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往事在倾听中苏醒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3月3日9:11· 第159期:回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受欢迎的配音演员邱岳峰、毕克、丁建华、童自荣等 “文革”结束后,中国的译制电影重新走上正轨,与“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国家的译制片不同的是,一批久未谋面的日本、欧洲、美国的电影大举涌入,当时给译制片配音的演员在那个年代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他们中许多人的声音几乎是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上译厂的邱岳峰、毕克、李梓、刘广宁、赵慎之、曹雷、尚华、富润生、童自荣、乔榛、丁建华等等,这些名字连同他们的声音令观众们痴迷不已。风光一时的配音演员一直到90年代后,逐渐淡出电影观众迷恋的视野,但是相信至今仍有很多观众怀念着那些迷人的声音,而往事就在倾听中苏醒。 邱岳峰:(1922-1980)“嗓音的诗人” 要讲中国配音的最高水平,不可不提早逝的邱岳峰。这位声音独特的配音界大师,完美地诠释了“传神”两字。他的声音表情极其丰富,控制能力极强,就音色而言,邱岳峰并没有优势,深沉锐利又带点沙哑,但是他往往能够凭着出色的艺术感染力,将自己的声音与人物化为一体。 邱岳峰出生于福州市,父亲是福建人,母亲是一位白俄女子。他9岁就离开故乡,在天津、北平求学。1945年他在北平联华剧社,演过话剧《夜半歌声》。1947年在天津参加燕旅剧团,1949年到上海剧艺社。为上译厂的第一代配音演员。据他的同代人、配音艺术家富润生老先生回忆,“邱岳峰是第四个进译制厂的。我和尚华是接他后面进厂的,他跟女演员姚念贻(姚因难产,年轻轻就去世了)合配的第一部是苏联电影《小英雄》。那些年很艰苦,但我们都很愉快振奋,邱岳峰对这份事业是非常敬业和尽心的。”与邱岳峰多次合作过的同行苏秀也表示,“邱岳峰音色并不漂亮,甚至可以说不大好听,但他人极聪明,又刻苦用功,对原片有极强的领悟能力并有着丰富的表演手段。他能配各种类型、各种年龄的人物。”童自荣视邱岳峰为偶像,使得他少年时代就不可自拔地爱上配音艺术,“第一句你一听肯定是邱岳峰,但是第二、第三句台词你就忘了他是邱岳峰,就完全融入角色中去了。” 1980年3月邱岳峰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经典配音:《简·爱》(罗切斯特先生)、《追捕》(唐塔大夫)、《佐罗》(威尔塔上校)、《警察与小偷》(小偷)、卓别林的《大独裁者》等。 毕克:(1931-2001)“中国高仓健” 同邱岳峰一样,毕克也被称作是“配音大师”。他的声音深沉浑厚而有力度的特质,使得他在配一些英雄和硬汉角色时表现得特别出色。格利高里·派克、高仓健等世界著名演员,对他的配音艺术也都赞不绝口。格利高里·派克在听了毕克为他饰演的《海浪》中的上校配音以后,说道:“这是我接触到的最上乘的声音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而高仓健更是将毕克作为自己中文的代言,毕克在配过高仓健主演的《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等作品后,被影迷冠以“中国高仓健”的称号。 毕克1952年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开始了电影译制配音生涯。1957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成立,毕克成为开拓者之一。1991年2月《大众电影》刊登毕克回忆的一段往事“1986年跟高仓健见面时,他非常感谢我为他配音,除了在看电影时伸大拇指外,座谈发言时,也站起来深深地鞠躬。我当时引用一句成语叫‘爱屋及乌’。其实厂里对于剧本翻译有一句话叫做‘语不惊人誓不休’,大家对每一句台词都反复推敲。”2001年3月毕克因肺功能衰竭在上海病逝。高仓健得知后给上译厂发来唁电:“突闻噩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衷心祈祷冥福。“ 经典配音:《追捕》、《海狼》、《阳光下的罪恶》、《尼罗河上的惨案》、《老枪》、《音乐之声》、《幸福的黄手帕》等。 丁建华:可塑性极强的曼妙声音 上译厂同期的配音女演员中,丁建华是纵然面对着众多非议与责备仍在坚持着配音表演的不多人之一。丁建华的声音被人们称为像一块橡皮一样,可以捏成任何一个角色与人物,这种比喻很好地评价出她声音的可塑性。 真正让丁建华为大众所知的是那部《茜茜公主》,丁建华运用自己充满活力、干净而清丽的声音,将女主人公从贵族少女成长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的过程,演绎得十分具有艺术感染力。而丁建华在高仓健的《幸福的黄手帕》一片中,为倍赏千惠子配音,以真挚充沛的感情,将一位隐忍、温良,具有东方女性传统美德的少妇表现得富有分寸,十分得体。