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不知肉味在 2004/09/19 06:13am 第 1 次编辑]
[转帖] 1978年: 1.谈恋爱。此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恋爱终于还给它本来的目。 2,《望乡》,这部原名《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日本电影对国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反响程度竟达到了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有人说:还可以有色情场面更浓厚的镜。 3.烫个“鸡窝”最时髦。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8年6月8日:虽然单调的灰色蓝色衣服仍然是标准的服装,但是妇女开始涌向百货商店,从有限的供应品种种选购衣料。在城市,新时兴的卷发和电烫发型(这些长期以来都被斥为资产阶级和西方的影响)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 4.在街头出现寥寥几个外国人就必遭围观的年代,伟大的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游唱歌手艾敬在她的《艳粉街》里记录了这一幕: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捉摸。 25年后,我们对喇叭裤鼓掌。 |
|
1楼#
发布于:2004-09-20 04:42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79年:1.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幸福可乐广告于3月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建交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3.硬派小生和他的板寸。《追捕》中高仓健凭着硬汉形象把充斥中国荧屏的奶油小生们(以唐国强为代表)打入冷宫。此后经常听见寻找男子汉的呼声:留着披肩长发,穿着皮靴,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中国男青年第一代的梦中情人。 4.《跟我学》(FOLLOW ME)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5.公共场所出现裸女画。北京新机场大楼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出现全裸的女性画像,要不是画的是少数民族,还略带抽象,估计有人恨不能立即把画家袁运生当作高级流氓送进秦城监狱。谁都得佩服北京人的精神,那么远的机场,能走得动的一半儿都去看了。 6.一吻定江山。《大众电影》作为当时唯一一本有彩页的娱乐杂志,在第5期的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的接吻剧照,一个读者愤怒的给编辑部写了封信提出抗议:“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这一诘问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7.第一次时装秀。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亲率12名法国姑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了一场时装表演。 |
|
2楼#
发布于:2004-09-20 04:46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0年:1.穿白色紧身衣的男子。上海芭蕾舞学校在湖南演出时,当地观众对舞台上出现身穿白色紧身衣的青年男子十分惊讶,在他们看来,这仅次于完全裸体。落幕时,一个很生气的干部打破了静默,他突然喊道:“这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2.西服出租。英国《卫报》1980年4月14日报道,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有一块牌子,写着“这里出租西服”,这迎合了人们喜欢穿外国衣服照相的爱好。橱窗还陈列着一些白色结婚纱照。但是,有一张照片旁边贴了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口号:“为了革命,只生一个孩子。” 3.麦克哈里斯旋风。电影《佐罗》的观众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人次。但这一年最火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的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据说当时某单位评选先进典型,有的选票上竟填写了“麦克哈里斯”的大名。他的“麦克镜”可以写入未来的中国服饰史,游泳池里多了一种泳姿—麦克式。这部电视剧还使一项健身运动风靡全国,那就是飞盘。 4.新《婚姻法》和独生子女政策。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并经调解无效。中国人终于认识到“爱情灵魂”。 5.偶像时代来临 文革后的第一代青年偶像在这一年诞生,他们是:邓丽君,刘文正,罗大佑。“歌星”一次替换了“歌唱家”和“唱歌的”。邓丽君是一些人的梦中请人,对那些听惯了口号式歌曲的男女老少来说,邓丽君那情意缠绵,柔情万缕的歌声,让人情不自禁的“蠢蠢欲动”,刘文正和罗大佑带来了长达10年流行期的校园歌声,罗大佑更被奉为“音乐教父”。 |
