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2-29
阅读:1753回复:5

[精品原创][原创]我们都爱查理--关于《舞台生涯》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5-10 06:10
  本来想写写陈汝斌和向隽殊的,但写着写着就忘了。我看电影时,也忘了他们的声音,我想配音的最高境界就应当是这样。

  你不是说你讨厌剧院吗?
  是啊,我还讨厌鲜血,可它就在我的血管里。

  不少人第一个知道的外国演员和导演都是他,他的朋友叫他查理,我们叫他卓别林。他是不少人的电影启蒙,谢添就是这样。鲁迅、罗素、萨特、爱因森坦、甘地、萧伯都很喜欢他的电影。现在,看卓别林,实在是有些老旧。但他的电影凭着最朴素的人文关怀,成为世界电影之林里最耀眼的一枚钻石,他脱离了寓教于乐的樊篱,却异常谦和地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而欢乐深处的泪痕,苦难背后的微笑,他也一并呈现给我们。
  2003年的戛纳电影节有一个重要的主题,便是对卓别林的怀念,题目叫做“电影万岁”。人们所感恩的不是卓别林对电影语言的日新月异作出多大的贡献,而在于卓别林赋予电影的永恒的魅力,那是彻头彻尾的民间性,还有那真心实意的自怜和尊严。由此,卓别林和他的作品,也就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拥的记忆。

