后,它的独立是第一位的。 这时苏联其实也急着找个下台阶,原因有二,一是天候:春天将近,解冻後芬兰地区大部份会变成泥泞不堪的沼泽,更不利苏军作战;第二是国际政治:苏联入侵芬兰已经导致被国联褫夺会籍、驱逐出会,可见西方国家对这场战争的观感,如果再持续下去,将有可能导致英法势力的介入。於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芬兰终於在3月12日接受苏联的条件,结束了这场历时三个半月的战争,芬兰接受了比开战之初更苛刻的条件,但保持了自身的独立。在这场战争中,芬兰当然损失很大。芬兰军有25000人阵亡,43000人受伤,但是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打出了芬兰人的团结心。 苏联红军在这场战争虽然胜利,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空军方面,苏联损失了700-900架飞机,而芬兰仅损失了60-70架飞机,瑞典志愿飞行队损失了6架飞机。陆军方面,苏联最保守估计为20万人伤亡,实际数字要多得多;根据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实际在苏芬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赫鲁晓夫回忆录142页),死亡20万人以上([美]R.E.杜派、T.N.杜派著《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第865页),苏军全建制被芬军歼灭的就有苏军第一六三师、第四十四师、第五十四师、第十八师和第一六八师,第一二二师和第八十八师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被俘55000人。据说当时从列宁格勒一路到莫斯科,稍微像样一点的医院都挤满了伤兵。 |
|
|
6楼#
发布于:2010-02-27 08:26
可惜是纳米盘, 不知蜗牛的速度是否能下到. 第三个文件的连接地址少了几位.
|
|
8楼#
发布于:2010-02-27 08:55
一段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谢谢分享!上传辛苦了!
|
|
10楼#
发布于:2010-02-27 10:01
不好意思!!!昨晚加完班后,在办公室发的,太匆忙了!!第三个文件已经修改。敬请各位原谅。
|
|
|
14楼#
发布于:2010-02-27 18:28
感谢楼主分享好片,
![]() ![]() ![]() |
|
17楼#
发布于:2010-02-27 22:25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
18楼#
发布于:2010-02-27 22:34
楼主分享好片,辛苦
![]() |
|
19楼#
发布于:2010-02-27 23:37
我十分想了解这一段历史,谢谢楼主
|
|
28楼#
发布于:2010-03-01 08:37
苏联采取利已主义的政策,要强占芬兰的国土,芬兰抵抗,无可厚非
芬兰的不幸是它被两个强国利用,很难办 |
|
36楼#
发布于:2010-03-01 16:49
真相是永远也无法掩盖的,这样的电影太让人激动了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