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271回复:22
[转贴]译制片情结(苏秀)译制片情结 苏秀 首先,没有任何演员能像我们这样,一生扮演几百个角色,从皇帝到小丑,从学者到小偷……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其次,我们有机会跟各国表演艺术家共同创造角色,在工作过程中反复观摩,然后用我们的语言把他再现出来。这不是工作,这是一种享受 刘广宁“省亲” 还记得我2004年底打算写《我的配音生涯》的时候,曾打电话给刘广宁,想问她要一张近照,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她说:“我已经离开配音圈子多年,不想再掺和进去。”因此我只能用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照。但是,我的书写好后,给她寄了一本,她的态度完全不同了。她多次从香港打电话来,一次说:“还有谁谁一件可笑的事,你怎么忘记写了?”又一次说:“我们要有进片权和发行权的意见真是我提出来的吗?我儿子说我‘你好有雄心壮志哦!’”最使我想不到的是,去年那么坚决拒绝我的她居然说:“你多保重,说不定我们还有机会合作呢。”原来她心中的那一缕“译制片情结”也还在呀。于是,才有2006年春我们在北京、在央视“流金岁月”节目组的相聚。有的朋友说:“你们十几年不见了,但是说出来的话,就像商量过一样。”那是因为我们曾经共事三十年,相识四十多年;我们有着共同的留恋,也有着共同的向往。所以我们一旦相聚,立刻又成了最贴心的知己。 有一位老观众,听说刘广宁回内地做节目,而自己又已经瘫痪在床,来不了现场,就嘱咐女儿:一定要跟刘老师合个影;请刘老师签个名。做节目那天我们中午十二点要到现场,十一点半吃的中饭,节目做完离开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了,大家早已饥肠辘辘。可那位受母亲委托要刘广宁签名的中年妇女,眼看刘老师上了大巴就要离去,而母亲交代的任务还没完成,竟急得带着哭腔央求保安,一定要让她和刘广宁拍张照。保安考虑时间已经太晚了,如果同意她的要求,势必还会有人跟上来,就没同意。小刘听到那位女士说:“你再不同意,我就给你跪下了……”小刘赶紧下车,满足了那位女士的要求。还有什么比如此受观众爱戴更值得欣慰呢! 刘广宁在香港的工作很忙,最多也就能请两三天假,回一趟上海非常辛苦,可她还是同意回沪为电视台录了两期“魅力人声”。自1991年离开上译厂以后,小刘还没踏进过虹桥路新厂的厂门了。她一进录音棚,看到那话筒下面的小木架子,就像看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扑过去,一把抱住它。那个小木架子,是为了让演员站在话筒前固定的位子上,不要随便移动而摆放的。五十年代起这小木架就在录音棚里了,是我们几十年来的工作伙伴;也是我们青春岁月的见证。无怪乎小刘那样珍视它。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老朋友啊。 在为刘广宁饯行的饭桌上,上译厂的副厂长刘风说:“明年(2007年)厂庆,请你们二位(指我和曹雷)回厂导一部戏,把健在的老同事都请来,大家一块过把瘾。” 赵慎之听说后,立刻对我说:“其中有老太婆的角色,你不许配,要让我配!”这不奇怪,她从来就是这么霸道。 施融的快乐 2003年年底,施融去美国定居已经十八年,我蛰居杭州前后也有七八年了。我们之间虽然偶尔也通通电话,或者写写信,但是谁也没想过,我们还会在一块配音。是网上那些执著的观众,他们深情地召唤:“上译名嘴今何在?”这些呼唤勾起了我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也引发了我们重回话筒前的向往。差不多有半年时间,我和施融在越洋电话中,频繁谈到再一块儿配部戏的话题。