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楼#
发布于:2005-01-25 22:52
我讨厌《战争与和平》的理由(上)
至于巴黎圣母院么,我要为老雨果辩护一下。他太太写回忆录,说当年他写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代表智慧之美的副主教;代表道德之美的敲钟人;代表外表之美的卫队长,放在一个毫无污染的少女面前,让她选,看她会选择哪一个。所以副主教这人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他代表智慧之美哦,老雨果并不是讨厌他,就象他不讨厌德纳第和沙威一样:) 不过《战争与和平》的原著改编,我还是喜欢俄国货,因为比较贴近原著,美国人拍什么都能拍成英雄美女,俄国瓶子美国酒,味道就不对了。 至于本作嘛,我真的觉得托尔斯泰在性别问题上有偏见,本来打算下篇写的,但是还是别大放厥词了:) |
|
|
41楼#
发布于:2005-01-26 00:59
我讨厌《战争与和平》的理由(上)
[这个贴子最后由monlight在 2005/01/25 05:43pm 第 1 次编辑]楼主mm,息怒啊,喝杯茶消消气先。:) 在对待妇女的判断和态度上,老家伙本不高明,远落于同时代俄国诸俊彦之后,你还没看他的《克莱采奏鸣曲》呢,跟理教杀人的天朝水平已经不远了。但是看在他那么大岁数还不易不饶自我放逐的份上,斗胆替老家伙辩解几句: 优秀的作品,可贵之处在于敏锐捕捉和出色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气质,作者的天才到他的叙述足矣,他的判断就是另一件事了,读者大可不必认真。巴尔扎克伟大的《人间喜剧》开山第一篇不过教导人们婚姻要门当户对。而糟糕的作品,戴上N块表也是一样糟。 《战争与和平》里安德列、比埃尔、公爵小姐、娜塔莎的形象,无论如何都是历久弥新难以忘怀的,他们都是有缺陷的人,痛苦的人,困惑的人,崇高的人(如果用美学而不是道德意义);不仅是男人或者女人,不仅是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不是社会家庭伦理的人,而是本质意义上的人。不是没有英雄,有库图左夫,有拿破仑,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行动者;安德列、比埃尔们不一样,他们代表的,或者说作者试图让他们代表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在机械荒谬的历史力量前的悲剧和希望。这种精神未必完美和健康,但却是人有能力把握的唯一。 福楼拜怎么说来着:“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托尔斯泰也一样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我”。 伟大的作品们都在提问题,还总是同一些问题,还自己回答不了,长长短短地噎在文学史上傻站着,象一溜儿讨厌的斯芬克斯拦着大伙儿。:( |
|
|
42楼#
发布于:2005-01-26 01:19
我讨厌《战争与和平》的理由(上)
从mm的文风和提到的线索看来,你比较喜欢富有智性张力的作品,推荐卡尔维诺和王小波,呵呵。古典风格作品常常是笨拙的,与它的庄严相对称。到了托老头这个无限放大时间的“心理现实主义”,确实有点这个,呵呵......罗嗦... |
|
|
43楼#
发布于:2005-01-26 19:49
我讨厌《战争与和平》的理由(上)
edva11,恭喜你生在一个工具理性昌明的年代,它让人信赖常识,觉得在理性的利刃之下,一切都将区分得光滑而平整;它让人信赖自己,觉得只有经由自己眼睛验证的才是真理。——这曾是多少圣贤和智者的梦想。他们为什么没有做到呢?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还是因为他们的品性猥琐?他们的灵魂是祭坛前的一点篝火,在理性的晴空朗日之下,或许算不得什么,当理性在长夜中痛哭的时候,它却可以用依稀的光亮给人以温暖和慰藉。 你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可曾注意到开篇处那两个深深镂刻在石上的字迹——“宿命”?看看那个“代表智慧之美”的人打算在理性的尽头说些什么? |
|
44楼#
发布于:2005-01-27 18:20
我讨厌《战争与和平》的理由(上)
快把安娜的上半部看完了。我突然一下明白大家所说的真诚是怎么回事,这意思就是说,哪怕明知道我会BS他,他也得把自己内心深处不怎么样的但却真实的地方暴露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是成功的,并且,很勇敢。那么,安德烈这人也不应该由爱人和道德上进行评价,而应该以一个人的问题来评价了,不好不坏,有缺点,和我们身边的一样。只是,我一向习惯穿衣服的,现在突然看到天体营。这大冷的天儿,真是,我只好说:WOW! 感觉安娜写的比战争与和平好。等我全看完再说吧。我承认我有辩论的习惯,看到大家拍我,就死命捍卫,结果《战争与和平》玩儿得好象大家来找茬儿了,看到安公子不对的地方我就高兴得象头大灰狼:( 不过,列文所做的一切不是托先生都做过吧,比如:把以前荒唐的日记给未婚妻看?那也........,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等我全看完再来大放厥词吧,我看我很得写个“下”篇出来。 |
|
|
45楼#
发布于:2005-01-27 18:22
我讨厌《战争与和平》的理由(上)
日记的事是确有其事安娜的写作时间比战争与和平晚 |
|
|
46楼#
发布于:2005-01-27 19:32
我讨厌《战争与和平》的理由(上)
[这个贴子最后由okcomputer在 2005/01/27 11:36am 第 1 次编辑]转贴: 有些伟人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看得比身旁其他人重要,这常常会给爱他们的人带来特别残酷的命运。列夫·托尔斯泰的婚姻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当他娶18岁的索菲(宋娅)·安德列耶夫娜·贝尔斯时,自己已34岁。托尔斯泰有一段时间过着相当荒淫的生活,最后才投入了田园生活和写作。他坚信在他和他妻子之间不允许有秘密,他让她阅读他的日记,宋娅在里面读到了他跟其他女性交往的详细描写,这为后来他们互不信任埋下了种子。据宋娅自己讲,\"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妻子\"。她跟托尔斯泰一起工作,根据他的口授记录,将一切誊清,因为只有她能读懂他的夹有许多缩写的文稿。她抄清的东西他再读一遍,边读边修改,她不得不再全部重抄一遍,直到他认为好了为止。据说《战争与和平》的手稿她抄了七遍。 拥有一个妻子兼秘书,使托尔斯泰能全身心地扑在创作上。这部《战争与和平》花了他五年时间,但小说中也首次表明了他对婚姻生活的失望。随着两人关系的紧张,他们暂时分开了。当他们重新生活到一起时,她继续为他誊抄手稿,并主持有五六个孩子的大家庭,可是误解越来越多。她从他作品中读出了他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的厌恶,心中极其生气。他们相互折磨了许多年,最终老托尔斯泰在结婚48年后离开了妻子和家。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其中写道:\"我的离开让你难过,我很抱歉,但是请你理解我相信我,我不得不这么做……\"几天之后他开始发高烧,到11月16日即与世长辞。 |
|
47楼#
发布于:2005-01-27 20:28
我讨厌《战争与和平》的理由(上)
有些伟人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看得比身旁其他人重要,这常常会给爱他们的人带来特别残酷的命运。--------------------------------------------------------------- 这个我也有感觉。SIGN,爱世人,爱邻人,做这些人的邻人世人都好,实在不行做仇人也比做亲人强。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