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楼#
发布于:2005-08-01 11:56
下面是引用怀念上译于2005-7-29 18:45发表的: 刘广宁是不太做家务的。那时,我们总是私下议论,说她福气很好的,总是丈夫在做,她在一旁陪着说话。那本签名本,是她儿子一家家登门才签来的,当时,就觉的很珍贵。记得那时,就有他们班的同学缠着问他要,他说,你们要,我就只好再去问他们要签名了 。听他这么说,我就没好意思开口。不过能看到,真是很幸运了。 当时,唯一的乐趣,就是趴在窗台上,看他们下班。更多的时候,会到他们的厂门口,等他们下班。因为一开始,我们实在无法把名字和人对上号,只有听到他们的声音,我们才知道谁是谁。所以傍晚时分,译制厂的大门一开,外面总回有我们兴奋的身影。杨成纯,是被我们记得最牢的一个,有时,他真的会骂哦,他是很怕那些拦他自行车有什么闪失。但我们还是很开心,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被“矢村警长”骂的。 那个时侯,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广播,有一个高年级的女同学和刘广宁的声音很象,听得出,她是在刻意模仿,但真的很好听。就是不知道,她有没有得到过刘广宁的辅导。 |
|
41楼#
发布于:2005-08-01 12:18
永嘉路383号既然是曾经是孔祥熙的别墅,又是原来的上海译制片厂地址,那无论如何也应该辟成一个文保基地,一个博物馆么!————我大概在做梦吧,而且,看来是醒不了了。
楼主又提出那本签名本,我又流口水了!不过我要是楼主我也不好意思去要,那可是刘广宁“她儿子一家家登门才签来的”。 |
|
43楼#
发布于:2005-08-01 13:11
也来凑个热闹,回忆美好往事:
83年初在上海实习,拿着某渠道得来的写给杨成纯的信去永嘉路.一小伙子(不记得是谁了)见信后,大呼"杨头,有人找..." 进去后,杨一时不在, 即在演员的房间内待了一会.老厂长陈叙一走来,见到校徽:"学生怎么进来了?" 旁人说:"找小杨的". 陈说:"小杨不在,就出去".过一会儿,杨来了,读信后,笑:"刚才老头把你们赶出去了?" 那天有印象的还有:曹雷正在录音棚里配"熊猫的故事"(或类似名);施融在被问及主演"小足球队"时明显有些惊奇(大概没想到音迷们连这文革前的电影都对上号了);当对毕克说有同学"特崇拜"他的配音时,童自容插话:"崇拜他的人很多..." 毕克笑说:"那也不一定", 手一指童:"比如说,他就不..." 童也笑说:"我哪敢不...我从中学时代就...咱们上译厂的两大牌子...." |
|
|
45楼#
发布于:2005-08-01 15:39
继续看楼主扔炸弹
|
|
|
46楼#
发布于:2005-08-01 16:04
可真羡慕你们哦,怎么都有那么美好的记忆啊!还有谁有,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啊!
|
|
|
47楼#
发布于:2005-08-02 01:04
下面是引用花开一季于2005-8-1 11:56发表的: “矢村警长”骂你们什么????快快如实招来! 下面是引用xiaoyin于2005-8-1 13:11发表的: 俺眼睛又绿了! 下面是引用于华于2005-8-1 12:18发表的: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是我,我就配着她儿子一家家登门,态度绝对超级好! 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啊?运气好得门板都拦不住. |
|
|
48楼#
发布于:2005-08-02 06:35
楼主快把怀念变成绿眼儿狼啦
有没有人在首页看到楼主这篇文章的跟帖? http://www.peiyin.com/2005/Article.asp?ArticleId=873 ...于 2005-8-1 6:19:20 说: I graduated from the same school 20 years ago, I had the same feeling. 这位发言网名也没留一个,害俺邀人家过来论坛竟把这个"于"误认为是这位的网名,自己都晕 |
|
|
49楼#
发布于:2005-08-02 08:42
我最希望的是被毕克骂:)
铿锵有力,抑扬顿挫,555555 楼主,你有毕克先生的回忆么? |
|
|
50楼#
发布于:2005-08-02 08:43
现在上海译制片厂地址搬到了虹桥路上的上海东方广播大厦了,我家就住在上海东方广播大厦边门姚虹西路上,我从小生长在那里,可惜东方广播大厦从来都不让进,有什么用呢,我记得以前我同学还专门等在广播大厦看音乐台的小露,小凡的,可惜都等不到,说实话,我家就住的这样近都没用,要看机会缘分的啊。
|
|
52楼#
发布于:2005-08-02 17:37
下面是引用recanyan于2005-8-2 06:35发表的: 我就说以前怎么看见那么多"于",原来是...笑翻天! |
|
|
54楼#
发布于:2005-08-02 20:29
下面是引用mermaid于2005-8-2 18:42发表的: LZ是什么YS? |
|
|
55楼#
发布于:2005-08-02 20:30
"楼主"
|
|
|
56楼#
发布于:2005-08-02 20:57
我一口气把所有帖子看完了,我不是眼睛发绿的问题,是全身直发麻呀!
