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悄悄的自豪,因为我不是一个骨灰级的军器迷。看电影的时候,别人手里端的什么枪,开的什么型号的飞机,我一样叫不出来。《U571》这样全力强调细节的潜艇片,我也看不出什么厉害,过目即忘。我能记得的潜艇,是《海狼》里出现的。《海狼》是1983年上译出品的老译制片,里面有毕克,乔榛,杨成纯。 那是一群被军队遗忘的老退伍兵,以大卫尼文出演的格雷斯先生为首,不甘在二战的烽烟中作壁上观,他们要以自己的方式,介入这场战争。不是《摩菲的战争》(彼得奥图尔主演),一个士兵在终战日还寻觅屠杀他战友,没有那么孤绝也没有那么惨烈。这些人他们经商多年,组成的商团叫“加尔各答轻骑队”,因为他们活在印度,活在殖民地不沉不落的毒日头之下。一战彷佛是昨天的事情,他们不屑回忆,他们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报的战事,一边谈论着遥远的布尔战争——1900年——是的,那才是他们的青春时光。 如今他们脑袋也秃了,肚子也大了,但是现在要去中立地区,去葡萄牙的领地果阿港。那里有德国人的谍报商船,他们指引着游弋在印度洋里德军潜艇,完成一次次猎杀潜航。 老商人们为这次远征开始锻炼的段落是最有趣的,包括一个女秘书走进办公室,发现德高望重的老板趴在地毯上做俯卧撑——“先生!您,您……”“没什么,小姐,没什么,我只想静静的发个心脏病(骤然改为吼叫)出去,给我出去!” 这群老家伙中间还夹杂了真正的浪荡子,中年军官斯图尔特——扮演者是007罗杰摩尔,最近也老迈得封了爵士——不过当时他还是荷尔蒙堵到嗓子眼的样子,在一群力不从心的老家伙中间,旁若无人的追逐异性,一直蹭到德国女间谍克伦威尔夫人的床上。 老实说我最爱看他们两个人的调情,与《卡桑德拉大桥》里前夫前妻的拌嘴,《逃亡雅典娜》里上校女囚的撩拨相比,这另是一番风味。相识是在赌场上——“准赢。”“说了就不灵了。”“……为了庆祝我的输钱,陪我喝杯香槟。”还有第二次的见面——“我还是叫你克伦威尔夫人,可以吗?”“你这么叫我最称心了。”“称心的还在后头呢,夫人……”女间谍养了条大狗,名字居然叫哈姆雷特(只因为是丹麦种)。于是斯图尔特点酒水的时候就漫不经心的来这么一句:“来杯咖啡,再给狗来点人肉。”“什么,先生?!”“来杯咖啡。”这样的对白,我当时听着可真是五体投地啊。 他们盯上了给德国人做事的印度间谍,从他身上搜出最新情报,关于某只货轮的航线方位,然后感叹一句:“可救了这条船。”这句台词让我想起,这风情万种的异域街头,不是故事的全部,远方的海域里,还有千百生命在如履薄冰呢。 最近重看的时候,留心到一句台词,说那个印度间谍“一直热心参与印度独立运动”,哦,哦,明白了,拍这部片子的时候,《甘地传》应该是刚刚折桂奥斯卡吧?但是,在《海狼》的世界里,参与印度独立运动还是一个间谍角色才会具备的前史。 格里高利派克,大卫尼文,他们白发苍苍的头颅,总能牵动我的视线,我钟爱他们扮演的角色,但是,我也会记得,他们扮演的角色,年轻时举枪瞄准土著布尔人,老了依然是用老殖民者的眼光斜睨着这个逐渐不太驯服的世界。 |
|
最新喜欢:远娴
|
1楼#
发布于:2004-06-15 05:29
回忆《海狼》
里边的配音我觉得大有可圈点之处,毕克,乔榛,杨成纯,王建新,尚华,于鼎,甚至于给赌场老板玛纽配音的演员都很出色,我尤其是喜欢尚华配音的那个瘸腿老特工的配音。 另外,乔榛和毕克在赌场和玛纽的对话给我的印象尤其的深刻。 王建新塑造的德国间谍是王在众多的角色里最为出色的一个。 想想当初听电影的时候实在小学的时候,后来一直想找到VCD,但是一直未能如愿,2000年的时候在有线台用录象带录下了不完整的录象,而且图象差到了没有颜色,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我对她的喜爱。 后来呢,认识了520DVD的网站,买的D5无论从声音还是图象都是非常的满意。我想,越是经典的老电影,越应该买到声音和图象都要好的版本,否则是一辈子的遗憾了。 我现在就想,如果将来我的孩子张大了也喜欢这些配音的话,她该不知道有多么感激,感激她的老爸给她留下这么多的精品。 |
|
|
3楼#
发布于:2004-06-15 07:45
回忆《海狼》
下面引用由黑郁金香在 2004/06/14 06:29am 发表的内容: 为赌场老板玛纽配音的是孙渝烽老师。 |
|
4楼#
发布于:2004-06-15 08:09
回忆《海狼》