|
3楼#
发布于:2004-09-20 04:50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1年:1.女排夺冠。时隔22年后,女排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随后写就的光荣,女排姑娘成为大众偶像。 2.侦探小说。中国第一部推理小说《刑警队长》在上海出版,首印20万册,很快销售一空。 3.文明礼貌。美联社1981年1月1日电,中国曾自诩为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如今报章却要教人说最基本礼仪之语,例如“请”、“多谢”、“对不起”。有个中国人说,过去的店员对顾客都会有礼貌地问:“您要买点什么呢?”现在则改为说:“你要什么?不许挑,不要就算了。”尤其是北京人,服务态度之恶劣到了举国尽知的地步。 4.好人和坏人并不见得泾渭分明。这是《加里森敢死队》的功劳。由流氓和罪犯组成的特工队在打击德国鬼子的任务中,显示了一种西方生活方式的魅力,成了叛逆的教材。 5.剃光头和学武风。《少林寺》有人看了5遍,甚至18遍。离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的孩子不在少数,男孩子都梦想成为武僧。 6.女的温柔漂亮,男的英俊潇洒,除了哭哭啼啼的谈恋爱以外什么都不干。女孩子通常出口成章,男孩子总有一个富商老爸。双方因贫富悬殊而本能地相互敌视,进而在情感上互相折磨。女孩子通常人穷志不短,男孩子则甘心为了恋人抛弃万贯家业。最终,富商老爸被他们的纯真爱情所打动,灰姑娘终于修成正果,嫁入豪门。 第一批接触琼瑶的,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有人回忆起刚看琼瑶电影的感觉说:“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第一次知道,原来恋爱可以这样谈!”但到了1981年,《窗外》、《聚散两依依》、《梦的衣裳》、《在水一方》…….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才正式征服神州大地的痴心男女:林清霞、吕秀菱(女孩纷纷效仿她们的中分长披肩直发)、秦汉、秦祥林等偶像席卷了内地 |
|
4楼#
发布于:2004-09-20 04:52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2年1.走上神坛的山口百惠。《血疑》是山口百惠成为中国的超级偶像,满大街“幸子衫”,“幸子头”、“光夫衫”、“大岛茂包”不仅让个体户赚个钵满盆满,也让中国大众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名人效应”。 2.电视版的“狮子王”。日本动画片《森林大帝》开播,讲述了小狮子雷欧成长的故事。《森林大帝》标志着中国广告业进入新时代。日本广告商提供动画片,可在节目进行30分钟后插播1分钟商业广告。 3.《武松》。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电视剧。 |
|
5楼#
发布于:2004-09-20 04:56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3年:1.中国特色的西服。没人再去照相馆租西服了。但当时的西服没有用领肩熨压机压过,所以穿起来总有一种马褂的感觉。而且,看上特蠢的是,穿西服者总保留着袖口上的商标,脚上还赫然一双布鞋! 2.美女封面。鉴于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有妇联干部提出:“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并指责出版社侮辱妇女。 3.《排球女将》。小鹿纯子展示“流星赶月”的发球和“晴空霹雳”的扣杀时,中国女排正进入鼎盛时期。街上流行“纯子头”。 4.锅盖头。第一部在内地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黄元申和梁小龙剪的那种前面有刘海,后面长及脖子的发型流行于年轻人中。 5.令人印象深刻的马季、姜昆、王景愚、刘小庆主持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电视在当时还不太普及,但是娱乐活动单调,电视节目匮乏的年代,这台晚会还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李谷一连唱了“乡恋”等7首歌曲,而最煽情的场面是刘晓庆向父母拜年。现场气氛空前热烈。演播厅里,掌声、笑声、欢呼声、4部直拨电话铃声几乎没有停过。虽然当时多数人看的都是黑白电视,但一点也不影响晚会效果。春节晚会从此成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同时也造就了无数艺人的大红大紫。 |
|
6楼#
