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照例是配音班的实践课。 我提前20 分钟到了“ 上海电影译制厂”(虹桥路) 。 因为已经上了几个月的课, 熟了, 在办公室里与译制厂的一位老师聊起天来。 这时, 听得身后传来浑厚的男中音。。。一口标准的上海话。 回头一看, 一个熟悉的身影和面容-- 乔榛!虽然早知道今天会见到乔榛老师, 但此时仍心中不由激动起来。 乔老师提前到了,只见他身着深红色T恤,风度翩翩,儒雅, 和大家在电视里见到的一样, 只是更年轻, 健康。 浓密而乌黑的头发, 依然如前。 我和乔老师打了招呼, 坐定,便开始了一段对话.。乔榛老师放下手里端着的那种大玻璃茶杯, 很休闲地掏出了香烟,还递给我一支。我当时很吃惊, 连忙伸手接烟,忍不住问了一句:“ 乔老师, 您也抽烟?”(大家当然知道我为什么发问) 他淡然一笑,没有回答。看着乔老师精神矍铄的样子, 我由衷地高兴。我接着说:“乔老师,配音网上的朋友们托我代问您好”, 他示意感谢大家的关心。 并饶有兴趣地询问了配音网的情况。我说: “配音网是广大配音艺术爱好者的精神家园,网友们在这一块园地里,抒发着对配音艺术的眷恋, 热爱之情;憧憬着配音艺术辉煌再现的不远的未来; 回忆着老一代艺术家的艺术造诣, 人格魅力; 叹息着眼下中国影视译制行业的种种尴尬现象等等。”乔老师略有所思,然后有些解嘲的说:“目前这门艺术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属于“第三世界”,不过我们仍然有信心。特别是了解到你们的网站,尤其是我们的配音班能够长期受到广大学员的支持,我们深受感动。”乔老师问我做什么工作,我做了回答, 并进一步解释我参加学习班的原因, 第一我是看着,听着经典译制片长大的,自然对这门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情, 其次,我是这门艺术的受益者, 记得几年前, 在北京的一次关于某产品的市场问题国际研讨会上,作为某公司代表发言,我那多年被熏陶的略带译制片语言特点(笑)的“标准普通话”为我赢得了自信,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形象。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怀有梦想”。 他听后哈哈笑了起来:“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而美丽。我从小对语言艺术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我说:“上译的作品应该说已形成独特而优秀的风格,目前充斥市场的各类其他译制片无法相提并论”。 听了我带有偏见的说法, 乔老师解释道,上译厂主要是多年来坚持运用一套独创的工作程序,无非是严谨一些。其他译制片也不乏好作品。我说, “现在有些译制片演员进入不了角色, 听起来总是与影片角色有距离, 而且总好像有无法逾越的障碍。”他说, “其实也不神秘, 主要是演员要真正融入角色中。同时又是再创作的过程,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再现角色的情感,塑造人物”。当我说道广大爱好者对您们的热爱决非是一般追星族的狂热, 而是对艺术家们人格魅力的崇敬时, 乔榛老师显得平和与谦逊, 当然他也理解我们对其他老艺术家们的敬仰之情。
不知不觉上课的时间到了。 教室其实是译制厂的会议室,为了教学, 布置得像个录音棚。 两边立着两个话筒,中间是大屏幕电视。 乔榛老师亲自给大家发讲义, 材料,热情招呼着每位进来的同学。由于发现同学们有未到的, 乔老师说“再等等吧”并主动与先来的同学攀谈起来。他说的其中一个小故事至今仍让影译人倍受鼓舞。80 年代中期,当时的上海市长江泽民同志视察了永嘉路的上译厂, 曾表示自己就是个上译的影迷, 看到艺术家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辛勤的工作, 而且创造了如此辉煌的精神财富,非常感动。以后, 江总书记到了北京工作后仍时常惦记着上译厂和上译人, 有时还亲自打电话到厂里或给乔榛询问,有时还打听有没有出新作品,还说在工作之余,每天有一件重要的事必不可少, 那就是, 听听他们的作品陶冶自己。 到底是导演和管理者,乔老师上课风格也不同。 他先是带领大家很放松自然但情绪高昂的朗诵了他小时候练习的两个小段子“小放牛”(快板节奏) 和京剧“ 三打祝家庄”的一段念白。把开始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乔老师的现场示范, 确实见功夫。 说实话,以前也听过一些朗诵课,理论都差不多,可乔老师言传身教,非同一般, 我受益匪浅。 