回光返照
  声音的出现,曾使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巴”有些无所适从,靠精彩绝伦的肢体语言而赢得全世界人民爱戴的卓别林处境也有些尴尬。卓别林在有声片诞生之初,一度排斥过。并拍出[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这两部无声片最后的挽歌,也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1940年,他还是决定让自己开口发言,这便是引起政治纠纷,并让希特勒坐立不安的[大独裁者]。本片使卓别林的电影王国越发光彩照人,但“声音”并没有为卓别林的电影插上翅膀,他其后的电影大都丧失了想像力和灵动飞扬的即兴色彩,那个头戴礼帽,蓄着仁丹胡,拿着拐棍、用八字脚行走的夏尔洛一旦换了行头,并滔滔不绝时,他的光彩便开始驳落了。到了卓别林的最后一部作品《香港女伯爵》,虽有马龙·白兰度和索菲亚·罗兰助阵,但毫无生气可言,这两位巨星也多少不愿提及这部影片。
  很多艺术家都会有一部对自己的艺术人生进行总结的作品,维斯康蒂是[魂断威尼斯]、布努艾乐是[欲望的晦暗目的]、伯格曼是[芳妮和亚力山大]、黑泽明是[梦]。而卓别林是[舞台生涯],在片首,卓别林就知道他有了老态龙钟的嫌疑,他说电影是属于“青春”的。那年卓别林63岁,他的艺术生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到了穷途末路,而[舞台生涯]是他极度耀眼的一次回光返照。他把电影作为祭坛,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当作祭品,作出了孤注一掷的抉择。并再次强调,电影和人一样,都是善良的,才好。
老人和少女
  1914年,英国伦敦的一间普通的公寓里。有位过气的丑角,他很久没有听到雷鸣般的掌声了,他上台前得喝点酒,即使这样,观众仍然不卖他的帐,纷纷离席。他无意中搭救了一个还算貌美的姑娘,那姑娘得了种怪病,动不动就不能直立行走,可她偏偏热爱芭蕾。丑角及时寄予了她最宽厚的关怀,使她又重回舞台。姑娘深深地爱上了他,希望和他结成伴侣。他拒绝了,他知道姑娘是真心的,所以这使得他的拒绝更为坚定。姑娘为他策划了一幕表演,他赢来了他生平最后一次雷鸣般的掌声,并因心脏病猝发,而把自己的生命也留在了舞台上。而那姑娘仍如浪花般翩翩起舞, 她好像看见了白布掩盖下的丑角,也许没有看见。
生活的愿望
  卓别林被称为一代笑匠,也就是说,他的影片大多是喜剧,他能灵巧地捕捉住人类破败境遇中那些一闪而过的火花,只是后来,他为他的火花又加上了点点泪光。卓别林也是因此,而变得伟大起来。而[舞台生涯]却是卓别林最缺乏“幽默感”的电影,这里没有误会、巧合,只有岁月之河的缓缓干涸。一个丑角行将就木,他没有了观众,他只有匿名才能上台。而他的生命,已成了风中之烛。这恐怕是大多数艺术家难以逃遁的劫数,你的容颜和灵性全都人老珠黄,而受众永远需要光鲜,和一个比一个更能感动他们的精密策划。只有少数被上帝垂青的人,在壮年时,便取得辉煌,好让一生变得完满起来。
  当舞蹈演员心灰意冷之时,丑角不停地鼓舞她,说了许多铿锵有力的话。但最让人心头一振的还是,舞蹈演员说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丑角告别她,生活本身就没有意义,生活只是愿望,只是由一个又一个终将破碎的愿望组建而成。生活的美好也是因有了这些碎片作映衬,才显得珍贵。所以,丑角的状态是且退且战的,当他沦落到街头卖艺时,他给了自己最大的安慰,他说这才是艺术应该存在的舞台。没人会尊重你的呕心沥血,甚至连最起码的礼貌人们也不会给你,那么你的创作又有何意义呢。所以,真诚的艺术家更多的时候,是面临自己内心的愿望,那是艺术家所选择的“生活的愿望”。这是他们最后的退路,也是他们惟一的精神支柱。
  丑角用他玻璃般,近乎一碰就碎的尊严,当卖艺时遇见熟人,人家不好意思付钱,他劝人家不要这样。这让人想起卓别林说过的一句话:在生活和艺术之间,他会义不容辞地选择后者。只是他的生活远不如他的那些伤感的电影来得美丽动人,他四岁就登台献艺,有一个酗酒并早亡的父亲,这使他早早地过上了食不果腹的日子,干过数也数不清的杂役,成名后,又屡遭政治迫害。这样一来,他也只能在电影里完成他的愿望了,这愿望包括他对生活的感激和宽容。纵观卓别林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正应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为人生服务
  [舞台生涯]容易让人想起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名篇《白夜》,一个幻想者陪一个女孩等她的恋人,一共等了5个白夜。女孩的心上人来了,幻想者也走了。这段往事也成为他暮年时最值得怀想的一段记忆。[舞台生涯]道出的却是艺术本身的连绵不绝,冲破了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软绵惆怅,表现出人类在难以逆转的艺术规律面前的巨大臣服。丑角拒绝了舞蹈演员与他共结连理的请求,他深晓热情终将过去,生命终会枯萎。有必要说一下爱情,虽然感恩和怜悯不是爱情的本质,但感恩和怜悯却是许多牢固爱情的基础,且感恩和怜悯在爱情的感召之下,也会春风化雨。只是垂垂老矣的丑角没有了时间与精力去消化对方的全部爱恋,他含着热泪拒绝了对方同样含泪的请求。他知道爱情是需要力量的,可他已无力去做他想做的一切,他剩下的只有愿望,可爱情只有愿望是远远不够的。
  卓别林的很多影片都谈到过爱情,几乎都有一个天使般的男人,在成全女人的幸福之后,然后离去。卓别林本人的私生活是极其丰富,他的女人缘极好,也促使他经常做出始乱终弃的事出来。全然没有他影片中那般背负绵里藏针的隐痛之余,仍出自内心的笑迎世人。那么卓别林的电影对他的人生而言,是种提醒、还是种补充,抑或就是灵魂深处的拷问,只有卓别林自己知道。而[舞台生涯]却挣脱了爱情的得失,它探究的是,艺术是为人类服务的,当你不具备服务功能时,你就必须退出这个舞台。不管你曾经为它付出多么澎湃的真诚和心血,你都必须告别。影片最令人心痛的地方在于,他是不愿离开舞台的。他也诅怨过舞台。可他一有机会重返舞台上,他的心重又温热起来。舞蹈演员问他你不是说你讨厌剧院吗?他说:是啊,我还讨厌鲜血,可它就在我的血管里。
  片场那场戏,充溢着极为酸楚的梦幻感。丑角先表演了一个关于跳蚤的戏,这戏他表演过很多次,每次都让观众提不起劲。可这一次,大家都笑了,因为观众已被舞蹈演员买通,他们是在钱的面子上在鼓掌,在上气不接下气。后来丑角和他的伙伴又表演了一段,两个破落的街头艺人他们踩烂了小提琴,几乎拆散了钢琴。可他们还在演奏,音乐越发激扬。他们自己就像这破烂的乐器一样,仍然不遗余力地为人们奉献出卓别林饰演的丑角在前所未有的亢奋中,想到观众中间继续演奏。这时,观众完全被这种出人意料的魔力所折服,这次,他们是真的在鼓掌了。而丑角却不幸跌落下舞台,整个身子堕入定音鼓里。先以为是脊背受伤,不料却是心力衰竭。即使这样,他用他仅有的气力,被人十分滑稽地抬上舞台,他坐在那定音鼓里,作出了他艺术人生的最后一次谢幕。
  艺术家是什么,卓别林给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都无法面对的答案。那就是当你无法通过艺术为人类作出贡献时,你还得为你的艺术鞠躬尽瘁。卓别林这样做了,他以花甲之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电影人,一个音乐家、一个舞蹈家,一个思想者,以自焚的形式实现了他生命的涅磐。