发布于:2004-09-20 05:01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4年:1.《我的中国心》。当年春节晚会推出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红遍南北,特别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成为除国歌外,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 2.第一次公开招聘模特儿。中央美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上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吸引了171个报名者,大多数人是待业青年。有些报名者不敢告诉父母,要求不公开名字。 3.西式快餐。合众国际社1984年2月19日电,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开张,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除了汉堡包之外,还出售热狗、油炸食品、榨鸡、冰激淋卷、煎薄饼和份饭。 4.街上流行红裙子。《红衣少女》中的安然掀起了穿红裙子的风尚。录像厅。比比皆是,很多人沉迷于这里播放的港台片和好莱坞盗版片。 5.《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痛诉文革悲惨命运的“伤痕文学”流行一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 |
|
7楼#
发布于:2004-09-20 05:04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6年:1.朦胧诗。创造并统治这一时代的有3个人:北岛、顾城和舒婷。 2.婚姻基础。“海陆(落)空”成为婚姻的基础。“海”指海外关系,“陆(落)”之文革期间被没收的财产落实政策后被退回来,“空”指有一个现成的单元房子能够马上搬进去住。婚姻往往要问“有多少条腿”,也就是有多少件家具。农村结婚讲究4大件:自行车 、手表、风扇和缝纫机。城市结婚要求“四个现代化”:电视机、洗衣机、立体声和电冰箱。结婚的平均开销是3500元,这笔钱由男方及其父母筹措。 3.比基尼。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在深圳举行。比基尼女孩在台上的竞技,遭到一通口诛笔伐。 4.到处都是桌球。连路边小吃店或小修车厂都放置桌球共顾客娱乐。逃学去玩桌球的孩子增多。 |
|
8楼#
发布于:2004-09-20 05:07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7年:1.艾滋病恐怖症。共同社1987年8月13日电:在饭店服务员、导游人员等涉外旅游工作人员中,艾滋病恐怖症正在扩大,卫生部门正在竭尽全力普及正确的艾滋病知识。饭店服务员最讨厌的工作是打扫外国人的房间。他们说“要是染上艾滋病怎么办。”有的导游极力回避和外国人握手。 2.霹雳舞。美国电影《霹雳舞》上映后,“太空步”开始席卷内地,是当时最酷的舞蹈。有些人在大街上跳舞,引得观者如云,堵塞交通。年轻人烫爆炸头。 3.一切从“大哥大”开始。摩托罗拉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开始向国人推销模拟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 4.游戏厅。从都市向乡村蔓延。 5.费翔铸就第一批追星族。 混血儿的外貌和奔放的舞姿在冬天点燃大火,从此,崇拜明星现象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主流。第一批追星族出现了。直到15年后,我们才逐渐认识到:费翔是一个敬业的艺人,不是明星。“我不知道我是为什么成功的,是我的实力还是‘费翔’这两个字,所以我决定到谁也不认识我的美国去。”来到纽约后,费翔租了一个小房子,找了一个经纪人就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他每天把打印好的简历投到不同的地方,在当地登记的7万多名演员中寻找机会。除此之外,费翔从不玩“绯闻游戏”,现在哪还有比他更单纯的偶像? |
|
9楼#
发布于:2004-09-20 05:11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8年:1.《红高粱》。 2.“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作为呈堂证供。”《神探亨特》使这句英美法系中的名言路人皆知。 3.人体摄影。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参观者多达22万人。同年举行的大型摄影展览《艰巨历程》中出现了两幅人体摄影照片。 4.少儿不宜。电影《寡妇村》中出现露脐装和“想男人”的主题被列为首部“少儿不宜”。 |
|
10楼#
发布于:2004-09-21 12:33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好东东,强啊,怎么没人说谢字啊!!多谢楼主,我喜欢 |
|
11楼#
发布于:2004-09-21 13:27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好东西!回家拿给爸爸妈妈看:)怎么只到88年啊?人家才刚记事的说……汗。 加油加油,请继续做下去:) |
|
|
13楼#
发布于:2004-09-21 20:06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 |
|
14楼#
发布于:2004-09-21 20:21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这个贴子最后由不知肉味在 2004/09/20 10:30pm 第 1 次编辑]呵呵,既然大家喜欢,我就再帖一些. |
|
15楼#
发布于:2004-09-21 20:32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89年:1.模特职业化。首届“新丝路”模特大赛结束。 2.港台明星引进年:大批台湾歌星的盒带正式引进,形成自邓丽君以来第二次港台歌曲输入的高潮。王杰、童安格、姜育恒、张雨生、千百惠、小虎队等港台歌星风靡一时。 |
