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梧桐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9-07
阅读:3746回复:10

[精品原创]回望上译配音的窗口,展望未来的期望—— 苏秀老师《我的配音生涯》读后感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9-13 02:42
回望上译配音的窗口,展望未来的期望
—— 苏秀老师《我的配音生涯》读后感


近些年来,很少能够安静地坐下来捧一本非专业类图书这么认真地阅读了,拿到这本书时是早上上班的时候,会议室里有几个北京来的朋友,他们看我手边刚拆封的这本书,也饶有兴致地阅读起来,不时地还一起回忆过去看这些电影时的一些感想。
令我惊讶的是,事实上,他们对配音并非一无所知,很多人的名字他们都能很快地反映上来,像尚华、童自荣、乔榛、丁建华、刘广宁…..甚至胡庆汉、李梓、杨文元等前辈,他们都能说出个大概来,还有朋友问起了盖文源的情况。这让我很感慨,很长时间以来,我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配音爱好者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有点封闭式的群体,其实并非如此,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从来不须想起,永远不会忘记。
而且我要说的是,对于老上译的配音,以及老上译的配音艺术家,他们一样很关切,也颇为感慨。其实我们都有一种很共同的情感,只要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不会在记忆中抹去这些美好的记忆。

我阅读这本书,与他们唯一不同的感受是,很多人看这本书的时候,多半带着感慨,带着怀念,带着无奈,也带着一丝遗憾,甚至有朋友跟我说:看这本书,难免有些伤感。——而我却坚持认为:它更多的是寄托一种希望,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如果我们去回望,仅仅是为了缅怀,为了把这些美好的记忆刻作一个墓志铭,仅供我们瞻仰,那么这段历史就真的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一份谈资,茶馆里说书人嘴里的传奇了。
我想这不是苏秀老师写这本书所最终期望的。

尽管很多人表达过同样的感受:配音如明日黄花。而我至今仍执拗地不愿意去认同这个观点,我不愿意仅仅去为配音艺术修一座好看的坟墓,清明时节鲜上一束鲜花表达哀思。——尽管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没有更大的能力去为推动这门艺术的发展做些什么具体的工作。但我的执拗,是希望别人不要放弃对这门艺术的关心和期望,事情还是需要各位从业者多努力,多做实际工作。

苏秀老师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配音盛世”的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前辈们在这个工作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态度,以及回答了配音工作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的问题。
诚如苏秀老师在第二章《译导札记》开篇的第一节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译制片,人家外国已经把电影拍好了,还要译制导演干什么?”,事实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我们长期以来诸多文化精英所提出的疑问:“译制片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苏秀老师从几个侧面阐述了这个问题:译制导演的工作性质和职责的概述、剧本的翻译、掌握原片的内涵、把握影片的风格、配音工作的组织、对配音导演的要求等。
从表面上来看,苏秀老师回答的是一个译制片导演的工作内容的问题,但实际上,她所回答的还是一个译制外国电影的必要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严格推敲剧本的翻译?为什么要掌握原片的内涵、风格?为什么要那么认真细致地进行配音的组织?
如果这个工作,可以随意由任何一个观众或者外行人去做,那么我们自己能否很好地翻译外国影片的语言和文化?我们自己能否很好地掌握原片的内涵和风格?而没有认真细致的配音组织工作,我们又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人物语言呢?
这些都是问题,如果我们愿意去追究的话,这些的确都是个问题。
你也可以说我不够自信,但尽管这些年来接触过这么多外国人,他们都说,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你的英语已经相当好了,但仅此而已。对于我来说,要真正理解一种外来文化,实则仍有不少难以逾越的鸿沟。
尔后的一句题外的话是,我向来不认同所谓的精英社会,或由精英主宰的社会的。人人都该有思考的权利,并享受思考,不需要别人提着你的脑袋向前走——那样是不平等的,也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文化精英”所说的也未必是都对的。

