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想专程去看看上译厂位于永嘉路的旧址,几次坐车路过,心里总有一种冲动想下车去仔细看一看,但理智告诉我应该找一个更充分的时间来好好观察。上周六,携同女友,带上DC,一起去了心中的圣地。现贴上一组照片,拍摄技术一般,请各位海涵。
永嘉路383号,上译辉煌的见证地,曾经是全国无数译制数心中的圣地。自2003年6月上译搬离这里之后,这里就成了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行总队的所在地。 雨中的外景 |
|
最新喜欢:![]()
|
1楼#
发布于:2005-11-07 09:18
周六不是工作日,所以大门紧锁。于是透过铁栅栏,可以拍到一张全景。
|
|
|
2楼#
发布于:2005-11-07 09:21
侧面。(只能把那块执法总队的牌子想像成当年上译厂的厂名)
|
|
|
3楼#
发布于:2005-11-07 09:25
http://www.xhlib.net/00/02/1/hy/yjl383.htm
![]() 永嘉路(西爱咸斯路)383号,建于1926年,孔祥熙的产业,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 建筑外观为陡峭的坡屋顶,南北两立面各有一半露明木构架,拉毛水泥外墙,仅在墙角处和烟囱处采用清水红砖砌筑。主要造型特征为英国乡村式。这种风格并非英国独有,很多欧陆国家的中世纪民居中都有陡坡屋顶和半露木构架的做法。但在十九世纪欧洲大陆流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时候,英国却流行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的浪漫主义建筑,这种风格便更多地为英国人所偏爱。旧上海西方人住宅中便有这种倾向,英国人偏好乡村式风格,而法国人则更多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座建筑作为中国人的产业和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并非纯粹的“英国乡村式”风格,它的南北两个门廊就是西方古典做法。这种做法一般不与半露木构架的“乡村式”混用,因此这座建筑应该归类为“混合式”。当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很少还有哪一种纯粹的风格,绝大多数建筑都有或多或少的折中主义倾向。 |
|
4楼#
发布于:2005-11-07 09:26
全景(怀旧模式)
|
|
|
5楼#
发布于:2005-11-07 09:31
上译厂对面的中国中学,真羡慕80年代在这里读书的人。
|
|
|
6楼#
发布于:2005-11-07 09:34
正打算离去的时候,门房的老伯看我们拍得很认真,走过来问我们是不是要进去拍两张,我们两人自然求之不得,连声称谢。
在小楼的墙上贴有“优秀历史建筑”和“上海电影译制厂原址”两块铭牌。近景。 |
|
|
8楼#
发布于:2005-11-07 09:51
照片上传完毕。其实我是很想进小楼里去看一下的,只是这个心愿恐怕很难实现。还是要谢谢门房的老伯,不然就不能近距离地接触小楼了。
|
|
|
9楼#
发布于:2005-11-07 09:55
对于一座承载了近八十年沧桑变迁的老建筑而言,也许上译厂的辉煌岁月并非它的的鼎盛时代,只是,在所有配音迷心中,那些年小楼里的人和声音,却像磁铁一样的吸引着我们。
|
|
12楼#
发布于:2005-11-07 10:32
下次再到上海,一定要去那里。
|
|
|
13楼#
发布于:2005-11-07 10:34
谢谢指纹啊,不过想想何必去羡慕80年代在那里读书的人呢,能够身在上海就已经很幸福了
|
|
|
14楼#
发布于:2005-11-07 10:37
说起看门老伯,我想起穆阑说过的一桩往事:很久很久以前,穆阑同志(还是她的朋友?记不清了)实在难忍对上译的思念,决意混进去看看。在门口被门房老伯拦住,磨了半天嘴皮子也不放她进去,只得悻悻而归。事过境迁,但一个印象却非常顽固——“那位看门老伯的普通话说得真标准,声音真好听啊……”
我强烈怀疑那位被穆阑当作看门人的老伯是溜达到传达室的毕克。 |
|
|
16楼#
发布于:2005-11-07 16:23
我还想去 上海陈家宅路路38号 看看。上海声像出版社地址,喜欢滚石的时候向往的地方~
![]() |
|
|
17楼#
发布于:2005-11-07 16:25
下面是引用要像小孩干的于2005-11-7 16:23发表的: 上海一共有三家大的发行唱片的公司:上海音像,上海声像,中唱上海 |
|
|
20楼#
发布于:2005-11-08 13:09
有机会~~如果能去上海的话,我一定要去~~那里~~!!!站上一个下午~~我都没问题~~!!带上mp3,放着上译的录音剪辑,听着各位大师的声音,仰望苍穹啊~~!!一定会泪流满面~!!