虽然我们谈得兴高采烈,可我根本没料到,这个愿望会实现。老天垂怜,中央电视台《基因之战》剧组,竟然不早不晚恰在施融回沪探亲时找到我们,委托我们做后期配音工作,帮我们圆了这个梦。哦,那是一个何等快乐,何等醉人的梦!事后,我曾写过一篇《我的仲夏夜之梦》(就发表在文汇报的“笔会”)来纪念那次合作。在文章中,我认为那就是我“最后的晚餐”了。因为我想,小施在美国定居那么多年,他有他新的工作,新的朋友圈子。这次过把瘾之后,他不会再想着译制片了。而我也不可能再有机会做译制导演了。 我没想到,他在2006年做“魅力人声”节目时,竟然会说出那样一段话。他说,我在美国不管做过什么工作,取得过什么成绩,从来没有像我在译制厂工作时所有过的成就感。他还告诉我,在《茜茜公主》中扮演弗兰茨皇帝的演员现在已经七十岁了,他回顾自己的经历,曾说:“扮演弗兰茨是我一生的快乐。”我跟施融说:“为弗兰茨皇帝配音,也是你一生的快乐吧。” 上译厂的年轻配音演员、译制导演狄菲菲曾评论我们:“这些老演员都有一种译制片情结,那就是‘化解不开,挥之不去’。” 那么,译制片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首先,没有任何演员能像我们这样,一生扮演几百个角色。而且,从皇帝到小丑,从学者到小偷,从史前的奴隶到现代的贵夫人,从坚贞不屈的革命者到无耻的荡妇……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其次,我们有机会,跟各国表演艺术家共同创造角色,在工作过程中反复观摩、体味他们如何塑造人物,然后用我们的语言把他再现出来。这不是工作,这是一种享受。 沈晓谦的遗憾 晓谦是在我离厂以后才进厂的,但我当时,还在上海电视台译制部做译制导演,有时,也在上海音像资料馆导演译制片。曹雷把他介绍给我以后,我跟他有过多次合作。我发现他配戏是那样有激情,刻画人物又是那样入木三分,真正是配音演员的一块好材料。所以,我碰到难度特别大的角色总是会找他配,他则总是笑笑说:“苏老师又要考我了。”我想,好好加以培养,他一定可以成为邱岳峰那样优秀的配音演员。可惜前几年他竟然离开了厂。2004年春节,他们夫妻来给我拜年时,我说:“晓谦不做配音演员实在太可惜了。”他妻子接口说:“他自己也觉得,他不做配音演员太可惜了。” 他现在经营着他父亲传给他的一家工厂,还有一片种植药材的山地。大概已经可以称之为“大款”了吧。如果他做配音演员恐怕两辈子、三辈子也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可能被培养成邱岳峰的。这既是译制片的遗憾,也应该是沈晓谦的遗憾吧。 去年,曹雷的书《远去的回响》在上海书展上亮相时,她请了童自荣、狄菲菲、沈晓谦和我做签售嘉宾。晓谦原说,生意上无法脱身,来不了。我打电话给他:“不管你生意上的事有多重要,你也要抽出两天,一定要来参加曹雷新书的签售。”一些他的影迷听说他来上海,给他带来了他参加配音的小人书、他配音的碟片。事后,他妻子打电话给我:“晓谦说非常感谢你,是你坚持让他来,才使他感受到了观众还对他那么热情,他觉得特别开心。” 我知道,不管是他,还是刘广宁和施融,都不可能再做配音演员了。但是,对于自己当年曾经投入过全部心血的工作,对于曾经一起创造过的上译厂的辉煌,谁都无法把它从心中抹去。如果,真有机会让我们再在录音棚里团聚一次,一块过把瘾,那就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2007.7.10 重回配音室的刘广宁攥住了久违的木架 http://whb.news365.com.cn/bh/200708/t20070812_1530877.htm |
|
3楼#
发布于:2007-08-12 12:32
最让人可怕和担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老一代的译制精英们和他们那个时代的忠实听众们将永远离我们而去,这决非危言耸听!