苏秀老师的第二章《译导札记》,其实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章,我一直期待有一本很权威地阐述配音工作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书籍,我认为数十年来我国配音工作的成果总结和探索的东西还不够深,也不够多,从一个方面讲,这个状况限制了配音艺术在艺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地位、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很多人轻视配音工作,以致出现非常多粗制滥造的配音快餐,谋杀了配音艺术的生命。
当尚华老师去世的时候,我就曾发出过一个感慨或者说呼吁,也许配音网上还能找到这个帖子,应该对上译厂这样当年积累下来的东西好好地做一个总结和整理,一方面我们都在为很多粗制滥造的配音感到痛心,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做。大家都意识到粗制滥造的低质量配音是配音艺术和配音这个行业的一剂毒药,但解毒的方法其实就在身边,大家应该好好研究上译配音的成就、工作方法、治学态度,艺术规律等等,这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惜利用率不是很高,还是希望能引起重视。

在《译导札记》中,有很多佐证配音工作是“再创作”的例子,包括翻译的技巧、声音的运用、表演的细节等等,我觉得从中可以看出配音工作是一个十分繁重的,也是对导演、演员及其它工作人员要求很高的一个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配音工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可能比其它相关的电影工作比起来,其难度可能还要稍大一些,个人的表演既要受限于原作品演员的表演,又要有所发挥,不能仅仅当传声筒,但又不能让角色和原片判若两人,实际上,我觉得配音演员也是“千面人”,而且是“双层千面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配音演员既要演好角色,同时还要演好这个演员,既要把握原剧本的角色,同时还要把握好演这个角色演员的风格,角色各异,演员各异,其难度可谓不小。

一个题外的话题,其实有时候我真的挺羡慕配音工作者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么多好的片子,几乎都让他们给重演了一遍!我觉得对于有“戏瘾”的演员来说,这也真是一种幸福,尽管身上穿得不如电影里面的演员光鲜亮丽,可是闭上眼睛,在幽幽的灯光下,那些又有什么要紧的?事实上对于很多电影观众来说,当他们闭上眼睛狂想自己心爱的电影时,何尝不是在梦想——我就是那个主角,他们在心理默念那些台词,一千遍,一万遍,可是他们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可能一辈子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带有自己想象中的那种感情色彩的台词!
我这样说,可能苏秀老师会笑我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吧——呵呵……

苏秀老师的《我的配音生涯》还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配音艺术家们的风采,很多耳熟能详的配音演员都在书中有所叙述,读来十分亲切。
我觉得苏秀老师对于各位我们所熟知的配音演员的评价都十分中肯,对于他们个人的特点,以及风格都做了很精要的描述,如尚华老师就是“兢兢业业”,有时候有点“人来疯”,一个典型的“戏痴”,李梓老师是个性格沉稳的人,但实力雄厚,银幕背后的“千面女郎”,故赠以“当家花旦”的评价。
尤为令我感动的是对于毕克老师的评价。苏秀老师毫不吝啬地赠与老舍先生送给赵丹老师的称赞,将“配音界赵丹”这一称号赠与毕克老师,这份对毕克老师的褒奖,是全书当中,我个人认为是除了邱岳峰老师之外,最为华丽的一句评价了。
这令我十分感动,因为我个人十分钟爱毕克老师的配音,我对毕克老师的声音,一直有一种父辈和兄长般的感觉,带有一些感情因素在里面,因为他的声音里面带着一种长辈的宽厚,一种男人内在的力量,其实毕克老师塑造的这个声音,从少年时代开始,一直是我心目中作为生活中一个男人的偶像,有一种让人感觉很安全的沉稳、可靠和东方男人特有的朴实内敛的气质。
当年我曾在报纸上看见过病重的毕克老师的照片,脸庞十分消瘦,当时心里就很难过,如今重新看到苏秀老师描写毕克老师的生活,眼眶又湿润起来。

