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小珂在 2004/07/01 05:39pm 第 1 次编辑]
[ 注:此文原题为《爱上那些声音》(二)] 译制片情缘(二) 重温《虎口脱险》——经典永恒 经典,一如恒星的光芒,数亿年来,一直闪耀于天际,终将照彻无垠的宇宙。 ——题记 首先感谢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给了我一个重温经典的机会。从《英俊少年》,《虎口脱险》到《追捕》,《佐罗》乃至于《音乐之声》在那个中国传统的节日里,诸多的经典弥漫在充满春意的荧屏,勾起了我沉默许久的回忆,点燃了内心里炽烈的热爱。 路易.德.菲耐斯,那位浪漫的法国喜剧大师,被我们怀着崇敬与强烈的热爱称为“小老头儿”的大师,带给了我们数百个深深打下他的烙印的经典形象。譬如颇神经质的指挥家斯丹尼斯拉斯.拉波尔;或者天才的美食家夏尔.都士曼;又或者耍小聪明的画商;以及“警察系列”里机灵可爱的小警察头子。 布尔维尔则总是扮演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与“菲耐斯式”的人物形成反差,却同样受到普遍的欢迎与深刻而恒久的记忆。无论是忍辱负重的油漆匠;还是善良的税务局小职员迪比叶,他带给人们的永远是憨厚可亲的形象。 所以,当路易.德.菲耐斯与布尔维尔在《虎口脱险》里相遇并各自以自己最擅长的形象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可以充分运动腹肌的喜剧的时候,即使不亲看这电影,也足以令人兴奋异常了。 而电影本身果真不负众望,令人捧腹的镜头接踵而至:土耳其浴室里混乱的巧遇;歌剧院机灵的脱险;与德国士兵的南瓜大战;环球旅馆中荒唐的错位;德军司令部里的“拖时间”……无一不勘称喜剧电影史上的经典。 多年前初看这片子的时候,只晓得嘻嘻哈哈地捧腹,后来才渐渐了解到菲耐斯——这位时常以气急败坏和神经质以及耍小聪明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的大师,早在1983年就离开我们而去了。而布尔维尔,也已带着那永远憨厚可爱的笑容离开了。 在印象中,菲耐斯那滑稽亲切的面容总是与尚华老师的声音紧密相连的;而每当布尔维尔的形象出现,同时浮现的,必然是于鼎老师的声音。这是多年的积习。而今天,当我再次重温“影响了一代人”的《虎口脱险》;再次重温尚华、于鼎银幕后传出的声音的时候,却猛然发现,四个人里的三个,都已经永远离我而去了。我甚至尚未怀着颇崇敬的心情道出一声“致谢”,而他们却已永远与自己珍爱的艺术事业告别,与珍爱着他们的观众告别了。 因此,,我无法表述我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重温那一遍《虎口脱险》的。当耳旁充满了亲朋的欢笑的时候,当眼前再一次闪过那些熟记于心的镜头的时候,眼眶里却溢出潮湿。我想起菲耐斯去世时,我还尚未出生;布尔维尔和于鼎老师离去时,我仅仅懂得傻乎乎地看着他们的杰作,根本尚未想到去了解他们。在我应当有所作为的时候由于无知我却什么都没有做。而现在,当时间流逝了太多之后,我方才开始醒悟继而悔恨我的错过。 于是我感到我所错过的已经太多,而时间又是怎样的残酷无情,一去不返。现在的我,只能在发黄的胶片中伤感那些逝去的岁月;只能听老年的尚华用依然如故的声音讲述往昔的年华;只能默默地看着童自荣眼中深深的忧郁;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倾听《简爱》…… 当初的那些灿烂了整片荧屏、如金玉之石震撼了所有人的声音,曾陪伴我度过了整个幼稚时代的声音,在我真正领会了其魅力,真正开始学会欣赏的时候,竟然渐渐的消逝,如那木屋顶端小烟囱中悠然上升的炊烟,轻柔地从指尖滑过,漫漫地飘向云霄,消失在天与云的彼端。——我们还有多少东西可以逝去?! 然而经典终究是经典。烟的消逝,在于烟的轻飘柔弱、无形无体,一吹即逝。但是经典,所以被称为“经典“,乃是由于其恒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那种永不过时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因此,纵然,路易.德.菲耐斯与布尔维尔走了,邱岳峰、毕克、于鼎也离开去了,但是《虎口脱险》《简爱》《追捕》……却将留存在世人的记忆里永不消退。正如恒星的光芒,数亿年来,一直闪耀于天际,且终将照彻无垠的宇宙。 [ 谨以此文: 向远在天堂的德.菲耐斯、布尔维尔以及邱岳峰先生、毕克先生、于鼎先生致以最深切的怀念与敬意! 并祝愿尚华老师、李梓老师、苏秀和曹雷老师、童自荣和刘广宁老师、乔榛和丁建华老师、盖文源老师,以及远在海外的施融和杨成纯先生身体健康! 祝愿心爱的上译厂能够重振凛凛雄风! ] |
|
1楼#
发布于:2004-07-02 16:41
译制片情缘(二)之重温《虎口脱险》——经典永恒
好久以前的文章了,因为学习很忙所以直到现在才发上来请见谅啊! |
|
2楼#
发布于:2004-07-02 17:52
译制片情缘(二)之重温《虎口脱险》——经典永恒
这是上次无雾说的那篇文章吗?写的真好 |
|
|
4楼#
发布于:2004-07-03 14:09
译制片情缘(二)之重温《虎口脱险》——经典永恒
我虽然写不出这样优秀的文章,但是我对上译的大师的声音可以说是非常的痴迷。希望有更多的优秀的文章出现在论坛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