他指导我的“三打”,强调要有对象感(虽然肯定我的铿锵有力,语言不错)。他给我们说戏也非常到位。深入浅出,出神入化。 进入实践环节了。 选了“魂断蓝桥”, “安娜卡列妮娜”两个片断。 他说对口形其实并不神秘, 但要掌握技巧,比如, 潜台词的理解,如何掌握角色的语言节奏, 等等。 还给我们示范,提示要注意安娜喝下一口闷酒之后低落的心情和呼吸。要求学员随着角色一起举杯,吞咽, 叹息。他还指出如何将中国话里的每个四声字念得饱满。他对每个同学都给予个别指点并进行示范。我们即在学习, 也在享受。。。 乔老师还是个非常细心的人, 他发现有同学觉得屋里的空调开得太冷,就亲自起身去调开关。他始终用他的浑厚,磁性的男中音讲话, 语调平缓, 稳重,但极有感染力。举止优雅。 看来他不是个爱开玩笑的人, 但和蔼可亲。和他相处, 你能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力量在鼓舞着你。这正是病魔几次在他面前却步的原因。 四个小时的课不短呵,但乔老师耐心, 细致的教授,让我们感动。课后, 同学们围着乔榛老师签名,进一步请教。当我们询问上译的将来时,乔厂长露出了胸有成竹表情。 告别了乔榛, 走出译制厂。刚刚下过雨,清新的空气中散发着法国梧桐的香味,沁人心脾。 我们祝愿乔榛老师, 上译厂, 上译人, 中国影视译制事业一路走好。 |
|
3楼#
发布于:2005-08-02 14:31
可以说乔榛老师是除陈叙一先生对上译贡献最大,最负责的厂长了,大家都知道他生了重病,但他仍然留在厂里,孜孜不倦得教育新人,为自己的事业倾入毕生的心血。是他培育大量的新人才,改制了上译,让上译摆脱陈旧的藩篱,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面对新社会。也可以毫不谦虚地说,陈叙一像毛泽东创立中国一样建立的上译,而乔榛则像邓小平开发新中国一样发展了新上译。
|
|
4楼#
发布于:2005-08-02 15:40
配音真的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呢,真正好的配音就像乔老师说的那样要把握角色的感情和内心。而且语音和语调都要有非常讲究。看一部片子,好的配音可以让片子增色不少,槽糕的配音让人心情全无。所以,期待上译的老师们继续为我们做出好片子来
|
|
6楼#
发布于:2005-08-02 19:47
下面是引用yy846于2005-8-2 15:49发表的: |
|
|
7楼#
发布于:2005-08-02 19:56
这帖子精华区就有,何必重复发帖
|
|
|
9楼#
发布于:2005-08-02 20:23
塞勒斯同学,不要哗众取宠好不好?有什么好寒的呢?
|
|
|
10楼#
发布于:2005-08-02 20:25
部部经典这话说的有点儿大了
|
|
|
11楼#
发布于:2005-08-02 20:27
作为一个步入中年的60年代生人,我们这一代是看着听着上译厂的作品长大的,大家不会忘记80年代上译厂辉煌的历史,热爱上译的作品这是我们每个配音迷的共同特性,但要理智的分析,不可狂热的追捧。老一代艺术家们的艺德是有目共睹的。大家还是冷静一点,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配音艺术和众多的戏剧表演艺术一样,有完美的也有存在缺憾的,我想让别人拿出真凭实据的朋友们也未必就拿得出什么东西让大家信服,三言两语未必能达到你想表达的意思,另外每个人的欣赏水平参差不齐,你说好的未必大家都说好,也许我的一番话会招来唾骂,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激动,用词克制一些,仅此而已。
|
|
|
12楼#
发布于:2005-08-02 23:17
我 寒是因为部部都是精品!--
这话说的太大发了!! 上译的实力,小弟从来都是佩服之极!!! 但上译也有配的不是让人满意的片子,但我是衷心的希望上译的老师们能给我们带来部部精品的作品! 在这里,我没有任何的贬低上译以及喜爱上译的朋友,因为我也喜欢上译! 我只是以我自己的客观态度看问题,上译有配不好的片子,北京和长春同样也有配不好的电影,而且配烂的也比上译多的多!!在客官的评价配音组织的同时,也要理性的看问题 我只所以可寒,就是觉得,上译实力强劲,我从来都不怀疑,但说上译配的部部是精品我是不赞同的 上面的永远的上译和 往复人生朋友,看了的话可能你觉得不中听 但是我说的话,完全没有站在1个配音机构的立场上,去贬低另1个配音机构的意思 希望咱们论坛不要在搞派别歧视,必定他们都是为配音艺术做贡献的,都是在一个屋檐下,相煎何急呢! 你们说是吗? |
|
|
13楼#
发布于:2005-08-03 07:23
塞勒斯的话很真诚,谢谢你一直支持上译!
|
|
14楼#
发布于:2005-08-04 12:10
上译有配不好的片子,北京和长春同样也有配不好的电影,而且配烂的也比上译多的多!!