[引用北方影武者 ]:我不是一个骨灰级的军器迷。============================================= 看洋片,不必太担心他们“发错”不同制式的武器,因为闪失会首先把信誉毁了,其次才是把饭碗砸了。想到《埃及艳后》等巨片能把整个电影公司拖垮,就能想到老外有时多么“天真”、“单纯”。换了咱这旮的“名导”,拉赞助建个影视城还兼“旅游胜地”,找些周围征地后的农民工,扛着大旗跑跑龙套就得了,再套拍三、四十集“肥皂沫”电视剧,哪管当中插多少“中国人**已超标”、“不收礼呀不收礼”的广告,管什么“精品意识”,让老外拍去,咱照样给日本鬼子发“汤姆逊”,给“国军”发苏式冲锋枪——只要像春节放鞭炮图个热闹就行。 该片配音特色俺在谈《声音传奇》播录音剪辑时胡侃过,不好意思在“影武者”的大篆下写小楷了。 [引用 黑郁金香 ]:感激她的老爸给她留下这么多的精品。 ============================================= 拜托!把您“信息”里的红衣服的标记改改了,不然自己写帖子不流畅莫怪他人噢。 |
|
|
6楼#
发布于:2004-06-15 21:16
回忆《海狼》
那个中国电影报下周才正式发行,我也就开始正式写了唐吉诃德和海狼算是练笔:)) |
|
|
8楼#
发布于:2004-06-15 22:43
回忆《海狼》
巧了,正好今天看电视打到我们地方台的怀旧频道就在放〈海狼〉。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好让人怀念啊~~~~~~~~~~ |
|
|
9楼#
发布于:2004-06-16 08:40
回忆《海狼》
嘿嘿,我也正在听“海狼”。那些声音总是给我无边无际的回忆 :em18: ......怕的就是那句话:事过境迁。哎...... :em10: |
|
|
11楼#
发布于:2004-06-17 10:20
回忆《海狼》
我昨天下午在家重温了一下<海狼>. |
|
|
12楼#
发布于:2004-06-18 14:00
回忆《海狼》
为德国女间谍配音的是丁建华不是王建新,上译厂女演员中我最不喜欢王建新的声音,她配第一个主角的影片是波兰影片(夜茫茫)糟透了。丁建华真该看看她过去配的片子,现在她配音真让人感到别扭。(海狼)译制导演是毕克老师,参加配音还有杨文远老师。 |
|
15楼#
发布于:2004-06-19 10:29
回忆《海狼》
下面引用由酋长在 2004/06/17 10:20pm 发表的内容: 德国船上的水兵,发报的。 |
|
|
16楼#
发布于:2004-06-20 00:41
回忆《海狼》
我也看了!经典!好多台词都可以背出来!快被爱人骂成变态了! |
|
|
17楼#
发布于:2004-06-21 19:41
回忆《海狼》
楼上的遭遇和我一样。我的电视白天和晚上是给女儿的,夜里我只好在别人睡觉的时候看!!!!! |
|
|
18楼#
发布于:2004-07-16 14:47
回忆《海狼》
下面引用由jane在 2004/06/17 10:23pm 发表的内容: 我记得里面还有:嘎朋友。另:《虎口脱险》里有温吞水。这些措辞上海人听着亲切,江浙一带人能听懂,吴方言区以外的人就难说了。只有联系上下文了。 :em27: |
|
19楼#
发布于:2004-07-17 10:43
回忆《海狼》
[这个贴子最后由不知肉味在 2004/07/16 09:11pm 第 1 次编辑]“嘎嘎苗头,是嘎嘎朋友吧?”“是他说的,不是我说的。”“可我是指你说的!” 嘎嘎苗头这样的翻译才有味道,成百上千的台词出现这么一两个词才特别有意思,不难懂,又容易理解,特别活泼,一段戏有这么个一两个词,整段台词就都活了。 |
|
20楼#
发布于:2004-07-17 15:15
回忆《海狼》
上海话里“嘎”其实是“轧朋友”、“轧苗头”的“轧”(ga4),后来北方同志把它引申读作“压(ya4)马路”,所以对“轧”字产生歧义。“头”字的后缀用法还很多,“轧姘头(粗口)”、“摆噱头”、“避风头”全来形容市民较“精乖”油滑心理的。上述《海狼》用法也是偶尔为之,多用易引起江(苏)浙沪以外地区同胞的误解。——怎么格里高利·派克、罗杰·摩尔等同志也在上海生活过? |
|
|
21楼#
发布于:2004-07-17 15:21
回忆《海狼》
哇哈哈哈哈,弋老板看来是“轧朋友”的老手。(^_^,俺也很想是)方言里真有些剔出最细微语境的地方,用普通话复述总如王静安说得隔了一层。 |
|
23楼#
发布于:2004-07-19 16:43
回忆《海狼》
请问各位大虾:当当网的版本是否上译配音呢? 发行商:重庆音像出版社 发行经销商:重庆音像出版社 ISBN:CN-G05-02-0007-0/V.J9 |
|
24楼#
发布于:2004-07-21 15:35
回忆《海狼》
声音是,但是质量你就应该小心一些了.当当 卓越的质量你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价格也高的出奇. 你看看这个站的碟子www.520dvd.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