在论坛里面增设一专门回忆、闲谈配音演员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主题。如何? |
|
|
57楼#
发布于:2005-08-02 23:16
也谈杨成纯。。。
(近一阵较空,主论坛又恢复了,于是每天下载,潜水,不亦乐乎。饱眼福耳福之余,一些美文又勾起了心中多年的回忆和感慨。。。)下面是引用芦中人于2005-8-1 13:14发表的: 杨不是上海人。江浙一带的人普通话说的好的,可以不带一点地方口音,但一到华北地区,别人就能听出是南方人(主要是在前后鼻音和卷舌音上)。83年见到杨时,他讲话就是这样的。 大约在80年代后期,浙江省的一本杂志采访过杨,有一篇文章,比较长(不是Mulan版主贴在本论坛的那篇),有杨的一张照片,正对镜头笑得很自然很亲切。这篇文章这张照片这么多年来从未再见到。文章的内容有些还记得,好象他是在杭州长大的,后来才到上海去读书。(这也就是为什么浙江的杂志采访他)。文中还提到由于在暗室中呆的时间过久,在业务上不断取得成就的同时,他的眼睛变坏了,度数不断加深。。。(现在看到杨的照片,确实他后来戴上了眼镜。。。) (这几天正在家里抓狂。20年前的一些相关资料,肯定没有主动扔掉,但这些年搬家搬的。。。找不着了。。。包括可能就有上述这本杂志,还有最宝贵的。。。不说了,说出来那些眼睛发绿的,要发红了。。。要真的没了,哭死。。。) 论坛上哪位高人能告知,杨的比〈追捕〉稍早一点时间的作品是哪些?个人感觉,杨在配〈追捕〉时个人的风格一下子鲜明了起来,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配音史上的地位。(当然,由于他的厚积薄发和这部影片的路人皆知)。我是在比〈追捕〉梢迟一点放映的〈缩小包围圈〉中再次分辩出杨的声线的,从此就忘不了了。 前几年,读苏秀老师的〈银幕后的岁月〉,最感吃惊和困惑的就是她书中没有用专门的段落来谈杨,而与杨进厂年代时间差不多的,甚至更迟的,基本上都谈到了。还有一事,据说,邱岳峰老师的追悼会上,是杨致悼词的,他痛哭失声,以至于念不下去。 杨夫人是学英语的。杨后来赴美,一去即杳无音讯。有消息称他在美国一家华人电台工作。美国华人聚集于西岸的旧金山,洛杉矶;东岸从波士顿,纽约,经新泽西,费城到华盛顿一线;中西部就属芝加哥了。这些地方,我这几年都去过,且小住一阵。每到一地,逢华人便问,华语电台电视台必听必看。没有听到这一绝不会听错的声音,没人知道他在哪儿。(倒是有国内去的,谈及他时亦念念不忘)。各位坛友,与上译厂各位老师有联系的,知道谁有杨的确切消息?? |
|
|
59楼#
发布于:2005-08-05 10:26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5-7-31 12:29发表的: 现在好象是文化稽查大队,进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
|
|
60楼#
发布于:2005-08-06 19:10
这帖子一定把很多人看傻了也看红了眼,笑
可惜啊,不是上海人的我们连拥有这种回忆的机会都没有 想象那是多么温情美丽的景致~~~~ |
|
|
64楼#
发布于:2005-08-09 15:25
别人是羡慕死了,我是已死了!
|
|
|
65楼#
发布于:2005-08-09 15:26
别人是羡慕死了,我是已死了!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