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0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阅读:3327回复:7

[精品整理]【文献资料】1957年第四期《上影画报》介绍外国影片的译制过程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11-26 07:09
有朋友想了解外国影片的译制过程。刚好我保存的1957年《上影画报》第4期(总第4期 1957年11月10日出版)曾专门以图文方式介绍过一部影片的译制过程。原文的标题是:《人们喜爱的苏联影片是怎样译制的》。(没有数码设备,无法与大家分享,费点事把要点打出来。)

第一步:翻译剧本

     电影剧本的翻译和一般的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不仅要求忠实于原作,而且还要求语言的精练和优美,译出的台词,还必须与原片演员嘴形的张合相吻合。(左上图:翻译人员肖章、叶琼、朱微明、陈涓在翻译剧本。

第二步:创作准备

     接着。导演和演员就进入译制前的创作准备了。他们结合反复的看原片,深入研究影片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性格,从而进行艺术的再创作。(左下图:导演和演员胡庆汉、苏秀、寇嘉弼、姚念贻、尚华、张同凝在研究剧本。)

第三步:排练和对口形

     首先,导演根据剧本中人物画面情节的发展,把一部完整的原版片分成许多小段,通过特制的循环放映机,循环不断地放映出来。

     然后,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看准原片演员说话的时间,按照原片的艺术要求,进行反复的排练。为了在口形、情感、音调上符合原片,短短的一小段,往往要反复排练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直到完全能够掌握为止。(图中标题下的配图两幅,一是循环放映机在放映原片;二是两位配音演员在循环画面前反复练习。

第四步:实录

     每当一小段排练成熟之后,就进入实录了。这是译制片的决定性阶段。
录音棚不仅要有良好的隔音设备,而且内部的装修也必须根据音响的要求,这样才可以避免演员音质的变化。

     实录时,银幕上放映着无声画面,配音演员就根据画面上人物的动作和自己的再创作,开始了声音“表演”,录音师仔细地把他们的声音调整后录在磁带上。复杂的配音,有时要重录很多遍。(右下2图:实录现场

第五步:剪接、混录等后期

     (右下图)一位女剪接员通过“有声剪接看片机”仔细检查配录的对白是否和原片的口形相吻合,不吻合的地方就进行调整,然后再把原先分为若干小段进行工作的原片画面和按这些小段配音的声带连接起来,成为一部完整的、译制完成的样片。

     接着,就由上海电影技术供应厂完成混合录音(即把原片的音乐、音响等声带和配制的国语对白声带混录在一条声带上)、套底片等后期工作和印制放映拷贝了。

     笔者的话:如今大部分配音可不管这些程序,所以效果很差,口形对不上是极普遍的事了。

================================================
      附:

     由于是期的《上影画报》正逢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故大部分版面介绍了40年来的苏联电影,也介绍了当时我国举办的《苏联电影周》上映的影片。

     据该期《上影画报》发表的时任上译厂副厂长陈叙一的文章中介绍(图中右中文字),上影厂的第一部译制片是1950年3月配音复制的苏联影片《团的儿子》。到1957年10月,上影厂(包括后成立的上译厂)共译配外国影片150部(不包括地方语和民族语版),其中译制的苏联故事片75部。

     同期的《上影画报》还介绍说,从1950年到1957年,我国翻译的苏联科教片190部(531本),仅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就译制了150部(431本),其中彩色片32部(139本)。

      当期《上影画报》还配有两幅有关上译厂的图片,一幅是苏联电影大师邦达尔丘克和苏联影片《道路与命运》的导演和演员在上译厂译制现场看着银幕,静听配音演员姚念贻等对口形(右上2)。另一幅是邦达尔丘克和为他的影片《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配音的卫禹平交谈(右上图)。
==================================================

更正一下:附图中加的文字说明应为“1957年第4期《上影画报》”
xiaoyi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0-23
  • 优秀管理员
  • 网站建设奖
  • 贴图大奖
  • 爱心大使
1楼#
发布于:2005-11-26 08:16
哇,“文物”级的资料!谢谢发布! 要能将相关图片发上来就更好了!期待中。。。
. 那时做译制片的,其他的如星光闪耀,上译是银河璀璨.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0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2楼#
发布于:2005-11-26 12:40
抱歉,无扫描及DV设备……  如果有的话,很多资料图片早就上网了。

创刊于1957年8月的《上影画报》在那几年里刊发过一些介绍有关上译的演职员介绍、译制动态等图文,现在看来,有些恐怕已绝版了。

原来保存有1957年-1965年的全部《上影画报》和《大众电影》,以及《长影画报》,文革中很多没保住,只抢回百本左右,有的只保存下每期的几页。现在可是当宝贝收藏着。
叶海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8-09-07
3楼#
发布于:2005-11-27 01:04
文革前的《上影画报》正式出版没几年就停刊了,如今在上海图书馆里也借阅不到其中任何一本。我依稀记得《上影画报》某一期里有姚念贻的生活照及相关文章,还有莫愁等人,可惜这期画报也找不到了。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0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4楼#
发布于:2005-11-27 03:03
下面是引用叶海于2005-11-27 01:04发表的:
文革前的《上影画报》正式出版没几年就停刊了,如今在上海图书馆里也借阅不到其中任何一本。我依稀记得《上影画报》某一期里有姚念贻的生活照及相关文章,还有莫愁等人,可惜这期画报也找不到了。


(呵呵,介绍姚念贻的这一期我还有!有工夫我把内容打出来。)
抱歉!在《上影画报》和《上海电影》里没有找到这一期,只找到介绍译制片《奥塞罗》时配发的姚老师的一张正面照。有空我再在《大众电影》堆儿里找找……

另外说明一下:《上影画报》自1957年8月到1960年12出刊,从1961年起改名为《上海电影》画报继续出版。
门外汉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7-16
  • 先锋碟报员
5楼#
发布于:2005-11-27 11:01
先支持一下,建议楼主找个打字店扫描后装U盘然后发上来让大伙开开眼。
既然原声听不懂,中文字幕眼睛跟不上,你们干嘛还要听还要看呢?听听公映普通话配音就行了,干嘛还要JJYY呢?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0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6楼#
发布于:2005-11-27 13:31
下面是引用门外汉于2005-11-27 11:01发表的:
先支持一下,建议楼主找个打字店扫描后装U盘然后发上来让大伙开开眼。

很多人都想看看我这些古董,可实在是有些困难……我连U盘也没有……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0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7楼#
发布于:2006-02-17 21:06
加了个图,自己顶起来!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