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
  • 最后登录
阅读:3094回复:6

[精品原创][原创]1980 一个时代的终结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11-22 16:16
1980 一个时代的终结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里/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
   因为我/仍有梦/依然将你放在我心中/总是容易被往事打动/总是为了你心痛
   只要有爱就有痛/有一天你会知道/人生没有你会不同/人生已经太匆匆/我好害怕总是泪眼朦胧
   忘了我就没有痛/将往事留在风中/忘了我就没有痛/忘了你也没有用/将往事留在风中


   1980年对于上海乃至全中国的文艺界无疑是阴霾笼罩的一年。三月淅沥阴冷的小雨与热泪浸润了了人们的面庞,分不清是雨还是泪,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罗切斯特暗哑深情的嗓音,心中似乎有一种埋怨,想要亲自走到“失信”于他(她)的跟前说:“你说你爱我,你怎么想到离开我?”然而,这已是无望的奢求。十月的空气干而冷,莫名的失落与寂寞随着血液流布全身,整整十五年“缺席”银幕,但他的艺术形象历历在目,老赵、小陈、肖老板、武训、李时珍、林则徐、聂耳、许云峰……他难道就这样离开了银幕、告别了观众?这两位牵动数亿人心的,一位是配音大师邱岳峰,另一位是表演大师赵丹。在他们俩离开我们九千多个日日夜夜之际,让我们将目光投射到他们艰难坎坷的岁月里,体味这其中的无奈、困苦、顽强、坚毅……
邱岳峰:配音是一种信仰
 
    这句话来自邱岳峰的代表作《红菱艳》中莱蒙托夫(邱岳峰配音)对待芭蕾的理念,是不可被叛的信仰。剧院导演莱蒙托夫对于红舞鞋女孩蓓姬呵护备至,将其视为美的化身、不可侵犯的圣灵,甚至抛却了一己之欲,然而心中的神女还是被作曲家克拉斯特夺走了,他有什么办法呢?只得忍痛割爱!当蓓姬重返舞台时,她终于明白莱蒙托夫才是她的真爱,因为被叛,只有以死谢幕!莱蒙托夫终于能够在另一个舞台上与她相会了……有人说,邱岳峰就像莱蒙托夫,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如此挚爱,将自己钟爱的事业看作是生命的塑造、完善、升华。但那个克拉斯特在现实中也存在——政治上的蒙冤、流言蜚语的散播。不过,他的信仰还在,并且已经与他的血液相溶,与他的灵魂合体。你或许不敢相信,他除去配音,一直做着口型员这份旨在培养青年演员的工作直到他离开人世!
    邱岳峰的自杀是个大大的惊叹号!来得没有一丁点儿如暴风雨前黑云压城的预兆,仿佛光天化日下身后突然蹿出一阵黑影狠狠地捅了你一刀!不过,我们可坚信的是,他心中的那双红舞鞋依旧不停的在舞台上跃动,没有停止的那一刻。在《红菱艳》开片的时候,莱蒙托夫与蓓姬初次碰面,莱蒙托夫问她,你为什么跳舞?蓓姬应道,你为什么活着?这段对话,大概可以给出一个答案。
 
赵丹:我好像正真得到了自由,和角色融为一体

    在谈到肖老板的人物塑造时,赵丹曾说:“我演小广播,自我感很强,站着是小广播,坐着也是小广播,穿长袍是小广播,戴法国帽也是小广播。我好像正真得到了自由,和角色融为一体。”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于表演的热爱。但命运使然,赵丹的表演道路异常艰难,在1965年完成《烈火中的永生》直至逝世的十五年间,他没能拍成一部电影,算上五年的狱中生活以及因《武训传》遭批判停拍两年,总共二十二年!在赵丹宝贵的艺术生命中白白浪费了二十二年!正如黄宗英所讲:“赵丹真的天生是个好演员,这辈子最想做的就是演电影。但最痛苦的也是很久没有戏演。”记得赵丹曾将表演比喻为进入地狱之门,如今看来,不幸被他言中,他真是坠入了如地狱般无穷无尽的痛苦折磨中去。他希望饰演的角色也都未随人愿,周总理、李白、鲁迅、闻一多、阿Q……看到他那些定妆照片中所透出的一股执著、一丝悲情,让人唏嘘不已。
    赵丹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艺术家,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给人们以真,以美,以幸福!”他确实做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银幕,人民艺术家的头衔当之无愧,但他所更想得的却与之不成正比。
    让我们回味一下《乌鸦与麻雀》中的那段经典情节:肖老板坐在破旧不堪的躺椅上前后摇晃,一边吃老酒嚼花生,一边念叨着拿钱去轧金子,再拿金子顶房子,“我发财了!”两手一拍,再得意忘形之际,躺椅轰然散架,罐头咣的砸下,肖老板的白日梦随之打破。在这段戏中,赵丹已然与肖老板合为一体,抑或也只有在银幕中,赵丹才是自由的罢。