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廓桥遗梦》是一个很具挑战力的角色,而丁建华有张有弛的声音、含蓄有度的表现把一个内心奔涌复杂感情的女人表现得堪称完美。 经典配音:《茜茜公主》中的茜茜,《远山的呼唤》中民子,《幸福的黄手帕》中倍赏千惠子。 童自荣:完美的英雄“佐罗” 童自荣的声音明亮而帅气,潇洒中带着风流。很长时间,他的声音总是与一些英俊正直的角色结合在一起。童自荣用声音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完美的“佐罗”形象,他华美的声音满足了人们压抑已久的对高贵、浪漫、传奇、理想的想像,他的声音就像阿兰·德隆英俊的面容一样成为迷人的经典。当初导演也是看中他这个性格和佐罗相符,选定他来配音。他说佐罗的侠义激发了他创作角色强烈的欲望和激情。后来他继续在《黑郁金香》中为阿兰·德隆以及《绝唱》中为三浦友和饰演的少爷配音,那样华丽的音色使得不少少女仅凭声音就对他迷恋不已。2004年童自荣从上译厂退休。 经典配音:《佐罗》中的佐罗、《黑郁金香》中的黑郁金香、《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的王子、《绝唱》中三浦友和扮演的少爷等。 整理:本报记者张悦 ■电影笔记 一起听电影的日子 对于我而言,电影录音剪辑是属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段无法忘怀的记忆。很多电影我都是听来的,像《得克萨斯州的巴黎》和《印度之行》皆是如此。现在,录音剪辑这种独特的播“影”方式已成绝响。我总是忘不了仲夏夜之时,和着窗外的蝉鸣,那标准的男中音用不卑不亢的语调不冷不热地叙述剧情。 听得多了,我对一些人的声音也就有了情愫,好比童自荣。其实看《佐罗》时,我太小,并没有留心他的声音,倒是《茜茜公主》里那位惯出洋相的侍官,让我乐不可支。童自荣的声音太过出挑,他隶属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有太多神彩飞扬的声响,而只有童自荣一掷地,我的耳膜就一震,用“万花丛中一点红”形容他应该不过分。他的声音像是永远不会老,我听他的声音也有20多年了。最近一次在《艺术人生》里见到他的尊容,有点知识分子气,只是声音一出来,还是那么警醒人们的听觉。也怪不得,他在买菜时,人们从他清亮高挑的声音里就能半信半疑地识别出他。 不过,我最喜爱的配音演员是已故的邱岳峰和毕克,这也是很多配音迷的最爱。邱岳峰有白俄血统,他也是效仿者最多的一位配音大师。《大闹天宫》里那声“孩儿们,操练起来”就出自他的口。陈丹青曾说邱老用完全东方的声音塑造了整个西方,为当时的国人提供了一种完全陌生,却又绝对深入骨髓的“颓废”。 邱岳峰在50年代就开始从事译制工作,他的声音条件并不好,暗哑并缺乏光彩,可就是这样的声音,却有着仿佛与生俱来的与各色人物心心相印的神力,更有着任其效仿也无法达到的对人性人情充沛的悲悯。不管是李扬,还是上译的沈晓谦、北京的张涵予都极难完成。邱岳峰为人熟知的多是反角,《追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中那些利欲熏心兼灵魂散裂之人在邱岳峰的声音里呈现出人性恶如朽腐的花一般的色泽。而我个人还是喜欢见到邱岳峰善良的一面,他的名作《简·爱》自不必多说,那一声声“简”,已与声音无关,而直逼性灵。还有他为卓别林代言的诸多电影,都显示出这位声音艺术家近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卓越神彩。他死了,死得很早,他的一生据说是眼泪大于欢笑的。我深深地希望,能有一部电影去展现他的一生。 而毕克,他则相当全面了,音质和技巧都无与伦比,像童自荣之于阿兰·德龙,邱岳峰之于卓别林,毕克则属于高仓健。出生于山东的毕克,他的音色有着男性少有的温柔,你仿佛可以躺在那样磁性、松弛、温和而亲切的声音里熟睡,并顺带做一个放牧牛马的梦。充沛的中气却不外溢,再饱满的情绪却随时准备飘散。《远山的呼唤》和《幸福的黄手帕》里便能尽情耳闻。高仓健本人与毕克有着深厚的私交,在毕克故去之时,还亲自发来唁电。而在毕克灵堂里响彻的是他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那段再经典不过的结案陈词,波洛慢条斯理地揭出元凶是谁,而毕克则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而去。毕克留给我们最后的声音,在《围城》里。“对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关于配音演员要说的还有很多,李梓的明亮、刘广宁的妩媚、曹雷的刚毅。但随着DVD的涌现,观众看字幕已成习惯,去看译制片,渐渐变成了一种选择。译制明星们提供的更多的只是一种怀念,而新的译制人员,有了棚虫的趋势。那种依靠声音去辨别一个电影的时代也许真成了一桩再自然不过的历史,关于这个话题,也就是译制片存在有无必要的纠纷还在讨论中。但无论如何,真如王家卫所说,过去的事情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这是最大的事实,我觉得那些声音能在我们记忆里存放已是再美不过的事情了。□赛人 策划:本报娱乐新闻部学术顾问:陈山、郝建、陆弘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