幼年时去过上海很多次,那个时候,上译还是属于辉煌期,可是不懂事的我,哪里知道~~多年以后会为此遗憾啊~! |
|
|
21楼#
发布于:2005-11-08 13:22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5-11-7 10:46发表的: 你手上不拎点东西去你还想进去?! |
|
|
22楼#
发布于:2005-11-08 13:24
下面是引用笑谈于2005-11-8 13:09发表的: 再一次证明“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嘛。 |
|
|
24楼#
发布于:2005-11-08 22:40
下面是引用怀念上译于2005-11-8 13:22发表的: 哈哈,你是过来人啊 |
|
|
25楼#
发布于:2005-11-09 08:25
上海的3家音像单位,除了中唱上海公司搬迁到漕河泾开发区是新厂房外,其余两家都是旧房子,看了会让你们很失望.上海声像在闸北区陈家宅路,很偏僻的一条小路上,房子很一般,在上体馆那里的东亚大厦是他们的新办公楼.上海音像公司在虹口区的辽宁路上,位于虹口港,当你走到那里简直不能相信是音像公司,破旧不堪,我曾进去过,当时他们的录音棚是一幢新房子,现在也是旧的了,其余都是平房,而且周围环境也很差.估计效益不怎么样,曾经他们在外面找过新办公地方,现在好象也没有了.
|
|
26楼#
发布于:2005-11-09 09:58
感谢楼主,还有他的女友.带领我又一次来到这里.我曾许多次地出入于此.那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当我已离开上海很久,当我看到再次见到她,似有魂归故里之感.再次感谢!也许有一天,我们大家能有缘相聚在此地
|
|
27楼#
发布于:2005-11-09 09:59
下面是引用要像小孩干的于2005-11-7 16:23发表的: MS也搬走了。 |
|
28楼#
发布于:2005-11-09 15:13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5-11-9 09:59发表的: MS是什么? |
|
|
30楼#
发布于:2005-11-10 09:27
“也许有一天,我们大家能有缘相聚在此地”——真的希望!“我曾许多次地出入于此.那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这位朋友难道曾是上译的人吗?
上世纪90年代大一的暑假跑到上海去,一落脚我就满世界找上海译制片厂!对,还有一个地方也非要去,就是一大会址,结果那天会址休息,总算在外面拍了一张。上译厂问来问去,竟没人知道!同去的女友又不敢兴趣,时间又紧……总之,连楼主这样伫立在外眺望的福气也没有!那会要是找到了,还有多少老师可以等待啊! ![]() |
|
|
31楼#
发布于:2005-11-10 11:20
上海音像资料馆我也去过,实在一般,而且门口的门市部还在装修,弄得一塌糊涂。
另,好像楼上又有人搞错了,我再声明一遍,我是女孩子,不要对我用“他”,万分感谢! |
|
|
34楼#
发布于:2005-11-10 15:57
都变了,真的都变了.绝对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好象以前的"上译厂"的牌子挂在另一边的,有点破旧.以前班驳的酱红色大门很高大,一关,就让人会想到"庭院深,深几许".当时,我们只能趴着门缝往里看.那个门房间的老头,不是很友善,总象赶苍蝇一样的赶我们."好来,好来,好回去来.有啥好看额".他总说这句话,老头对生人很警惕.
应该再拍一下旁边的楼群,那里曾是大师们的住所. |
|
35楼#
发布于:2005-11-10 19:29
指纹你顶楼的表述真的很容易让人误解成你是男的...
原来中国中学的对面就是上译旧址......我以前有一段时间天天去中国中学上补习.......... 上译的这种风格的小花园洋房和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非常像........这是我最喜欢的建筑风格........... 音像资料馆也很久没有去过了....... |
|
36楼#
发布于:2005-11-10 22:33
谢谢指纹妹妹,给我们带来这样好的照片,真是令人怀念。
![]() |
|
|
38楼#
发布于:2005-11-10 23:15
下面是引用上译痴于2005-11-10 22:39发表的: 哈哈,反正你地皮有的是,赶紧拿着照片复制一个原样出来,正好发展一下第三产业吗,肯定朝拜的人多了去了 ![]()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