|
|
|
5楼#
发布于:2007-08-12 21:59
晓谦的遗憾~~我们大家的遗憾~~居然回家做生意
![]() 当然不能质疑别人的选择~~只能,唉 |
|
|
6楼#
发布于:2007-08-12 22:05
在为刘广宁饯行的饭桌上,上译厂的副厂长刘风说:“明年(2007年)厂庆,请你们二位(指我和曹雷)回厂导一部戏,把健在的老同事都请来,大家一块过把瘾。”
今年已经过半,这事可有谱了? |
|
7楼#
发布于:2007-08-12 23:19
引用第0楼穆阑于2007-08-12 10:18发表的言论: 我们也知道,我们所热爱的那些声音的主人,都不可能再做配音演员了。但是,对于从小陪伴我们成长的那些华丽的、温存的、坚毅的、沧桑的声音、对于他们为我们讲述的无数个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故事,谁都无法把它们从心中抹去。如果,真有机会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们重新聚首所演驿的新的故事,让我们与老师们一起再过把瘾,那将是所有配音迷的最大乐事。 |
|
8楼#
发布于:2007-08-12 23:28
在长影的译制片研讨会上,潘淑兰老师就提出,能不能将来我们自己组织,好好搞一部片子。如果机缘巧合的话,将南北两家健在的老艺术家,上译的苏秀、赵慎之、李梓、刘广宁、富润生、童自荣、施融……长影的张玉昆、徐雁、胡连华、徐丹、潘淑兰、郑万玉、陈光廷、孙佳禾……组成联合舰队,曹雷和刘大航联合执导,真令人神往啊!
|
|
|
9楼#
发布于:2007-08-13 00:01
引用第9楼zhangfan于2007-8-12 23:28发表的言论: 是个美好的梦啊····不知道还能实现么······ |
|
|
10楼#
发布于:2007-08-13 08:11
所谓情结,往往都是难以释怀的。真希望老艺术家们能够有一个机会再聚一堂,再次合作一次。
|
|
|
11楼#
发布于:2007-08-13 19:27
刘广宁老师这张照片很好呀。
![]() 谁拍的? ![]() 现在越来越喜欢看各路名嗓的聚会。 |
|
|
12楼#
发布于:2007-08-13 22:33
引用第8楼zhangfan于2007-8-12 23:28发表的言论: 那啥,我真觉得现在的外文片没有能配的上这个阵容的~ 不过还是很期待的。 |
|
13楼#
发布于:2007-08-14 09:40
引用第12楼zerof于2007-8-13 22:33发表的言论: 就是以前也是很多原片配不上配音阵容。要不咋有“化腐朽为神气”之说捏?要不咋有外国同行搞不懂为什么中国观众津津乐道某些不足挂齿的电影捏? |
|
|
16楼#
发布于:2007-08-14 23:58
“我知道,不管是他,还是刘广宁和施融,都不可能再做配音演员了。”
看到这句话,希望彻底破灭了……唉 |
|
17楼#
发布于:2007-08-15 09:59
真的能够把上译和长译这些艺术家们召集在一起搞一部好的电影,我们这些人真的要开眼界了。
|
|
|
18楼#
发布于:2007-08-15 13:31
谁知道沈老师在哈尔滨的地址,我知道他在我生活的城市里做生意,我要去看望他。另外,所有的老一辈艺术家都是硕果仅存的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他们的声音市不可复制的,有关部门要好好对待他们,保护好这些世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
|
|
19楼#
发布于:2007-08-15 13:39
引用第18楼申志远于2007-8-15 13:31发表的言论: 黑龙江省东鸥翔门窗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建筑材料批 行政区号: 230107 邮编: 150001 联系人: 沈晓谦 经营范围: 销售建筑材料 公司地址: 黎明镇柳树林村 经济类型: 有限 注册日期: 04 1 2003 职工人数: 2 注册资金: 50 电话号码我删掉了——管理员 |
|
21楼#
发布于:2007-08-16 21:38
“我没想到,他在2006年做“魅力人声”节目时,竟然会说出那样一段话。他说,我在美国不管做过什么工作,取得过什么成绩,从来没有像我在译制厂工作时所有过的成就感。”
其实在那边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也蛮不错的,仿佛人活了两辈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