无止尽的流浪
  这部影片里没有一个人能称为小丑,他们只是尽量过着他们想过的日子。这也是卓别林电影中内景最多的一部戏,以突然舞台的风貌。也就是说,本片完全可以搬上舞台,成为一出话剧和舞剧。卓别林几乎舍弃了电影语言的腾挪摇移,用最朴实的手法给我们讲述了这个令人酸楚和无限感怀的故事。他是功力不及,还是怕电影语言的绚烂,影响观者进入这出影剧深层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光芒吗?总之,我们在看这部电影时,会忘记这是部电影,卓别林的电影常常有着这样的神奇。
  关于卓别林的继承者,首推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他早期影片都对人性有种不自觉的悲悯。费里尼后来转向对潜意识的探寻。现在,惟一和卓别林相近的是南斯拉夫的电影鬼才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这三人,都对流浪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并有着相当强烈的马戏团情结。艺术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生命,是他们的梦和现实。他们以流浪的方式滤平了这其间的全部界限。在他们喊唱有时、低吟有时;颠狂有时、安详有时;无序有时、平易有时的影像丛林里,强化了岁月的流逝,他们身在其中,边走边唱,成为了时间的高级动物。他们是卖艺的,也就是说,你不掏钱,他们照样歌舞不休,这就是艺术永远的宿命。
    死亡也是本片最为重大的主题,卓别林直到暮年才敢触碰这人生的终极。好在,他看到了生命的本质是延续,而不是简单的消亡。那个舞蹈演员还在跳,她也会有跳不下去的那一天,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北岛在《结局和开始》中写道: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这么悲壮。

  1977年,在瑞士,有了一个令人无法忘记的圣诞节。查理·卓别林在这天,因病离开人世,亨年88岁。他为我们留下了近百部电影,他生前,没有一部影片获过奖项。
  
 
每一次闭上了眼就想到了你,你像一句美丽的口号挥不去,在这批判斗争的年代里,让我相信你的忠贞,爱人同志。
1楼#
发布于:2004-05-10 14:59
[原创]我们都爱查理--关于《舞台生涯》
赞一下^_^
丝绦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4-05-11 11:52
[原创]我们都爱查理--关于《舞台生涯》
卓别林的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舞台生涯》,含泪的微笑,辛酸的会意。一个整天大笑、被人认作小丑的人的背后原来是如此凄凉感伤,那是影片中的老人,是卓别林自己,也是日常生活的许多人。
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3楼#
发布于:2004-05-11 11:54
[原创]我们都爱查理--关于《舞台生涯》
记得哪一年,电视里介绍卓别林
第一次见他去掉小胡子时的样子
天哪,帅得一塌糊涂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4楼#
发布于:2004-05-11 11:58
[原创]我们都爱查理--关于《舞台生涯》
所以色得也一塌糊涂^_^
我最喜欢《城市之光》,《舞台生涯》心酸得令人无法看完。
丝绦
  • 最后登录
5楼#
发布于:2004-05-11 12:08
[原创]我们都爱查理--关于《舞台生涯》
我从看了《舞台生涯》后,开始试图理解卓别林,开始喜欢他。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