——我喜欢这句话! |
|
|
15楼#
发布于:2005-08-05 14:14
下面是引用往复人生于2005-8-4 12:10发表的: 又是一个派别歧视的!!!!~ |
|
|
17楼#
发布于:2005-08-05 14:40
那句话就当我没说
|
|
|
18楼#
发布于:2005-08-05 14:50
“争什么,插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呀,笨蛋~”
|
|
|
19楼#
发布于:2005-08-05 14:52
下面是引用塞勒斯于2005-8-5 14:40发表的: 你说的是事实,没有什么好惭愧的 |
|
20楼#
发布于:2005-08-05 15:11
咱这是什么 气场 呀?
“这谁家的孩子,有人管没人管呀?” ————by 白景琦 |
|
|
21楼#
发布于:2005-08-05 21:44
下面是引用yy846于2005-8-2 14:31发表的: “是他培育大量的新人才,改制了上译,让上译摆脱陈旧的藩篱,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面对新社会。也可以毫不谦虚地说,陈叙一像毛泽东创立中国一样建立的上译,而乔榛则像邓小平开发新中国一样发展了新上译。” 这么说实在不妥,怎么能把陈叙一、邱岳峰、毕克等老艺术家创立的优秀传统说成是藩篱呢?上译现在不还是遵循那一代开创者的足迹吗?看来你还是不了解当年的上译。 |
|
22楼#
发布于:2005-08-05 22:19
我倒想帮yy兄说句话,本人也是上译迷,其实,时代在进步,上译同样也需要随时代改变,这也是生存的本能,老艺术家的确很辉煌,但是他们的旧理念跟当今的社会有点不符,比如老上译总给人朗诵的感觉,现在流行的是时尚与生活化。上译学习以前的优良传统时也应该完善他们的配音理念,跟着社会的喜好走,适应社会(总不能让社会适应上译吧),打的比方,我国古代笑不露齿是优良传统,现在还需要吗?延续美德,但也要推陈出新。上译在这点做得很好。
|
|
23楼#
发布于:2005-08-05 22:36
武汉铁通还真是穷啊,某个IP循环分给多位用户轮流用,这么热的天挤在一起真够受的。
|
|
|
24楼#
发布于:2005-08-05 22:44
下面是引用法兰于2005-8-5 22:36发表的: 原来如此~豁然开朗~ |
|
25楼#
发布于:2005-08-05 22:47
下面是引用法兰于2005-8-5 22:36发表的: 如鱼唧水,冷暖自知。 |
|
|
26楼#
发布于:2005-08-05 23:00
下面是引用『百变☆』于2005-8-5 22:19发表的: 老上译有朗诵腔???我的天,难道我的耳朵有问题了吗?我说您最好是问问在发言,朗诵腔?这是配音的大忌,老上译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怀念不正是老艺术家们凭着对配音艺术的执著,生活化的语言技巧才得以让广大的观众记住他们的声音,您听过看过几部老译制片呀,不懂就不要乱讲好不好。拜托! |
|
|
27楼#
发布于:2005-08-05 23:04
下面是引用法兰于2005-8-5 22:36发表的: 高!实在是高! |
|
|
28楼#
发布于:2005-08-05 23:16
呵呵,天大热,人大干,确实是对毛泽东思想领悟到了极致。我们都是老上译的痴迷者,其实大可不必又是棉衣又是短裙的上来为乔老师助阵,乔老师对于配音所作的贡献配音迷并非视而不见,一味的夸大其词,却只会让人产生怀疑和反感。
|
|
29楼#
发布于:2005-08-06 20:56
一个人注册几个号?!~~我的天,自己顶自己的帖子,真够累的!
这位朋友,你可小心点啊,时间长了真的容易得精神分裂的 可别怪我没提醒~~ |
|
|
30楼#
发布于:2005-08-07 00:06
下面是引用法兰于2005-8-5 22:36发表的: 何必来凑这个热闹呢?可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