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溪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4-27
  • 网站建设奖
80楼#
发布于:2004-03-12 22:15
诧异! 万万没有想到!
断断续续写了一个多月,就此打住吧,否则各位网友也要不耐烦了。
在结束此文之前,再谈几句对译制片的个人看法:我认为一部译制片的好坏,翻译是基础,导演是关键(尤其是对现在“高效率”的译制片)。
所谓基础,是因为如果译词错了,一切皆错,那么配音再好,也只能是南辕北辙,骗人骗得“更出色”而已。(例如本片央6版把Beatles译成贝勒斯和巴特斯,对不懂英语或不知道“披头士”的导演和演员来说,也只能被“骗得一楞一楞的”)。
所谓关键,是因为在“高效率”的译制工作中,要让演员们都反复熟悉影片细节、认真分析角色心理、仔细咀嚼台词内涵,已经是一种不现实的“奢侈”,但是要想把片子译制好,这些工作又不能不做,那么这个重担当然就应该是由导演来承担了。其实对于好的专业配音演员来说,应该都能作到导演要求怎么配就能怎么配(专业录音师就更不成问题了)。
如果导演同时也懂外语,能够根据影片细节承担或参与对台词的润色加工(当然这项工作也可以由翻译或其他专人认真承担——当然无论谁来做都是要有能力且有责任心而不是只想“捞分”的),那就更理想了。因为再好的文字翻译,如果不仔细对照影片画面作台词润色,也是不可能译好每一个细节的。这里不妨举我自己的一个反例:本片片段23,女校长在退休前送给霍兰一件礼物,我这人有时比较迟钝,看了好多次都以为是一只怀表,但当我们把全片配音合成好了以后,有一次再看片时我突然意识到那其实是一个Compass(指南针)!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片编导设计的这一绝妙细节,从而想到片段11续中校长的那一番话——若没有这一细节,我们的译文当然不错,但若要将原片的这一细节“还原”,那就必须在译文中明确说出“指南针”一词!(这一点央6版的“指南”一词要比我们的“引导”一词要好——当然我敢打赌他们是歪打正着了点儿边儿)
 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演员就不重要。其实“诗外”功夫也是一个好的配音演员所必不可少的,按照导演的要求把译本上的台词对准口型说出来,这只能是对配音演员的基本要求。在配音时帮助翻译与导演纠正一些不通顺的或拗口的或不口语的台词,也应该是配音演员份内的事。例如上述片段14中的“这次没有音乐”、片段29中的“这里禁止入内”等等等等荒唐的错误,演员也难辞其咎。
(全文完)
“我王老五活了半辈子,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还多着呢。
明月清溪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4-27
  • 网站建设奖
81楼#
发布于:2004-03-15 13:05
诧异! 万万没有想到!
该片译制职员名单:
翻    译:余国庆
译制导演:李  平
录音合成:师  捷
技    术:王凤云  李  英
监    制:贾  琪
(2004年1月17日首播,1月18日重播)
“我王老五活了半辈子,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还多着呢。
上一页 下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