 
艺术的脆弱

    从邱岳峰与赵丹这两位大师的艺术生涯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艺术家的精神尤其闪耀可贵之处,但是艺术的创造无法承受与其无关因素的施压,这不仅对艺术无益,反而造成了惨重的影响。艺术有时脆如游丝,经不得触碰,艺术家的生命被艺术占有,他不能再有精力、时间去耗费在外力的阻涉下!我们有真正的重视、爱护、珍惜艺术!如余秋雨教授所言:“艺术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


附文:(丛中能够切实的体验到可贵的“赵丹精神”)

管得太具体 文艺没希望

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把文艺事业搞活
作者:赵丹      日期:1980.10.08
  
   《人民日报》正开展“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把文艺事业搞活”的讨论。
  看到“改善”、“搞活”的标题,颇喜;看到“编者按”中“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必须改善,通过改善来达到加强,在这方面我们是坚定不移的”,又忧心忡忡了。我不知道“编者按”中“我们”的范围有多广。我只知道,我们有些艺术家——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不屈不挠的艺术家,一听到要“加强党的领导”,就会条件反射地发怵。因为,积历次政治运动之经验,每一次加强,就多一次大折腾、横干涉,直至“全面专政”。记忆犹新,犹有特殊的感受。以后可别那样“加强”了。
 我认为:加强或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是指党对文艺政策的掌握和落实,具体地说,就是党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
  至于对具体文艺创作,党究竟要不要领导?党到底怎么领导?
  党领导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党领导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的贯彻执行;但是,党大可不必领导怎么种田、怎么做板凳、怎么裁裤子、怎么炒菜,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帮”管文艺最具体,连演员身上一根腰带、一个补钉都管,管得八亿人民只剩下八个戏,难道还不能从反面激发我们警觉吗?!
  哪个作家是党叫他当作家,就当了作家的?鲁迅、茅盾难道真是听了党的话才写?党叫写啥才写啥?!那么,马克思又是谁叫他写的?生活、斗争——  历史的进程,产生一定的文化、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理论家,“各领风骚数百年”。从文艺的风骨——哲学观来说,并不是哪个党、哪个派、哪级组织、哪个支部管得了的。非要管得那么具体,就是自找麻烦,吃力不讨好,就是祸害文艺。
  每一层主管文艺的领导者,都说自己“是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坚持革命文艺思想的”,仿佛唯有文艺专门家们倒是眼花耳聋缺心眼的芸芸众生。否则,建国30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60年了,全国无产阶级文艺大军已号称数百万,为什么从中央以至各省、区、县、公社、厂矿,几乎都还总是要请个不懂或不大懂文艺的外行来领而导之,才放心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逻辑!
  尤其,越是高级的领导是外行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是在外行向内行的转化的过程中,百万文艺大军都得跟着踏步踏地转,何况有的领导还不肯转,因为一转化为内行,可能又不能当领导了呢?更何况生活的急遽进行速度,内行也追之不及,表现费力,再加上干扰重重,致使目前文艺阵地较受欢迎的作品,大多数也只是达到街谈巷议的大实话的水平而已。
  各文学艺术协会,各文学艺术团体,要不要硬性规定以什么思想为唯一的指导方针?要不要以某一篇著作为宗旨?我看要认真想一想、议一议。我认为不要为好。在古往今来的文艺史上,尊一家而罢黜百家之时,必不能有文艺之繁荣。