此外,苏秀老师在书中还描写了很多过去的一些老电影的译制过程,勾起了我很多回忆,我小的时候,妈妈在电影院里面卖票,我经常可以看免费电影,那时候年龄小,好多记忆都模糊了,可是每当这些电影的音乐一起来,角色一张嘴说话,我就能想起很多细节,那时候的电影,是一门很崇高也很神秘的艺术,回顾这些电影和角色,倾听那些对白,常常让我觉得仿佛时光倒流:我瞪大着眼睛,坐在电影院二楼的台阶上,电影院里很闷,有人抽烟,有人磕瓜子,有人谈恋爱……巨大的窗户,门帘不时地透着些阳光……换片时,我还傻乎乎地坐在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为电影里的人哭个愁肠百断。
那天有个朋友推荐我看《天堂电影院》,开玩笑说会看得哭得跟个傻子似的,我倒没有那么夸张,毕竟还是有些不同,可是闻到那种熟悉的气息,那种感受,依然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偶尔也会想起那些老电影,逝去的时光总会让人有点忧伤,只不过我的天堂电影院,是带着好听的声音的译制片和老电影。

回头看一看我自己写的标题,原来只是为了工整,所以写了两句话,但现在看看,似乎已无必要再去过多的描述“展望未来的期望”——事实上并不算工整,甚至有点语病,但我仍然愿意去展望,去期望,在未来——我想,苏秀老师这本书,既回望了过去,也有着非常殷切的期望,我相信,这同时也是广大影迷们的期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配音事业,同时也有广大配音爱好者的支持——我现在认为,这个群体并不是一个小的群体,只是有待挖掘而已,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重新听到制作严谨,艺术水准很高的配音作品,这一切,仍需后来者秉承前辈们的好作风,好态度,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实事,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树立一种风霜不侵的艺术品格,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至此,还是要向苏秀老师表达由衷的敬意,同时也向书中所提及的这些艺德双馨的配音艺术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为我们奉献了那么多好作品,那么多永恒的记忆!



                                           2005年9月13日 凌晨 于沈阳

最新喜欢:

theone0628theone...
深夜梧桐,月色如水,人独立,听风。
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1楼#
发布于:2005-09-13 06:21
顶了再看,文章太长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kira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5-09-13 07:11
啊 看了   我正在读苏老师的书,看到深夜梧桐老师的读后感另我对苏老师的书又有了更深理解
瞳颜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12-07
3楼#
发布于:2005-09-13 09:55
写的好。值得反复阅读.
瞳颜 [img]http://img1.qq.com/tech/pics/2486/2486835.jpg[/img]
朗读者陈喆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3-27
4楼#
发布于:2005-09-13 10:11
别馋我了,过几天我也能看到了!到时候,我也写一个长篇让大家顶!
[b][size=4][font= 楷体_gb2312][move]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move][/font][/size][/b]
森森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10-26
  • 现实互动奖
5楼#
发布于:2005-09-14 01:07
都在谗我....人家都买不到....  
欢迎来到加里森敢死队中文网[url]http://www.myggclub.cn[/url] [img]http://www.myggclub.cn/images/sensen.gif[/img]
雨中蔷薇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9-07
6楼#
发布于:2005-09-14 08:18
新浪读书频道已经有了,可以去那看
只要你轻轻一笑,我的心就迷醉
alvinpp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15
  • 网站建设奖
7楼#
发布于:2005-09-14 14:41
石霜
  • 最后登录
8楼#
发布于:2005-09-15 09:19
好文,顶!
苏老师的书差不多看完了。感想如下:一、老上译(我把86年及以前称“老上译”)是辉煌的,但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二、新上译(我把87年之后的上译称为“新上译”)虽然还在,但精气神同“老上译”已不是一回事了;三、新的译制片(包括央6的天才们的作品)很难令“老上译”迷看下去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萍水相逢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11-23
  • 网站建设奖
9楼#
发布于:2005-09-15 10:28
与8楼同感。即使“新上译”能再创辉煌,但是要想超越“老上译”的巅峰之时,是不太现实的。
人要知道廉耻,不能什么都干。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0楼#
发布于:2005-09-28 01:40
苏秀老师和她的“新生儿”——《我的配音生涯》
很有意义的书评!——啥时俺也来“鹦鹉学舌”学写一篇?难哪,“崔灏题诗在上头”呀……

这是俺在“苏府”偷拍的,她正和曹雷老师谈这个“新生儿”呢!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