|
16楼#
发布于:2004-09-21 20:37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90年:1.麦当劳登陆,大人、小孩都想潇洒一回,尤其是食指之成瘾毒害了儿童。 2.“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围城》使婚姻关系变得耐人寻味而复杂,钱老先生展示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耳边又响起毕克那独具魅力的嗓音) 3.第一部国产泡沫剧,《渴望》。 4.“传销”日盛。继雅芳后,第二年,安利和仙妮蕾德也闯进中国,传销的模式流行起来。这3种外籍品牌受到青睐。 5.“毛泽东热”和“红太阳热”。1970年代和1980年代截然不同。 7.诗人时代的终结。 汪国真的诗先以手抄本形式风靡全国。出版界将这一年称为“汪国真年”。 大学频频举办汪国真诗歌赛,而汪本人走穴四处演讲,并声称要拿诺贝尔文学奖。 但狂热转冷后,评论界认为,汪国真的诗歌内容肤浅,是思想的快餐,有人评价说,他的诗歌实际上是将千百年来的各种至理名言,以押韵分行的更浅白的表达出来而已。两年后,汪国真淡出人们的视野。 |
|
18楼#
发布于:2004-09-21 20:44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这个贴子最后由不知肉味在 2004/09/20 09:46pm 第 1 次编辑]1991年: 1.呼啦圈。呼啦圈全**动,是当时最普及的运动器材。 2.卡拉OK。这种自娱自唱至今仍是很多人的休闲首选。 3.性脱离爱情婚姻。1980年代我们唾弃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现在却有了“傍大款”和“养小蜜”,还有比比皆是的“包二奶”,香港的某些糟粕开始侵蚀大陆。 4.传呼机。又叫BP机。先是数字传呼,等到中文传呼机出现,年轻人喜欢用它来传递情话。CAll机2001年才走向终结。 6.金庸热。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一时风靡大陆。武侠连续剧《射雕英雄传》(83版),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非现在的肥皂剧所比,甚至使人翻墙去看,多年后仍回味无穷。 |
|
19楼#
发布于:2004-09-21 20:53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92年:1.炒股。全民炒股从此开始,潘虹主演的《股疯》反映了举国的疯狂。 2.辉煌的校园风。《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内地校园歌曲风起云涌,高晓松、老狼、沈庆等人名噪一时。 3.“讨个说法”。8月31日首映的《秋菊打官司》,一句话成为现今打官司者的口头禅。 4.足球俱乐部制。第一个洋教头施拉普纳来了,中国足球的一次洋跃进。 5.大半个中国都在笑。 第一部国产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让李冬宝和戈玲式的幽默,笑倒了大半个中国。一代笑星葛优问世。一年后,英达与梁左又推出了120集《我爱我家》,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现场有观众、掌声和笑声),成为国产情景轻喜剧里不可逾越的高峰。 |
|
20楼#
发布于:2004-09-21 21:05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93年:1.出国就为了给老外刷盘子? 出国热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播。姜文扮演男主角王启明,王姬出演阿春。 2“性”文学崭露头角 贾平凹的《废都》,被称为“当代《金瓶梅》”。印刷量巨大。半年后,它被新闻出版署宣布为“禁书。同样都有性描写,但陈忠实的《白鹿原》却受到了欢迎。至今仍有人认为《废都》是自恋的“垃圾”:一个自诩精英的文化人沉溺于3位女性的“性游戏”,她们之所以与庄发生肉体关系,是因为庄是“名人”。事实是,无论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多大的“地震”,但现在,它已很少被提及。 3.港台影视歌星火热, 追\"星\"族,当时青少年迷恋港台地区各类影星歌星,香港“四大天王”,BEYOND乐队等更是众人皆知,粤语歌流行.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深受群众欢迎. |
|
21楼#
发布于:2004-09-21 21:07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94年:1.《过把瘾》 根据王朔的《过把瘾就死》、《空中小姐》等几部小说改编,王志文和江珊成本年度最受注目的影视明星。 2.第一部进口大片 11月12日《亡命天涯》首映,主演哈里森·福特。 3.诺基亚 接通中国第一个GSM移动电话。2003年,它挤下摩托罗拉,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供应外商。 |
|
22楼#