  在人大和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体制问题。“体制”二字,我们艺术家原本是生疏的。后来渐渐发现:我们懒得管“体制”,“体制”可死命管住我们;逼得我们不得不认真对付对付它。
  试问,世界上有哪几个国家,象我国这般,文艺领域中的非业务干部占如此大的比例?咱们这社会,不兴说谁养活谁,因为除农民和青年(以及部分老年和妇女)外,总算各有“铁饭碗”一只。但是,为什么要死死拽住那么多非艺术干部来管住艺术家们呢?有些非艺术干部在别的工作岗位上也许会有所作为的。可是,如今那么多“游泳健将”都挤到一个“游泳池”里,就只能“插蜡烛”了。每一位“领导艺术”的干部,为了忠于职守,总要就艺术创作发言,各有一套见解,难于求得统一。象拍摄《鲁迅》这样的影片吧,我从1960年试镜头以来,胡髭留了又剃,剃了又留,历时20年了,象咱们这样大的国家,三、五部风格不同、取材时代和角度不同的《鲁迅》也该拍得出来,如今,竟然连“楼梯响”也微弱了。这不是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经不起的问题,《鲁迅》影片之迟迟不能问世,实也联系到新一代的鲁迅式的文艺家之诞生。
  文艺创作是最有个性的,文艺创作不能搞举手通过!可以评论、可以批评、可以鼓励、可以叫好。从一个历史年代来说,文艺是不受限制、也限制不了的。
习惯,不是真理。陋习,更不能遵为铁板钉钉的制度。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审查出来的!电影问题,每有争论,我都犯瘾要发言。有时也想管住自己不说。对我,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只觉得絮叨得够了,究竟有多少作用?……〔80年9月于病床上〕
雪雍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2-07
1楼#
发布于:2005-11-22 19:58
ding!
雪洁何曾因风改, 雍容不必扮骄矜!
2楼#
发布于:2005-11-22 20:32
恩 在那个时代感这么说很不容易.
瞳颜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12-07
3楼#
发布于:2005-11-22 20:52
说的好.
瞳颜 [img]http://img1.qq.com/tech/pics/2486/2486835.jpg[/img]
牧师
  • 最后登录
4楼#
发布于:2005-11-23 09:27
我们需要革命
太好了,今天的通病似乎被赵丹点破了,真是一言九鼎,我读高中时曾经看过这片文章,当时感觉不是如此强烈,可今天自己从事这个工作以后就感受颇深,审查和领导干涉我认为只要避免极端主义(比如日本的右翼小说《太平洋之战》)和反华倾向,其余的大可不必干涉太多,中国的电影已经走入死谷,再不挽救可以说将要负灭,近年来拍的影片《电影往事》《独自等待》等票房超低,光靠那几个大奖就可以挽救中国电影?这是面子而以,再者有人说导演拍得不好,那当然有他们的道理,那电视剧来说吧,涉案类不许拍,科幻动作也受限制,那些自以为很有品位的人看看自己审查通过的有几部能算是精品,清宫戏泛滥,早年提出言情剧充斥银屏的现象又回来了,巴金生前曾对叶辛说“有空再给我们写点好看的电视剧”《孽债》这样类型的片子连影子都不见,表面看似平如秋水的电视剧市场其实隐藏巨大危机,每年亏本的电视剧占全年电视剧的百分之六十。电影界的形式主义,官僚之风有过之无不及,导演需有敢于冲破阻力之心,制片需有敢于沉受压力之心,我们深深怀念赵丹,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无可比拟,他的话在今天仍然适用。
    中国电影需要彻底颠覆,埋葬陈旧的,让"死亡"伴随着轰轰烈烈的革命.
朗读者陈喆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3-27
5楼#
发布于:2005-11-23 09:58
顶!
[b][size=4][font= 楷体_gb2312][move]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move][/font][/size][/b]
石霜
  • 最后登录
6楼#
发布于:2005-11-23 10:38
今日读之,仍感震聋发聩!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