发布于:2004-09-21 21:25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95年1.正版大片强势进入 进口分账电影成批进入,《北京青年报》率先称其为“大片”。这一年,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和汤姆·汉克斯的《阿甘正传》引人注目。成龙的《红番区》是首部在全球华人区同步上映的贺岁片。 2.《大话西游》 “大话”系列在香港反应平平,但在内地,却造成空前而漫长的轰动。他的“无厘头”风格——抓住了千百万年轻人的心。 痴迷者要看上十几遍才觉过瘾。如果你遇到年轻的陌生人不知如何开场白,建议你用“I服了YOU”或者“你妈贵姓?”对方立时默契宛尔。 1996年 1.网吧 5月,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出现,这种高科技休闲方式很快被爱追潮流的年轻人接受。不过,家长通常都痛恨网吧:他们的孩子逃学到网吧玩游戏;网吧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网吧到现在几乎取代了电子游戏厅的地位。 2.搜狐问世 著名的尼葛洛庞帝的弟子张朝阳在创办了这家门户网站后,成了时尚人物,受到国内媒体的追捧。 3.刘罗锅 李保田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吸引了大批观众。连刘罗锅爱吃的芋头也突然热销北京。同该剧一同蹿红的还有王刚演的和绅。此后,王刚几乎包揽了所有和的角色。 4.中国式的美国梦 只要是美国梦,不少中国人都爱做,不过这一回,好莱坞却做了个中国式《廊桥遗梦》。同名的书籍也在国内热销。 虚幻的梦使很多人想入菲菲,混外情开始升温。 5.男人弱“性”? 性生活里,女性的期望值开始超过男性,不是处女已不受歧视。壮阳药泛滥。 6.韩流入侵 这股潮流从歌坛吹到影视界,连韩国高科技公司也受益匪浅。 1997年 1.MBA(工商管理学硕士)成抢手货,他们受到中国公司的大力追捧。到国外读个MBA成为时尚。书店冒出各种MBA书籍。 2.飞黄”的收视高潮 6月1日,柯受良驾三菱车飞越黄河被电视台现场直播,吸引了众多国人收看。从此,国内各种“飞越”壮举不断。 3.香港回归 7月1日,香港地区终于重回国人手中。 1998年 1.小燕子飞上天 电视剧《还珠格格》,连续火了两年后,至今仍有电视台重播。女主角小燕子的扮演者赵薇一跃成为当时内地最热门的偶像明星。 2.今年过节不收礼,除非你送脑白金 。恶心的广告,骚扰视听。 3.冯氏电影称霸影坛 内地第一部贺岁片、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登场,中国终于有了跟国际大片较劲的电影。 4.豪华外表包裹的陈年旧货《泰坦尼克号》赚走国人1.04亿! 5.大网站敛聚数千万网民 |
|
23楼#
发布于:2004-09-21 21:29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1999年1.E时代到来 都市里,对互联网经济的痴迷已到令人盲目的程度,网站遍地开花,以致泡沫泛滥。这股热潮引发了“大跃进”式的炒作概念热、网恋异军突起,也带动了电脑的普及,CNNIC机构统计,到2000年1月,中国上网电脑有892万台,上网用户数达2250万人。 2.星战迷大饱眼福 3.超级模仿秀成为综艺节目的翘楚 湖南卫视的“欢乐总动员”栏目推出了“超级模仿秀”,完全升华了卡拉OK的平民化精神,夺得本年度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桂冠。 4.1999年9月9日 在整个20世纪再也找不出比这个日子更合适结婚的了,本着天长地久的美好愿意,中国婚龄男女有相当一部分都选择了这一天结婚。 |
|
24楼#
发布于:2004-09-21 23:04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作的好棒呀!我像是被电击中,瞬间回顾了短暂的一生.但好象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添加,中间跳跃稍有点大. 我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忙了半天了.....我的意思是,你的资料很强,不妨 再多来点.让大家过足瘾!!! |
|
|
25楼#
发布于:2004-09-22 07:56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下面引用由要像小孩干的在 2004/09/21 03:04pm 发表的内容: 嘿嘿,我偷了一点懒把一些原来的图片删了,所以显的跳跃大了一些。怪不得说“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呢,少几幅图居然被老兄给看出来了,佩服佩服。 |
|
26楼#
发布于:2004-09-22 07:57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下面引用由luoying6在 2004/09/21 12:40pm 发表的内容: 2000年才过几年呦,老兄就怀旧啦,哈哈。 |
|
27楼#
发布于:2004-09-22 18:58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不都是到1999年啦,我觉得现在是读图时代,也算一种新的视点。再次感谢楼上,辛苦了! |
|
28楼#
发布于:2004-09-23 07:57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我觉得以结婚庆典作为结尾不是很符合中国人圆圆满满的习惯吗?2000年到现在也不过5年,我想大家对这几年的变化都有自己的感受,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的偷懒的毛病又犯了,嘻嘻。 |
|
29楼#
发布于:2005-02-09 18:36
[转帖]回味一下70、80年代:二十五年间中国流行全纪录(截选)
整理的这么详细,辛苦了! |
|
30楼#
发布于:2005-07-08 22:20
没想到那么久的帖子现在还能看到,感慨。我是转贴,基本靠的是剪子的功夫,不必谢我了。
|
|